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敗醬草”的源代码
←
敗醬草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敗醬草為敗醬科植物黃花敗醬和白花敗醬的帶根全草。主產於長江流域中下游各省。原植物生於荒山草地、林緣灌叢中。喜稍濕潤環境,耐嚴寒,一般土壤均可生長。味辛、苦,性寒。歸胃、大腸、肝經。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臨床用名敗醬草。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敗醬、鹿腸(《本經》),鹿首、馬草、澤敗(《別錄》),鹿醬(《藥性論》),酸益(《日華子》),苦菜、苦蘵(《綱目》),野苦菜(《植物名實圖考》),女郎花(《新華本草綱要》)。 【'''釋名'''】 《本草經集注》雲:“氣如敗豆醬,故以為名。”《綱目》雲:“南人采嫩者,暴蒸作菜食,味微苦而有陳醬氣,故又名苦菜,亦名苦蘵。” 【'''基原'''】 為敗醬科植物黃花敗醬和白花敗醬的全草。 【'''植物'''】 1.黃花敗醬 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Trev. 又名黃花龍芽(《植物名實圖考》)。分佈於東北、華北、華南以及四川、貴州等地。 2.白花敗醬 Patrinia villosa (Thunb.) Juss.[Valeriana villosa Thunb.] 又名攀倒甑(《本草圖經》)。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華南和西南地區。 此外,同屬植物岩敗醬 Patrinia rupestris (Rall.) Juss. 在黑龍江、吉林部分地區也作敗醬使用。 【'''採集'''】 野生者夏、秋季采挖,栽培者可在當年或翌年開花前採收,洗淨,曬乾。 【'''化學成分'''】 黃花敗醬:根、根莖含敗醬皂苷(patrinoside)及敗醬皂苷A1、B1、C1、D1、E、F、G、H、J、K、L,根尚含黃花敗醬皂苷(scabioside)A、B、C,D、E、F、G,齊墩果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3-O-α-L-araninopyrabosyloleanolic acid),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3-O-α-L-arabinopyranosylhederagenin),齊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 hederagenin]等,以及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β-穀甾醇-β-D-吡喃葡萄糖苷(β-sitosterol-β-D-glucopyranoside),菜油甾醇-D-葡萄糖苷(campesterol-D-glucoside),東莨菪素(scopoletin),馬栗樹皮素(esculetin)等。種子含硫酸敗醬皂苷(sulfapatrinoside)Ⅰ、Ⅱ,敗醬糖苷A-Ⅰ、B-Ⅰ、B-Ⅱ等。 白花敗醬:根和根莖含白花敗醬苷(villoside),馬錢子苷(loganin),莫羅忍冬苷(morroniside)。全草含白花敗醬醇(villosol),白花敗醬醇苷(villosolside),齊墩果酸,棕櫚酸(palmitic acid)及肌醇(inositol)等。 【'''藥理'''】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黃花敗醬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及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都有抑制作用;白花敗醬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亦有抑制作用。敗醬草的有效成分齊墩果酸和常春藤皂苷元C3的皂苷都有抑菌作用。敗醬草水或醇提取液對Ⅰ型單純皰疹病毒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2.鎮靜作用 敗醬草醇提取物及黃花敗醬草酊劑有明顯的鎮靜催眠作用。敗醬草鎮靜作用的有效成分為揮發油,尤其是占揮發油2/3的敗醬烯和異敗醬烯,對中樞有直接抑制作用。 3.止血作用 敗醬醇提取物灌胃或腹腔注射,都能縮短出血時間。口服給藥能有效地防治5-FU引起的血小板下降,腹腔注射能明顯促進兔血小板聚集。醇提取物對大鼠、蟾蜍下肢血管有收縮作用。 4.其他作用 黃花敗醬草能刺激骨髓造血系統,明顯對抗環磷醯胺所致的白細胞減少。