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鬼針草”的源代码
←
鬼針草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鬼釵草(《本草拾遺》),粘身草(《閩東本草》),刺針草(《全國中草藥彙編》)。 【'''釋名'''】 《本草拾遺》雲:“子作釵腳,著人衣如針,北人呼為鬼針,南人謂之鬼釵。” 【'''基原'''】 為菊科植物鬼針草的全草。 【'''植物'''】 鬼針草 Bidens bipinnata L. 又名婆婆針(《中國植物志》)。廣泛分佈於全國各地。 此外,同屬植物在產地作鬼針草藥用的尚有:①三葉鬼針草 Bidens pilosa L. 分佈於河北、陝西、江蘇、安徽、福建、臺灣、湖北、廣東、四川;②小花鬼針草 B. parviflora Willd. 分佈於東北、華北、山東、江蘇、河南、四川。 【'''採集'''】 夏、秋季開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揀去雜草,曬乾。 【'''化學成分'''】 全草含總黃酮4.035%,葉中較多,占6.26%。另含金絲桃苷(hyperoside),異奧卡寧-7-O-葡萄糖苷(isookanin-7-O-β-D-glucopyranoside),奧卡寧(okanin),海生菊苷(maritimetin),水楊酸(salicylic 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沒食子酸(gallic acid)和脂肪酸類化合物。又含微量聚乙炔類化合物(polyacetylene)及多種強極性炔類化合物。還含多種氨基酸: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蘇氨酸(threonine),絲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纈氨酸(val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賴氨酸(lysine),脯氨酸(proline)等,以及香豆精、生物鹼、蒽醌苷、糖、胡蘿蔔素、多元酚類和維生素等。果實含油27.3%。莖葉含揮發油、鞣質、苦味質、膽鹼等。根含微量聚乙炔類化合物Ⅰ、Ⅱ、Ⅲ、Ⅳ。 【'''藥理'''】 1.抗炎作用 鬼針草中的聚乙炔類化合物能明顯抑制巴豆油誘發的小鼠耳殼腫脹及蛋清性足腫脹,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腫重量,還能顯著抑制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和醋酸致炎的大鼠的白細胞遊走。鬼針草中的黃酮結晶也有較好的抗炎作用。 2. 鎮靜、鎮痛作用 小花鬼針草注射液腹腔注射能顯著延長小鼠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明顯減少自主活動次數,並與氯丙嗪呈協同作用,與苯丙胺有拮抗作用。扭體法及熱板法實驗表明有一定的鎮痛作用。 3.對消化系統作用 鬼針草皮下注射能明顯減少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pH值、游離酸濃度,抑制小鼠腸道對炭末的推進作用,對大鼠實驗性胃潰瘍有保護作用,並能降低小鼠應激性潰瘍的發生率。 4.抗癌作用 鬼針草的多種提取物對體外培養的HL60、V937白血病細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聚乙炔類化合物作用最佳。 5.降血脂及抗血栓作用 鬼針草和小花鬼針草混合水浸膏灌胃可明顯降低雄性大鼠Ch和β-脂蛋白,給大鼠靜脈注射可明顯抑制實驗性動脈血栓形成。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根,搶水洗淨,切段,晾乾。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味苦,性微寒。歸肝、肺、大腸經。 1.《本草拾遺》:“味苦,平,無毒。” 2.《藥性考》:“寒。” 3.《青島中草藥手冊》:“微寒。” 【'''功效主治'''】 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主治風濕痹痛,咽喉腫痛,泄瀉痢疾,黃疸,腸癰,疔瘡腫毒,蛇蟲咬傷,跌打損傷。 1.《本草拾遺》:“主蛇及蜘蛛咬,杵碎敷之,亦絞汁服。” 2.《綱目》:“塗蠍蠆傷。” 3.《藥性考》:“療蟲傷,風熱煩躁。” 4.《福建民間草藥》:“散瘀消腫,截瘧退熱,止瀉除痢。” 5.《江蘇省植物藥材志》:“搗汁敷,止血。” 6.《中國藥用植物圖鑒》:“治痢疾,咽喉腫痛,噎膈反胃,賁門痙攣及食道擴張等症,有解毒、止瀉、解熱功效。近用治盲腸炎。” 7.《杭州藥用植物志》:“強壯劑,活血,通經。” 8.《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祛風濕。” 9.《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解毒,祛風活血。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急性闌尾炎,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胃腸炎,消化不良,風濕關節疼痛,瘧疾;外用治瘡癤,毒蛇咬傷,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煎水熏洗或搗汁塗。 