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附丸”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形狀=”为“性狀=”) |
||
第3行: | 第3行: | ||
|組成=大附子尖不可長半寸(去皮,炮裂,為末),斑蝥1個(去嘴及足翼,只用肉,先以麥面炒熟),巴豆1粒(去心膜並殼,將巴豆肉乳缽內爛研成膏,用竹紙1幅,折揲裹之,以竹棒扞令油在紙上,直至扞得巴豆油極盡為度)。 | |組成=大附子尖不可長半寸(去皮,炮裂,為末),斑蝥1個(去嘴及足翼,只用肉,先以麥面炒熟),巴豆1粒(去心膜並殼,將巴豆肉乳缽內爛研成膏,用竹紙1幅,折揲裹之,以竹棒扞令油在紙上,直至扞得巴豆油極盡為度)。 | ||
|制法=上為末,以麵糊為丸,如粟米大。 | |制法=上為末,以麵糊為丸,如粟米大。 | ||
− | | | + | |性狀= |
|功能主治=小兒盤腸氣,腹中冷痛,啼哭不止。 | |功能主治=小兒盤腸氣,腹中冷痛,啼哭不止。 | ||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少許茴香,略借氣,切不可多用也。臥夜服,菖蒲茴香湯送下。只通使1服。新修合者,未可用,修合百日後方可用。 |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少許茴香,略借氣,切不可多用也。臥夜服,菖蒲茴香湯送下。只通使1服。新修合者,未可用,修合百日後方可用。 | ||
第18行: | 第18行: | ||
|組成=葫蘆巴1兩半,附予(炮裂,去皮臍)1兩,硫黃(研)1兩,茴香子(炒)3分,檳榔(銼)半兩,桂(去粗皮)半兩。 | |組成=葫蘆巴1兩半,附予(炮裂,去皮臍)1兩,硫黃(研)1兩,茴香子(炒)3分,檳榔(銼)半兩,桂(去粗皮)半兩。 | ||
|制法=上為末,和勻,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制法=上為末,和勻,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
− | | | + | |性狀= |
|功能主治=腎臟虛冷,腹脅脹滿。 | |功能主治=腎臟虛冷,腹脅脹滿。 | ||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日午、臨臥溫酒或鹽湯送下。 |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日午、臨臥溫酒或鹽湯送下。 |
2020年9月30日 (三) 09:05的最新版本
《普濟方》卷三六一
【別名】
【組成】大附子尖不可長半寸(去皮,炮裂,為末),斑蝥1個(去嘴及足翼,只用肉,先以麥面炒熟),巴豆1粒(去心膜並殼,將巴豆肉乳缽內爛研成膏,用竹紙1幅,折揲裹之,以竹棒扞令油在紙上,直至扞得巴豆油極盡為度)。
【功能主治】小兒盤腸氣,腹中冷痛,啼哭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少許茴香,略借氣,切不可多用也。臥夜服,菖蒲茴香湯送下。只通使1服。新修合者,未可用,修合百日後方可用。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以麵糊為丸,如粟米大。
【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別名】
【組成】葫蘆巴1兩半,附予(炮裂,去皮臍)1兩,硫黃(研)1兩,茴香子(炒)3分,檳榔(銼)半兩,桂(去粗皮)半兩。
【功能主治】腎臟虛冷,腹脅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日午、臨臥溫酒或鹽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和勻,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