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荸薺”的源代码
←
荸薺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芍、鳧茈、鳧茨(《爾雅》),葃菇、水芋、烏芋(《廣雅》),烏茨(《別錄》),葧臍(《本草衍義》),黑三棱(《博濟方》),地栗(《通志》),鐵葧臍(《救荒本草》),馬蹄(《本草求原》),紅慈菇(《民間常用草藥彙編》)。 【'''釋名'''】 《綱目》雲:“烏芋,其根如芋而色烏也。鳧喜食之,故《爾雅》名鳧茈,後遂訛為鳧茨,又訛為荸薺。蓋《切韻》鳧、荸同一字母,音相近也。三棱、地栗,皆形似也。” 【'''基原'''】 為莎草科植物荸薺的球莖。 【'''植物'''】 荸薺 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 Henschel [Andropogon dulcis Burm. f.; Scirpus plantaginea Retz.; Heleochuris plantaginea R. Br.; Eleocharis tuberosa Schult.]我國溫暖地區均有栽培。 【'''採集'''】 10~12月采挖,洗淨泥土,風乾或鮮用。 【'''化學成分'''】 球莖含荸薺素(puchiin),細胞分裂素(cytokinin),澱粉,蛋白質,脂肪等。 【'''炮製'''】 1.荸薺 取原藥材,洗淨,削去外皮。 2.荸薺粉 取荸薺洗淨,除去嫩芽,磨碎,濾取白色漿汁,沉澱乾燥,研細,過60目篩。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藥性'''】 味甘,性涼。歸肺、胃、心、肝經。 1.《別錄》:“味苦、甘,微寒,無毒。” 2.《綱目》:“甘,微寒,滑。” 3.《得配本草》:“入足陽明經。” 4.《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經。” 5.《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甘,涼。” 【'''功效主治'''】 清熱生津,消食化痰。主治熱病煩渴,咽喉腫痛,目赤雲翳,消渴,黃疸,熱淋,食積,痰熱咳嗽。 1.《別錄》:“主消渴,痹熱,熱中,益氣。” 2.《食療本草》:“消風毒,除胸中實熱氣;可作粉食,明耳目,止渴,消疸黃。” 3.《日用本草》:“下五淋,瀉胃熱。” 4.《滇南本草》:“治腹中熱痰,大腸下血。” 5.《本草會編》:“療五種膈氣,消宿食,飯後宜食之。” 6.《綱目》:“主血痢、下血、血崩。” 7.《本經逢原》:“治酒客肺胃濕熱,聲音不清。” 8.《醫林纂要·藥性》:“益心,軟堅除熱,解毒,蕩胃腸。” 9.《本草再新》:“清心降火,補肺涼肝,消食化痰,破積滯,利血脈。” 10.《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止渴,利濕化痰。主治熱病傷津煩渴,咽喉腫痛,口腔炎,小便不利,麻疹,肺熱咳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0~120g;或搗汁;或嚼食;或澄粉。外用:適量,煆存性研末撒,或澄粉點目,或生用塗擦。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及血虛者慎服。 1.《食療本草》:“先有冷氣,不可食,令人腹脹氣滿。小兒秋食,臍下當痛。” 2.《本經逢原》:“虛勞咳嗽切禁。以其峻削肺氣,兼耗營血,故孕婦血渴忌之。” 3.《隨息居飲食譜》:“中氣虛寒者忌之。” 【'''附方'''】 1.治太陰溫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滯不快者 荸薺汁、梨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或用蔗漿)。臨時斟酌多少,和勻涼服,不甚喜涼者,重湯燉溫服。(《溫病條辨》五汁飲) 2.治咽喉腫痛 荸薺絞汁冷服,每次120g。(《泉州本草》) 3.治肝經熱厥,少腹攻沖作痛 大荸薺四個,海蜇(漂去石灰礬性)一兩。水煎服。(《古方選注》雪羹) 4.治風火眼,昏眼,雲翳攀睛 荸薺粉、生薑(取汁澄粉)、透明硼砂各一錢。上乳細,加冰片二分,又乳勻,以人乳調點。(《瘍醫大全》) 5.治小兒口瘡 荸薺燒存性,研末摻之。(《簡便單方》) 6.治黃疸濕熱,小便不利 荸薺打碎,煎湯代茶,每次120g。(《泉州本草》) 7.治下痢赤白 取完好荸薺,洗淨拭幹,勿令損破,於瓶內入好燒酒浸之,黃泥密封收貯。遇有患者,取二枚細嚼,空心用原酒送下。(《唐瑤經驗方》) 8.治大便下血 荸薺搗汁大半鐘,好酒半鐘,空心溫服。(《神秘方》) 9.治腹滿脹大 烏芋去皮,填入雄豬肚內,線縫砂器煮糜食之,勿入鹽。(《本草經疏》) 10.治痞積 荸薺於三伏時以火酒浸曬,每日空腹細嚼七枚,痞積漸消。(《本經逢原》) 11.治高血壓,慢性咳嗽,吐濃痰 荸薺、海蜇頭(洗去鹽分)各30~60g。煮湯。每日2~3次分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12.治麻疹透發不快 荸薺90g,檉柳15g(鮮枝葉30g)。水煎服。(同上) 【'''文獻綜錄'''】 1.《本草新編》:“烏芋,切片曬乾,入藥最消痞積,與鱉甲同用最佳,亦不耗人真氣,近人未知入藥,特表而出之。地栗有家種、野產之分,藥用宜野產者為佳。然無野產,即揀家種之老者,切片連皮曬乾用之,不特消痞積,更能辟瘴氣也。或問,荸薺吳、越人喜啖,而吳、越人最多痞積,似乎荸薺非攻消品也,且其味甘甜帶補性。不知荸薺獨用則消腎氣,有瀉無補,與鱉甲、神曲、白朮、茯苓、枳殼之類並投,則能健脾去積,有補兼攻,所以單食則無功,同用則有益。” 2.《本草求真》:“烏芋,止一水果,何書皆言力能破積攻堅、止血、治痢、住崩、擦瘡、解毒、清聲醒酒,其效若是之多,蓋以味甘性寒,則於在胸實熱可除,而諸實脹滿可消;力善下行,而諸血痢血毒可祛。”
返回至
荸薺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中医古籍大全
* 醫經類
* 診法類
* 本草類
* 方書類
* 傷寒金匱類
* 溫病類
* 綜合醫書類
* 臨床各科類
* 醫案類
* 古籍影印本
中醫古籍大全拼音索引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