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參”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北沙參為繖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主產於山東、江蘇、河北、遼寧等地。原植物多生於河岸沙地、沙灘或栽培於肥沃疏鬆的砂…”)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北沙參為繖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主產於山東、江蘇、河北、遼寧等地。原植物多生於河岸沙地、沙灘或栽培於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中。喜溫暖濕潤氣候,抗寒、耐旱、忌澇。味甘,性驚。歸肺、胃經。功效養陰清肺、益胃生津。臨床用名有北沙參、蜜北沙參。
 
北沙參為繖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主產於山東、江蘇、河北、遼寧等地。原植物多生於河岸沙地、沙灘或栽培於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中。喜溫暖濕潤氣候,抗寒、耐旱、忌澇。味甘,性驚。歸肺、胃經。功效養陰清肺、益胃生津。臨床用名有北沙參、蜜北沙參。
  
【本草匯言】
+
==實用中藥辭典==
 +
 
 +
【'''異名'''】
 +
 
 +
真北沙參(《衛生簡易方》),萊陽參(《江蘇植物藥材志》),遼沙參(《中藥志》),野香菜根(《中藥材手冊》)。
 +
 
 +
【'''釋名'''】
 +
 
 +
本品功用與南沙參相似而產於北方,故名北沙參。
 +
 
 +
【'''基原'''】
 +
 
 +
為傘形科植物北沙參的根。
 +
 
 +
【'''植物'''】
 +
 
 +
北沙參 Glehnia littoralis F. Schmidt ex Miq.
 +
 
 +
分佈於山東、遼寧、河北、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等地。
 +
 
 +
【'''採集'''】
 +
 
 +
春參(二年生參)在第3年7月收,秋參(一年生參)在第2年9月收。以秋參為好,刨出根,除去地上部分及鬚根,洗淨,用開水燙後剝去外皮,當日曬乾或文火烘乾;然後再除去粗糙部分,紮把。或洗淨,直接曬乾。
 +
 
 +
【'''化學成分'''】
 +
 
 +
根、根莖含多種香豆精類化合物,如補骨脂素(psoralen),香柑內酯(bergapten),花椒毒素(xanthotoxin),異歐前胡內酯(isoimperatorin),歐前胡內酯(imperatorin),香柑素(bergaptin),9-牻牛兒醇基補骨脂素(9-geranyloxypsoralen),9-甲氧基異歐前胡內酯(cnidiline),花椒毒酚(xanthotoxol),別異歐前胡內酯(alloisoimperatorin),9-(1,1-二甲基烯丙基)-4-羥基補骨脂素[9-(1,1-dimethylallyl)-4-hydroxypsoralen],印度榅桲素(marmesin),東莨菪素(scopoletin),7-O-(3,3-二甲基烯丙基)-東莨菪素[7-O-(3,3-dimethylallyl)-scopoletin],歐芹酚-7-O-β-龍膽二糖苷(ostheol-7-O-β-gentiobioside)。還含北沙參多糖(GLP),卵磷脂(lecithin)及腦磷脂(cephalin)。
 +
 
 +
【'''藥理'''】
 +
 
 +
1.鎮咳、祛痰作用  沙參產地不同,其鎮咳、祛痰作用也有差異。萊陽沙參、河南沙參鎮咳作用明顯。其祛痰機制是刺激支氣管粘膜,使分泌物增多。
 +
 
 +
2.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北沙參多糖(GLP)腹腔注射對小鼠脾臟抗體形成細胞、血清凝集素抗體均有抑制作用,但小鼠致敏後給藥抑制作用減弱;GLP在體外能抑制正常人淋巴細胞的增生和轉化;GLP能抑制DNCB所致的小鼠耳DTH;GLP對小鼠同種植皮排斥反應有顯著抑制作用,能提高植皮的存活率;GLP僅對免疫應答有抑制作用,對免疫器官影響不大。沙參煎劑有抑制體液免疫和增強細胞免疫的作用。
 +
 
 +
3.抗腫瘤作用  北沙參對人肺腺癌SPC-A-1細胞增殖指數的抑制率在20%以上。對環磷醯胺引起的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率的聚增以及外周血白細胞、紅細胞和Hb值的降低均有顯著的抑制或緩解功效,可用於腫瘤輔助治療。
 +
 
 +
4.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北沙參水浸液低濃度對離體或在體蟾蜍心臟有興奮作用,高濃度則呈抑制作用直至心室停跳,但可恢復。給麻醉兔靜脈注射,血壓稍有上升,呼吸加強,切斷迷走神經,作用仍然存在。
 +
 
 +
5.其他作用  北沙參根的乙醇提取物或揮發油能使兔的正常體溫輕度下降,對由傷寒疫苗引起的發熱也有降溫作用,並有一定的鎮痛作用。北沙參的水、乙醇浸出液有明顯的抗突變作用,且呈劑量依賴性。北沙參對AA代謝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北沙參水浸劑對奧杜盎氏小芽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有抑制作用。
 +
 
 +
【'''炮製'''】
 +
 
 +
1.北沙參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莖,搶水洗淨,稍潤,切段,乾燥。
 +
 
 +
2.炒北沙參  取淨北沙參段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黃色或焦黃色,取出放涼。
 +
 
