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散”的版本间的差异
(CSV导入) |
(CSV导入) |
||
第103行: | 第103行: | ||
|備注= | |備注= | ||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六 |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六 | ||
+ | }} | ||
+ | {{FangJi | ||
+ | |別名=白朮茯苓澤瀉湯 | ||
+ | |組成=澤瀉、白朮、茯苓(去皮)各等分。 | ||
+ | |制法=上為細末。 | ||
+ | |形狀= | ||
+ | |功能主治=脾氣不足,水濕內停,食後多吐;或痘如水泡,痘家作瀉,則液內竭而色幹;瘡濕則液外走而便結,如泄瀉瘡濕並見者,此脾胃多濕而不健運也。 | ||
+ | |用法用量=白朮茯苓澤瀉湯(《醫方考》卷六)。 | ||
+ | |注意= | ||
+ | |規格= | ||
+ | |儲藏= | ||
+ | |各家論述=1.《醫方考》:痘疹中有實熱,膈有停水、濕熱外行,初則痘色晶亮,頃則痘皆水泡矣。此乃水不能潤下,灶底燃薪,釜中發泡之義。是方也,白朮甘而燥,能益土以防水;茯苓甘而淡,能益土以決防;澤瀉鹹而潤,能潤下而利水。水利濕消,泡自愈矣。2.《本事方釋義》:澤瀉氣味鹹微寒,入足太陽;白朮氣味甘溫,入足太陰;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足陽明,能引諸藥達於至陰之處。此治食後多吐,將成反胃之瘋,其人必是酒客,中宮氣餒,飲濁上幹,三味最能達陰泄濁,又能和中養正,所以確中病情也。 | ||
+ | |臨床應用= | ||
+ | |備注= | ||
+ | |摘錄=《本事》卷四 | ||
}} | }} |
2020年9月24日 (四) 10:29的版本
目录
《傷寒全生集》卷四
【別名】
【組成】白朮、川烏、桔梗、細辛、幹薑、羌活、防風、肉桂、甘草。
【功能主治】陰痓。
【用法用量】生薑為引,水煎服。自汗,加黃耆。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本事》卷十
【別名】白朮舒脾散
【組成】白朮(炒)1兩,幹紫蘇1兩,白芷(微炒)3分,人參3分(去蘆),川芎(洗)半兩,訶子皮半兩,青皮(去白)半兩,甘草1分(炙)。
【功能主治】妊娠氣不和調,飲食少,孕婦脾虛難化,脈浮緩者。
【用法用量】白朮舒脾散(《醫略六書》卷二十八)。《醫略六書》本方用法:每服三錢,熟砂仁湯下。
【各家論述】《本事方釋義》:白朮氣味甘溫,微苦,入足太陽;幹蘇葉氣味辛溫,入足太陽;白芷氣味辛溫,入足太陽;人參氣味甘溫,人足陽明;川芎氣味辛溫,入足少陽、厥陰;訶子氣味溫澀,入手陽明、足太陽;青皮氣味辛酸微溫,入足少陽、厥陰;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通行十二經絡,能緩諸藥之性;生薑辛溫入衛,凡婦人妊娠氣不調和,飲食不節,以致脾胃不和,必鼓動脾陽,使其健運,亦必以扶持胎氣為要耳。經雲: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又雲: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若妊子飲食不節,生冷毒物,恣性食噉,必致脾胃之疾,故妊娠傷食,難得妥藥,唯此方最穩捷。2.《醫略六書》:妊娠脾胃虛弱,飲食不能遽化,故胸腹滿悶,胎孕因之不安。白朮健脾土以化食,人參扶元氣以安胎,紫蘇理血氣以散滿,白芷升清陽以開胃,青皮平肝氣,甘草和胃氣、訶子澀玄府以防散藥之疏泄也。為散,砂仁湯下,使滯散氣行,則脾胃內強而飲食自化,滿悶自除,何胎孕之有不安哉!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方出《聖惠》卷五十,名見《普濟方》卷二○五
【別名】
【組成】白朮1兩,枳實1兩(麩炒微黃),神曲1兩(炒微黃)。
【功能主治】膈氣,心胸間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熱酒調下,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別名】
【組成】白朮2兩,楝實(取肉)2兩,青鹽1分。
【功能主治】小腸氣。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熱酒調下,日3次。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銼細,慢火炒黑色留性,搗羅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婦人大全良方》卷十四
【別名】
【組成】白朮 黃芩各等分(新瓦上炒香)
【功能主治】治妊婦傷寒,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薑3片,大棗1枚,煎至200毫升,溫服。但覺頭痛發熱,便可吃二三服即愈。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八十五
【別名】
【組成】白朮1分,木香1分,陳橘皮1分(湯浸,去白瓤,焙),丁香1分,麥門冬2分(去心,焙)。
【功能主治】小兒冷熱不和,吐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粗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普濟方》卷三八六
【別名】
【組成】白朮半兩,木香(炮)半兩,甘草(炙)半兩,茴香(炒)半兩,青皮(浸,去皮,切;巴豆30枚,去皮膜,同青皮一處炒了,仍去巴豆不用)半兩。
【功能主治】小兒水氣腫。
【用法用量】飯飲調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本事》卷四
【別名】白朮茯苓澤瀉湯
【組成】澤瀉、白朮、茯苓(去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脾氣不足,水濕內停,食後多吐;或痘如水泡,痘家作瀉,則液內竭而色幹;瘡濕則液外走而便結,如泄瀉瘡濕並見者,此脾胃多濕而不健運也。
【用法用量】白朮茯苓澤瀉湯(《醫方考》卷六)。
【各家論述】1.《醫方考》:痘疹中有實熱,膈有停水、濕熱外行,初則痘色晶亮,頃則痘皆水泡矣。此乃水不能潤下,灶底燃薪,釜中發泡之義。是方也,白朮甘而燥,能益土以防水;茯苓甘而淡,能益土以決防;澤瀉鹹而潤,能潤下而利水。水利濕消,泡自愈矣。2.《本事方釋義》:澤瀉氣味鹹微寒,入足太陽;白朮氣味甘溫,入足太陰;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足陽明,能引諸藥達於至陰之處。此治食後多吐,將成反胃之瘋,其人必是酒客,中宮氣餒,飲濁上幹,三味最能達陰泄濁,又能和中養正,所以確中病情也。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