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煎丸”的版本间的差异
(CSV导入) |
(CSV导入) |
||
第58行: | 第58行: | ||
|備注= | |備注= | ||
|摘錄=《眼科龍木集》 | |摘錄=《眼科龍木集》 | ||
+ | }} | ||
+ | {{FangJi | ||
+ | |別名= | ||
+ | |組成=人參 川芎 菖蒲各30克(節密,炒)熟艾120克(糯米飲調作餅,焙幹)食茱萸(湯洗)當歸各22克 白芍藥 熟幹地黃各45克 | ||
+ | |制法=上為末,煮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
+ | |形狀= | ||
+ | |功能主治=補營衛,固經脈。婦人崩漏,小腹滿痛。 | ||
+ |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酒、飲任下。 | ||
+ | |注意= | ||
+ | |規格= | ||
+ | |儲藏= | ||
+ | |各家論述= | ||
+ | |臨床應用= | ||
+ | |備注= | ||
+ |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 | ||
}} | }} |
2020年9月22日 (二) 18:24的版本
《邯鄲遺稿》卷一
【別名】
【組成】吳茱萸(泡淡)、當歸、熟地、白芍、石菖蒲、川芎、人參、艾葉、橘紅。
【功能主治】血寒,經水過期而來,或1-2月不至,或3-4月不行。
【用法用量】口服。噁心嘔吐,加丁香、半夏、生薑。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糊為丸服。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雞峰》卷十六
【別名】
【組成】艾青5兩,幹薑2兩,附子1兩。
【功能主治】常服補血髒,解勞倦,止疼痛,消脹滿,厚肌肉。主沖任久虛,血海冷憊,臍腹疼痛,月候不勻,四肢怠墮,百節酸疼,飲食進退,下髒虛鳴,及妊娠不牢,赤白帶下,面色萎黃,口淡無味,胸膈滿悶。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醋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魏氏家藏方》卷十
【別名】
【組成】吳茱萸(湯泡7次,炒)1兩,當歸(去蘆,酒浸,微炒)1兩,幹薑(炮,洗)1兩,厚樸(去粗皮,薑制,炙)1兩,陳橘皮(去白)1兩,茴香(淘去沙,炒)1兩,牡蠣(煆)1兩,官桂(去粗皮)1兩,禹餘糧石(煆,米醋淬7次,別研)4兩,艾葉(米泔水浸,炒)4兩,香附子2兩(去毛,炒)。
【功能主治】婦人虛羸,子宮久冷。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艾醋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醋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眼科龍木集》
【別名】
【組成】艾葉(醋炒)、肉蓯蓉、川牛膝(酒浸)、甘草、桑葉(向東者用)、山藥、牛膝(炒)、當歸各等分。
【功能主治】迎風有淚。
【用法用量】每服10丸,茶清調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
【別名】
【組成】人參 川芎 菖蒲各30克(節密,炒)熟艾120克(糯米飲調作餅,焙幹)食茱萸(湯洗)當歸各22克 白芍藥 熟幹地黃各45克
【功能主治】補營衛,固經脈。婦人崩漏,小腹滿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酒、飲任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煮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