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白鮮皮”的源代码
←
白鮮皮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白鮮皮為芸香科植物白鮮的根皮。主產於遼寧、河北、四川、江蘇等地。原植物生於山坡及灌叢中。味苦,性寒。歸脾、胃經。功效清熱解毒、除濕止癢。臨床用名白鮮皮。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蘚皮(《藥性集要》),北鮮皮(《藥材資料彙編》)。 【'''釋名'''】 鮮者,膻也。本品根皮色白,味如羊膻,故名白鮮皮。《綱目》雲:“鮮者,羊之氣也。此草根白色,作羊膻氣,其子累累如椒,故有諸名。” 【'''基原'''】 為芸香科植物白鮮和狹葉白鮮的根皮。 【'''植物'''】 1.白鮮 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又名白羊鮮、白膻(《本草經集注》),金雀兒椒(《日華子》),地羊膻、金爵兒椒(《本草圖經》),白蘚(《馮氏錦囊》)。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及河南、陝西、甘肅、四川、貴州。 2.狹葉白鮮 Dictamnus angustifolius G. Don ex Sweet.分佈於新疆,以伊犁、阿勒泰地區最多。 【'''採集'''】 大部分地區於春、秋季采挖,南方於立夏後采挖,洗淨泥土,去除鬚根及粗皮,趁鮮時縱向剖開,抽去木心,曬乾。 【'''化學成分'''】 白鮮:根皮含白鮮堿(dictamnine),白鮮明堿(dasycarpamin),γ-崖椒堿(γ-fagarine),茵芋堿(skimmianine),前茵芋堿(preskimmianine),膽鹼(choline),胡蘆巴堿(trigonelline),O-乙基-降-白鮮堿(O-ethylnordictamnine),O-乙基-降-γ-崖椒堿(O-ethylnor-γ-fagarine),O-乙基-降-茵芋堿(O-ethylnorskimmianine),異斑點沸林草堿(isomaculosidine),吳茱萸苦素(rutaevin),檸檬苦素(limonin),白鮮醇(dictamnol),娠烯醇酮(pregnenolone),秦皮酮(fraxinellone),黃柏酮(obacunone),β-穀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及皂苷等。 狹葉白鮮:根皮中含秦皮酮,黃柏酮,檸檬苦素,檸檬苦素地奧酚(limonindiosphenol)及白鮮二醇(dictamdiol)等。 【'''藥理'''】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白鮮皮水浸劑體外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黃癬菌等多種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白鮮皮中的白鮮堿、γ-崖椒堿對枯草桿菌和某些真菌也有顯著抑制作用。 2.抗腫瘤作用 白鮮皮的非極性溶劑提取物及揮發油成分有體外抗癌活性,如從其乙醚提取物中分離出的秦皮酮、白鮮堿對艾氏腹水癌、肉瘤S180、子宮頸癌U14等有抑制作用。 3.對免疫系統的作用 白鮮皮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白鮮皮水提物對2、4、6-三硝基氯苯所致的接觸性皮炎及綿羊紅細胞所致的足蹠反應,在各抗原攻擊後給藥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攻擊前給藥無抑制作用。