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海浮石”的源代码
←
海浮石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海浮石分石花與浮石兩種。石花為胞孔科動物脊突苔蟲、瘤苔蟲的骨骼;浮石為火山噴出的岩漿形成的石塊。味鹹,性寒。歸肺經。功效清肺化痰、軟堅散結、通淋。臨床用名有海浮石、浮海石。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浮石(《日華子》),水花(《本草拾遺》),白浮石(《本事方》),海石(《儒門事親》),水泡石(《東醫寶鑒》),浮水石(《醫林纂要》)。 【'''釋名'''】 本品雖曰石類,但體虛而輕,常浮於江海湖畔,故名海浮石。 【'''基原'''】 為火山噴出的岩漿凝固後形成的多孔狀浮石塊。 【'''礦物'''】 浮石 Pumice Stone 分佈於遼寧、山東、浙江、廣東、廣西、海南等地。 【'''採集'''】 夏、秋季採收,浮石多附著在海岸邊,用鎬刨下,清水泡去鹽質及泥沙,曬乾。 【'''化學成分'''】 海浮石主要含二氧化矽(SiO2),並含有鈣、鈉、鐵、鋁、鎂、鋅、鈦、磷等多種元素。 【'''藥理'''】 海浮石有促進支氣管分泌物排出的作用,還可促進尿液的形成及排泄。 【'''炮製'''】 1.海浮石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曬乾,搗碎。《壽世保元》:“研,水飛。”生用長於清肺化痰。 2.煆海浮石 取淨海浮石置耐火容器內,用無煙武火煆至紅透,取出放涼,搗碎。《藥品辨義》:“火煆為粉。”《得配本草》:“煆研,水飛過用。”《本草輯要》:“火煆醋淬七次,研粉水飛用。”煆後質脆,易於粉碎和煎出,以軟堅散結為主。 貯乾燥容器內,置乾燥處,防塵。 【'''藥性'''】 味鹹,性寒。歸肺、腎經。升而能降。 1.《本草拾遺》:“平,無毒。” 2.《綱目》:“氣味鹹、寒。” 3.《本草正》:“性微寒,陽中陰也。” 4.《藥品化義》:“氣和,味鹹,性涼,能沉。” 5.《本草求真》:“專入肺、腎。” 【'''功效主治'''】 清肺化痰,軟堅散結,利水通淋。主治肺熱咳喘,痰稠難咯,熱渴不止,癭瘤瘰鬁,小便淋痛,疝氣,瘡腫,目翳。 1.陶弘景:“止咳。”(引自《綱目》) 2.《日華子》:“止渴,治淋,殺野獸毒。” 3.《本草衍義》:“水飛,治目中翳。” 4.朱丹溪:“清金降火,消積塊,化老痰。”(引自《綱目》) 5.《綱目》:“消癭瘤、結核、疝氣,下氣,消瘡腫。” 6.《本草正》:“消食,消熱痰,解熱渴、熱淋,止痰嗽喘急,軟堅癥,利水濕。”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宜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水飛點眼。 【'''使用注意'''】 虛寒咳嗽者禁服。 《本草從新》:“多服損人血氣。” 【'''應用配伍'''】 '''清肺化痰''' 本品寒能清肺降火,鹹能軟堅化痰,故常用於肺熱咳喘,痰稠難咯之證,多與膽星、貝母、陳皮等同用,如《景嶽全書》清膈煎。若肝火灼肺,肺絡受傷,咳嗽痰中帶血,痰稠難出者,宜與青黛、瓜蔞仁、炒山梔配伍,如《丹溪心法》咳血方。 '''軟堅散結''' 本品味鹹,具軟堅消痰散結之效,故常用治癭瘤、瘰鬁等證。凡痰鬱氣結所致頸項癭瘤者,可與海藻、昆布同用,以軟堅消癭。若痰火鬱結而致瘰鬁、痰核者,可與夏枯草、玄參、連翹、貝母等配伍,以增清肝化痰之力。 '''利水通淋''' 本品體輕氣浮,升而能降,善入肺瀉熱而清水之上源,以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故常用於諸淋小便澀痛。可單味研末以甘草湯調服,如《仁齋直指方》海金散。若濕熱傷絡,小便淋痛,尿中有血者,可與小薊、蒲黃、木通等同用,以通淋止血。若濕熱久蘊,形成砂淋者,可與海金沙、石韋、金錢草配伍,以清利濕熱,排石通淋。 此外,本品味鹹氣寒,有清熱瀉肝之功,故又能用於消渴、目翳等症。凡消渴飲水不止者,可與蛤粉、蟬殼、鯽魚膽同服,如《本事方》神效散;若目翳昏花者,則可用本品水飛點眼。 《得配本草》:“得牙皂,治老痰橫結;得通草,治疝氣莖痛;得鯽魚膽,治膈消;得金銀花,治疳瘡。” 【'''附方'''】 1.治卒咳嗽不止 浮石二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十丸,日三四服。(《聖惠方》) 2.治小兒天哮,一切風濕燥熱咳嗽痰喘 海浮石、飛滑石、杏仁各四錢,薄荷二錢。上為極細末。每服二錢,用百部煎湯調下。(《醫學從眾錄》海浮石滑石散) 3.治痰因火動,氣壅喘滿,內熱煩渴等證 陳皮錢半,貝母二三錢(微敲破),膽星一二錢,海石二錢,白芥子五七分,木通二錢。水煎溫服。(《景嶽全書》清膈煎) 4.治渴疾飲水不止 白浮石、蛤粉、蟬殼(去頭、足)各等分。上細末。用鯽魚膽七個,調三錢服,不拘時候。(《本事方》神效散) 5.治消渴 浮石、青黛各等分,麝香少許。上細末。每服一錢,溫湯調下。