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枸骨葉”的源代码
←
枸骨葉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貓兒刺(《綱目》),枸骨刺(《本草匯言》),八角茶(《本草從新》),老鼠刺、十大功勞葉(《綱目拾遺》),功勞葉(《中藥志》)。 【'''釋名'''】 陳藏器雲:“木肌白似骨,故雲枸骨。”入藥用其葉,因稱枸骨葉。以其葉狀捲曲,角有尖刺,形如貓、鼠足爪,故有貓兒刺、老鼠刺等名。 【'''基原'''】 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葉。 【'''植物'''】 枸骨 Ilex cornuta Lindl. ex Paxt. 見“枸骨子”條。 【'''採集'''】 8~10月采葉,揀去細枝,曬乾。 【'''化學成分'''】 枸骨葉中含咖啡鹼(caffeine),羽扇豆醇(lupeol),熊果酸(ursolic acid),胡蘿蔔苷(daucosterol),苦丁茶苷(cornutaside)A、B、C、D,地榆糖苷(zigu-glucoside)Ⅰ、Ⅱ,苦丁茶糖脂(cornutaglycolipide)A、B,3,4-二咖啡醯奎寧酸(3,4-dicaffeoylquinic acid),3,5-二咖啡醯奎寧酸(3,5-dicaffeoylquinic acid),腺苷(adenosine),枸骨葉皂苷Ⅰ甲酯(ilexside-Ⅰ-methyl ester),枸骨葉皂苷(ilexside)Ⅱ,新木脂體(neolignan),齊墩果酸糖苷(oleanolic acid glycoside),及能促進前列腺素I2(PGI2)形成的坡模醇酸-3β-O-α-L-2-乙醯氧基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苷(pomolic acid -3β-O-α-L-2-acetoxyarabi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ide)等。 【'''藥理'''】 1.增加冠脈流量與強心作用 枸骨注射液對離體豚鼠心臟灌流有增加冠脈流量與加強心肌收縮力的作用。 2.其他作用 枸骨的水及醇浸液等製劑灌胃對小鼠有生理性避孕作用。枸骨葉丙酮提取物灌胃,對小鼠早孕、中孕則無明顯作用;皮下注射對小鼠有終止中孕作用;腹腔注射對小鼠有終止早、中、晚孕作用。3,4-二咖啡醯喹寧酸可較顯著的促進前列腺環素(PGI2)釋放。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稍悶,切絲,乾燥。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味苦,性涼。歸肝、腎經。 1.《綱目》:“微苦,涼,無毒。” 2.《本草經疏》:“氣味俱陰,入肝、入腎之藥也。” 3.《本草求真》:“氣味苦、平。” 【'''功效主治'''】 清虛熱,補肝腎,祛風濕。主治陰虛勞熱,咳嗽咯血,勞傷失血,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白癜風。 1.《本草拾遺》:“枝葉燒灰,淋取汁,塗白癜風。亦可作稠煎敷之。” 2.《本經逢原》:“補中安五臟,養精神,除百病,久服肥健輕身不老。治勞傷失血痿軟,以其能調養血氣,而無傷中之患也。” 3.《本草從新》:“生津止渴,祛風。” 4.《藥性切用》:“入肝腎而益陰祛風。” 5.《廣西中藥志》:“治跌打,祛風濕。” 6.《全國中草藥彙編》:“(治)結核潮熱,咳嗽咯血,骨結核。” 7.《福建藥物志》:“治痢疾,乳腺炎,白癜風,無名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浸酒或熬膏。外用:適量,搗汁或熬膏塗敷。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及腎陽不足者禁服。 【'''附方'''】 1.治肺癆 枸骨嫩葉30g。烘乾,開水泡,當茶飲。(《湖南藥物志》) 2.治肺結核咯血,潮熱 枸骨葉、沙參、麥冬、白及各9~15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3.治肝腎陰虛,頭暈耳鳴,腰膝酸痛 枸骨葉、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各9~15g。水煎服。(同上) 4.治勞傷失血痿弱 枸骨葉數斤,去刺,入紅棗二三斤,熬膏蜜收。(《本經逢原》) 5.治腰肌勞損、腰骶疼痛 枸骨葉15g,桑寄生15g,豬腰子1對。水燉,去藥渣,兌黃酒適量,食豬腰喝湯。(《安徽中草藥》) 6.治風濕性關節炎 鮮枸骨嫩枝葉120g(搗爛),加白酒360g,浸1日。每晚睡前溫服15~30g。(同上) 7.治癰癤瘡毒 鮮枸骨葉切碎,加酒糟搗爛外敷,幹則換。(同上) 8.治白癜風 ①鮮枸骨葉絞汁或濃煎收膏,塗搽患處。(《湖北中草藥志》) ②枸骨葉燒灰存性,研成細末。每日10~15g,加黃醋調成糊狀,外敷患處,每日數次,至皮色轉紅為止。(《新編常用中草藥》) 【'''文獻綜錄'''】 《本草經疏》:“枸骨,《本經》不載氣味所主,然觀陳藏器所雲,應是苦寒無毒,氣味俱陰,入肝入腎之藥也。惟其入肝,故主白癜風,蓋肝為風木之位,藏血之髒,血虛則熱,熱甚則生風,苦寒能涼血清熱,故主之也。其補腰膝令健者,腰為腎之府,腎虛則濕熱乘之,而腰膝不利;又腎為作強之官,虛則熱而軟,故其性欲堅,急食苦以堅之。此藥味苦入腎,正遂其欲堅之性耳;腎氣既實,則濕熱自除,而腰膝自健矣。”“秘方取其葉煮飲,治痰火甚驗。蓋痰火未有不因陰虛火炎,上爍乎肺,煎熬津液而成。此藥直入足少陰經,補養陰氣,則痰火自消,如釜底抽薪之意也。兼能散風毒惡瘡。昔有老妓,患楊梅結毒三十年者,有道人教以單服此藥,瘡愈而顏色轉少,皆假其清熱涼血之功耳。” 【'''備考'''】 枸骨的嫩葉經水泡曬乾,泡茶有治頭痛、解熱效能,江浙一帶銷售的苦丁茶為此種。四川、廣西產者與此有別。
返回至
枸骨葉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中医古籍大全
* 醫經類
* 診法類
* 本草類
* 方書類
* 傷寒金匱類
* 溫病類
* 綜合醫書類
* 臨床各科類
* 醫案類
* 古籍影印本
中醫古籍大全拼音索引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