白鮮皮對小鼠抗綿羊紅細胞抗體的產生,包括對小鼠脾臟空斑形成細胞數和血清溶血素水準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白鮮皮還對小鼠二甲苯性耳殼炎症及蛋清性足蹠炎症反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白鮮皮多糖有升白細胞作用,能增加正常小鼠胸腺和脾臟的重量,提高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 4.對心血管系統作用 小劑量白鮮堿對離體蛙心有興奮作用,可增加心肌張力及每分輸出量、每搏輸出量,還對離體兔耳血管有明顯的收縮作用。 5.其他作用 白鮮堿對兔和豚鼠子宮平滑肌有顯著的收縮作用。白鮮皮浸膏能縮短凝血時間。白鮮皮還有耐缺氧和抗疲勞作用,能提高機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6.毒性 白鮮堿、γ-崖椒堿、茵芋堿大鼠腹腔注射的LD50相近,為150~250mg/kg。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留木心,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普濟方》:“去骨淨。”《醫學入門》:“水洗,去粗皮。”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味苦、微辛,性寒。歸脾、胃、肺經。氣膻行散,可內可外。 1.《本經》:“味苦,寒。” 2.《綱目》:“氣寒善行,味苦性燥。入足太陰、陽明經,兼入手太陰、陽明。” 3.《本草述》:“苦、微鹹、微辛。” 4.《本草述錄》:“入足厥陰、太陰、陽明經。” 【'''功效主治'''】 祛風燥濕,清熱解毒。主治皮膚瘙癢,風疹,濕疹,疥癬,熱瘡,黃疸,風濕痹痛,筋骨痿弱,小兒驚癇。 1.《本經》:“主頭風,黃疸,咳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濕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2.《別錄》:“療四肢不安,時行腹中大熱飲水,欲走大呼,小兒驚癇,婦人產後餘痛。” 3.《藥性論》:“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瘡,疥癬赤爛,眉發脫脆,皮肌急,壯熱惡寒;主解熱黃、酒黃、急黃、穀黃、勞黃等。” 4.《日華子》:“通關節,利九竅及血脈,並一切風痹筋骨弱乏。通小腸水氣,天行時疾,頭痛眼疼。” 5.《藥性纂要》:“主風癱手足不舉。” 6.《得宜本草》:“主治風濕痛痹,鼠瘺已破者,服之最效。” 7.《全國中草藥彙編》:“主治皮膚瘙癢,蕁麻疹,濕疹,黃水瘡,疥癬,急、慢性肝炎,風濕性關節炎;外用治淋巴結炎,外傷出血。” 8.《河北中草藥》:“適用於濕熱或風熱瘡毒,外陰濕疹,陰囊腫痛以及濕熱為患之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 虛寒證禁服。 1.《本草經集注》:“惡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2.《本草經疏》:“下部虛寒之人,雖有濕證勿用。” 【'''應用配伍'''】 '''祛風燥濕,清熱解毒''' 本品氣膻行散,能徹上徹下,走表達裏,而具祛風燥濕,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之功,故可治風濕熱毒所致諸證,尤常用於肌膚疹癢。凡肺經風熱所致皮膚瘙癢者,可與防風、知母、黃芩等同用,以疏風清熱止癢,如《簡要濟眾方》白鮮皮散;若血虛風熱鬱滯肌腠而致瘙癢者,宜與生地、赤芍、當歸、蟬蛻等配伍,以養血祛風清熱,如《外科證治全書》四物消風飲。凡濕熱客於肌膚,濕疹焮紅作癢,或糜爛淋漓,或婦女陰部濕癢,陰中腫痛,赤白帶下者,均可與蒼朮、黃柏、苦參配用;或與黃芩、梔子、白蒺藜等相合,以清熱燥濕,解毒止癢,如《聖惠方》白鮮皮散。