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萹蓄”的源代码
←
萹蓄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萹蓄為蓼科植物萹蓄的乾燥地上部分。我國各地均產,原植物生於山坡、田野、路旁。對氣候適應性強,寒冷山區或溫暖平畦均能生長。味苦,性微寒。歸膀胱經。功效利水通淋,殺蟲止癢。臨床用名萹蓄。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竹(《詩經》),蓄辯、萹蔓(《吳普本草》),萹竹(《本草經集注》),地萹蓄、編竹(《履巉岩本草》),粉節草、道生草(《綱目》),萹蓄蓼(《植物名實圖考》),百節、百節草、鐵綿草(《新本草綱目》)。 【'''釋名'''】 萹蓄,《詩經》名“竹”。《爾雅》雲:“竹,萹蓄。”蓋本品似竹而莖扁圓,故名。《綱目》雲:“節間有粉,多生道旁,故方士呼為粉節草、道生草。” 【'''基原'''】 為蓼科植物萹蓄的地上部分。 【'''植物'''】 萹蓄 Polygonum aviculare L.分佈於全國各地。 【'''採集'''】 在播種當年的7~8月生長旺盛時採收,齊地割取地上部分,除去雜草、泥沙,捆成把,曬乾或鮮用。 【'''化學成分'''】 全草含黃酮類成分:槲皮素(quercetin),萹蓄苷(avicularin),槲皮苷(quercitrin),牡荊素(vitexin),異牡荊素(isovitexin),木犀草素(luteolin),鼠李素-3-半乳糖苷(rhamnetin-3-galactoside),金絲桃苷(hyperin)等。香豆精類成分: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東莨菪素(scopoletin)。酸性成分:阿魏酸(ferulic acid),芥子酸(sinap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草木犀酸(melilotic acid),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龍膽酸(gentis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沒食子酸(gallic acid),對-羥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 acetic acid),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水楊酸(salicylic acid),並沒食子酸(ellagic acid),右旋兒茶精(catechin),草酸(oxalic acid),矽酸(silicic acid),以及蛋氨酸(methionine),脯氨酸(proline),絲氨酸(serine),蘇氨酸(threon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胱氨酸(cystine),精氨酸(arginine),纈氨酸(valine),甘氨酸(glycine),亮氨酸(leucine),賴氨酸(lys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色氨酸(tryptophan)等。還含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水溶性多糖等。 【'''藥理'''】 1.利尿、利膽作用 萹蓄煎劑大鼠灌胃、皮下注射均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尿中鈉、鉀排出量均增加,特別是鉀的排出量增加顯著。萹蓄苷給麻醉犬、大鼠灌胃或靜脈注射也有顯著利尿作用。萹蓄苷對犬和大鼠有利膽作用,能增加膽鹼排出量。 2.對生殖系統作用 萹蓄水及乙醇提取物能加速血液凝固,增強子宮張力,可用作流產及分娩後子宮出血的止血劑。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不同濃度的萹蓄水煎劑對福氏和宋內痢疾桿菌、葡萄球菌、綠膿桿菌、鬚瘡癬菌、羊毛狀小芽胞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4.