 +
3.蜜北沙參  取煉蜜置鍋內,加熱煮沸,倒入淨北沙參段,用文火炒至色黃、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北沙參段100kg,用煉蜜15kg。
 +
 
 +
貯乾燥容器內,蜜北沙參密閉,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
 
 +
【'''藥性'''】
 +
 
 +
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體輕質潤,可升可降。
 +
 
 +
1.《本經逢原》:“甘、淡,性寒,無毒。”
 +
 
 +
2.《得宜本草》:“入手、足太陰經。”
 +
 
 +
3.《本草從新》:“甘、苦,微寒,味淡。”
 +
 
 +
4.《得配本草》:“甘、平,微苦、微寒。”
 +
 
 +
5.南藥《中草藥學》:“入肺、胃經。”
 +
 
 +
【'''功效主治'''】
 +
 
 +
養陰清肺,益胃生津。主治燥傷肺陰之乾咳痰少,咽幹鼻燥,肺癆陰虛之久咳嗽血,熱傷胃陰之口渴舌幹,食欲不振。
 +
 
 +
1.《得宜本草》:“功專止嗽除疝。”
 +
 
 +
2.《本草從新》:“專補肺陰,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
 
 +
3.《得配本草》:“補陰以制陽,清金以滋水,治久咳肺痿,皮熱瘙癢,驚煩,嘈雜,多眠,疝痛,長肌肉,消癰腫。”
 +
 
 +
4.《藥義明辨》:“清肺熱,益肺氣。”
 +
 
 +
5.《飲片新參》:“養肺胃陰,治勞咳痰血。”
 +
 
 +
6.《東北藥用植物志》:“治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肺膨脹不全,肺膿瘍等。”
 +
 
 +
7.《全國中草藥彙編》:“潤肺止咳,養胃生津。主治肺虛有熱,乾咳少痰,熱病後口幹。”
 +
 
 +
【'''用法用量'''】
 +
 
 +
內服:煎湯,6~12g(鮮者加倍);或入丸、散、膏劑。
 +
 
 +
【'''使用注意'''】
 +
 
 +
風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禁服;痰熱咳嗽者慎服。
 +
 
 +
1.《本草從新》:“寒客肺中作嗽者勿服。惡防己,反藜蘆。”
 +
 
 +
2.《得配本草》:“肺氣寒,虛氣上浮者禁用。”
 +
 
 +
3.《青島中草藥手冊》:“陰不傷而有痰濕者,不宜用。”
 +
 
 +
4.《用藥心得十講》:“有外感證者不宜用。”
 +
 
 +
【'''應用配伍'''】
 +
 
 +
'''養陰清肺'''  本品甘寒質潤,善於養肺陰,潤肺燥,清肺熱,生津液,為養陰清肺之良品,故常用於燥傷肺陰及肺癆陰虛之證。凡肺燥陰虛,乾咳痰少,咽幹鼻燥者,可與麥冬、玉竹、貝母、杏仁等配伍,以潤肺止咳,如《醫醇剩義》清金保肺湯。凡久嗽喘急,氣陰兩傷者,可與桑白皮、款冬花、紫菀、五味子同用,以養陰益氣止喘,如《家庭治病新書》沙參款冬湯。凡肺癆陰虛,久咳嗽血,伴骨蒸潮熱者,《衛生易簡方》乃與熟地、知母、鱉甲、地骨皮等配用,以清熱養陰退蒸。
 +
 
 +
'''益胃生津'''  本品甘寒微苦,功能養胃陰,生津液,故常用於熱病後期胃陰不足之口渴舌幹、食欲不振等證,臨床多與生地、石斛、麥冬等配伍,以清熱養胃生津;若胃陰不足,脘部酌痛,嘈雜似饑者,則可與麥冬、白芍、甘草等同用,以養陰生津止痛。凡胃陰虛兼見肝腎陰虛、肝氣不舒,症見脅痛脘脹,吞酸吐苦,咽幹口燥,舌紅少津者,可與麥冬、生地、枸杞子、川楝子等並施,如《續名醫類案》一貫煎。
 +
 
 +
此外,北沙參尚有潤肺澤膚之功,古有治身癢記載,凡冬令性皮炎,皮膚乾燥身癢者,可配麥冬、玉竹等煎服。另本品又可治肺癌,凡肺癌症見發熱咳嗽,咯吐膿痰量多者,常與天冬、黃芪、前胡、桔梗等合用,如《癌瘤中醫防治研究》瓜芪前桔湯。
 +
 
 +
1.《得宜本草》:“得麥冬清肺熱,得糯米補脾陰。”
 +
 
 +
2.《得配本草》:“配生地,涼血熱;合玄參,止幹嗽。”
 +
 
 +
【'''附方'''】
 +
 
 +
1.治久嗽喘急  北沙參、桑白皮、紫菀各二錢,款冬花三錢,五味子十四粒。生薑、大棗為引,水煎服。(《家庭治病新書》沙參款冬湯)
 +
 
 +
2.治陰虛火炎,咳嗽無痰,骨蒸勞熱,肌膚枯燥,口苦煩渴等證  真北沙參、麥門冬、知母、川貝母、懷熟地、鱉甲、地骨皮各四兩。或作丸,或作膏。每早服三錢,白湯下。(《本草匯言》引《衛生易簡方》)
 +
 