(《本事方》) 6.治血淋,沙淋,小便澀痛;亦治小腸氣,莖縮囊腫 黃爛浮石為末。每服二錢,生甘草煎湯調下。(《仁齋直指方》海金散) 7.治石淋 浮石,使滿一手。下篩,以水三升,酢一升,煮取二升,澄清服一升,不過三服。亦治嗽,淳酒煮之。(《千金方》) 8.治脾痛、疝痛 海石二錢,香附一錢。上為末。川芎、山梔煎湯,加薑汁令辣,調服。(《醫學入門》海石散) 9.治疔瘡,發背,惡瘡 白浮石半兩,沒藥二錢。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丸,冷酒送下。(《普濟方》耆老丹) 10.治耳底有膿 海浮石一兩,沒藥一錢,麝香一字。上為細末。每用半字,吹入耳中。(《普濟方》沒藥散) 11.治疳瘡久不愈 海浮石(燒紅醋淬數次)二錢,金銀花一錢。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半,如煎茶一般,分二次服。如病一年,服藥半年則愈。(《普濟方》引《神效方》浮石散) 【'''文獻綜錄'''】 1.朱丹溪:“海石,治老痰積塊,鹹能軟堅也。”(引自《綱目》) 2.《綱目》:“浮石,乃水沫結成,色白而體輕,其質玲瓏,肺之象也。氣味鹹寒,潤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熱,止咳嗽而軟堅,清其上源,故又治諸淋。” 3.《藥品化義》:“海石,味鹹能降火,又能軟堅,故力降熱痰、軟結痰、消頑痰;因其體浮,專主上焦心肺之分、咽喉之間,消化凝結,化痰丸中必用之藥也。” ==本草匯言== 《[[日華子本草]]》 平,無毒。止渴,治淋。 《[[本草衍義]]》 水飛,治目中翳。平,無毒,止渴,治淋,殺野獸毒。 《[[本草綱目]]》 浮石乃水沫結成,色白而體輕,其質玲瓏,肺之象也。氣味鹹寒,潤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熱,止咳嗽而軟堅。清其上源,故又治諸淋。《[[席上腐談]]》 肝屬木,當浮而反沉;肺屬金,當沉而反浮,何也?肝實而肺虛也。故石入水則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水則浮,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虛實之反若此。 消瘤癭結核疝氣,下氣,消瘡腫。 《[[本草乘雅]]》 顧浮石之浮水上,即火性炕之上炎。詩大雅云:蒸之浮之是也。若止渴治淋即濕者乾之,乾者濕之。若積塊老痰,癭癧疝瘕,砂石淋露,即去其堅剛,變其柔脆。隨根身之缺陷,現四大之遍周,若以結治結,猶幻歸幻耳。 《[[景岳全書]]》 味鹹,性微寒,陽中陰也。善降火下氣,消食,消熱痰,化老痰,除癭瘤結核,解熱渴熱淋,止痰嗽喘急,消積塊,軟堅癥,利水濕、疝氣,亦消瘡腫。 《[[本草備要]]》 一名海石,瀉火軟堅。 鹹潤下,寒降火。色白體輕。入肺,清其上源。肺為水之上源。止渴止嗽,通淋軟堅。除上焦痰熱,消癭瘤結核。頑痰所結,鹹能軟堅。俞琰《[[席上腐談]]》云:肝屬木,當浮而反沉;肺屬金,當沉而反浮,何也?以肝實而肺虛也。故石入水則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木則浮,而南海有沉水香。虛實之反如此。水沫日久結成。 《[[本草求真]]》 ﹝批﹞散上焦積熱,軟下焦積塊。 海浮石專入肺、腎。即書所云浮石者是也。其石係水沫結成,浮於水上,故以浮名。色白體輕,味鹹氣寒。時珍曰:其質玲瓏,肺之象也。蓋既有升上之能,復有達下之力,其曰能治上焦痰熱,目翳痘癰者,以其氣浮上達之謂也;能治諸淋積塊癭瘤者,以其鹹潤軟堅之意也。余琰《[[席上腐談]]》云:肝屬木當浮而反沉,肺屬金當沉而反浮何也?肝實而肺虛也。故石入水則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水則浮,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虛實之反如此。至於實則宜投,虛則忌服者,以其忌有克削之氣也。 《[[得配本草]]》 鹹,寒。入手太陰經。除上焦之痰熱,清膀胱之上源。消結核,止乾渴。 得牙皂,治老痰橫結;得通草,治疝氣莖腫;得鯽魚膽,治膈消;善飲水者。得金銀花,治疳瘡;得輕粉少許,麻油調,塗頭核腦痺,枕後生痰核正者為腦,側者為痺。煅研,水飛過用。 《[[本經疏證]]》 鹹,寒。軟堅潤下,入肺止嗽,通淋,化上焦老痰,能消結核。 【現代藥理研究】 海浮石有鎮咳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碳酸鈣,效果與蛇膽川貝末相似。
返回至
海浮石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中医古籍大全
* 醫經類
* 診法類
* 本草類
* 方書類
* 傷寒金匱類
* 溫病類
* 綜合醫書類
* 臨床各科類
* 醫案類
* 古籍影印本
中醫古籍大全拼音索引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