查看“白芷丸”的源代码
←
白芷丸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FangJi |別名= |組成=新白芷不拘多少。 |制法=上銼,以蘿蔔汁浸,曬乾,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形狀= |功能主治=沐浴後眩暈頭痛,或頭風眩痛,及暴寒乍暖,神思不清,頭目昏暈。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嚼,以茶清或荊芥湯送下。 |注意= |規格= |儲藏=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備注= |摘錄=《東醫寶鑒·外形篇》卷一引《本事》 }} {{FangJi |別名= |組成=白芷末、蔥白。 |制法=搗為丸,如小豆大。 |形狀= |功能主治=小兒風寒流涕。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茶送下。仍以白芷末,薑汁調,塗太陽穴,乃食熱蔥粥取汗。 |注意= |規格= |儲藏=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備注= |摘錄=方出《本草綱目》卷十四引《聖惠》,名見《奇效良方》卷五十七 }} {{FangJi |別名= |組成=白芷5兩,幹地黃4兩,續斷3兩,幹薑3兩,當歸3兩,阿膠3兩,附子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形狀= |功能主治=產後所下過多,及崩中傷損,虛竭少氣,面目脫色,腹中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酒送下,1日4-5次。無當歸,芎藭代,入蒲黃1兩妙;無續斷,大薊根代。 |注意= |規格= |儲藏=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備注= |摘錄=《千金》卷四 }} {{FangJi |別名= |組成=白芷1兩,糯米半兩(炒黑色)。 |制法=上為末,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形狀= |功能主治=夜多小便。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用木饅頭或根煎湯送下。 |注意= |規格= |儲藏=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備注= |摘錄=《醫統》卷七十三 }} {{FangJi |別名= |組成=白芷3兩,芎藭2兩,天南星(水煮)2兩,羌活(去蘆頭)半兩,藿香葉1兩,菊花3分,防風(去叉)半兩,細辛(去苗並葉)1兩,當歸(切,焙)2兩。 |制法=上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形狀= |功能主治=妊婦風氣壅,頭目不利,身體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薄荷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 |規格= |儲藏=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備注=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五八 }} {{FangJi |別名= |組成=白芷1兩,細辛(去苗葉)1兩,五味子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石決明(洗)1兩,茺蔚子2兩,熟幹地黃2兩半,蕤仁2兩半。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形狀= |功能主治=肝腎虛風,多淚漸昏,及生翳膜。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後溫水送下,日3次。 |注意= |規格= |儲藏=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備注=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七 }} {{FangJi |別名= |組成=白芷半兩,檳榔1個,青橘皮1分(去白),巴豆4粒(炮,去皮,出油)。 |制法=上為末,同研,麵糊為丸,如粟米大。 |形狀= |功能主治=消乳食。主小兒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5丸,溫水送下,常服。 |注意= |規格= |儲藏=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備注=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三 }} {{FangJi |別名= |組成=白芷1兩半,石斛1兩半,幹薑1兩半,細辛1兩,五味子1兩,厚樸1兩,肉桂1兩,防風1兩,茯苓1兩,甘草1兩,陳皮1兩,白朮1兩1分。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形狀= |功能主治=老人氣虛頭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不饑不飽時清米飲送下。 |注意= |規格= |儲藏= |各家論述=《本事方釋義》:白芷氣味辛溫,入手足陽明,引經之藥;石斛氣味甘平微鹹,入肝脾腎三經;幹薑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細辛氣味辛溫,入足少陰;五味子氣味酸鹹溫,入腎;厚樸氣味辛溫,入足太陰陽明;肉桂氣味辛甘熱,入肝;防風氣味辛甘平,入手足太陽;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胃,能引諸藥入於至陰之處;甘草氣味甘平,入脾,通行十二經絡,能緩諸藥之性;陳皮氣味辛平微溫,入脾胃;白朮氣味甘溫,入手足太陰。此治氣虛頭暈之方也。諸經絡皆有賴於中土,故守中之藥居多,中宮氣旺,則辛熱之品得各行其志,而病情中矣。 |臨床應用= |備注= |摘錄=《壽親養老》卷四 }}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FangJi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白芷丸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中医古籍大全
* 醫經類
* 診法類
* 本草類
* 方書類
* 傷寒金匱類
* 溫病類
* 綜合醫書類
* 臨床各科類
* 醫案類
* 古籍影印本
中醫古籍大全拼音索引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