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川牛膝”的源代码
←
川牛膝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實用中藥辭典== 【'''釋名'''】 本品形態、功用與懷牛膝相似,而主產於四川,故名川牛膝。 【'''基原'''】 為莧科植物川牛膝的根。 【'''植物'''】 川牛膝 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C. capitata Auct. non Moq.; C. tomentosa Auct. non (Roth) Moq.] 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採集'''】 栽培品以播種後3~4年採收為佳。秋冬植株枯萎時挖根,去掉泥土、蘆頭和鬚根,割下側根,使成單枝,紮成小把,曝曬或烘炕至半幹時堆積回潤,再烘或曬至全幹。 【'''化學成分'''】 根含β-蛻皮甾酮(β-ecdysterone),β-穀甾醇(β-sitosterol),杯莧甾酮(cyasterone)及微量元素鈦等。 【'''藥理'''】 1.對子宮的作用 川牛膝流浸膏或煎劑對離體兔已孕、未孕子宮均有收縮作用,能加強收縮乏力的小鼠離體子宮的收縮。對貓的未孕子宮呈弛緩作用,已孕子宮呈強力收縮作用。對已孕、未孕的豚鼠子宮呈弛緩作用,對犬作用不定。 2.激素樣作用 川牛膝所含杯莧甾酮有雌激素樣作用,可使大鼠子宮重量增加,但對卵巢卻無影響。川牛膝所含蛻皮甾酮具有蛋白同化作用,可使小鼠腎臟蛋白質合成增加,肝臟細胞核、線粒體、微粒體中氨基酸前體滲入增多。 3.其他作用 川牛膝苯、醋酸乙酯、醇提取物均有抗生育、抗受精卵著床作用,以苯提取物作用最強。川牛膝可延長血漿複鈣時間,具有活血抗凝作用。川牛膝尚有止痛及輕度利尿作用。 【'''炮製'''】 1.川牛膝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蘆頭,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局方》:“先洗,去蘆頭。” 2.酒川牛膝 取川牛膝片,加黃酒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幹,取出放涼。每川牛膝片100kg,用黃酒10kg。《局方》:“以酒浸一日夜,焙幹方用。” 3.鹽川牛膝 取川牛膝片,加食鹽水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幹,取出放涼。每川牛膝片100kg,用食鹽2kg。 貯乾燥容器內,酒川牛膝、鹽川牛膝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藥性'''】 味甘、微苦,性平。歸肝、腎經。宣散降泄。 1.《全國中草藥彙編》:“甘、微苦,平。” 2.南藥《中草藥學》:“入肝、腎經。” 3.《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苦、酸,平。” 【'''功效主治'''】 活血通經,祛風除濕,利尿通淋。主治血瘀經閉,痛經,難產,胞衣不下,產後瘀血腹痛,跌打損傷,風濕腰膝疼痛,熱淋,血淋。 1.《會約醫鏡》:“去腳膝風濕。” 2.《本草正義》:“用之於肩背手臂,疏通脈絡,流利關節。” 3.《全國中草藥彙編》:“治風濕腰膝疼痛,大骨節病,小兒麻痹後遺症,尿痛,尿血,血瘀經閉,難產,胎衣不下,產後瘀血腹痛。” 4.《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活血祛瘀,通經,引血下行。用於血滯經閉,痛經,牙痛,吐血,衄血,關節腫痛和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或浸酒。 【'''使用注意'''】 孕婦及月經過多者禁服。 1.《全國中草藥彙編》:“孕婦忌用。” 2.《湖南藥物志》:“脾虛泄瀉不宜用。” 【'''應用配伍'''】 活血通經 本品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之功,可用於血瘀經閉、痛經及跌打損傷。凡血瘀經閉、痛經者,可與當歸、川芎、紅花等配伍,以增活血通經之力;若跌打損傷疼痛者,可與乳香、沒藥、血竭等同用,以增祛瘀止痛之效。 