 +
3.治一切陰虛火炎,似虛似實,逆氣不降,清氣不升,煩渴咳嗽,脹滿不食  真北沙參五錢。水煎服。(《本草匯言》引《林仲先醫案》)
 +
 
 +
4.治陰虛咳嗽,或久咳音啞  北沙參、玄參、知母、牛蒡子各9g,生地15g。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
 
 +
5.治肺結核咳嗽  北沙參9g,麥冬6g,甘草3g。開水沖泡,代茶飲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
 
 +
6.治急慢性支氣管炎  北沙參、車前子各10g,生甘草5g。水煎,每日2~3次分服。(同上)
 +
 
 +
7.治各種肺熱咳嗽膿痰,咯血,衄血,哮喘  北沙參90g,訶子、梔子、茜草、紫草、紫草茸各15g,川楝子9g。共為細粉。每次3~6g,每日2~3次煎服。(《中國民族藥志》七味沙參湯)
 +
 
 +
8.治熱病後乾渴,食欲不振  北沙參、麥冬、石斛各12g,生地、玉竹各15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
 
 +
9.治肝腎陰虛,肝氣不舒,胸脘脅痛,吞酸吐苦,咽幹口燥,舌紅少津者  北沙參、麥冬、當歸各三錢,生地黃六至九錢,杞子三至六錢,川楝子二錢。水煎,每日一劑,分二次溫服。(《柳州醫話》一貫煎)
 +
 
 +
10.治虛火牙痛  北沙參、地骨皮各15g,生地、知母各9g,細辛1.5g。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
 
 +
【'''臨床報導'''】
 +
 
 +
治療小兒遷延性肺炎  北沙參、生山藥各15g,每日煎服1次。共治療24例,其中支氣管肺炎17例,喘息性肺炎4例,腺病毒肺炎3例,病程在1~3個月之間。結果痊癒(主要症狀及體征消失,停藥後1年內未復發或重患肺炎)12例,有效(主要症狀及體征逐漸消失,停藥後1年內有復發或重患肺炎情況,但病情較輕,經短期治療可痊癒)9例,無效3例[1]。
 +
 
 +
【'''文獻綜錄'''】
 +
 
 +
1.《藥性切用》:“北沙參,補虛退熱,益五臟之陰。肺虛勞熱者最宜之,傷寒溫疫,肺虛挾熱者亦可暫用。”
 +
 
 +
2.《藥義明辨》:“北沙參,味甘微苦,氣微寒。清肺熱,益肺氣,金受火克者宜之。用者類以為肺劑,而不知其性專於脾之氣化而上達也。”
 +
 
 +
3.《藥籠小品》:“北沙參,肺經輕清淡補之品,予治肺虛咳嗽,每用黨參、元參、北沙參,或加降氣消痰藥,名三參飲,獲效甚多。”
 +
 
 +
【'''備考'''】
 +
 
 +
①《本經逢原》:“沙參,有南北二種,北者質堅性寒,南者體虛力微。”②張秉成《本草便讀》:“沙參,甘寒入肺,清養之功北遜於南,其潤降之性南不及北。”
 +
 
 +
【'''參考文獻'''】
 +
 
 +
[1]曲忠山,等.吉林中醫藥,1981,(2):44
 +
 
 +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

2020年12月7日 (一) 09:08的最新版本

北沙參為繖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主產於山東、江蘇、河北、遼寧等地。原植物多生於河岸沙地、沙灘或栽培於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中。喜溫暖濕潤氣候,抗寒、耐旱、忌澇。味甘,性驚。歸肺、胃經。功效養陰清肺、益胃生津。臨床用名有北沙參、蜜北沙參。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真北沙參(《衛生簡易方》),萊陽參(《江蘇植物藥材志》),遼沙參(《中藥志》),野香菜根(《中藥材手冊》)。

釋名

本品功用與南沙參相似而產於北方,故名北沙參。

基原

為傘形科植物北沙參的根。

植物

北沙參 Glehnia littoralis F. Schmidt ex Miq.

分佈於山東、遼寧、河北、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等地。

採集

春參(二年生參)在第3年7月收,秋參(一年生參)在第2年9月收。以秋參為好,刨出根,除去地上部分及鬚根,洗淨,用開水燙後剝去外皮,當日曬乾或文火烘乾;然後再除去粗糙部分,紮把。或洗淨,直接曬乾。

