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葉湯”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文本替换 - 替换“形狀=”为“性狀=”)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組成=側柏葉 當歸 生地黃 黃連 枳殼(麩炒)槐花 地榆 荊芥 川芎各等分 甘草減半
 
|組成=側柏葉 當歸 生地黃 黃連 枳殼(麩炒)槐花 地榆 荊芥 川芎各等分 甘草減半
 
|制法=上銼一劑。
 
|制法=上銼一劑。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治腸風下血。
 
|功能主治=治腸風下血。
 
|用法用量=加烏梅1個,生薑3片,水煎,空腹時服。
 
|用法用量=加烏梅1個,生薑3片,水煎,空腹時服。
第18行: 第18行:
 
|組成=青柏葉1把,幹薑3片,阿膠3片(炙)。
 
|組成=青柏葉1把,幹薑3片,阿膠3片(炙)。
 
|制法=  
 
|制法=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吐血不止;吐血至1鬥,脈細小,氣奔急者。
 
|功能主治=吐血不止;吐血至1鬥,脈細小,氣奔急者。
 
|用法用量=上用水2升,煮至1升,去滓,別絞馬通汁1升,和煎取1升,1服盡之。
 
|用法用量=上用水2升,煮至1升,去滓,別絞馬通汁1升,和煎取1升,1服盡之。
第33行: 第33行:
 
|組成=柏葉3兩,幹薑3兩,艾3把。
 
|組成=柏葉3兩,幹薑3兩,艾3把。
 
|制法=  
 
|制法=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吐血不止者。
 
|功能主治=吐血不止者。
 
|用法用量=上以水5升,馬通汁1升,合煮取1升,分溫再服。
 
|用法用量=上以水5升,馬通汁1升,合煮取1升,分溫再服。
第48行: 第48行:
 
|組成=柏葉2兩,芍藥3分。
 
|組成=柏葉2兩,芍藥3分。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婦人下血不止,臍下(疒丂)痛。
 
|功能主治=婦人下血不止,臍下(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入酒半盞,再煎至1盞,去滓溫服。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入酒半盞,再煎至1盞,去滓溫服。
第63行: 第63行:
 
|組成=柏葉9克 幹薑9克 艾3克
 
|組成=柏葉9克 幹薑9克 艾3克
 
|制法=  
 
|制法=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治吐血不止者。
 
|功能主治=治吐血不止者。
 
|用法用量=上藥三味,以水500毫升,取馬通汁100毫升,合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溫服。
 
|用法用量=上藥三味,以水500毫升,取馬通汁100毫升,合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溫服。
第78行: 第78行:
 
|組成=側柏葉、當歸、生地黃、黃連、枳殼、槐花、地榆、荊芥各等分,甘草(炙)減半。
 
|組成=側柏葉、當歸、生地黃、黃連、枳殼、槐花、地榆、荊芥各等分,甘草(炙)減半。
 
|制法=上銼1劑。
 
|制法=上銼1劑。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腸風下血。
 
|功能主治=腸風下血。
 
|用法用量=《壽世保元》有“川芎”。
 
|用法用量=《壽世保元》有“川芎”。
第93行: 第93行:
 
|組成=柏葉(東南枝上摘取者)1秤。
 
|組成=柏葉(東南枝上摘取者)1秤。
 
|制法=  
 
|制法=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癘風。
 
|功能主治=癘風。
 
|用法用量=上以水1桶,煮3沸,去滓,甕盛起,旋熬蠶沙調服。初服苦澀,3-5日後甜,10日四肢沉重,便赤白痢,1月後發出瘡疙瘩,40日瘡破後,瘡上敷藥。
 
|用法用量=上以水1桶,煮3沸,去滓,甕盛起,旋熬蠶沙調服。初服苦澀,3-5日後甜,10日四肢沉重,便赤白痢,1月後發出瘡疙瘩,40日瘡破後,瘡上敷藥。
第108行: 第108行:
 
|組成=生地黃3兩,柏葉小半握,黃芩1兩,阿膠3升。
 
|組成=生地黃3兩,柏葉小半握,黃芩1兩,阿膠3升。
 
|制法=  
 
|制法=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小便下血。
 
|功能主治=小便下血。
 
|用法用量=上前3味切,以水2升,煮取7合,去滓,入阿膠,分作5-6服。
 
|用法用量=上前3味切,以水2升,煮取7合,去滓,入阿膠,分作5-6服。
第123行: 第123行:
 
|組成=柏葉(炙幹)2兩,當歸(切,焙)1兩半,禹餘糧(燒,醋淬7次)1兩半。
 
|組成=柏葉(炙幹)2兩,當歸(切,焙)1兩半,禹餘糧(燒,醋淬7次)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制法=上為粗末。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產後血不止,兼漏下。
 
|功能主治=產後血不止,兼漏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入薤白2寸,細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1日3次。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入薤白2寸,細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1日3次。
第133行: 第133行:
 