凡疥癬瘙癢者,則宜與苦參、蛇床子等煎湯外洗,以祛風殺蟲止癢。 此外,本品清熱燥濕之功,又可用治黃疸、風濕痹痛、筋骨痿弱及小兒驚癇。凡濕熱黃疸者,可與茵陳、黃芩、梔子、大黃等相伍,以清熱利濕退黃,如《聖惠方》白鮮皮散。凡風濕痹痛,關節不利者,可與獨活、蒼朮、威靈仙等同用,以祛風除濕止痛;若屬濕熱痹痛者,當與忍冬藤、防己、薏苡仁等相配,以清熱祛濕通痹;若風痱筋骨無力,四肢緩弱者,則需與防風、附子、人參、當歸等並施,如《聖濟總錄》白鮮皮湯。凡小兒驚癇,昏迷吐涎者,可與鉤藤、大黃、牛黃等同服,以清熱定驚。 【'''附方'''】 1.治肺臟風熱毒氣,攻皮膚瘙癢,或時胸膈不利,時發煩躁 白鮮皮一兩,防風一兩,人參一兩,知母一兩,沙參一兩,子芩三分。上為散。每服二錢,水煎,食後、臨臥溫服。(《醫方類聚》引《簡要濟眾方》白鮮皮散) 2.治皮膚濕疹、皮膚瘙癢症 白鮮皮、苦參各90g。為水丸。每服6g,日2次,溫開水送服。並可單用白鮮皮適量,煎湯外洗,每天1~2次。(《青島中草藥手冊》) 3.治女陰潰瘍 白鮮皮15g,粉丹皮9g,懷山藥9g,薏苡米15g,木通9g,大豆黃卷9g,龍膽草9g。水煎服。(《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白鮮皮湯) 4.治脂溢性皮炎 白鮮皮15g,鮮生地31g,高糧酒150ml。浸泡5日後,外塗。(《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白鮮皮酊) 5.治鵝掌風 用白鮮皮入口嚼爛,手搓之。(《萬氏秘傳外科心法》) 6.治癇黃如金,好眠吐涎 白鮮皮、茵陳蒿各等分。水煎服,一日二次。(《雜病源流犀燭》白鮮皮湯) 7.治急性肝炎 白鮮皮9g,茵陳15g,梔子9g,大黃9g。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 8.治產後中風,肌膚頑木,痛癢不知,脈沉弦澀者 白鮮皮三兩,川獨活三兩。醇酒五六升,蒸窨。空心隨量飲。(《醫略六書》白鮮皮酒) 9.治熱病,熱毒在心脾,狂亂煩躁 白鮮皮一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大青半兩,麥門冬一兩(焙),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上為粗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加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聖惠方》白鮮皮散) 10.治鼠瘺已有核,膿血出者 白鮮皮,煮服一升。(《肘後方》) 11.治外傷出血 白鮮皮研細末,外敷。(《寧夏中草藥手冊》) 【'''臨床報導'''】 1.治療膿胸 在抗感染、胸穿排膿和支持療法的基礎上,加用白鮮皮注射液。每次常規胸穿排膿後,胸膜腔內注入100%的白鮮皮注射液15~20ml,做閉式引流的病例可沿引流管逆行向胸膜腔內注入100%白鮮皮注射液15~20ml,每日1次,注入後夾管2~3小時。共治療小兒膿胸51例,最多注射9次,最少注射2次,未見不良反應。結果:治癒(臨床症狀消失,胸透或胸片證實胸水消失,無後遺症)47例,好轉(臨床症狀大部分消失,胸膜腔殘留微量胸水,包裹粘連,胸廓輕度下陷)4例。對照組72例未用本品者治癒51例,好轉11例,未愈及轉外科治療7例,死亡3例[1]。 2.治療黴菌性陰道炎 黃柏、苦參、白鮮皮、蛇床子、青椒各150g。將上藥加適量水煎煮2次,每次半小時,合併2次煎煮液,濾過,藥物濃縮至1:1,然後分裝於50ml/瓶。用法:每次10ml,加熱水稀釋成300ml,外用熏洗外陰,每日2次。治療154例,痊癒120例,顯效20例,好轉6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2%[2]。 3.治療外陰白斑 白鮮皮、地膚子、蛇床子各30g。