化學成分

根、根莖含多種香豆精類化合物,如補骨脂素(psoralen),香柑內酯(bergapten),花椒毒素(xanthotoxin),異歐前胡內酯(isoimperatorin),歐前胡內酯(imperatorin),香柑素(bergaptin),9-牻牛兒醇基補骨脂素(9-geranyloxypsoralen),9-甲氧基異歐前胡內酯(cnidiline),花椒毒酚(xanthotoxol),別異歐前胡內酯(alloisoimperatorin),9-(1,1-二甲基烯丙基)-4-羥基補骨脂素[9-(1,1-dimethylallyl)-4-hydroxypsoralen],印度榅桲素(marmesin),東莨菪素(scopoletin),7-O-(3,3-二甲基烯丙基)-東莨菪素[7-O-(3,3-dimethylallyl)-scopoletin],歐芹酚-7-O-β-龍膽二糖苷(ostheol-7-O-β-gentiobioside)。還含北沙參多糖(GLP),卵磷脂(lecithin)及腦磷脂(cephalin)。

藥理

1.鎮咳、祛痰作用 沙參產地不同,其鎮咳、祛痰作用也有差異。萊陽沙參、河南沙參鎮咳作用明顯。其祛痰機制是刺激支氣管粘膜,使分泌物增多。

2.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北沙參多糖(GLP)腹腔注射對小鼠脾臟抗體形成細胞、血清凝集素抗體均有抑制作用,但小鼠致敏後給藥抑制作用減弱;GLP在體外能抑制正常人淋巴細胞的增生和轉化;GLP能抑制DNCB所致的小鼠耳DTH;GLP對小鼠同種植皮排斥反應有顯著抑制作用,能提高植皮的存活率;GLP僅對免疫應答有抑制作用,對免疫器官影響不大。沙參煎劑有抑制體液免疫和增強細胞免疫的作用。

3.抗腫瘤作用 北沙參對人肺腺癌SPC-A-1細胞增殖指數的抑制率在20%以上。對環磷醯胺引起的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率的聚增以及外周血白細胞、紅細胞和Hb值的降低均有顯著的抑制或緩解功效,可用於腫瘤輔助治療。

4.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北沙參水浸液低濃度對離體或在體蟾蜍心臟有興奮作用,高濃度則呈抑制作用直至心室停跳,但可恢復。給麻醉兔靜脈注射,血壓稍有上升,呼吸加強,切斷迷走神經,作用仍然存在。

5.其他作用 北沙參根的乙醇提取物或揮發油能使兔的正常體溫輕度下降,對由傷寒疫苗引起的發熱也有降溫作用,並有一定的鎮痛作用。北沙參的水、乙醇浸出液有明顯的抗突變作用,且呈劑量依賴性。北沙參對AA代謝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北沙參水浸劑對奧杜盎氏小芽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有抑制作用。

炮製

1.北沙參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莖,搶水洗淨,稍潤,切段,乾燥。

2.炒北沙參 取淨北沙參段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黃色或焦黃色,取出放涼。

3.蜜北沙參 取煉蜜置鍋內,加熱煮沸,倒入淨北沙參段,用文火炒至色黃、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北沙參段100kg,用煉蜜15kg。

貯乾燥容器內,蜜北沙參密閉,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藥性

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體輕質潤,可升可降。

1.《本經逢原》:“甘、淡,性寒,無毒。”

2.《得宜本草》:“入手、足太陰經。”

3.《本草從新》:“甘、苦,微寒,味淡。”

4.《得配本草》:“甘、平,微苦、微寒。”

5.南藥《中草藥學》:“入肺、胃經。”

功效主治

養陰清肺,益胃生津。主治燥傷肺陰之乾咳痰少,咽幹鼻燥,肺癆陰虛之久咳嗽血,熱傷胃陰之口渴舌幹,食欲不振。

1.《得宜本草》:“功專止嗽除疝。”

2.《本草從新》:“專補肺陰,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3.《得配本草》:“補陰以制陽,清金以滋水,治久咳肺痿,皮熱瘙癢,驚煩,嘈雜,多眠,疝痛,長肌肉,消癰腫。”

4.《藥義明辨》:“清肺熱,益肺氣。”

5.《飲片新參》:“養肺胃陰,治勞咳痰血。”

6.《東北藥用植物志》:“治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肺膨脹不全,肺膿瘍等。”

7.《全國中草藥彙編》:“潤肺止咳,養胃生津。主治肺虛有熱,乾咳少痰,熱病後口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鮮者加倍);或入丸、散、膏劑。

使用注意

風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禁服;痰熱咳嗽者慎服。

1.《本草從新》:“寒客肺中作嗽者勿服。惡防己,反藜蘆。”

2.《得配本草》:“肺氣寒,虛氣上浮者禁用。”

3.《青島中草藥手冊》:“陰不傷而有痰濕者,不宜用。”

4.《用藥心得十講》:“有外感證者不宜用。”

應用配伍

養陰清肺 本品甘寒質潤,善於養肺陰,潤肺燥,清肺熱,生津液,為養陰清肺之良品,故常用於燥傷肺陰及肺癆陰虛之證。凡肺燥陰虛,乾咳痰少,咽幹鼻燥者,可與麥冬、玉竹、貝母、杏仁等配伍,以潤肺止咳,如《醫醇剩義》清金保肺湯。凡久嗽喘急,氣陰兩傷者,可與桑白皮、款冬花、紫菀、五味子同用,以養陰益氣止喘,如《家庭治病新書》沙參款冬湯。凡肺癆陰虛,久咳嗽血,伴骨蒸潮熱者,《衛生易簡方》乃與熟地、知母、鱉甲、地骨皮等配用,以清熱養陰退蒸。