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段,乾燥。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味辛、苦,性微寒。歸胃、大腸、肝經。氣腐散泄。 1.《本經》:“味苦,平。” 2.《別錄》:“鹹,微寒,無毒。” 3.《藥性論》:“味辛、苦,微寒。” 4.《品匯精要》:“味厚於氣,陰中之陽。” 5.《綱目》:“手足陽明、厥陰藥也。”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排膿。主治腸癰,肺癰,瘡癤腫毒,痢疾,帶下,產後瘀滯腹痛,目赤翳障。 1.《本經》:“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 2.《別錄》:“除癰腫,浮腫,結熱,風痹不足,產後疾痛。” 3.《藥性論》:“治毒風㿏痹,主破多年凝血,能化膿為水,及產後諸病,止腹痛,除疹煩渴。” 4.《日華子》:“治赤眼障膜胬肉,聤耳,血氣心腹痛,破癥結,產前後諸疾,催生落胞,血運,排膿補瘺,鼻洪吐血,赤白帶下,瘡痍疥癬,丹毒。” 5.《藥性切用》:“瀉熱解毒,破血排膿,為外科專藥。” 6.《福建藥物志》:“清熱解毒,散瘀排膿。主治急性闌尾炎,胃潰瘍,腸傷寒,肺結核,咽喉炎,痢疾,產後瘀血痛,小兒驚風,癰疔,外傷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脾胃虛弱及孕婦慎服。 《本草匯言》:“久病胃虛脾弱,泄瀉不食之證,一切虛寒下脫之疾,鹹忌之。” 【'''應用配伍'''】 '''清熱解毒,散瘀排膿''' 本品辛散苦泄,寒涼入血,能散血中瘀留結熱,消內外癰腫瘡毒,尤為治內癰所常用。凡腸癰初起,膿未成者,可與大黃、牡丹皮、桃仁等配伍,以清熱消癰;若腸癰膿已成者,則與薏苡仁、附子同用,以解毒排膿,如《金匱》薏苡附子敗醬散。凡肺癰咳吐膿血者,可與魚腥草、桔梗、蘆根等相配,以解毒祛痰排膿。凡癰腫初起,紅腫熱痛者,可與金銀花、蒲公英等配合煎服,並用鮮品搗敷,以解毒消癰。凡附骨疽者,可與大黃、桃仁、皂角刺等合用,以消腫潰堅,如《聖濟總錄》敗醬湯。本品清熱解毒之功,又可用治痢疾、帶下等證。凡痢下赤白,肛門灼熱,腹痛裏急後重者,可單用煎服,或配黃連、黃芩、白頭翁等,以清熱除濕止痢。凡婦人帶下赤白,連綿不絕,質粘膩如膿,腐臭難聞,小便赤澀作痛者,可配黃柏、龍膽草、土茯苓、薏仁等,以清熱解毒止帶。此外,本品入肝經血分,尚能活血散瘀,可用於產後血滯腹痛,單味煎服即可湊效,如《千金翼方》敗醬湯;亦可與五靈脂、蒲黃、當歸等活血祛瘀藥相伍,以加強其療效。若產後惡血結聚,血氣沖心,暈悶垂死者,則需與當歸、川芎、桂心等相配,以速散其惡血,如《聖濟總錄》敗醬湯。肝開竅於目,肝經鬱熱上沖,多致目赤腫痛,翳障胬肉,本品能入肝經清熱散瘀,常與草決明、木賊草、荊芥、白蒺藜配伍以消散之。 《得宜本草》:“得四物,治惡露不止;得芎、歸、桂心,治產後腰痛。” 【'''附方'''】 1.治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 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上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金匱》薏苡附子敗醬散) 2.治癰疽腫毒,無論已潰未潰 鮮敗醬草120g,地瓜酒120g。開水適量沖燉服。將渣搗爛,冬蜜調敷患處。(《閩東本草》) 3.治附骨疽 敗醬二兩,大黃(炒)一兩,桃仁二兩。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先取皂莢刺一兩,銼碎,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半,漉出,下藥及樸硝一錢,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聖濟總錄》敗醬湯) 4.治赤白痢疾 鮮敗醬草二兩,冰糖五錢。開水燉服。(《閩東本草》) 5.治產後腹痛如錐刺者 敗醬草五兩。水四升,煮二升,每服二合,日三服。(《衛生易簡方》) 6.治產後宿血內痛 敗醬二兩,沒藥、乳香各三錢,當歸、川芎各一錢,香附、續斷(俱酒洗)各五錢。共為末。每早服二錢,白湯調服。(《本草匯言》引《產育寶慶集》) 7.治產後惡露下不絕 敗醬、當歸(焙)、芍藥、川芎各半兩,竹茹一兩,生幹地黃(焙幹)一兩。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匕,水煎,去滓溫服,一日三次。(《聖濟總錄》敗醬飲) 8.治產後血氣攻注,腰痛,痛引腹中,如錐刀所刺 敗醬一兩,桂心一兩,川芎一兩,當歸一兩(炒),延胡索一兩。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次入酒二合,更煎三二沸,去滓,食前溫服。