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散”的版本间的差异
(CSV导入) |
(CSV导入) |
||
第73行: | 第73行: | ||
|備注= | |備注= | ||
|摘錄=《永類鈐方》卷十一 | |摘錄=《永類鈐方》卷十一 | ||
+ | }} | ||
+ | {{FangJi | ||
+ | |別名= | ||
+ | |組成=白附子(炮)1兩,續斷1兩,防風(去叉)1兩。 | ||
+ | |制法=上為散。 | ||
+ | |形狀= | ||
+ | |功能主治=打撲內損及墜馬傷。 | ||
+ |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童便和熱酒1盞調下,並3服,不拘時候。 | ||
+ | |注意= | ||
+ | |規格= | ||
+ | |儲藏= | ||
+ | |各家論述= | ||
+ | |臨床應用= | ||
+ | |備注= | ||
+ |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四五 | ||
}} | }} |
2020年9月23日 (三) 17:29的版本
方出《千金》卷六,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別名】
【組成】白附子6銖,知母6銖,細辛6銖,芎藭12銖,高良薑12銖。
【功能主治】齲齒及蟲痛;口氣。
【用法用量】以綿裹少許著齒上,有汁吐出,1日2度含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幼幼新書》卷十四引《石壁經》
【別名】
【組成】白附子3分,朱砂3分,全蠍分半,黑附子(炮)半兩,雄黃半兩,羌活半兩,石膏7錢半,麻黃(去節)1兩,腦、麝(隨意入,別研)。
【功能主治】夾驚傷寒。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或1字,薄荷、臘茶湯調服,如熱再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百一》卷三
【別名】
【組成】白附子半兩(炮),天南星半兩(炮),黑附子(炮,去皮臍)1分。
【功能主治】止吐化涎。主大人、小兒虛風呵欠。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5片,慢火煎6分,不拘時候服。小兒1錢,水1盞,加生薑3片,慢火煎,不住手攪勻,至小半盞,分3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外臺》卷三十二引《古今錄驗》
【別名】
【組成】白附子2兩,青木香2兩,由跋2兩,麝香2分。
【功能主治】面靤癢腫。
【用法用量】以水和,塗面。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永類鈐方》卷十一
【別名】白附子湯
【組成】荊芥穗4兩,菊花3兩,防風3兩,木賊(去節)3兩,白附子3兩,白蒺藜(炒,去刺)1兩,粉草(炙)1兩,制蒼朮半兩,人參半兩,羌活半兩。
【功能主治】發散初起黑花,昏蒙內障。
【用法用量】白附子湯(《審視瑤函》卷五)。方中白附子原脫,據《準繩·類方》補。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一四五
【別名】
【組成】白附子(炮)1兩,續斷1兩,防風(去叉)1兩。
【功能主治】打撲內損及墜馬傷。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童便和熱酒1盞調下,並3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