益胃生津 本品甘寒微苦,功能養胃陰,生津液,故常用於熱病後期胃陰不足之口渴舌幹、食欲不振等證,臨床多與生地、石斛、麥冬等配伍,以清熱養胃生津;若胃陰不足,脘部酌痛,嘈雜似饑者,則可與麥冬、白芍、甘草等同用,以養陰生津止痛。凡胃陰虛兼見肝腎陰虛、肝氣不舒,症見脅痛脘脹,吞酸吐苦,咽幹口燥,舌紅少津者,可與麥冬、生地、枸杞子、川楝子等並施,如《續名醫類案》一貫煎。

此外,北沙參尚有潤肺澤膚之功,古有治身癢記載,凡冬令性皮炎,皮膚乾燥身癢者,可配麥冬、玉竹等煎服。另本品又可治肺癌,凡肺癌症見發熱咳嗽,咯吐膿痰量多者,常與天冬、黃芪、前胡、桔梗等合用,如《癌瘤中醫防治研究》瓜芪前桔湯。

1.《得宜本草》:“得麥冬清肺熱,得糯米補脾陰。”

2.《得配本草》:“配生地,涼血熱;合玄參,止幹嗽。”

附方

1.治久嗽喘急 北沙參、桑白皮、紫菀各二錢,款冬花三錢,五味子十四粒。生薑、大棗為引,水煎服。(《家庭治病新書》沙參款冬湯)

2.治陰虛火炎,咳嗽無痰,骨蒸勞熱,肌膚枯燥,口苦煩渴等證 真北沙參、麥門冬、知母、川貝母、懷熟地、鱉甲、地骨皮各四兩。或作丸,或作膏。每早服三錢,白湯下。(《本草匯言》引《衛生易簡方》)

3.治一切陰虛火炎,似虛似實,逆氣不降,清氣不升,煩渴咳嗽,脹滿不食 真北沙參五錢。水煎服。(《本草匯言》引《林仲先醫案》)

4.治陰虛咳嗽,或久咳音啞 北沙參、玄參、知母、牛蒡子各9g,生地15g。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5.治肺結核咳嗽 北沙參9g,麥冬6g,甘草3g。開水沖泡,代茶飲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6.治急慢性支氣管炎 北沙參、車前子各10g,生甘草5g。水煎,每日2~3次分服。(同上)

7.治各種肺熱咳嗽膿痰,咯血,衄血,哮喘 北沙參90g,訶子、梔子、茜草、紫草、紫草茸各15g,川楝子9g。共為細粉。每次3~6g,每日2~3次煎服。(《中國民族藥志》七味沙參湯)

8.治熱病後乾渴,食欲不振 北沙參、麥冬、石斛各12g,生地、玉竹各15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9.治肝腎陰虛,肝氣不舒,胸脘脅痛,吞酸吐苦,咽幹口燥,舌紅少津者 北沙參、麥冬、當歸各三錢,生地黃六至九錢,杞子三至六錢,川楝子二錢。水煎,每日一劑,分二次溫服。(《柳州醫話》一貫煎)

10.治虛火牙痛 北沙參、地骨皮各15g,生地、知母各9g,細辛1.5g。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臨床報導

治療小兒遷延性肺炎 北沙參、生山藥各15g,每日煎服1次。共治療24例,其中支氣管肺炎17例,喘息性肺炎4例,腺病毒肺炎3例,病程在1~3個月之間。結果痊癒(主要症狀及體征消失,停藥後1年內未復發或重患肺炎)12例,有效(主要症狀及體征逐漸消失,停藥後1年內有復發或重患肺炎情況,但病情較輕,經短期治療可痊癒)9例,無效3例[1]。

文獻綜錄

1.《藥性切用》:“北沙參,補虛退熱,益五臟之陰。肺虛勞熱者最宜之,傷寒溫疫,肺虛挾熱者亦可暫用。”

2.《藥義明辨》:“北沙參,味甘微苦,氣微寒。清肺熱,益肺氣,金受火克者宜之。用者類以為肺劑,而不知其性專於脾之氣化而上達也。”

3.《藥籠小品》:“北沙參,肺經輕清淡補之品,予治肺虛咳嗽,每用黨參、元參、北沙參,或加降氣消痰藥,名三參飲,獲效甚多。”

備考

①《本經逢原》:“沙參,有南北二種,北者質堅性寒,南者體虛力微。”②張秉成《本草便讀》:“沙參,甘寒入肺,清養之功北遜於南,其潤降之性南不及北。”

參考文獻

[1]曲忠山,等.吉林中醫藥,1981,(2):44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苦,微寒。主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

