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神散”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CSV导入)
第28行: 第28行:
 
|備注=  
 
|備注=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
}}
 +
{{FangJi
 +
|別名=
 +
|組成=人參、棗仁、茯神、甘草、當歸、麥冬、白芍、柏子仁、燈心、蓮肉。
 +
|制法=
 +
|形狀=
 +
|功能主治=痘後邪毒淨盡,心虛不寐。
 +
|用法用量=
 +
|注意=
 +
|規格=
 +
|儲藏=
 +
|各家論述=
 +
|臨床應用=
 +
|備注=
 +
|摘錄=《救偏瑣言·備用良方》
 
}}
 
}}

2020年9月22日 (二) 04:38的版本

《普濟方》卷一六三

【別名】

【組成】款冬花 佛耳草各9克 鐘乳石 白礬 甘草(生用)各0.3克

【功能主治】痰涎喘嗽,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蠟少許,煎至100毫升,食後和滓溫服,每日二次。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藥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活幼心書》卷下

【別名】

【組成】人參(去蘆)5錢,白茯苓(去皮)5錢,半夏(湯煮透,濾,仍銼,焙幹)5錢,甘草(炙)5錢,陳皮(去白)5錢,枳實(去瓤,銼片,麥麩炒微黃)5錢。

【功能主治】吐瀉諸病後,心虛煩悶,觸物易驚,氣鬱生涎,涎與氣搏,睡不得寧。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2片,大棗1枚,竹茹小團,煎7分,不拘時候溫服。有微熱微渴,加麥門冬(去心)。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救偏瑣言·備用良方》

【別名】

【組成】人參、棗仁、茯神、甘草、當歸、麥冬、白芍、柏子仁、燈心、蓮肉。

【功能主治】痘後邪毒淨盡,心虛不寐。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