加水150ml,浸泡5分鐘。苦參30g,加水150ml浸泡、煎煮各15分鐘。兩液共煮10分鐘,過濾,濃縮至200ml,用本液100ml加溫開水500ml,坐浴15分鐘,每日2次,15日為1療程。治療外陰白斑52例,結果:治癒率100%[3]。 【'''文獻綜錄'''】 1.《綱目》:“白鮮皮,氣寒善行,味苦性燥,為諸黃風痹要藥,世醫止施之瘡科,淺矣。” 2.《本草原始》:“白鮮皮入肺經,故能去風;入小腸經,故能去濕。夫風濕既除,則血氣自活而熱亦去。” 3.《本草經疏》:“白鮮皮,苦能泄熱,寒能除熱,故主頭風有火證。性寒而燥,能除濕熱,故主五疸。咳逆者,實火上沖也,得寒而散,則咳逆止矣。淋瀝及女子陰中腫痛,亦皆下部濕熱,乘虛客腎與膀胱所致也。濕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者,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也,脾主四肢,惡濕而喜燥,今為濕邪所幹,故四肢不安也。時行腹中大熱,因而飲水、大呼、欲走者,邪熱盛也。小兒驚癇,亦熱則生風之候也。散濕除熱,蔑不濟矣。婦人產後餘痛,應是血虛而熱,非所宜也。” 4.《本草求真》:“陽明胃土,喜燥惡濕,一有邪入,則陽被鬱不伸而熱生矣。有熱自必有濕,濕淫則熱益盛,而風更乘熱至,相依為害,以致關節不通,九竅不利,見為風瘡疥癬,毛脫疸黃,濕痹便結,溺閉陰腫,咳逆狂叫,飲水種種等症。治宜用此(白鮮皮)苦泄寒鹹之味,以為開關通竅,俾水行熱除風息而症自克平。奈世不察,猥以此為瘡瘍之外用,其亦未達《本經》主治之意耳。然此止可施於脾胃堅實之人,若使素屬虛寒,切勿妄用。” 5.《藥性集要》:“鮮皮味苦寒,去濕熱中寬,性燥行脾胃,除黃酒穀癉,能除風濕痹,行步屈伸難,去死肌瘡癬,陰中腫痛安。” 6.《本草正義》:“白鮮皮乃苦寒勝濕之藥,又能通行經隧脈絡。《本經》主頭風者,風濕熱之在上者也;黃疸咳逆,濕之在中者也;濕痹死肌,不可屈伸、行步,濕熱之痹於關節、著於肌肉者也。白鮮皮氣味甚烈,故能徹上徹下,通利關節,勝濕除熱,無微不至也。《別錄》療四肢不安者,即痹著之病也;時行腹中大熱,飲水、欲走、大呼者,則天行熱病狂易之類也;小兒驚癇,亦風熱病耳。《別錄》又有主婦人產後餘痛二語,則有血虛血瘀之辨,且皆不宜於苦寒之品,雖容有血熱一症,然白鮮皮亦非主要之藥,仲醇已有血虛而熱,非其所宜之說。” 【'''參考文獻'''】 [1]鐵嶺地區醫院兒科.遼寧醫藥,1978,(3):28 [2]彭學賢,等.遼寧中醫雜誌,1992,19(2):31 [3]楊永忠.中國醫院藥學雜誌,1994,14(4):188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苦,寒。主治頭風,黃疸,咳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濕痺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名醫別錄]]》 味鹹,無毒。主治四肢不安,時行腹中大熱、飲水、欲走、大呼,小兒驚癇,婦人產後餘痛。 《[[藥性論]]》 臣。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瘡疥癬,赤爛,眉發脫脆,皮肌急,壯熱惡寒,主解熱黃,酒黃,急黃,穀黃,勞黃等,良。 《[[開寶本草]]》 味苦、鹹,寒,無毒。療四肢不安,時行腹中大熱,飲水,欲走,大呼,小兒驚癇,婦人產後餘痛。 《[[本草圖經]]》 治肺嗽。 《[[本草綱目]]》 白鮮皮氣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陰、陽的經去濕熱藥也,兼入手太陰、陽明,為諸黃風痺要藥。世醫止施之瘡科,淺矣。 《[[本草經疏]]》 白鮮皮稟天地清燥陰寒之氣,其味苦寒。《[[別錄]]》兼鹹無毒。降多於升,陰也。入足太陰、陽明,兼入手太陽。苦能泄熱,寒能除熱,故主頭風有火證。