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鵝不食草”的源代码
←
鵝不食草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野園荽(《瀕湖集簡方》),天胡荽、雞腸草(《綱目》),鵝不食(《生草藥性備要》),地芫荽(《醫林纂要》),滿天星、沙飛草、地胡椒、大救駕(《簡易草藥》),三節劍(《分類草藥性》),山胡椒、連地稗(《嶺南采藥錄》)。 【'''釋名'''】 《綱目》雲:“其氣辛熏不堪食,鵝亦不食之”,故名鵝不食草。《品匯精要》雲:“其花細白,至夏作叢生而開,子葉與胡荽無異。”故又有胡荽、園荽諸名。 【'''基原'''】 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 【'''植物'''】 石胡荽 Centipeda minima (L.) A. Br. et Ascher. 又名球子草(《廣州植物志》)。分佈於除西北以外的全國大部分地區。 【'''採集'''】 9~11月花開時採收,鮮用或曬乾。 【'''化學成分'''】 全草含棕櫚酸蒲公英甾醇酯(taraxasteryl palmitate),乙酸蒲公英甾醇酯(taraxasteryl acetate),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山金車二醇(areidiol),穀甾醇(sitosterol),羽扇豆醇(lupeol),乙酸羽扇豆酯(lupeyl acetate),川陳皮素(nobiletin),二十六醇(hexacosanol),十九酸三十四醇酯(tetratriacontanyl nonadecanoate),以及2-異丙基-5-甲基氫醌-4-O-β-D-吡喃木糖苷(2-isopropyl-5-methylhydroquinone-4-O-β-D-xylopyranoside)等多種吡喃木糖苷,10-異丁醯氧基-8,9-環氧百里香酚異丁酸酯(10-isobutyryloxy-8,9-epoxythymol isobutyrate),短葉老鸛草素(brevifolin),9,10-二異丁醯氧基-8-羥基百里香酚(9,10-diisobutyryloxy-8-hydroxythymol),α-莎草酮(α-cyperone),堆心菊靈(helenalin),異丁醯二氫堆心菊靈(isobutyroylplenolin),異丁酸堆心菊靈內酯(florilenalin isobutyrate),四氫堆心菊靈(tetrahydrohelenalin),6-O-千里光醯二氫菊靈(6-O-senecoylplenolin),千里光醯二氫堆心菊靈(senecoylplenolin),槲皮素-3-7,3’-三甲酯(quercetin-3,7,3’-trimethylether),槲皮素-3-甲酯(quercetin-3-methyl-ether),槲皮素-3,7,3’,4’-四甲酯(quercetin-3,7,3’,4’-tetramethyl-ether),槲皮素-3,3’-二甲酯(quercetin-3,3’-dimethylether),芹菜素(apigenin),山金車內酯(arnicolide)C,石南藤醯胺乙酸酯(aurantiamide acetate)等。 【'''藥理'''】 1.抗過敏作用 鵝不食草熱水提取物在動物皮膚被動過敏反應中表現出顯著的抗過敏作用,也可較強地抑制化合物48%80或ConA誘導的大鼠腹腔肥大細胞組胺釋放。 2.