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碧桃幹”的源代码
←
碧桃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桃梟(《本經》),鬼髑髏(《雷公炮炙論》),桃奴、梟景(《別錄》),幹桃(《聖惠方》),氣桃(《草木便方》),陰桃子(《分類草藥性》),桃幹(《現代實用中藥》),癟桃幹(《中藥志》)。 【'''釋名'''】 本品為桃之幼果風乾而成,以其色青綠,故名碧桃幹。《綱目》雲:“桃子幹懸如梟首榤木之狀,故名。奴者,言其不能成實也。《家寶方》謂之神桃,言其辟惡也。千葉桃花結子在樹不落者,名鬼髑髏。”又氣桃當為“棄桃”之音轉。 【'''基原'''】 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幼果。 【'''植物'''】 1.桃 Amygdalus persica L. 見“桃仁”條。 2.山桃 Amygdalus davidiana (Carr.) C. de Vos ex Henry 見“桃仁”條。 【'''採集'''】 4~6月拾取經風吹落未成熟的幼果。曬至由青變青黃色即可。 【'''藥材'''】 碧桃幹 Fructus Amygdali Lmmaturi 核已硬化者習稱“癟桃幹”,核未硬者習稱“桃奴”。 【'''炮製'''】 1.碧桃幹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果柄,刷去絨毛,洗淨,乾燥。 2.酒碧桃幹 取淨碧桃幹,噴適量黃酒拌勻,待酒被吸盡後,置蒸鍋內用武火蒸30分鐘,取出,乾燥。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黴,防蛀。 【'''藥性'''】 味酸、苦,性平。歸肺、肝經。 1.《本經》:“微溫。” 2.《綱目》:“有小毒。” 3.《本草匯言》:“味苦,氣平,入手足厥陰經。” 4.《山東中藥》:“味酸、苦。” 5.《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性平,味淡、苦,無毒。” 【'''功效主治'''】 斂汗澀精,調血止痛。主治盜汗,遺精,白濁,吐血,妊娠下血,經閉,心腹痛,腰痛,疝氣,瘧疾。 1.《別錄》:“療中惡腹痛。” 2.《日華子》:“治肺氣,腰痛,破血。治心痛,酒摩暖服之。” 3.汪穎《食物本草》:“主吐血。燒存性,研末,米湯調服。” 4.《綱目》:“治小兒虛汗,婦人妊娠下血,破伏梁結氣,止邪瘧。燒煙熏痔瘡。燒黑油調,敷小兒頭上肥瘡軟癤。” 5.《分類草藥性》:“治膀胱疝氣,遺精,婦女月經閉塞。” 6.《飲片新參》:“生津,止汗。治勞咳。養胃除煩。” 7.《天目山藥用植物志》:“治男子白濁。” 8.《青島中草藥手冊》:“收斂止血,抗瘧。” 9.《全國中草藥彙編》:“止痛。治胃痛,疝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燒煙熏。 【'''附方'''】 1.治盜汗,虛汗 碧桃幹30g,浮小麥45g,糯稻根15g,紅棗10個。水煎服。(《甘肅中醫驗方集錦》) 2.治內傷吐血 桃梟煆存性,同棕皮灰、蒲黃、朱砂、京墨為末。臨臥以童便調服三錢。(《本草經疏》) 3.治妊娠下血不止 幹桃(燒灰存性)、地榆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白滾湯調下。(《丹臺玉案》) 4.治伏梁氣,在心下結聚不散 桃奴三兩,為細散。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下。(《聖惠方》) 5.治瘧 樹上自幹桃子二七枚,黑豆一兩,巴豆七粒(去皮心膜,出盡油)。上為細末,滴冷水為丸,如梧桐子大,丹砂為衣。每服一丸,井華水吞下。(《聖濟總錄》幹桃丸) 6.治音啞 癟桃幹7個(煆炭存性),研末。大棗30g,煎水沖服。(《安徽中草藥》) 7.治卒然半身不遂 癟桃幹60~90g,桔梗15~18g,丹參30g。水煎,沖黃酒,早晚飯前各服1次。(《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8.治小兒頭瘡 樹上幹桃燒研,入膩粉、麻油調搽。(《聖惠方》) 9.治食桃成病 桃梟燒灰二錢,水服取吐。(《綱目》) 【'''臨床報導'''】 治療盜汗 碧桃幹口服液(每1ml含生藥1g),每晚臨睡前服10~20ml,7日為1療程。治療肺結核盜汗30例。結果:顯效(服藥3日盜汗停止)24例,占80%;有效(服藥3日盜汗明顯減少)5例,占16.7%;無效(服藥5日後盜汗無明顯減少)1例,占3.3%。總有效率為96.7%[1]。 【'''參考文獻'''】 [1]沈順琴,等.中藥通報,1988,13(8):495
返回至
碧桃幹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中医古籍大全
* 醫經類
* 診法類
* 本草類
* 方書類
* 傷寒金匱類
* 溫病類
* 綜合醫書類
* 臨床各科類
* 醫案類
* 古籍影印本
中醫古籍大全拼音索引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