|備注=  
 
|備注=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六一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六一
 +
}}
 +
{{FangJi
 +
|別名=
 +
|組成=柏葉(去梗,焙)1兩,甘草(炙,銼)1兩,阿膠(炒燥)1兩,黃芩(去黑心,銼)1兩,竹茹(切)1兩,生幹地黃(切)1兩。
 +
|制法=上為粗末。
 +
|性狀=
 +
|功能主治=小便出血不止。
 +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水1盞半,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注意=
 +
|規格=
 +
|儲藏=
 +
|各家論述=
 +
|臨床應用=
 +
|備注=
 +
|摘錄=《聖濟總錄》卷九十六
 +
}}
 +
{{FangJi
 +
|別名=
 +
|組成=側柏葉2錢,生地1兩,炒蘄艾5分。
 +
|制法=
 +
|性狀=
 +
|功能主治=血熱妄行,吐血盈碗。
 +
|用法用量=上加荷葉1片,水煎服;或加藕汁1杯沖入,更加童便1盞沖服。
 +
|注意=
 +
|規格=
 +
|儲藏=
 +
|各家論述=
 +
|臨床應用=
 +
|備注=
 +
|摘錄=《醫方簡義》卷三
 
}}
 
}}

2020年9月30日 (三) 23:54的最新版本

《壽世保元》卷四

【別名】

【組成】側柏葉 當歸 生地黃 黃連 枳殼(麩炒)槐花 地榆 荊芥 川芎各等分 甘草減半

【功能主治】治腸風下血。

【用法用量】加烏梅1個,生薑3片,水煎,空腹時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銼一劑。

【性狀】

【規格】

【儲藏】

《普濟方》卷一八八引《指南方》

【別名】

【組成】青柏葉1把,幹薑3片,阿膠3片(炙)。

【功能主治】吐血不止;吐血至1鬥,脈細小,氣奔急者。

【用法用量】上用水2升,煮至1升,去滓,別絞馬通汁1升,和煎取1升,1服盡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

【規格】

【儲藏】

《金匱》卷中

【別名】

【組成】柏葉3兩,幹薑3兩,艾3把。

【功能主治】吐血不止者。

【用法用量】上以水5升,馬通汁1升,合煮取1升,分溫再服。

【各家論述】《張氏醫通》:血逆不止,當責之於火旺。故用柏葉治其旺氣;即兼薑、艾之辛溫散結,使無留滯之患;更加馬通導之下行。非近世專用柏葉、棕灰、血餘之屬可比。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一五二

【別名】

【組成】柏葉2兩,芍藥3分。

【功能主治】婦人下血不止,臍下(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入酒半盞,再煎至1盞,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性狀】

【規格】

【儲藏】

《金匱要略》卷中

【別名】

【組成】柏葉9克 幹薑9克 艾3克

【功能主治】治吐血不止者。

【用法用量】上藥三味,以水500毫升,取馬通汁100毫升,合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溫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

【規格】

【儲藏】

《回春》卷四

【別名】

【組成】側柏葉、當歸、生地黃、黃連、枳殼、槐花、地榆、荊芥各等分,甘草(炙)減半。

【功能主治】腸風下血。

【用法用量】《壽世保元》有“川芎”。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銼1劑。

【性狀】

【規格】

【儲藏】

《衛生寶鑒》卷九

【別名】

【組成】柏葉(東南枝上摘取者)1秤。

【功能主治】癘風。

【用法用量】上以水1桶,煮3沸,去滓,甕盛起,旋熬蠶沙調服。初服苦澀,3-5日後甜,10日四肢沉重,便赤白痢,1月後發出瘡疙瘩,40日瘡破後,瘡上敷藥。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

【規格】

【儲藏】

《普濟方》卷二一五引《十便良方》

【別名】

【組成】生地黃3兩,柏葉小半握,黃芩1兩,阿膠3升。

【功能主治】小便下血。

【用法用量】上前3味切,以水2升,煮取7合,去滓,入阿膠,分作5-6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一六一

【別名】

【組成】柏葉(炙幹)2兩,當歸(切,焙)1兩半,禹餘糧(燒,醋淬7次)1兩半。

【功能主治】產後血不止,兼漏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入薤白2寸,細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1日3次。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粗末。

【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九十六

【別名】

【組成】柏葉(去梗,焙)1兩,甘草(炙,銼)1兩,阿膠(炒燥)1兩,黃芩(去黑心,銼)1兩,竹茹(切)1兩,生幹地黃(切)1兩。

【功能主治】小便出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水1盞半,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粗末。

【性狀】

【規格】

【儲藏】

《醫方簡義》卷三

【別名】

【組成】側柏葉2錢,生地1兩,炒蘄艾5分。

【功能主治】血熱妄行,吐血盈碗。

【用法用量】上加荷葉1片,水煎服;或加藕汁1杯沖入,更加童便1盞沖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