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納香”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第1行: 第1行:
{{ZhongYao
 
|出處=《開寶本草》
 
|英文名=—
 
|別名=大風艾、牛耳艾、大風葉、紫再楓(《生草藥性備要》),再風艾(《嶺南采藥錄》),大艾、大楓草(《中國樹木分類學》),大骨風(《南寧市藥物志》),大黃草(《中藥志》),大毛藥(《貴州植藥調查》),冰片艾(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艾納香的葉及嫩枝。全年可采,但以秋季采的品質較好。采後曬乾。
 
|原生態=多年生木質草本,高1~3米,全體密被黃色絨毛或絹毛,揉碎時有冰片香氣。葉互生;葉片橢圓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10~17釐米,寬1.2~2.5釐米,先端尖,基部狹窄,下延呈葉柄狀,或近深裂,邊緣具不規則鋸齒,兩面密被茸毛。頭狀花序頂生,傘房狀;總苞片數輪,外輪較內輪短;管狀花黃色,異形,緣花雌性,盤花兩性,先端5裂;聚藥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柱頭2裂,線狀。瘦果具10棱,冠毛淡白色。花期3~5月。果期9~10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草地或灌木叢中。分佈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廣西及貴州有栽培。
 
|栽培=—
 
|制法=—
 
|性狀=乾燥的葉略皺縮或破碎,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灰綠色,略粗糙,被短毛,下麵密被白色長絹毛,嫩葉兩面均密被銀色長絹毛,葉脈帶黃色,下麵突出較顯;葉柄半圓形,密被短毛。葉質脆,易碎。
 
|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其提取物注射於動物可引起血壓下降,血管擴張,抑制交感神經系統,可用於興奮、失眠或高血壓患者。也有報告其浸劑能利尿,但較茶葉浸劑為弱。其揮發油可制龍腦,參見龍腦條。
 
|毒性=—
 
|理化鑒別=—
 
|炮製=—
 
|性味=辛、苦,溫。
 
①《海藥本草》:溫平。
 
②《開寶本草》:味甘,溫,無毒。
 
③《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溫。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溫。
 
|歸經=—
 
|功效=溫中活血,祛風除濕,殺蟲。治寒濕瀉痢,腹痛腸鳴,腫脹,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癬瘡。
 
①《本草拾遺》:主癬。
 
②《海藥本草》:主傷寒五泄,心腹注氣,下寸白,止腸鳴;燒之辟溫疫。
 
③《開寶本草》:去惡氣,殺蟲。主腹冷泄痢。
 
④《生草藥性備要》:祛風消腫,活血除濕。治跌打,敷酒風腳。
 
⑤《嶺南采藥錄》:療四肢骨痛。
 
|用法=內服。煎湯,3~6錢。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注意=—
 
|規格=—
 
|儲藏=—
 
|複方=①治腫脹,風濕關節炎:大風艾、蓖麻葉、石菖蒲。煮水洗。(《廣東中藥》)
 
②治蛇傷口不合:大風艾同鹿耳翎敷。(《本草求原》)
 
③治跌打損傷,瘡癤癰腫,皮膚瘙癢:大風艾鮮葉搗爛外敷或煎水洗患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備注=本植物的根(艾納香根)、葉片的加工品(艾片)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摘錄=《中藥大辭典》
 
}}
 
{{ZhongYao
 
|出處=出自1.《開寶本草》。2.《廣志》:艾納香,出西國,似細艾。又有松樹皮上綠衣亦名艾納香,可以和合諸香燒之,能聚其煙,青白不散,而與此不同。
 
|英文名=Balsamiferou Blumea Herb, Herb of Balsamiferou Blumea
 
|別名=大風艾、牛耳艾、再風艾、大骨風、大黃草、冰片艾、冰片葉、真金草、土冰片、艾粉、葉下香、山大艾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艾納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lumea balsamifera (L.) DC. [Conyza balsamifera L.; Pluchea balsamifera (L.) Less.]採收和儲藏:於12月採收,先把落葉集中,再把帶葉的地上莖割上,鮮用或曬乾;或運到加工廠用蒸餾法蒸得艾粉。
 