名醫別錄

無毒。主治胃痺,心腹痛,結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安五藏,補中。

日華子本草

補虛,止驚煩。益心肺,并一切惡瘡疥疣及身癢,排膿,消腫毒。

開寶本草

味苦,微寒,無毒。療胃痺心腹痛,結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安五臟,補中。

湯液本草

味苦甘,微寒,無毒。

治證附前人參條下。

本草綱目

沙參白色,宜於沙地,故名。

人參甘苦溫,其體重實,當補脾胃元氣,因而益肺與腎,故內傷元氣者宜之。沙參甘淡而寒,其體輕虛,專補肺氣,因而益脾與腎,故金能受火克者宜之。一補陽而生陰,一補陰而制陽,不可不辨之也。

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本草經疏

沙參稟天地清和之氣。《本經》味苦,微寒,無毒。王好古謂甘而微苦。苦者,味之陰也;寒者,氣之陰也;甘乃土之沖氣所化,合斯三者,故補五臟之陰。故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別錄》又療胸痺,心腹結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者,苦能泄熱,寒能除熱,甘能緩急,益血補中,故療諸因熱所生病,而其功用馴致安五臟補中,久服利人也。入手太陰經。

簡誤:臟腑無實熱,肺虛寒客之作嗽者,勿服。

本草蒙筌

味苦、甘,氣微寒。無毒。反藜蘆,惡防己,乃足厥陰本經藥也。治諸毒排膿消腫,安五臟益肺補肝。止疝氣絞疼,散浮風瘙癢。除邪熱,去驚煩。易老用代人參,形實不同。蓋取味之苦甘,瀉中兼補,略相類爾。

本草乘雅

色白而乳,肺金之津液藥也。故又得知母志取若心之名。

樂樹沙磧而氣疏,質本秋成而性潔。參容平之金令,轉炎敲為清肅者也。故可汰除肺眚,因熱傷氣分,為洒淅寒熱,及藏真失行營衛陰陽,致氣不拘,血不濡,與驚氣上逆,不能拘之使下者,功用頗捷。

藥鑒

氣微寒,味苦甘,無毒。主安五臟,止疝氣,去驚煩。排膿消腫,其功甚捷。益肺補肝,其效若神。童便製,治痰之邪熱無比。玄參佐之,散浮風瘙癢何難。易老用之以代人參,良有以也。但甘則補五臟之陽,苦則補五臟之陰。反藜蘆,惡防已。

景岳全書

味微甘苦,氣味俱輕,性微寒。能養肝氣,治多眠,除邪熱,益五臟陰氣,清肺涼肝,滋養血脈,散風熱瘙癢、頭面腫痛,排膿消腫,長肌肉,止驚煩,除疝痛。然性緩力微,非堪大用。易老云:人參補五臟之陽,沙參補五臟之陰。特以其甘涼而和,補中清火,反而言之,故有是論。若云對待人參,則相去遠矣。

本草備要

補陰,瀉肺火。

甘苦微寒,味淡體輕。專補肺氣,清肺養旺,兼益脾腎,脾為肺母,腎為肺子。久嗽肺痿,金受火克者宜之,寒客肺中作嗽者勿服。人參補五臟之陽,沙參補五臟之陰,肺熱者用之,以代人參。畏防已,反藜蘆。北地真者難得。鄭奠一曰:能療胸脾心腹痛,邪熱結,去皮膚游風,疥癬惡瘡,疝氣崩帶。

本草崇原

沙參生於近水之沙地,其性全寒,苦中帶甘,故曰微寒。色白多汁,稟金水之精氣。血結驚氣者,榮氣內虛,故血結而驚氣也。寒熱者,衛氣外虛,故肌表不和而寒熱也。補中者,補中焦之精汁。補中則血結驚氣可治矣。益肺者,益肺氣於皮毛,益肺則寒熱可除矣。所以然者,稟水精而補中,稟金精而益肺也。久服則血氣調而榮衛和,故利人。

愚按:《本經》人參味甘,沙參味苦、性皆微寒。後人改人參微溫,沙參味甘,不知人參味甘,甘中稍苦,故曰微寒。沙參全寒,苦中帶甘。故曰微寒。先聖立言自有深意,後人不思體會而審察之,擅改聖經,誤人最甚。

本草求真

﹝批﹞泄肺火熱。

沙參專入肺。甘苦而淡,性寒體輕。故能入肺以泄熱及瀉肺火,風久嗽肺萎,金受火克者,服此最宜。蓋以熱氣熏蒸,非用甘苦輕淡不能以制焚爍之熱,故嗽必藉此止。若寒客肺中作嗽,切勿妄用,以嗽既屬寒成,復以寒藥為治,不更使寒益甚乎。至書有言補肺養肝,及益脾腎,皆是從肺子母受累推究而出,服此肺不受刑,子母皆安,即肝亦不受累,諸臟并見安和耳,非真能以補陰也。熱在於肺宜用,肺熱清而陰不受累。故書言人參補五臟之陽,沙參補五臟之陰。凡書所載藥性補瀉,類多如斯,不獨沙參為然。

