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散”的版本间的差异
(CSV导入) |
(CSV导入) |
||
第253行: | 第253行: | ||
|備注= | |備注= | ||
|摘錄=《聖惠》卷四十六 | |摘錄=《聖惠》卷四十六 | ||
+ | }} | ||
+ | {{FangJi | ||
+ | |別名= | ||
+ | |組成=百合1兩,黃柏1兩,白及1分,蓖麻子仁50粒(研)。 | ||
+ | |制法=上為散。 | ||
+ | |形狀= | ||
+ | |功能主治=頤頦瘡(獨骨瘡)。 | ||
+ | |用法用量=用樸消水和作餅貼之,日3-5次。 | ||
+ | |注意= | ||
+ | |規格= | ||
+ | |儲藏= | ||
+ | |各家論述= | ||
+ | |臨床應用= | ||
+ | |備注= | ||
+ |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三二 | ||
}} | }} |
2020年9月24日 (四) 01:38的版本
目录
《胎產秘書》卷上
【別名】
【組成】百合6克 桑皮2.1克 前胡2.4克 桔梗2.1克 芍藥3克 赤苓2.4克 貝母3克 橘紅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治子嗽。
【用法用量】加生薑少許為引,水煎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雞峰》卷十七
【別名】
【組成】百合1兩,人參1兩,貝母1兩,白茯苓1兩,杏仁1兩,甘草1兩,幹山芋1兩,鹿角膠2兩。
【功能主治】婦人肺胃不順,氣逆,嘔血不止,咽嗌不利;兼治嗽痰。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中盞,黃蠟1皂大,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入杏仁研勻。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十一
【別名】
【組成】百合1兩,葛根1兩,麻黃半兩,(去根節),麥門冬半兩(去心),黃芩半兩,前胡3分(去蘆頭),石膏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功能主治】傷寒已經14日外,潮熱不退,四肢無力,昏沉如醉,恐變成百合病。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三十一
【別名】
【組成】百合3分,柴胡1兩(去苗),桑根白皮3分(銼),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麻黃3分(去根節),赤茯苓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紫蘇莖葉1兩。
【功能主治】骨蒸勞熱,咳嗽損肺。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七十四
【別名】
【組成】百合半兩,桑根白皮1兩(銼),栝樓根1兩(銼),葶藶半兩(隔紙炒令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功能主治】妊娠心胸氣壅,喘促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蔥白5寸,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十二
【別名】
【組成】百合3分,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桑根白皮半兩(銼),鬱李仁3分(湯浸,去皮尖,微炒),大腹皮3分(銼),漢防已半兩,赤茯苓3分,紫蘇莖葉3分,陳橘皮2分(湯浸,去白瓤,焙)。
【功能主治】傷寒咳嗽,頭目連背膊浮腫,喘促,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十八
【別名】
【組成】百合1兩半,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木通1兩(銼),麥門冬3分(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銼),麻黃半兩(去根節),紫菀半兩(洗,去苗土),黃芩1兩,甜葶藶3分(炒令紫色)。
【功能主治】熱病,心肺熱盛,小便赤黃,上氣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5錢,用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七十四
【別名】
【組成】百合1兩,桔梗(去蘆頭)1兩,貝母(煨微黃)1兩,赤芍藥1兩,紫菀(洗去苗土)1兩,桑根白皮(銼)1兩,前胡(去蘆頭)1兩,赤茯苓1兩,甘草半分(炙微赤,銼)。
【功能主治】妊娠1-10月份,傷寒煩熱,咳嗽不欲食,胸前滿悶。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準繩·瘍醫》卷六
【別名】
【組成】川芎、赤芍藥、當歸、百合、生地黃、側柏葉、荊芥、犀角、牡丹皮、黃芩、黃連、梔子、郁金、大黃。
【功能主治】打撲傷損,敗血流入胃脘,嘔黑血汁。
【用法用量】水煎,加童便和服。大便利者,去大黃。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濟生》卷七
【別名】
【組成】百合(蒸)1兩,紫菀茸(洗)1兩,貝母(去心)1兩,白芍藥1兩,前胡1兩,赤茯苓(去皮)1兩,桔梗(去蘆,炒)1兩,甘草(炙)半兩。
【功能主治】妊娠風熱相交,咳嗽痰多,心胸滿悶。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方出《聖惠》卷三十六,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一五
【別名】
【組成】幹百合2合。
【功能主治】耳聾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後溫水調下,日3次。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重訂嚴氏濟生方》
【別名】
【組成】百合(蒸)紫菀茸 貝母 白芍藥 前胡 赤茯苓 桔梗(炒)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功能主治】治妊娠感受風熱,咳嗽痰多,心胸滿悶。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薑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藥哎咀。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七十四
【別名】
【組成】百合1兩,紫菀(去苗土)1兩,麥門冬(去心)1兩,桔梗(去蘆頭)1兩,桑根白皮(銼)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功能主治】妊娠咳嗽,心胸不利,煩悶,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入蜜半匙,更煎2-3沸,不拘時候溫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一二四
【別名】
【組成】百合5兩。
【功能主治】諸魚骨鯁在喉中。
【用法用量】用蜜水調塗帛上,匝項系之,甚者不過3-5上。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十三
【別名】
【組成】百合1兩,栝樓根1兩,牡蠣3分(燒為粉),梔子仁3分,麥門冬3分(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功能主治】傷寒百合病,一月不解,變如渴疾。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竹葉2-7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衛生總微》卷七
【別名】
【組成】百合半兩(炒黃,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腹中滿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或1錢,米飲調下,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四十六
【別名】
【組成】百合1兩,紫蘇子3分(微炒),桑根白皮1兩(銼),紫菀3分(去苗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款冬花3分,漢防已3分,貝母3分(焙微黃),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仁,麩炒微黃),人參3分(去蘆頭),赤茯苓1兩,麻黃1兩(去根節),桔梗半兩(去蘆頭)。
【功能主治】久咳嗽,胸中氣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個,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一三二
【別名】
【組成】百合1兩,黃柏1兩,白及1分,蓖麻子仁50粒(研)。
【功能主治】頤頦瘡(獨骨瘡)。
【用法用量】用樸消水和作餅貼之,日3-5次。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