降壓作用 萹蓄水及乙醇提出物靜脈注射,對貓、犬和兔均有降壓作用。 5.毒性 萹蓄10%~20%浸劑或煎劑對貓和兔的MLD為20ml/kg,1:50水提物靜脈注射則為2ml/kg。萹蓄作為牧草,對馬和羊有毒,可引起皮炎和胃腸功能紊亂。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潤軟,切段,乾燥。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味苦,性微寒。歸膀胱、大腸經。體輕降利。 1.《本經》:“味苦,平。” 2.《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3.《品匯精要》:“味厚於氣,陰中之陽。” 4.《本草匯言》:“味苦兼澀、微甘,氣平,無毒。降也,入足太陽膀胱經。” 5.《本草再新》:“入脾、腎二經。” 【'''功效主治'''】 利尿通淋,殺蟲止癢。主治小便不通,淋證,黃疸,瀉痢,帶下,陰蝕,蛔蟲病,蟯蟲病,鉤蟲病,濕瘡,疥癬。 1.《本經》:“主浸淫,疥瘙疽痔,殺三蟲。” 2.《別錄》:“療女子陰蝕。” 3.《藥性論》:“主患痔疾”,“治熱黃”,“敷熱腫效。” 4.《履巉岩本草》:“治霍亂吐瀉不止,除積熱,利小水。” 5.《本草折衷》:“治下焦結熱諸淋,小便赤澀,婦人經閉,及下水氣。” 6.《滇南本草》:“利小便,治五淋白濁,熱淋,瘀精澀閉關竅。” 7.《本草匯言》:“利濕熱,通小便之藥也。” 8.《醫林纂要·藥性》:“靖少陽火,燥濕土,主利小便,亦瀉心火。” 9.《貴州民間方藥集》:“治小兒疳積,消臌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殺蟲30~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搗爛敷或搗汁搽。 【'''使用注意'''】 脾胃虛弱及陰虛患者慎服。 1.《本草匯言》:“如胃弱脾虛而作黃疸,陰虛而致淋閉者,宜詳用之。” 2.《得配本草》:“多服泄精氣。” 3.《本草正義》:“氣虛之病,皆非其治。” 【'''應用配伍'''】 '''利尿通淋''' 本品苦降下行,善清利膀胱濕熱而利尿通淋,故常用於小便不通、淋證、黃疸、瀉痢、帶下等證。凡濕熱蘊結膀胱,症見小便短赤,淋瀝澀痛者,可單用煎服,如《生生編》治熱淋澀痛方;或與瞿麥、木通、滑石等配伍,如《局方》八正散;若血淋者,宜與小薊、白茅根、蒲黃等同用,以涼血止血;若砂石淋,可與金錢草、海金沙、虎杖等同施,以通淋排石;《全國中草藥彙編》則用此與海金沙、滑石、萆薢等相伍,治輸尿管結石伴腎盂積水者;若為膏淋、白濁者,可與萆薢、石韋等合用,以分清泄濁。本品清利濕熱之功,可用治多種下焦濕熱證。如濕熱黃疸,可與茵陳蒿、梔子等相合,以清熱利濕退黃;濕熱瀉痢,可與黃連、車前子、地錦草等並施,以清熱燥濕止痢;濕熱帶下,可與黃柏、澤瀉、椿白皮等相配,以清熱燥濕止帶。 '''殺蟲止癢''' 本品清利濕熱,又能殺蟲止癢。凡濕熱下注,鬱蒸生蟲之陰蝕,可煎湯外洗,現多用治陰道滴蟲。凡蛔蟲腹痛、蟯蟲肛門瘙癢者,可單味煎湯服,亦可入複方中應用,前者可配烏梅、黃連、川椒等以驅蛔止痛,後者可伍檳榔、百部、榧子等以殺蟲止癢。若為膽道蛔蟲者,則可與醋同煎服。凡濕疹、疥癬者,可與黃柏、白鮮皮、苦參等配伍外用,亦可內服以增強療效。 《得宜本草》:“得醋,治蛔攻心痛。” 【'''附方'''】 1.治尿道炎、膀胱炎 鮮萹蓄60g,鮮車前草30g。搗爛絞汁。分2次服。(《福建藥物志》) 2.治尿路結石 萹蓄、活血丹(金錢草)各15g,水煎服;或萹蓄、海金沙藤、車前草各30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3.治乳糜尿 ①鮮萹蓄30~60g,加雞蛋1~2只,生薑適量。水煎,食蛋服湯。(《浙江藥用植物志》) ②萹蓄15g,石蓮子30g。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③萹蓄18g,石韋15g,川萆薢30g,海金沙(包煎)15g,木通9g,茅根30g,小薊15g,六一散(沖)24g。水煎服。(《中藥臨床應用》乳糜尿方) 4.