得配本草

惡防己。反藜蘆。

甘,平,微苦,微寒。入手太陰經。補陰以制陽,清金以滋水,治久咳肺痿,皮熱瘙癢,驚煩,嘈雜,多眠,疝痛。長肌肉,消癰腫。

得糯米,助脾陰;配生地,涼血熱。佐柴葛,去邪火;合玄參,止乾嗽。

氣味清薄,宜加倍用。

肺氣寒,虛氣上浮者禁用。

本草經解

沙參氣微寒,秉天初冬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少陰心經。氣味俱降,陰也。

心主血而藏神,神不寧則血結而易驚矣,結者散之,驚者平之,沙參味苦能散,氣寒能平也。

心火秉杪之性,火鬱則寒,火發則熱,苦寒之味,能清心火,故除寒熱。

陰者所以守中者也,氣寒益陰,所以補中。肺為金臟,其性畏火,沙參入心,苦寒清火,故能益肺氣也。

神農本草經讀

沙參氣微寒,秉水性而入腎;味苦無毒,得水性而入心,謂其得水性以瀉心火之有餘也。

心火亢,所以主之,血不行而為結,而味之苦,可以攻之。心火亢,則所藏之神不寧而生驚,而氣之寒可以平之。

心火秉杪之性,火鬱則寒,火發則熱,而苦寒可以清心火,故能除寒熱也。

陰者,所以守中者也,苦寒益陰故補中。補中則金得土生無火克,所以益肺氣也。

愚按:《本經》人參、沙參,氣味甘,性皆微寒,後人改人參微溫。人參味甘,甘中帶苦,故曰微寒。沙參全寒,苦中帶甘,故曰微寒。先聖立言,自有深意,後人不思體會而審察之,擅改聖經,誤人最甚。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

味苦,微寒。主血積,肺氣上逆之血。驚氣,心火犯肺。除寒熱,肺家失調之寒熱。補中,肺主氣,肺氣和則氣充而三焦實也。益肺氣。色白體輕故入肺也。久服利人。肺氣清和之效。

肺主氣,故肺家之藥氣勝者為多。但氣勝之品必偏於燥,而能滋肺者,又膩滯而不清虛,惟沙參為肺家氣分中理血之藥,色白體輕,疏通而不燥,潤澤而不滯,血阻於肺者,非此不能清也。

本經疏證

氣者物之陽,味者物之陰,沙參於氣得其陰,於味得其陽(苦屬火甘屬土),所謂質陰用陽者,人身質陰用陽,惟脾與肺,以其體柔而動,性降而處高也,而沙參發於早春,採於深秋,偏膺酷暑餘化,開紫色之花,不似肺挹土氣以供火氣之化乎?抑其任炎槁之逼爍,終白汁之流漓,不似中焦之化津化血,并行不悖,無相奪倫乎?曰補中益肺氣,明所以益肺氣者由於補中也;曰血積驚氣除寒熱者,何謂能於兩項病中除寒熱爾。蓋寒熱皆由陰陽相爭,血積則阻氣之行,氣亂則礙血之流,多有成寒熱者,沙參藏白汁而開紫花,開紫花而仍藏白汁,氣亂者按而收之,優而柔之,血積者迎而化之,條而行之,則血與氣隧道順而暢達,寒熱有不止者哉,此言其因也,若其狀則別錄所謂者是。夫胸痺本氣病,然有心痛而無腹痛,胸痺而心腹俱痛,則涉於血矣。惟假氣之澤,滑血之流,血之積者自隨氣而化,而氣之阻者自隨血而行,此津枯血阻氣遂不利之胸痺也。頭痛皮間熱,本外感證,然未有不惡風惡寒者,即但熱無寒,為陽明熱病始得之一日,亦必惡寒,令頭痛皮間熱,乃結熱邪氣所成,既明無與於風寒,則其為氣亂而生熱,熱蒸而血沸矣。惟布津以柔氣,順氣以定血,氣之亂者自隨血而化,血之沸者自隨氣而化,此津枯氣入血因沸逆之頭痛皮間熱也。氣行血隨,血澄氣靜,此之謂五臟安。溯五臟之所以安,能外於補中乎,氣血之不利因此而利,則氣血之利者因此則為利下矣,故曰久服利人。

本草新編

味苦而甘,氣微寒,無毒。入肺、肝二經。治諸毒,排膿消硬,寧五臟,益肺補肝,止疝氣絞疼實神,散浮風瘙癢,除邪熱,去驚煩。可以君藥,但其功甚緩,必須多用份量為得。易老用代人參,乃過矣。說者論其能安五臟,與人參同功,又云人參補五臟之陽,沙參補五臟之陰,皆不知沙參之功用而私臆之也。夫沙參止入肺、肝二經,諸經不能俱入也。既不能俱入,何以《本草》言其能安五臟。不知人身肺、肝病,乃五臟不安矣。沙參能滋肺氣,乃上焦寧謐,而中、下二焦安有亂動之理。沙參又能通肝氣,肝氣通,乃中、下二焦之氣又通。下氣既通,豈有逆之犯之變哉。此上焦又安其位,無浮動之病也。安五臟之義如此,古今差會其意,謂沙參能安五臟,用之以代人參,誤矣。然乃沙參非補陰之物乎?沙參不補陰,何如能入肝、肺之經。沙參益肝、肺二臟之陰,非補心、脾、腎三臟之陰也,且陰陽之功用不同,人參補陽,能回陽於頃刻;沙參補陰,乃不能回陽於須臾。故人參少用,可以成功;而沙參非多用,必難取效,是沙參不可以代人參,又明矣。

