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木通湯”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文本替换 - 替换“形狀=”为“性狀=”)
 
第3行: 第3行:
 
|組成=半夏半兩(湯洗7遍,切,焙幹),木通(銼)1兩,蘆根(銼)1兩半,陳橘皮(去白,焙)半兩,柴胡(去苗)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枇杷葉(拭去毛)半兩(薑汁炙)。
 
|組成=半夏半兩(湯洗7遍,切,焙幹),木通(銼)1兩,蘆根(銼)1兩半,陳橘皮(去白,焙)半兩,柴胡(去苗)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枇杷葉(拭去毛)半兩(薑汁炙)。
 
|制法=上為粗末。
 
|制法=上為粗末。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傷寒後,胃間餘熱,幹嘔不止。
 
|功能主治=傷寒後,胃間餘熱,幹嘔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1分(拍碎),同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1分(拍碎),同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
第18行: 第18行:
 
|組成=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半兩,木通(銼,炒)半兩,幹薑(炮)半兩,芍藥1兩,桑根白皮(炙,銼)1兩。
 
|組成=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半兩,木通(銼,炒)半兩,幹薑(炮)半兩,芍藥1兩,桑根白皮(炙,銼)1兩。
 
|制法=上為粗末。一方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制法=上為粗末。一方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咽喉如有物噎塞,飲食妨悶。
 
|功能主治=咽喉如有物噎塞,飲食妨悶。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鹽少許,煎至6分,去滓熱服。每服15丸,食後生薑湯送下,漸加至20丸。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鹽少許,煎至6分,去滓熱服。每服15丸,食後生薑湯送下,漸加至20丸。

2020年9月28日 (一) 21:34的最新版本

《聖濟總錄》卷二十五

【別名】

【組成】半夏半兩(湯洗7遍,切,焙幹),木通(銼)1兩,蘆根(銼)1兩半,陳橘皮(去白,焙)半兩,柴胡(去苗)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枇杷葉(拭去毛)半兩(薑汁炙)。

【功能主治】傷寒後,胃間餘熱,幹嘔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1分(拍碎),同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粗末。

【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一二四

【別名】

【組成】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半兩,木通(銼,炒)半兩,幹薑(炮)半兩,芍藥1兩,桑根白皮(炙,銼)1兩。

【功能主治】咽喉如有物噎塞,飲食妨悶。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鹽少許,煎至6分,去滓熱服。每服15丸,食後生薑湯送下,漸加至20丸。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粗末。一方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