治小便不通 萹竹一握,水煎,熱服。(《衛生易簡方》) 5.治急、慢性腎炎 萹蓄62g,委陵菜250g,茅根62g。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g。日服2次,每次1丸。[《中草藥通訊》1978,(6):25萹蓄丸] 6.治黃疸 鮮萹蓄30~60g,黃蜆250g。水煎,當茶飲。(《福建藥物志》) 7.治白帶 鮮萹蓄90g,細葉艾根45g,粳米90g,白糖30g。先將粳米煮取米湯,再入各藥煎汁,去渣,加白糖。空腹服,每日1劑。(《浙南本草新編》) 8.治瀉痢 ①萹蓄30g,仙鶴草3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 ②血痢:萹竹汁四合,蜜一合和,頓服之。(《普濟方》) ③泄瀉:萹蓄12g,車前9g,龍芽草15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9.治蛔蟲病 ①蛔蟲等咬心心痛,面青,口中沫出:萹蓄十斤。細銼,以水一石,煎去滓,成煎如飴。空心服,蟲自下皆盡,止。(《藥性論》) ②膽道蛔蟲症:萹蓄100g,醋100g,加水1碗,煎至1碗,每日分2次服。(《長白山植物藥志》) 10.治小兒蟯蟲攻下部癢 萹竹葉一握。水煎去滓,空腹飲之,蟲即下。用其汁煮粥亦佳。(《食醫心鏡》) 11.治濕瘡疥癬等 ①疥癬,濕瘡瘙癢,婦女外陰瘙癢:萹蓄適量。煎水外洗。(《浙江藥用植物志》) ②痔瘡,外陰糜爛,肛門濕疹:萹蓄60g,白礬15g。煎水外洗。(《內蒙古中草藥》) 12.治惡瘡連痂癢痛 搗萹竹封,痂落即瘥。(《肘後方》) 13.治腮腺炎 鮮萹蓄30g,生石灰水適量,雞蛋清1個。將鮮萹蓄洗淨後切細搗爛,加入適量生石灰水,再調入雞蛋清,塗敷患處。[《中草藥通訊》1971,(3):46] 14.治痔瘡 ①以萹蓄根葉搗汁,服一升,一兩服瘥。(《外臺》引《必效方》) ②痔疾下血:萹竹葉半斤。於沸湯中煮作羹,著鹽、椒、蔥白調和,空心食之。(《醫方類聚》引《食醫心鏡》萹竹葉羹) 15.治脫肛,肛頭蟲癢 萹蓄一握,水煎服。(《類證治裁》萹蓄湯) 16.治小兒夜啼 鮮萹蓄15~21g,蟬蛻3~5個。水煎沖糖服。(《福建藥物志》) 【'''臨床報導'''】 1.治療細菌性痢疾及急性腸炎 ①萹蓄製成糖漿,每1ml含生藥1g,每次50ml,日服2~3次。7~10日為1療程。用於急性菌痢108例,結果治癒104例,進步4例,平均退熱時間為1日,腹痛消失為4日,腹瀉停止、大便恢復正常為5日。出院後1~12個月追查36例,復發2例,再治而愈。服藥期間無不良反應[1]。②鮮萹蓄250g(幹品50g,小兒酌減)加水煎服,每日3劑,4~7日為1療程。臨床症狀消失後,繼續治療4日,方可停藥。治療菌痢101例,結果治癒(臨床症狀消失,大便正常,鏡檢白細胞陰性)86例(占85.15%),有效(臨床症狀明顯減輕,大便次數減少)9例(占8.9%),無效6例(占5.95%),總有效率為94.05%。平均治癒時間為2.86日[2]。 2.治療原發性高血壓 萹蓄、丹皮製成浸膏,加入丹皮酚及珍珠層粉製成片劑。每片0.3g,每次服7片,日服3次。治療30例,服藥1周,顯效10例,有效1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73.33%。服藥滿4周,顯效22例,有效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33%[3]。 3.治療陰囊鞘膜積液 萹蓄、生薏苡仁各30g,加水500ml煎湯,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觀察50例,除4例治療7日腫大縮小2/3,繼續用藥無顯效外,其餘46例積液消失,檢查正常,療程為7~12日,平均6.2日[4]。 4.治療牙痛 萹蓄50~100g(鮮品不拘多少)水煎,每日2次分服,治療牙痛81例,除1例因牙周炎已化膿外,其餘均在服藥2~3天後牙痛消失[5]。 【'''文獻綜錄'''】 1.《本草匯言》:“萹蓄,其性直遂下行,故本草治五淋癃閉,黃疸疥瘡,小兒疳蛔,女人陰蝕諸疾。凡屬濕熱壅閉為患,如物扁而易萹藏,蓄而不出者,此藥推而下流,使淋者止,閉者通,疸黃者散,瘡疥者淨,而疳蛔陰蝕,必自已矣。” 2.