性寒而燥,能除淡熱,故主五疸。咳逆者,實火上衝也。得寒而散,則咳逆止矣。淋瀝及女子陰中腫痛,亦皆下部濕熱乘虛客腎與膀胱所致也。濕痺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者,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也。脾主四肢,惡濕而喜燥,今為濕邪所干,故四肢不安也。時行腹中大熱,因而飲水。大呼欲走者,邪熱盛也。小兒驚癇,亦熱則生風之候也。散濕除熱,蔑不濟矣。婦人產後餘痛,應是血虛而熱,非所宜也。 簡誤:下部虛寒之人,雖有濕證勿用。 《[[本草蒙筌]]》 味苦、鹹,氣寒。無毒。惡桔梗、螵蛸及茯苓、萆薢。療遍身黃疸濕痺,手不能屈伸。治一切癩毒風瘡,眉發因而脫落。消女人陰腫或產後餘疼,止小兒驚癇并淋瀝咳逆。時熱發狂,飲水多多,煎服尤宜。葛洪治鼠瘻有膿,熬白鮮皮膏,吐出立愈;李兵部理肺嗽不已,製白鮮皮湯,飲下即瘥。 《[[本草乘雅]]》 膻者肝之臭,當入肝,為肝之用藥,從治風氣者也。亦可入脾除濕,脾以肝為用耳。 白曰金,鮮曰腥,金之色與臭也。又不以壽終者曰鮮,故唯春來者堅白,夏來者虛惡。以方生則力銳,形腐則氣萎而力不專矣。味苦氣寒,對待以熱為病,以風為本,如風中頭而標頭風;鬱肌層而標黃疸,入毫竅而標咳逆;客膀胱而標淋瀝,侵陰中而標腫痛;更合濕曰痺,如痺肌而標死肌;痺筋而標不可屈伸;及起止行步不正也。設合寒本,氣味不相投矣。 《[[藥性解]]》 白鮮皮,味苦鹹,性寒,無毒,入肺、小腸二經。主頭風黃疸咳逆、淋瀝濕痺死肌、一切疥癩惡風疥癬楊梅諸瘡熱毒、天行時疾、頭痛眼疼、女子陰痛、小兒驚癇。和血脈,通九竅,利小腸。惡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按:白鮮皮入肺經,故能去風。入小腸,故能去濕。夫風濕既除,則血氣自活,而熱亦從此逝矣。 《[[景岳全書]]》 味苦寒,性燥而降,乃手足太陰陽明之藥。解熱黃、酒黃、急黃、穀黃、勞黃,通關節九竅,利血脈小水,治時行大熱飲水,狂躁叫呼,及婦人陰中腫痛,小兒風熱驚癇。尤治一切毒風風瘡,疥癬赤爛,楊梅瘡毒,眉發脫落。此雖善理瘡瘍,而實為諸黃、風痺要藥。 《[[本草備要]]》 通祛風濕。 氣寒善行,味苦性燥。行水故燥。入脾胃除濕熱,兼入膀胱、小腸。行水道,通關節,利九竅,為諸黃風痺之要藥。一味白鮮皮湯,治產後風。時珍曰:世醫只施之瘡科,淺矣。兼治風瘡疥癬。女子陰中腫痛。濕熱乘虛客腎與膀胱所致。惡桑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本經逢原]]》 白鮮皮氣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陰、陽明經去風濕熱藥也。兼入手太陰、陽明,為諸黃風痺要藥。《[[本經]]》所主,皆風濕熱邪醞釀經中之病。《[[千金]]》治嬰兒風癇,熱則生風,胸中有痰,白羊鮮湯,取其善祛風熱也。世醫只施之於瘡科,淺矣。下部虛寒之人,雖有濕證勿用。 《[[本草崇原]]》 白鮮臭腥色白,氣味苦寒,稟金水之精,而治風熱之證。主治頭風,金能制風也。治黃疸,水能清熱也。稟金氣而益肺,故治咳逆。稟水氣而益膀胱,故治男子淋瀝,女子之陰中腫痛。燥氣屬金,故治濕痺之死肌。水氣主骨,故治骨屬不可屈伸,及不可起止行止也。 《[[本草求真]]》 ﹝批﹞瀉脾胃濕熱。 白鮮皮專入脾、胃。味苦與鹹,性寒無毒。蓋陽明胃土喜燥惡濕,一有邪入,則陽被鬱不伸而熱生矣。有熱自必有濕,濕淫則熱益盛,而風更乘熱至,相依為害,以致關節不通,九竅不利,見為風瘡疥癬毛脫,疸黃濕痺,便結溺閉陰腫,咳逆狂叫飲水種種等症。諸症皆就濕熱為論。治宜用此苦泄寒鹹之味,以為開關通竅,俾水行熱除風息,而症自克平。《[[肘後]]》治鼠痿已破,出膿血,用白鮮皮煮汁服一升,當吐若鼠子也。又陳延之治產後中風人虛不可服他藥者,一物白鮮皮湯溫服。奈世不察,猥以此為瘡瘍之外用,其亦未達《[[本經]]》主治之意耳。然此止可施於脾胃堅實之人,若使素屬虛寒,切勿妄用。 