(《聖惠方》敗醬散) 9.治產後腰痛,乃氣血流入腰腿,痛不可轉者 敗醬、當歸各八分,芎䓖、芍藥、桂心各六分。水二升,煮八合,分二服。忌蔥。(《綱目》引《廣濟方》) 10.治赤眼障痛,並胬肉攀睛 敗醬一握,荊芥、草決明、木賊草各二錢,白蒺藜一錢五分。水煎服。(《本草匯言》引《碩虎齋醫話》) 11.治肋間神經痛 敗醬草60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12.治吐血,衄血,因積熱妄行者 敗醬二兩,黑山梔三錢,懷熟地五錢,燈心草一錢。水煎,徐徐服。(《本草匯言》引《碩虎齋醫話》) 13.治闌尾腫瘤 敗醬草、雙花、生薏米、紫花地丁各30g,半枝蓮15g,莪朮、三棱各9g。水煎服。(《腫瘤的診斷與防治》) 14.治食管癌、賁門癌、胃癌、腸癌、肺癌 敗醬草、白鮮皮、夏枯草、山豆根各120g,黃芩、草河車各60g。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6g。口服,每次1~2丸,每日2~3次,溫開水送下。(《抗癌中草藥製劑》) 15.治蛇咬 敗醬草250g,煎湯燉服。另用敗醬草杵細外敷。(《閩東本草》) 【'''臨床報導'''】 1.治療流行性感冒 以白花敗醬草製成白花敗醬沖劑,每次1包(每包17g,含生藥31g),每日3次,連服2日。另以白花敗醬草製成白花敗醬針劑,每次1支(每支2ml,含生藥8g),肌內注射,每日2次,連用2日。共觀察401例,結果有效率達36.5%,與嗎啉雙胍對照組進行比較,白花敗醬草的療效明顯優於嗎啉雙胍。治療過程中未見明顯副作用[1]。 2.治療急性感染性疾病 用敗醬全草製成每1ml含生藥2g的敗醬草注射液,肌注每次2~4ml,每日2~4次。共治療134例(其中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29例,肺炎47例,急性闌尾炎16例,膽道感染20例和急性胰腺炎19例),結果:痊癒80例,好轉38例,總有效率為88.1%[2]。 3.治療流行性腮腺炎 用白花敗醬草煎劑,每日1劑,劑量:1~3歲,15~20g;4~15歲,20~40g;16歲以上,40~60g。治療50例,結果:服藥1劑痊癒者44例;服藥2劑痊癒者4例;服藥3劑後全部治癒[3]。 4.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症 用黃花敗醬的根莖和根製成黃花敗醬酊,每服10ml;或黃花敗醬幹浸膏片(眠爾靜片,每片相當於生藥1g),每服2~4片。均每日服2~3次。分別治療以失眠為主症的神經衰弱62例和重症精神病恢復期殘留神經衰弱症候群的病例284例,結果失眠改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2%和80%,顯效率分別為30.7%和33.5%。同時,對中樞神經興奮性增高的其他症狀,如頭暈、頭沉、心悸、怕光、怕聲、情緒不穩、食欲不振和腦力活動減弱等,亦有一定療效[4]。 【'''文獻綜錄'''】 1.《綱目》:“敗醬,善排膿破血,故仲景治癰,及古方婦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後人不知用,蓋未遇識者耳。” 2.《本草正義》:“(敗醬)能清熱 泄結,利水消腫,破瘀排膿,惟宜於實熱之體。《本經》、《別錄》、《藥性論》、《日華子》諸書所載,無一非實熱瘀滯之症,惟產後諸痛,當以瘀露作痛者為宜。而瀕湖所引《別錄》,竟作產後疾痛;《大明本草》又以產後諸病混言之,則流弊良多,不可不知所辨別者也。” 3.《國藥詮證》:“敗醬草性味苦平。《本經》主治暴熱火瘡赤氣,以其能燥濕而清熱也;疥瘙疽痔,馬鞍熱氣,均為風濕所化,故以燥濕清熱主治。《別錄》除癰腫、浮腫、結熱風痹,燥濕可以清熱而退腫,濕盡則氣散而風痹得愈也。《張氏醫通》謂其性專下泄,膿成勢張者不可用;而甄權治毒風㿏痹,破多年凝血,謂能化膿為水;而仲景敗醬散即用以治腸癰之有膿者,當以甄氏之說為是也。” 【'''參考文獻'''】 [1]江西省宜春地區防治流感科研協作組.中級醫刊,1981,(3):39 [2]重慶市敗醬草注射臨床觀察小組.重慶新醫藥雜誌,1972,(1):17 [3]萬德安,等.上海中醫藥雜誌,1985,(11):30 [4]北京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精神科,等.北京醫學院學報,1974,(1):23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苦,平。主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 《[[名醫別錄]]》 味鹹,微寒,無毒。主除癰腫,浮腫,結熱,風痺,不足,產後疾痛。 《[[藥性論]]》 臣,味辛,苦,微寒。治毒風疹痺,主破多年凝血,能化膿為水,及產後諸病。止腹痛,餘疹煩渴。 