《本草正義》:“萹蓄,《本經》、《別錄》皆以祛除濕熱為治,浸淫疥瘡、疽痔、陰蝕、三蟲,皆濕熱為病也。後人以其泄化濕熱,故並治溲澀淋濁。瀕湖以治黃疸、霍亂,皆即清熱利濕之功用。若濕熱瘡瘍,浸淫痛癢,紅腫四溢,膿水淋漓等證,尤其專職。” 【'''參考文獻'''】 [1]湖北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內科.中草藥通訊,1972,(3):24 [2]高錫才,等.山東醫藥,1978,(5):52 [3]過大白.北京中醫雜誌,1992,(2):24 [4]楊必成.浙江中醫雜誌,1982,17(8):373 [5]袁呈雲.陝西中醫,1986,7(1):28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苦,平。主治浸淫,疥瘙,疽,痔,殺三蟲。 《[[名醫別錄]]》 無毒。主治女子陰蝕。 《[[開寶本草]]》 味苦,平,無毒。療女子陰蝕。 《[[本草綱目]]》 治霍亂黃疸,利小便,小兒魅病。 《[[本草蒙筌]]》 味苦,氣平。無毒。主浸淫疥瘙疽痔,治丹石發沖眼疼。去小兒蛔蟲,療女子陰蝕。 《[[本草乘雅]]》 徐云:門戶封署也,以所治形證詮名耳。蓋八萬四千毛孔,孔孔應開闔為門戶,如浸淫疥瘙諸形證,此毛孔唯封,扁蓄引蔓促節,節節開花,若封而辟,辟而封,雖象形從治法,亦象形對待法也。 火熱刑金,成浸淫疥瘙者相宜,若痘疹痤疿,隱顯欲出者,與毛孔閉實,欲揚液為汗者亦宜。但氣味苦平,旋之嚴寒為本氣者,功力少遜;若病反其本,得標之陽,或已成則為病熱,表邪尚未入裡,仍欲從樞解散者,為效頗速。 《[[景岳全書]]》 味苦澀。利小便,除黃疸,殺三蟲,去下部濕熱浸淫陰蝕,瘡疥痔漏。煮汁飲之,療小兒蛔蟲上攻心腹作痛大效。有海上歌云:心頭急痛不能當,我有仙人海上方。扁蓄醋煎通口咽,管教時刻即安康。 《[[本草備要]]》 一名扁竹,通淋。 苦平。殺蟲疥,利小便。治黃疸熱淋,蛔咬腹痛,蟲蝕下部。 《[[本經逢原]]》 扁蓄利水散濕熱,治黃疸霍亂,療小兒鬾病,女子陰蝕。 《[[本經]]》專主浸淫疥瘙疽痔,所主皆濕熱之病,三蟲亦濕熱所化也。 《[[本草崇原]]》 《[[金匱要略]]》曰: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蓋口乃脾竅,脾屬四肢,萹蓄稟火氣而溫土,故主治脾濕之浸淫。充膚熱肉之血,不淡滲於皮毛則為疥瘙。萹蓄稟東方之木氣,故主治疥瘙,浸淫可治,則疽痔亦可治矣。疥瘙可治,則三蟲亦可治矣。緣其稟木火之氣,通利三焦,從經脈而達於肌腠皮膚,故主治如此。 《[[本草求真]]》 ﹝批﹞除濕熱殺蟲。 萹蓄專入脾。味苦氣平,功專利水清熱,除濕殺蟲。是以小兒鬾病,女子陰蝕浸淫瘙癢疽痔諸病,無不藉此以為主治耳。《[[海上歌]]》云:心頭急痛不能當,我有仙人海上方,萹蓄醋煎通口咽,管教時刻便安康。以其味苦則熱泄,味苦則蟲伏,但此止屬標治,不能益人,勿常用也。 《[[得配本草]]》 苦,平。入足太陽經。去濕熱,治霍亂,殺三蟲,理瘡疥,療黃疸,止赤淋。蓄能破血。 醋炒,治蛔攻心痛;煮麵,治痔瘡腫痛。 多服泄精氣。 《[[本草分經]]》 苦,平。利小便,去濕熱,通淋殺蟲。 《[[本草思辨錄]]》 萹蓄葉綠莖赤,稟木火之氣,而引蔓促節,氣味苦平,能通利三焦,搜抉隱微濕熱之病。故《[[本經]]》主浸淫、疥瘙、疽痔、殺三蟲,《[[別錄]]》療女子陰蝕。 《[[金匱要略]]》云: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入口者不可治。蓋口為脾竅,流向四肢,則濕熱不致侮脾,脾土有權而可治。萹蓄引蔓促節,復節節開花,可不謂濕熱流向四肢之象歟? 【現代藥理研究】 萹蓄有明顯利尿作用。 萹蓄煎劑對多種致病桿菌、球菌有抑制作用。 萹蓄水提物與乙醇提取物具有降壓的作用。 萹蓄水醇提取物能加速血液凝固,增加平滑肌張力。扁蓄苷有利膽作用。
返回至
萹蓄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中医古籍大全
* 醫經類
* 診法類
* 本草類
* 方書類
* 傷寒金匱類
* 溫病類
* 綜合醫書類
* 臨床各科類
* 醫案類
* 古籍影印本
中醫古籍大全拼音索引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