《[[得配本草]]》 惡桔梗、茯苓、萆薢、螵蛸。 苦,寒。性燥。入足太陰、陽明經。除濕熱,治諸黃,利九竅,通關節,祛風痺,行水道,療疥癬,鼠瘻,退女人陰腫。 下部虛寒者,禁用。 《[[本經疏證]]》 凡草之根,多於花實後津氣反本,方自堅實,獨白鮮於花實後則虛耗,豈非取其極升長時津氣反下行乎?凡草之氣,無論香臭腥臊,多發於枝葉花實,獨白鮮藏膻氣於根,豈非取其剔幽隱之邪乎?故氣之因下蔽而致上泄,病之因內不通而致外結窒者能主之。蓋物莫能兩大,優於此必絀於彼,頭面多汗,咳吐痰涎,究竟所去者少。小便不通不爽,詎非所壅者多,此黃疸淋瀝所由成。惟極於上者能使之下,斯上者解而下者亦解矣,且治病之法兩源而歸并一處,則當兩路剿除,兩歧而共出一源,則須直探一致。今內之結腫能緣隙而外溢,外之強直不得破結而內訌,此女子濕痺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只源於陰中腫痛者,可以專攻其內,而外自解也。凡上擾者多風,則下結者為濕,內壅者惟熱,則外溢者是風,臭之膻者本屬風,既已藏於根柢,則可除上冒外迸之風。味之苦者本化燥,氣之寒者本已熱,既已託於體質,則可除內鬱下蔽之濕熱。此其所致雖有兩途,然濕熱遏甚而拒風,風氣阻礙而生濕熱,在白鮮功用原可視同一轍,此四肢不安小兒驚癇婦人產後餘痛之屬風,時行腹中大熱飲水大呼欲走之屬濕熱,不妨舉一物而盡治之。 《[[本草分經]]》 苦,寒,性燥。入脾胃,兼入膀胱、小腸。除濕熱,行水道,治風痺、瘡癬。 《[[本草思辨錄]]》 白鮮之根作羊膻氣,膻屬風,宜治在下之風矣。而其根於四、五月花開之後,即虛惡無用,是未花之前,其氣上注必力,且採於二月,風木司令,自於治頭風極合。至味苦化燥,氣寒已熱,又能於濕熱大展其用,治淋瀝陰腫者,根走極下之驗也。治黃疸濕痺者,皮走肌肉之驗也。治四肢不安腹中大熱飲水者,皮黃白入肺胃之驗也。用之於濕熱,不必挾風,用之於風,不必挾濕而必挾熱,否則於是物無當矣。 【現代藥理研究】 白鮮皮有抗菌、驅蟲作用。體外試驗表明,白鮮皮1:4水煎劑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等多種皮膚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鮮內酯有祛蟲作用。 白鮮皮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興奮心臟。白鮮鹼可興奮離體蛙心,使心肌張力、心臟輸出量及搏出量增加,還可使兔離體耳部血管收縮。抗心律失常,其有效成分是花椒鹼。升血壓。所含茵芋鹼有麻黃鹼樣作用,能使麻醉貓血壓上升,並能擴張冠脈,增強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 白鮮皮有抗炎作用。 白鮮皮對免疫功能的影響:白鮮皮多糖能明顯促進正常小鼠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臟重量的增加,提高小鼠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 白鮮皮對子宮和腸平滑肌有影響。白鮮鹼對家兔和豚鼠子宮平滑肌有強收縮作用,茵芋鹼也能加強貓或兔的在位子宮收縮,加強腎上腺素對子宮的影響,白鮮鹼對於催產素所引起的大鼠子宮收縮有抑制作用,而茵芋鹼作用相反。茵芋鹼能抑制小腸收縮,崖椒鹼能抑制氯化鋇所致離體迴腸痙攣,崖椒鹼及茵芋鹼還能鬆弛奧狄氏括約肌。 白鮮皮有耐缺氧、抗疲勞作用。 白鮮皮有升白細胞作用。
返回至
白鮮皮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中医古籍大全
* 醫經類
* 診法類
* 本草類
* 方書類
* 傷寒金匱類
* 溫病類
* 綜合醫書類
* 臨床各科類
* 醫案類
* 古籍影印本
中醫古籍大全拼音索引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