祛風除濕 本品不僅能活血通經,且能祛風除濕,疏利關節,故常用於風濕腰膝疼痛,關節不利。臨床每與桑寄生、威靈仙、獨活等配伍,以祛風濕,通經絡,止疼痛;若濕熱下注,關節紅腫疼痛者,可與黃柏、蒼朮同用,如《醫學正傳》三妙丸。 利尿通淋 本品性降而散,故能利尿通淋,凡熱淋、血淋、尿血者,可與木通、滑石、瞿麥、蒲黃等配伍,以增強療效;或與麝香同用,如《醫學正傳》牛膝膏。 南藥《中草藥學》:“風濕腰膝疼痛,四肢拘攣,配桑寄生、威靈仙、五加皮等;血淋,配冬葵子、蒲黃等。” 【'''附方'''】 1.治痛經和瘀滯經閉 川牛膝10g,當歸12g,紅花6g,香附10g,益母草3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 2.治腳疾腫痛拘攣 川牛膝、威靈仙各等分。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白滾湯亦可。忌茶。(《古今醫統》一仙丹) 3.治骨虛極,面腫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氣衰,發落齒槁,腰脊痛,甚則喜唾 鹿角二兩,川牛膝(酒浸,焙)一兩半。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送下。(《醫方類聚》引《濟生方》鹿角丸) 4.治濕熱下流,兩腳麻木,或如火烙之熱 蒼朮六兩(米泔浸三宿,細切,焙幹),黃柏四兩(切片,酒拌略炒),川牛膝二兩。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薑鹽湯下。忌魚腥、蕎麥、熱面、煎炒等物。(《醫學正傳》三妙丸) 5.治大骨節病 川牛膝、制草烏、制川烏各250g,紅花500g。混合製成散劑,每服1g,每日3次,40日為1療程。(《全國中草藥彙編》) 6.治小兒麻痹後遺症 川牛膝9g,土鱉蟲7個,馬錢子(油炸黃)1g。共研細末,分為7包。每晚臨睡前服1包,黃酒送下。(同上) 7.治淋閉 川牛膝一合。上切細,以新汲水五大盞,煎耗其四,入麝香少許,空心服;或單以酒煮亦可。(《醫學正傳》牛膝膏) 8.治熱淋 川牛膝12g,當歸、黃芩、梔仁各9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9.治牙齦腫痛 ①川牛膝9g,蜂房10g,生石膏30g,知母12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 ②川牛膝12g,生地15g,代赭石30g,丹皮9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10. 黑髭發 何首烏、川牛膝各一斤。用黑豆蒸,但要換豆多蒸幾次,是為妙法。(《古今醫統》二仙丹) 【'''臨床報導'''】 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 川牛膝每日30~45g,水煎頓服或分2次服。共治療23例,一般連服2~4日後出血停止,病程較長者,血止後減量續服5~10日,以資鞏固。23例中除2例合併子宮內膜炎加服抗生素取效外,其餘均單用上法治愈。服藥量最少2劑,最多9劑,以3劑為多。隨訪3月以上未見復發[1]。 【'''文獻綜錄'''】 《本草正義》:“川牛膝之名,不見於古書,惟張石頑《本經逢原》,謂懷產者長而無旁須,水道澀滯者宜之。川產者細而微黑,精氣不固者宜之。又謂川產氣味形質,與續斷仿佛,用之無精滑之虞。是牛膝之川產者,不專以滑泄見功,而宣通關節之力則一,頗為有利無弊,肝腎陰虛,而機關不利者宜之。但今時市肆中之所謂川牛膝,則其型甚大,而性質空松,又與石頑之說不類,然用之於肩背手臂,疏通脈絡,流利骨節,其效頗著。蓋其質空疏,則其力能旁行上達,以視懷牛膝之堅實直下者,功用大有區別。而世俗恒以川膝、懷膝視為一類二種,隨筆拈來,含混用之,不知分別,誤矣。” 【'''參考文獻'''】 [1]袁呈雲.浙江中醫雜誌,1982,17(2):86
返回至
川牛膝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中医古籍大全
* 醫經類
* 診法類
* 本草類
* 方書類
* 傷寒金匱類
* 溫病類
* 綜合醫書類
* 臨床各科類
* 醫案類
* 古籍影印本
中醫古籍大全拼音索引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