或問沙參益陰,何以能治疝氣?前人但言其功,未彰其義也。夫沙參治疝,此繆仲醇之言也。其所以能治之故,仲醇又未明言,余當暢其故。凡疝病,成於濕者居其六,成於房勞而得風者居其三,成於胎氣者居其一,然皆陰虛邪中之也。沙參補陰,陰足,邪自難留。況沙參又善消諸硬,疝症之不能久愈者,正以腹中有硬也。沙參消硬,而疝無巢穴,不攻自散矣。沙參治疝之義如此,而余更有說焉。沙參治疝,必須多用以益陰,少加野杜若根佐之,乃奏功更神。有沙參補陰為君,又得杜若根攻邪為佐,乃攻補并用,又何各疝病之不盡拔其根株哉。

或疑沙參益陰,為補陰聖藥,何以仲景張公不入之於地黃丸中?夫地黃丸中之若干藥,皆并入陰之中,沙參止補肝、肺以陰,所以仲景夫子不取也。雖肺為腎之母,肝為腎之子,子母可以同治。然而既欲獨補腎,又顧母補肺,又顧子而補肝、膽,牽制於子母之間,補腎功力反分紛而不全,故棄不用也。倘或肺氣大虛,不妨加沙參,同麥冬、五味,入之丸中,為肺腎之兩治;倘或肝氣大傷,不妨加沙參,同芍藥、當歸,入之丸中,為肝腎之雙療也。

或問沙參補五臟之陰,先生謂止補肺、肝之二臟與前人之論大殊,何也?曰:沙參固能補五臟之陰,何以治肺、肝乃效,而治心、脾、腎則不效。安與補,各有義也。安者,寧靜之辭;補者,滋潤之謂。用沙參五臟寧靜者,連心、脾、腎言;用沙參而滋潤者,主肺、肝而言之也。用藥先不知五臟之所益,何以治病哉。

或疑沙參補陰,不必論其補臟也。嗟乎。用藥不知臟腑,又何以用藥乎。知臟腑而用藥,尚有不能取勝之時,況不知是補何臟之藥,而昧昧從事,毋怪其用藥之無功也。

本草分經

甘、苦,微寒。專補肺陰,清肺火。金受火刑者宜之。

南消參,功同而力稍遜。

本草思辨錄

本經》沙參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血積二字,惟徐氏最為得解,云沙參為肺家氣分中理血之藥,色白體輕,疏通而不燥,潤澤而不滯,血阻於肺者,非此不能清之。曰理血,曰血阻,曰清之,恰合沙參治血之分際。與桃仁為肺藥而主瘀血之閉者,大有不同。熱傷其氣,斯氣陰而血亦阻,心以擾亂而驚氣,營衛愆其度而有寒熱,非甚重之證,故得以沙參主之。《別錄》演之為療胸痺,則失其實矣。

沙參生於沙磧而氣微寒,色白而折之有白汁。莖抽於秋,花開於秋,得金氣多。味微甘則補肺中之土,微苦則導肺氣而下之,金主攻利,寒能清熱,復津潤而益陰。故肺熱而氣虛者得之斯補,血阻者得之斯通,驚氣寒熱,咸得之而止。

肺惡寒,咳嗽由肺寒者多,故徐氏戒用沙參。然《衛生方》用沙參一味治肺熱咳嗽。曰肺熱,則有風寒外感與素有內寒者,自不相宜,若用於肺熱何害?

醫學衷中參西錄

味淡微甘,性涼。色白,質松,中空,故能入肺,清熱滋陰,補益肺氣,兼能宣通肺胡,墮入《神農本草經》謂其主血積,肺氣平而血之上逆者自消也。人之魂藏於肝,魄藏於肺,沙參能清補肺藏以定魄,更能使肺金之氣化清肅下行,鎮戢肝木以安魂,魂魄安定,驚恐自化,故《神農本草經》又謂主驚氣也。

徐靈胎曰:「肺主氣,故肺家之藥氣勝者為多。但氣勝之品必偏於燥,而能滋肺者又膩滯而不清虛,惟沙參為肺家氣分中理血藥,色白體輕,疏通而不燥,潤澤而不滯,血阻於肺者,非此不能清也。」

沙參以體質輕鬆,中心空者為佳,然必生於沙磧之上,土性松活,始能如此。渤海之濱,沙磧綿亙,純係蚌殼細末,毫無土質,其上所長沙參,粗如拇指,中空大於藕孔。其味且甘於他處沙參,固其處若三四尺深即出莖,是以所長之沙參,其味獨甘,鮮嚼服之,大能解渴,故以治消渴尤良。其葉光澤如鏡,七月抽莖開白花,純稟金氣,肺熱作嗽者,用之甚效,洵良藥也。

【現代藥理研究】

南沙參有祛痰作用。

南、北沙參均能使心臟的振幅增大,有強心作用,而北沙參能使血壓稍有上升。

南沙參能提高細胞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作用,抑制體液免疫,而北沙參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有抑制作用。

南沙參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

北沙參有解熱鎮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