|原生態=艾納香 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高1-3m。莖粗壯,莖皮灰褐色,有縱條棱,木質部鬆軟,白色,有髓部,節間長2-6cm,被黃褐色密柔毛。下部葉寬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2-25cm,寬8-10cm,先端短尖或銳,基部漸狹,具柄,柄兩側有3-5對狹線形的附屬物,邊緣有細鋸齒,上面被柔毛,下麵被淡褐色或黃白色密絹狀綿毛;中脈在下面凸起,側脈10-15對;上部葉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7-12cm,寬1.5-3.5cm,先端漸尖,基部略尖,無柄或有短柄,柄的兩側常有1-3對狹線形的附屬物,全緣或具細鋸及羽狀齒裂。頭狀花序多數,排成開展具葉的大圓錐藥序;花序梗被黃色密柔毛;總苞鐘形;總苞片約6層,外層長圓形,背面被密柔毛,中層線形,內層長於外層4倍;花托蜂窩狀。花黃色;雌花多數,花冠簷部2-4齒裂;兩性花花冠簷部5齒裂,被短柔毛。瘦果圓柱形,具棱5條,被密柔毛;冠毛紅褐色,糙毛狀。花期幾乎全年。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600-1000m的林下、林緣、河谷地或草地上。資源分佈:分佈於華南及福建、臺灣、貴州、雲南等地。
 
|栽培=生物學行性 喜溫暖氣候,耐乾旱,適宜於酸性土壤生長,耐瘠薄,幫一般比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地都能種植。栽培技朮 種子及分株繁殖。育苗於4月採種後,以1:50-100的比例與焦泥灰拌勻,撒播於高畦,每1hm2用種10.5-15kg,播後枯木逢春稻草。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後除去覆草,並搭可透30%-40%光的蔭棚遮陰,9月下旬可去棚,第2-年春雨季按30cm×30cm的行株距定植。
 
|制法=—
 
|性狀=本品莖呈圓柱形,大小一等。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縱條棱,節是明顯,分枝,密生黃褐色柔毛。木質部鬆軟,黃白色,中央有白色的髓,乾燥的葉略皺縮或破碎,邊緣具細鋸齒,上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略粗糙,被短毛,下表面密被白色長絨毛,嫩葉兩面均密被銀白色絨毛,葉脈短毛下表面密被白色長絨毛,嫩葉兩面均必被銀白色絨毛,葉脈帶黃色,下表面突出較明顯。葉柄短,葉半圓形,兩側有2-4對狹線形的小裂片,密被短毛。葉質脆,易碎。氣清涼,香,味辛。
 
|化學成分=葉含(2R,3R)-二氫槲皮素4′-甲基醚[(2R,3R)-dihydroquercetin 4′-methyl ether],(2R,3R)-二氫槲皮素4′,7-二甲基醚[(2R,3R)-dihydroquercetin 4′,7-dimethylether][1],艾納香內酯(blumealactone) A、B、C[2],艾納香素(blumeatin)即5,3′,5′-二羥基-7-甲氫基二氫黃酮(5,3′,5′-trihdroxy-7-methoxy dihydroflavone)[3],(2R,3R)-7,5′-二甲氧基-3,5,2′-三羥基黃烷酮[(2R,3R)-7,5′-dimethoxy-3,5,2′-trihydroxyflavanone],(2R,3R)-5′-甲基-3,5,7,2′-四羥基黃烷酮[(2R,3R)-5′-methoxy-3,5,7,2′-tetrahydrox-yflavanone],(2S)-5,7,2′,5′-tetrahydroxyflavanone][4],柳杉二醇(cryptomeridiol)[5]。還含龍腦(borneol)[6]。
 
|藥理作用=其提取物注射於動物可引起血壓下降,血管擴張,抑制交感神經系統,可用於興奮、失眠或高血壓患者。也有報告其浸劑能利尿,但較茶葉浸劑為弱。其揮發油可制龍腦,參見龍腦條。
 
|毒性=—
 
|理化鑒別=—
 
|炮製=淨制:採收後,洗淨,鮮用或陰乾。
 
|性味=味辛;微苦;性溫
 
|歸經=—
 
|功效=祛風除濕;溫中止瀉;活血解毒。主風寒感冒;頭風頭痛;風濕痹痛;寒濕瀉痢;寸白蟲病;毒蛇咬傷;跌打傷痛;癬瘡
 
|用法=內服:煎湯,10-15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陰虛血熱者慎用。
 
|規格=—
 
|儲藏=—
 
|複方=治蛇傷方《本草求原》:解毒斂瘡。
 
|各家論述=1.《本草拾遺》:主癬。2.《海藥本草》:主傷寒五泄,心腹注氣,下寸白,止腸鳴;燒之辟溫疫。3.《開寶本草》:去惡氣,殺蟲。主腹冷泄痢。4.《生草藥性備要》:祛風消腫,活血除濕。治跌打,敷酒風腳。5.《嶺南采藥錄》:療四肢骨痛。
 
