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丸”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CSV导入)
第13行: 第13行:
 
|備注=  
 
|備注=  
 
|摘錄=《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摘錄=《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
}}
 +
{{FangJi
 +
|別名=
 +
|組成=巴戟天(去心)半兩,補骨脂(炒)半兩,茴香子(舶上者,炒)半兩,木香半兩,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鹽炒)1兩。
 +
|制法=上為末。用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形狀=
 +
|功能主治=腎臟久虛,心腹冷痛,飲食無味,腰膝酸疼,煩倦少力,時多夢泄,耳內虛鳴。
 +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鹽湯或鹽酒任下。
 +
|注意=
 +
|規格=
 +
|儲藏=
 +
|各家論述=
 +
|臨床應用=
 +
|備注=
 +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
 
}}

2020年9月26日 (六) 12:53的版本

《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別名】巴黃丸

【組成】巴戟天1分(粳米同炒微黃,去心),川大黃1兩(銼碎,微妙)。

【功能主治】腎臟實熱,風毒上攻,頭面虛腫,下注腳膝沉重,行履艱難;腳氣由於酒毒危甚者。

【用法用量】巴黃丸(《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九)。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別名】

【組成】巴戟天(去心)半兩,補骨脂(炒)半兩,茴香子(舶上者,炒)半兩,木香半兩,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鹽炒)1兩。

【功能主治】腎臟久虛,心腹冷痛,飲食無味,腰膝酸疼,煩倦少力,時多夢泄,耳內虛鳴。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鹽湯或鹽酒任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用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