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英丸”的版本间的差异
(CSV导入) |
(CSV导入) |
||
第58行: | 第58行: | ||
|備注= | |備注= | ||
|摘錄=《聖惠》卷三十八 | |摘錄=《聖惠》卷三十八 | ||
+ | }} | ||
+ | {{FangJi | ||
+ | |別名= | ||
+ | |組成=白石英(別研)2兩,芒消(別研)2兩,凝水石(別研)2兩,赤茯苓(去黑皮)3兩,人參3兩,地骨皮3兩,澤瀉3兩,苦參3兩,甘草(炙,銼)3兩,麥門冬(去心,焙)3兩。 | ||
+ | |制法=上10味,除別研外,搗羅為末,合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
+ | |形狀= | ||
+ | |功能主治=消渴經年,飲水不止。 | ||
+ |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 ||
+ | |注意= | ||
+ | |規格= | ||
+ | |儲藏= | ||
+ | |各家論述= | ||
+ | |臨床應用= | ||
+ | |備注= | ||
+ |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十九 | ||
}} | }} |
2020年9月25日 (五) 01:36的版本
《聖惠》卷二十六
【別名】陽起石丸
【組成】白石英2兩(細研,水飛過),磁石2兩(燒,醋淬7遍,搗碎細研,水飛過),陽起石3兩(細研,水飛過),熟幹地黃3兩,石斛2兩(去根,銼),五味子1兩,肉蓯蓉2兩(酒浸1宿,去皺皮,炙幹),石南1兩,菟絲子1兩(酒浸3宿,曬乾,別搗為末),五加皮1兩,胡麻1兩,巴戟1兩,桂心1兩,人參1兩(去蘆頭),蛇床子半兩。
【功能主治】助陽氣,補不足。主虛損乏力。
【用法用量】陽起石丸(《聖濟總當》卷一八七)。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九十八
【別名】
【組成】白石英5兩(打碎如小豆大,以牛乳3升、水5升相和於銀器中,慢火煮石英,以乳水盡為度。取出用井花淘挑,曬乾,細研如粉),黃耆3兩(銼),人參3兩(去蘆頭),巴戟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3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幹),牛膝1兩(去苗),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乾,別搗為末),吳茱萸1兩(酒浸7遍,焙幹,微炒),甘草1兩(炙微赤,銼),石斛1兩(去根,銼),五味子1兩,桂心1兩,白茯苓1兩。
【功能主治】補五臟,利四肢,益顏色。主虛損,下元風冷,上焦虛熱。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石英浸酒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忌生冷、牛肉、豆豉。
【備注】
【制法】上為末,與石英相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千金》卷十七
【別名】
【組成】白石英(一作白石脂)2兩半,磁石2兩半,陽起石2兩半,蓯蓉2兩半,菟絲子2兩半,幹地黃2兩半,石斛1兩,白朮1兩,五味子1兩,栝樓根1兩,巴戟天5分,桂心1兩,人參1兩,蛇床子半兩,防風5分。
【功能主治】補養肺氣,補益元氣。主肺感寒邪,咳而鼻塞,唾濁涕,語聲嘶破,灑浙惡寒。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30丸,酒送下,日2次。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方中磁石專解石英,陽起石之慓悍,地黃專助菟絲、蓯蓉之滋精,防風專鼓人參、白朮之益氣;石斛專輔巴戟之強陰,栝樓根專化桂心之辛熱,五味子專收蛇床之燥烈。用藥之奧,全在配合得宜,不可拘於藥性,或隨佐使,或相反激,或用和解,或寒因寒用,熱因熱用,或補中寓瀉,瀉中寓補,或寒熱交錯,補瀉雜陳種種,各具至理,非熟擅《金匱》、《千金》之法者,難以語此。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三十八
【別名】
【組成】白石英5兩(煉成粉者),生幹地黃2兩,白茯苓2兩,人參3兩(去蘆頭),天門冬5兩(去心,焙),地骨皮2兩。
【功能主治】五勞七傷,羸瘦,體熱心煩,小便不利,夜多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黃耆湯送下,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入石英粉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五十九
【別名】
【組成】白石英(別研)2兩,芒消(別研)2兩,凝水石(別研)2兩,赤茯苓(去黑皮)3兩,人參3兩,地骨皮3兩,澤瀉3兩,苦參3兩,甘草(炙,銼)3兩,麥門冬(去心,焙)3兩。
【功能主治】消渴經年,飲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10味,除別研外,搗羅為末,合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