《[[日華子本草]]》 味酸,治赤眼障膜,努肉,血氣心腹痛,破癥結,產前後諸疾,催生,落胞,血運,排膿,利瘻,鼻洪吐血,赤白帶下,瘡癆,疥癬,丹毒。 《[[開寶本草]]》 味苦、鹹,平、微寒,無毒。除癰腫,浮腫,結熱,風痺,不足,產後疾痛。 《[[湯液本草]]》 《[[本草]]》云: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除癰腫浮腫,結熱,風痺不足,產後疾痛。 仲景治腸癰有膿者,薏苡仁附子敗醬湯。薏苡仁二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三物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取一升,頓服之,小便當下,愈。 《[[本草綱目]]》 敗醬,乃手足陽明,厥陰藥也。善排膿破血,故腫景治癰及古方婦人科,皆用之,後人不知用蓋未過識者耳。 《[[本草蒙筌]]》 味苦、鹹,氣平,微寒。無毒。因似敗豆醬氣,故以敗醬為名。入足少陰腎經,及手厥陰包絡。除腫癰排膿散血,破癰結催產落胎。去疽痔疥瘙,卻毒風痿痺。鼻洪吐血能止,腹痛凝血可推。 《[[本草乘雅]]》 詮名敗醬,烹之色臭相似,形藏腹腸之所需也。氣平味苦,蓋杪作苦,苦性走下苦肅膚腠,苦厚腸胃,平則無過不及矣。因名苦菜,月令小滿,苦菜秀,白花整密敷布如蓋。夏三月,此謂蕃秀,若所愛在外,猶夏日在膚,泛泛乎,若萬物之有餘也。蓋夏火主時,金遇庚伏,而乃白花金布,抑秉制為用,制則化生歟。故從治暴熱,火瘡赤氣,焦爍肺金膚皮形藏,而為疥瘙疽痔,馬鞍熱氣者。熱解則清而愈,此即點火成金,不煩另覓種子矣。仲景先生用治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大熱,脈數,此為腹內有癰膿。不獨焦爍肺金之形藏,并毀敗府配之大腸。金至斯堅,將來者進,成功者退,理勞然也。 《[[本經逢原]]》 敗醬乃手陽明、厥陰藥,善除暴熱火瘡,皆取苦寒散毒之用。其治疽痔馬鞍熱氣,以其性專下泄也。《[[金匱]]》薏苡附子敗醬散,治腸癰固結末潰,故取薏苡下達,敗醬苦降,附子開結,而為熱因熱用之嚮導,深得《[[本經]]》之旨。若膿成熱毒勢脹,不可用也。而婦人下部疽蝕方中,亦恆用之。近世醫師罕有識者,惟徽人採取榨乾,曰苦榨菜,惜乎不知治療之功用也。 《[[本草崇原]]》 敗醬味苦性寒,故主治暴熱火瘡赤氣,而疥瘙、疽痔、馬鞍熱氣,皆為之熱之病。馬者,火之畜也。《[[金匱]]》方有薏苡附子敗醬散,亦主腸癰而消熱毒。 《[[得配本草]]》 苦,平。入足厥陰,兼入足陽明經。破血排膿,去蛆痔,除癰腫。 配米仁、附子,下腹癰。入四物,治惡露不止。 《[[本經疏證]]》 醬之為物,以穀蒸庵而成,已與生氣絕遠。然晝被日迫,夜吸露華,與天地之生氣相吐納,則又別著生趣,治其陳且敗,則雖未至臭穢,特於生意遂無絲發可系矣。是物之根作陳敗醬色,即其氣亦復似之,偏生於早春,至深冬始凋,是無論生長收藏,溫涼寒熱,俱不能閡其欣欣向榮之性,所謂極無生氣之中,偏具無限生機者也。人身血液津唾被寒熱逼爍,至成一切癰疽疥痔,日漸敗壤,此物偏能引致生氣。俾寓於其中以漸化死為生,亦可為元之又元矣。 本經取治火瘡赤氣疥瘙疽痔之因暴熱而成者,其義正與此合。暴係日暴之暴,不作疾速解也。徽人以是物作劑,云食之不生瘡癤。 《[[本草分經]]》 苦、鹹,微寒。入心包、腎。主暴熱火瘡疥痔,除癰腫結熱、風痺,為治腸癰之上藥。 【現代藥理研究】 敗醬草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敗醬草浸劑及口服液對多種球菌、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敗醬草在細胞培養中對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薩基B1和B4等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在雞胚內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敗醬草有保肝利膽作用。研究表明,敗醬草有明顯的促肝細胞再生、防止肝細胞變性和壞死作用。全草還有降麝香草酚絮狀腦磷脂膽固醇絮狀值和降低穀丙轉氨酶的作用。因而認為其具有抗肝炎病毒作用,能使肝炎病灶消退,使毛細膽管疏通作用。 敗醬草有鎮靜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皂甙。 敗醬草有抗腫瘤作用。
返回至
敗醬草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中医古籍大全
* 醫經類
* 診法類
* 本草類
* 方書類
* 傷寒金匱類
* 溫病類
* 綜合醫書類
* 臨床各科類
* 醫案類
* 古籍影印本
中醫古籍大全拼音索引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