其他作用 鵝不食草水煎濃縮液具有一定的抗突變作用;乙醇提取物有較明顯的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揮發油和乙醇提取液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煎劑對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切中段,乾燥。 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防黴。 【'''藥性'''】 味苦、辛,性溫。歸肺、肝經。氣香升散。 1.《品匯精要》:“辛,寒。氣之薄者,陽中之陰。香。” 2.《醫林纂要·藥性》:“辛、苦,溫。” 3.《得配本草》:“入手太陰經氣分。” 4.《陝甘寧青中草藥選》:“味辛、性平。” 5.《廣西本草選編》:“味辛,氣香,性微溫。” 【'''功效主治'''】 祛風散寒,宣肺通竅,除濕消腫,活血消疳。主治感冒,頭痛,咳嗽,哮喘,喉痹,耳聾,目翳,鼻塞息肉,瘧疾,黃疸,痢疾,疳積,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濕毒瘡腫,疥癬,蟲蛇咬傷。 1.《本草拾遺》:“去目翳,挪塞鼻中,翳膜自落。” 2.《四聲本草》:“通鼻氣,利九竅,吐風痰。” 3.《綱目》:“解毒,明目,散目赤腫雲翳,耳聾,頭痛,腦酸,治痰瘧,齁䶎,鼻窒不通,塞鼻息自落,又散瘡腫。”“汁制砒石、雄黃。” 4.《生草藥性備要》:“理跌打折骨,止痛消腫,醫諸般眼疾。” 5.《醫林纂要·藥性》:“通鬱去寒,可截瘧止痢。以幹末搐鼻,可發嚏去寒鬱。” 6.《湖南藥物志》:“祛風化痰,消積除疳,散寒祛濕,行瘀活血,消腫止痛。治牙痛,一切腫毒,濕毒脛瘡,痔瘡腫痛,百日咳,雞眼疔;民間應用於瘧疾,感冒,黃疸,疳積,腹瀉,暴卒昏迷,急慢驚風,目暴赤,目翳,蛇咬傷,霍亂。” 7.《廣東中藥》:“宣肺氣,通竅,散瘀。治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百日咳,鼻出血,傷風,脫肛。” 8.《青島中草藥手冊》:“祛風通竅,止咳化痰,消腫解毒。治風濕性關節痛,跌打損傷等。” 9.《全國中草藥彙編》:“通竅散寒,祛風利濕,散瘀消腫。治蛔蟲病,毒蛇咬傷。” 10.《福建藥物志》:“治流感,睾丸腫痛,腰腿痛,麻風,急性中耳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搗爛塞鼻;或研末㗜鼻。 【'''使用注意'''】 1.《得配本草》:“氣虛胃弱者禁用。” 2.《草木便方》:“血虛、孕婦、肺胃有熱者忌用。” 3.《廣西中藥志》:“陽實火盛者忌用。” 【'''應用配伍'''】 1.《得配本草》:“配川山甲、歸尾,搗敷一切腫毒;佐青黛、川芎䓖鼻,治目中星翳。” 2.《廣東中藥》:“配皂角,共為細末㗜鼻,功同通關散。” 【'''附方'''】 1.治傷風頭痛、鼻塞 鵝不食草(鮮或幹均可)搓揉,嗅其氣,即打噴嚏,每日2次。(《貴陽民間藥草》) 2.治支氣管哮喘 石胡荽、瓜蔞、萊菔子各9g。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3.治單雙喉蛾 鵝不食草30g,糯米30g。將鵝不食草搗爛,取汁浸糯米磨漿,給患者徐徐含咽。(《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4.治目病腫脹紅赤,昏暗羞明,隱澀疼痛,風癢,鼻塞,頭痛,腦酸,外翳攀睛,眵淚稠粘 鵝不食草二錢,青黛一錢,川芎一錢。為細末,先噙水滿口,每用米許㗜入鼻內,以淚出為度,不拘時候。(《原機啟微》㗜鼻碧雲散) 5.治鼻炎,鼻竇炎,鼻息肉,鼻出血 鵝不食草、辛夷花各3g。研末吹入鼻孔,每日2次;或加凡士林20g,做成膏狀塗鼻。