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解毒養陰湯”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文本替换 - 替换“形狀=”为“性狀=”)
 
第3行: 第3行:
 
|組成=石膏24g,知母9g,浙貝母9g,板藍根9g,山豆根9g,紫花地丁18g,金銀花18g,生地18g,玄參18g,連翹15g,麥冬15g,白芍12g,丹皮12g,薄荷6g,甘草6g,鮮橄欖10枚。
 
|組成=石膏24g,知母9g,浙貝母9g,板藍根9g,山豆根9g,紫花地丁18g,金銀花18g,生地18g,玄參18g,連翹15g,麥冬15g,白芍12g,丹皮12g,薄荷6g,甘草6g,鮮橄欖10枚。
 
|制法=  
 
|制法=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養陰利咽。主白喉、喉痧(猩紅熱)、喉炎及一切喉痹、乳娥。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養陰利咽。主白喉、喉痧(猩紅熱)、喉炎及一切喉痹、乳娥。
 
|用法用量=若心氣不足,加人參、玉竹各9g;心中煩躁,加黃連6g,燈心草2g;嗆咳不止,加牛蒡子、馬兜鈴各9g;鼻衄,加白茅根24g;目赤腫痛,加桑葉或赤芍9g;脘腹脹,加麥芽9g,枳殼6g;大便結,加大黃9g;小便熱或痛,加木通9g,鮮車前草1株,或黃柏6g。
 
|用法用量=若心氣不足,加人參、玉竹各9g;心中煩躁,加黃連6g,燈心草2g;嗆咳不止,加牛蒡子、馬兜鈴各9g;鼻衄,加白茅根24g;目赤腫痛,加桑葉或赤芍9g;脘腹脹,加麥芽9g,枳殼6g;大便結,加大黃9g;小便熱或痛,加木通9g,鮮車前草1株,或黃柏6g。

2020年10月1日 (四) 19:56的最新版本

《古今名方》引《喉科秘傳十二方》

【別名】

【組成】石膏24g,知母9g,浙貝母9g,板藍根9g,山豆根9g,紫花地丁18g,金銀花18g,生地18g,玄參18g,連翹15g,麥冬15g,白芍12g,丹皮12g,薄荷6g,甘草6g,鮮橄欖10枚。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養陰利咽。主白喉、喉痧(猩紅熱)、喉炎及一切喉痹、乳娥。

【用法用量】若心氣不足,加人參、玉竹各9g;心中煩躁,加黃連6g,燈心草2g;嗆咳不止,加牛蒡子、馬兜鈴各9g;鼻衄,加白茅根24g;目赤腫痛,加桑葉或赤芍9g;脘腹脹,加麥芽9g,枳殼6g;大便結,加大黃9g;小便熱或痛,加木通9g,鮮車前草1株,或黃柏6g。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