【'''使用注意'''】 《泉州本草》:“孕婦忌服。” 【'''附方'''】 1.治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臭梧桐、粘身草各120g。水丸。每服9g,開水送服,每日2次。(《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2.治偏頭痛 鬼針草30g,大棗3枚。水煎煮,溫服。(《江西草藥》) 3.治急性胃腸炎 刺針草15~30g,車前草9g。水煎服。嘔吐加生薑5片,腹痛加酒麴2個。(《全國中草藥彙編》) 4.治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 刺針草鮮草3~5株,水煎濃汁,連渣放在桶內,趁熱熏洗患兒雙腳,一般熏洗3~4次,每次熏洗約5分鐘。1~5歲熏洗腳心,6~15歲熏洗到腳面,腹瀉嚴重者,熏洗部位可適當上升至腿。(同上) 5.治胃氣痛 鮮鬼針草全草45g,和豬肉120g同燉,調黃酒少許,飯前服。(《泉州本草》) 6.治痢疾 鬼針草柔芽1把。水煎湯,白痢配紅糖,紅痢配白糖,連服3次。(《閩東本草》) 7.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鬼針草100g,金錢草6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8.治急性腎炎 鬼針草葉15g(切細)。煎湯,和雞蛋1個,加適量麻油或茶油煮熟食之,日服1次。[《福建中醫藥》1961,6(2):19] 9.治尿血便血 鮮鬼針草葉15~30g,煎湯服。(《泉州本草》) 10.治闌尾炎 鬼針草15~30g(鮮草45g),煎液內服;或加冰糖、蜂蜜。如加牛乳180g同服,療效更佳。[《福建中醫藥》1959,(3):8] 11.治癤腫 刺針草全草剪碎,加75%乙醇或白酒浸泡2~3天後,外搽局部。(《全國中草藥彙編》) 12.治蛇傷、蟲咬 鮮鬼針全草60g,酌加水,煎成半碗,溫服;渣搗爛塗貼傷口,日如法2次。(《福建民間草藥》) 13.治湯火燙傷 鬼針草鮮葉,搗汁塗之。(《泉州本草》) 14.治氣性壞疽 鮮鬼針草全草,冷水洗淨,水煎湯熏洗。(《福建民間草藥》) 15.治跌打損傷 鮮鬼針草全草30~60g(幹品減半)。水煎,另加黃酒30g,溫服,日服1次,一般連服3次。(同上) 16.治金瘡出血 鮮鬼針草葉,搗爛敷創口。(《泉州本草》) 【'''臨床報導'''】 1.預防感冒、流感 野菊花30g,鬼針草60g(鮮品倍量),濃煎至50~100ml,每週1次,連續服用。共用於248例,經5個月觀察,在有嚴重流感疫情的情況下,只發生普通感冒3例,發病率為1.2%。對照組206例,發生流感5例,普通感冒8例,發病率為6.3%[1]。 2.治療小兒腹瀉 40%鬼針草糖漿口服,每次10~15ml,每日3次,服藥期間均不並用抗生素,個別病例加用艾灸肚臍,有脫水者給予補液。共治療39例患兒,總有效率為76.9%,痊癒的20例多在服藥後4日內大便次數與性質恢復正常。從中醫辨證分型看,本藥似對脾虛瀉(相當於遷延性或慢性消化不良)效果較好,而對濕熱瀉(相當於腸炎)效果略差[2]。 3.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 黃牛木葉60g,鬼針草全草60g,水煎至300ml,成人每次口服150ml,每日2次,兒童酌減。20日為1療程。共觀察43例,治癒39例,好轉4例。治癒率為90.7%,治癒時間平均26.6日。另設對照組,使用靜滴葡萄糖注射液加維生素C,肌注肝精和維生素B12,口服肝泰樂、肝維隆等。觀察40例,治癒25例,好轉15例;治癒率為62.5%,平均治癒時間為40.3日(28~43日)。經統計學處理,兩組療效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觀察結果表明,黃牛木葉和鬼針草能提高急性黃疸型肝炎的治癒率,並縮短治癒時間[3]。 4.治療慢性前列腺炎 用20%~40%鬼針草液直流電透入法。令患者仰臥,將鬼針草液浸濕二極襯墊,置於作用極100~200cm極板上,放在下腹部恥骨聯合上緣,接陽極;非作用極150~250cm二極板置於腰骶近肛門部,接陰極。電流強度10~30mA,以患者能忍受為限。每次20分鐘,每日1次,7~14次為1療程。每療程結束後休息7日再行下一療程。治療106例,痊癒26例,好轉71例,無效9例,有效率為91.4%。經7~14次治療後,絕大多數患者排尿異常、尿道流白色分泌液、以及腰部、下腹部、恥骨上、腹股溝疼痛等症狀均不同程度好轉,尤以排尿異常和尿道流白色分泌液改善最著[4]。 【'''參考文獻'''】 [1]6731部隊衛生科.人民軍醫,1974,(7):36 [2]西安市兒童醫院.新醫藥學雜誌,1973,(7):17 [3]53203部隊醫院.人民軍醫,1975,(8):35 [4]莊月美.福建醫藥雜誌,1981,3(2):106
返回至
鬼針草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中医古籍大全
* 醫經類
* 診法類
* 本草類
* 方書類
* 傷寒金匱類
* 溫病類
* 綜合醫書類
* 臨床各科類
* 醫案類
* 古籍影印本
中醫古籍大全拼音索引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