(《青島中草藥手冊》) 6.治瘧疾 鵝不食草、胡椒、冷飯團各適量。搗爛,於發作前8小時敷兩手寸口。(《嶺南草藥志》) 7.治黃疸型肝炎 鵝不食草9g,茵陳24g。水煎服。(《河北中草藥》) 8.治阿米巴痢疾 石胡荽、烏韭根各15g。水煎服,每日1劑;血多者加仙鶴草15g。(《江西草藥》) 9.治小兒疳積 鵝不食草全草3g,或研粉每日用1.5g。蒸瘦肉或豬肝服。(《廣西本草選編》) 10.治膀胱結石 鵝不食草60g,洗淨搗汁,加白糖少許,1次服完。(《貴陽民間藥草》) 11.治跌打損傷 球子草全草9~15g,加黃酒、紅糖適量,水煎服;同時用鮮全草搗爛敷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12.治鵝口瘡 鵝不食草3g,冰片1.5g。共研細面,每用少許撒患處。(《河南中草藥手冊》) 13.治一切腫毒 野園荽一把,穿山甲(燒存性)七分,當歸尾三錢。搗爛入酒一碗,絞汁服,以渣敷之。(《瀕湖集簡方》) 14.治濕毒脛瘡 野園荽(夏月採取,曬收為末),每以五錢,汞粉五分,桐油調作隔紙膏,周圍縫定。以茶洗淨,縛上膏藥,黃水出。(《簡便單方》) 15.治痔瘡 鵝不食草60g,無花果葉15~18g。煎水,先熏過再洗。(《貴陽民間藥草》) 16.治慢性濕疹 石胡荽、杠板歸等分。共研細末,用醋或麻油調和塗搽患處。(《戰備草藥手冊》) 17.治毒蛇咬傷 球子草鮮全草搗爛,外敷傷口周圍;另用鮮全草30g,搗爛絞汁,衝開水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臨床報導'''】 1.治療百日咳 鮮鵝不食草150g,加水700ml,文火煎至500ml,加入糖漿500ml,使成為1000ml。1周歲兒童每日服20ml(約等於鵝不食草生藥3g),分4次服。3周歲服30ml,5歲以上者可加至40ml,1歲以下者照周齡酌減。共治160例,痊癒(症狀全部消失)105例,占65.5%,基本痊癒(症狀基本消失,僅稍有一些輕咳)36例,占22.5%,顯著好轉(症狀大部獲得改善)19例,占11.9%[1]。 2.治療關節扭傷、腰肌勞損、風濕疼痛 鮮石胡荽製成注射劑(每1500g鮮藥製成500ml),於痛點或循經取穴注射,每次0.2~0.5ml,隔日1次,一般3~5次為1療程。觀察94例,痊癒31例,好轉60例,有效率達97%[2]。 【'''文獻綜錄'''】 1.《綱目》:“鵝不食草,氣溫而升,味辛而散。能上達頭腦,而治頂痛目病,通鼻氣而落瘜肉;內達肺經而治齁䶎、痰瘧,散瘡腫;其除翳之功,尤顯神妙。按倪惟德《原機啟微集》雲:治目翳㗜鼻,碧雲散用鵝不食草解毒為君,青黛去熱為佐,川芎之辛破留除邪為使,升透之藥也。大抵如開鍋蓋法,常欲邪毒不閉,令有出路。然力小而銳,宜常㗜以聚其力,凡目中諸病,皆可用之,生挪更神。” 2.《本草匯言》:“石胡荽,利九竅,通鼻氣之藥也。其味辛烈,其氣辛熏,其性升散,能通肺經,上達頭腦,故主齁䶎痰喘,氣閉不通,鼻塞鼻痔,脹悶不利,去目中翳障,並頭中寒邪,頭風腦痛諸疾,皆取辛溫升散之功也。” 【'''參考文獻'''】 [1]長汀縣中西醫聯合醫院兒科.福建中醫藥,1959,4(2):6 [2]浙江省.科技簡報(醫藥衛生部分),1972,(5):28
返回至
鵝不食草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中医古籍大全
* 醫經類
* 診法類
* 本草類
* 方書類
* 傷寒金匱類
* 溫病類
* 綜合醫書類
* 臨床各科類
* 醫案類
* 古籍影印本
中醫古籍大全拼音索引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