|臨床應用=—
 
|備注=—
 
|摘錄=《中華本草》
 
}}
 
 
{{ZhongYao
 
{{ZhongYao
 
|出處=《開寶本草》
 
|出處=《開寶本草》

2020年9月21日 (一) 08:35的最新版本

《中藥大辭典》

【出處】《開寶本草》

【別名】大風艾、牛耳艾、大風葉、紫再楓(《生草藥性備要》),再風艾(《嶺南采藥錄》),大艾、大楓草(《中國樹木分類學》),大骨風(《南寧市藥物志》),大黃草(《中藥志》),大毛藥(《貴州植藥調查》),冰片艾(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英文名】

【歸經】

【性味】辛、苦,溫。 ①《海藥本草》:溫平。 ②《開寶本草》:味甘,溫,無毒。 ③《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溫。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溫。

【毒性】

【功效】溫中活血,祛風除濕,殺蟲。治寒濕瀉痢,腹痛腸鳴,腫脹,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癬瘡。 ①《本草拾遺》:主癬。 ②《海藥本草》:主傷寒五泄,心腹注氣,下寸白,止腸鳴;燒之辟溫疫。 ③《開寶本草》:去惡氣,殺蟲。主腹冷泄痢。 ④《生草藥性備要》:祛風消腫,活血除濕。治跌打,敷酒風腳。 ⑤《嶺南采藥錄》:療四肢骨痛。

【用法】內服。煎湯,3~6錢。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注意】

【複方】①治腫脹,風濕關節炎:大風艾、蓖麻葉、石菖蒲。煮水洗。(《廣東中藥》) ②治蛇傷口不合:大風艾同鹿耳翎敷。(《本草求原》) ③治跌打損傷,瘡癤癰腫,皮膚瘙癢:大風艾鮮葉搗爛外敷或煎水洗患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備注】本植物的根(艾納香根)、葉片的加工品(艾片)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艾納香的葉及嫩枝。全年可采,但以秋季采的品質較好。采後曬乾。

【原生態】多年生木質草本,高1~3米,全體密被黃色絨毛或絹毛,揉碎時有冰片香氣。葉互生;葉片橢圓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10~17釐米,寬1.2~2.5釐米,先端尖,基部狹窄,下延呈葉柄狀,或近深裂,邊緣具不規則鋸齒,兩面密被茸毛。頭狀花序頂生,傘房狀;總苞片數輪,外輪較內輪短;管狀花黃色,異形,緣花雌性,盤花兩性,先端5裂;聚藥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柱頭2裂,線狀。瘦果具10棱,冠毛淡白色。花期3~5月。果期9~10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草地或灌木叢中。分佈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廣西及貴州有栽培。

【栽培】

【制法】

【性狀】乾燥的葉略皺縮或破碎,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灰綠色,略粗糙,被短毛,下麵密被白色長絹毛,嫩葉兩面均密被銀色長絹毛,葉脈帶黃色,下麵突出較顯;葉柄半圓形,密被短毛。葉質脆,易碎。

【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其提取物注射於動物可引起血壓下降,血管擴張,抑制交感神經系統,可用於興奮、失眠或高血壓患者。也有報告其浸劑能利尿,但較茶葉浸劑為弱。其揮發油可制龍腦,參見龍腦條。

【理化鑒別】

【炮製】

【規格】

【儲藏】

《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1.《開寶本草》。2.《廣志》:艾納香,出西國,似細艾。又有松樹皮上綠衣亦名艾納香,可以和合諸香燒之,能聚其煙,青白不散,而與此不同。

【別名】大風艾、牛耳艾、再風艾、大骨風、大黃草、冰片艾、冰片葉、真金草、土冰片、艾粉、葉下香、山大艾

【英文名】Balsamiferou Blumea Herb, Herb of Balsamiferou Blumea

【歸經】

【性味】味辛;微苦;性溫

【毒性】

【功效】祛風除濕;溫中止瀉;活血解毒。主風寒感冒;頭風頭痛;風濕痹痛;寒濕瀉痢;寸白蟲病;毒蛇咬傷;跌打傷痛;癬瘡

【用法】內服:煎湯,10-15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陰虛血熱者慎用。

【複方】治蛇傷方《本草求原》:解毒斂瘡。

【各家論述】1.《本草拾遺》:主癬。2.《海藥本草》:主傷寒五泄,心腹注氣,下寸白,止腸鳴;燒之辟溫疫。3.《開寶本草》:去惡氣,殺蟲。主腹冷泄痢。4.《生草藥性備要》:祛風消腫,活血除濕。治跌打,敷酒風腳。5.《嶺南采藥錄》:療四肢骨痛。

