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蔻湯”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
(CSV导入) |
||
第43行: | 第43行: | ||
|備注= | |備注= | ||
|摘錄=《聖濟總錄》卷六十四 | |摘錄=《聖濟總錄》卷六十四 | ||
+ | }} | ||
+ | {{FangJi | ||
+ | |別名= | ||
+ | |組成=白豆蔻(去皮)1兩,人參1兩,白朮1兩,厚樸(去粗皮,生薑汁炙透,銼)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芎藭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幹薑(炮)1兩,丁香半兩,甘草(炙,銼)3分,白檀香(銼)1分。 | ||
+ | |制法=上為粗末。 | ||
+ | |形狀= | ||
+ | |功能主治=脾胃氣弱,嘔吐不下食。 | ||
+ |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2個(擘破),煎至7分,去滓稍熱服。 | ||
+ | |注意= | ||
+ | |規格= | ||
+ | |儲藏= | ||
+ | |各家論述= | ||
+ | |臨床應用= | ||
+ | |備注= | ||
+ | |摘錄=《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 ||
}} | }} |
2020年9月23日 (三) 17:06的版本
《雜病源流犀燭》卷四
【別名】
【組成】白蔻、藿香、半夏、陳皮、生薑。
【功能主治】嘔吐噦。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醫統》卷五十二
【別名】
【組成】黃連1錢,葛根1錢,天花粉1錢,麥門冬1錢,五味子5分,白豆蔻5分,陳皮5分,黃柏7分,甘草7分。
【功能主治】酒毒消渴。
【用法用量】水2盞,加竹葉20片,煎1盞,溫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六十四
【別名】
【組成】白豆蔻(去皮)1兩,半夏(為末,生薑汁和作餅,焙幹)1兩,檳榔(銼)1兩,丁香1兩,甘草(炙銼)1兩,青橘皮(去白,切,焙)1兩。
【功能主治】胃虛氣寒,飲食無味,嘔吐冷痰,噫時聞食氣。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粗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別名】
【組成】白豆蔻(去皮)1兩,人參1兩,白朮1兩,厚樸(去粗皮,生薑汁炙透,銼)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芎藭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幹薑(炮)1兩,丁香半兩,甘草(炙,銼)3分,白檀香(銼)1分。
【功能主治】脾胃氣弱,嘔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2個(擘破),煎至7分,去滓稍熱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粗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