【臨床應用】

【備注】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艾納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lumea balsamifera (L.) DC. [Conyza balsamifera L.; Pluchea balsamifera (L.) Less.]採收和儲藏:於12月採收,先把落葉集中,再把帶葉的地上莖割上,鮮用或曬乾;或運到加工廠用蒸餾法蒸得艾粉。

【原生態】艾納香 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高1-3m。莖粗壯,莖皮灰褐色,有縱條棱,木質部鬆軟,白色,有髓部,節間長2-6cm,被黃褐色密柔毛。下部葉寬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2-25cm,寬8-10cm,先端短尖或銳,基部漸狹,具柄,柄兩側有3-5對狹線形的附屬物,邊緣有細鋸齒,上面被柔毛,下麵被淡褐色或黃白色密絹狀綿毛;中脈在下面凸起,側脈10-15對;上部葉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7-12cm,寬1.5-3.5cm,先端漸尖,基部略尖,無柄或有短柄,柄的兩側常有1-3對狹線形的附屬物,全緣或具細鋸及羽狀齒裂。頭狀花序多數,排成開展具葉的大圓錐藥序;花序梗被黃色密柔毛;總苞鐘形;總苞片約6層,外層長圓形,背面被密柔毛,中層線形,內層長於外層4倍;花托蜂窩狀。花黃色;雌花多數,花冠簷部2-4齒裂;兩性花花冠簷部5齒裂,被短柔毛。瘦果圓柱形,具棱5條,被密柔毛;冠毛紅褐色,糙毛狀。花期幾乎全年。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600-1000m的林下、林緣、河谷地或草地上。資源分佈:分佈於華南及福建、臺灣、貴州、雲南等地。

【栽培】生物學行性 喜溫暖氣候,耐乾旱,適宜於酸性土壤生長,耐瘠薄,幫一般比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地都能種植。栽培技朮 種子及分株繁殖。育苗於4月採種後,以1:50-100的比例與焦泥灰拌勻,撒播於高畦,每1hm2用種10.5-15kg,播後枯木逢春稻草。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後除去覆草,並搭可透30%-40%光的蔭棚遮陰,9月下旬可去棚,第2-年春雨季按30cm×30cm的行株距定植。

【制法】

【性狀】本品莖呈圓柱形,大小一等。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縱條棱,節是明顯,分枝,密生黃褐色柔毛。木質部鬆軟,黃白色,中央有白色的髓,乾燥的葉略皺縮或破碎,邊緣具細鋸齒,上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略粗糙,被短毛,下表面密被白色長絨毛,嫩葉兩面均密被銀白色絨毛,葉脈短毛下表面密被白色長絨毛,嫩葉兩面均必被銀白色絨毛,葉脈帶黃色,下表面突出較明顯。葉柄短,葉半圓形,兩側有2-4對狹線形的小裂片,密被短毛。葉質脆,易碎。氣清涼,香,味辛。

【化學成分】葉含(2R,3R)-二氫槲皮素4′-甲基醚[(2R,3R)-dihydroquercetin 4′-methyl ether],(2R,3R)-二氫槲皮素4′,7-二甲基醚[(2R,3R)-dihydroquercetin 4′,7-dimethylether][1],艾納香內酯(blumealactone) A、B、C[2],艾納香素(blumeatin)即5,3′,5′-二羥基-7-甲氫基二氫黃酮(5,3′,5′-trihdroxy-7-methoxy dihydroflavone)[3],(2R,3R)-7,5′-二甲氧基-3,5,2′-三羥基黃烷酮[(2R,3R)-7,5′-dimethoxy-3,5,2′-trihydroxyflavanone],(2R,3R)-5′-甲基-3,5,7,2′-四羥基黃烷酮[(2R,3R)-5′-methoxy-3,5,7,2′-tetrahydrox-yflavanone],(2S)-5,7,2′,5′-tetrahydroxyflavanone][4],柳杉二醇(cryptomeridiol)[5]。還含龍腦(borneol)[6]。

【藥理作用】其提取物注射於動物可引起血壓下降,血管擴張,抑制交感神經系統,可用於興奮、失眠或高血壓患者。也有報告其浸劑能利尿,但較茶葉浸劑為弱。其揮發油可制龍腦,參見龍腦條。

【理化鑒別】

【炮製】淨制:採收後,洗淨,鮮用或陰乾。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