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膏”的版本间的差异
(CSV导入) |
(CSV导入) |
||
第208行: | 第208行: | ||
|備注= | |備注= | ||
|摘錄=《痘疹一貫》卷六 | |摘錄=《痘疹一貫》卷六 | ||
+ | }} | ||
+ | {{FangJi | ||
+ | |別名= | ||
+ | |組成=巴豆12兩,蓖麻子12兩,人發2錢,蝦蟆5個,活鯽魚10尾(約32兩),麻油3斤。 | ||
+ | |制法=上藥先將巴豆、蓖麻子2味打碎,入麻油內浸3宿,再入蝦蟆浸1宿,臨熬時人活鯽魚、人發共同煎枯,去滓濾清,文火煎至滴水不化,離火候至微溫,方入鉛粉2斤8兩,制乳香末5錢,陸續下鍋,徐徐攪勻成膏,約4斤10兩。 | ||
+ | |形狀= | ||
+ | |功能主治=祛腐生新。主楝瘡久潰不斂。 | ||
+ | |用法用量=貼患處。 | ||
+ | |注意= | ||
+ | |規格= | ||
+ | |儲藏= | ||
+ | |各家論述= | ||
+ | |臨床應用= | ||
+ | |備注= | ||
+ | |摘錄=《中藥成方配本》 | ||
}} | }} |
2020年9月24日 (四) 21:00的版本
目录
《瘍醫大全》卷二十五
【別名】
【組成】輕粉3錢,冰片2錢,潮腦6錢,白蠟2兩,豬板油4兩。
【功能主治】多年頑臁;兼治大毒、刀瘡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抿腳挑塗,油紙蓋上。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將蠟、油熔化,濾清,入潮腦研勻,冷定,加輕粉、冰片和勻。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三因》卷十四
【別名】收暈白玉膏
【組成】杏仁21粒(去皮尖,別研),川椒49粒(去目,出汗,為末),清油1兩,酒蠟半兩。
【功能主治】收縮癰疽,令不蔓衍。主癰疽瘡瘍。
【用法用量】收暈白玉膏(《傳信適用方》卷三)。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切忌用冷藥外貼,逼毒氣入裏殺人;凡貼大惡瘡,毒氣方盛,不可以藥當上貼,恐遏散毒氣,瘡益大。
【備注】
【制法】文武火熬,用柳青枝打紫黑色,綿濾過,再熬,滴水成珠,收淨器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醫林繩墨大全》卷九
【別名】
【組成】鉛粉1兩,輕粉3錢,白蠟1錢5分,黃蠟1錢5分,朝腦3分(冰腦更妙)。
【功能主治】臁瘡及腳腿上一切瘡。
【用法用量】貼之。加紅粉霜,更易收口。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豬脂調於油紙上。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集驗良方》卷一
【別名】
【組成】制乳香9錢,制沒藥9錢,兒茶9錢,血竭9錢,銅青1兩,松香1兩5錢(蔥、薑水制),黃蠟1兩5錢,白蠟1兩,鉛粉12兩,甘草1兩(煎水),雄豬油1斤。
【功能主治】陳年爛腿臁瘡。
【用法用量】攤貼。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先將生甘草煎水,熬豬油去滓,再入末藥,和勻後,用鉛粉收膏,陳久。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瘍科選粹》卷八
【別名】
【組成】樟腦4兩。
【功能主治】諸般腫毒、惡瘡、臁瘡、濕毒不收斂者,及燙火傷。
【用法用量】先用花椒、蔥白、甘草煎燒豬蹄濃湯,洗去惡肉,用無灰棉紙作膏,貼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臘月臘日,用鮮豬肥肉板油不下水、不入鹽,入鍋內熬,去滓,用瓷器收貯,每油1斤化開,入白蠟半斤化勻,又下樟腦4兩,攪勻,瓷器收藏,勿令出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別名】
【組成】官粉2錢,輕粉2錢,樟腦2錢,乳香1錢,白蠟1兩,冰片5分。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主瘡瘍結毒潰爛、頑瘡、臁瘡,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敷患處。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過羅,用豬脂油8兩,熬化,和藥攪勻成膏。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醫方類聚》卷一七七引《新效方》
【別名】
【組成】乳香末1錢,芸香末1錢,鉛粉2錢,蓖麻子1兩(去殼,研如泥)。
【功能主治】排膿止痛。主潰瘍。
【用法用量】攤厚紙上,貼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以蓖麻泥和3味末,安石上,捶打成膏,幹濕得所。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萬氏家抄方》卷四
【別名】
【組成】冰片7分,輕粉1錢,乳香9分,沒藥9分,雄黃2分,阿魏1錢,龍骨5分(煆),孩兒茶(烘,去油)1錢,黃占1兩半,白占5錢,香油1盞,燭油1錢半,珍珠5分(煆過,入水去火毒),水粉3兩(飛過,瓦上微炒,焙幹,不可使黃)。
【功能主治】一切下疳瘡、臁瘡。
【用法用量】先將油、蠟2味煎,滴水不散,次下各藥攪勻,略住火,方下冰片。入血竭1錢,名紅潤膏。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
【別名】
【組成】鯽魚大者2條,鉛粉1斤,輕粉5錢,象皮(烘,研)1兩,真珠(研)3錢。
【功能主治】收濕生肌長肉。主濕毒瘡,白泡臁瘡,燙傷。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用麻油1斤,入鯽魚,煎至枯,濾去骨,再煎10-20沸,離火少頃;然後下鉛粉、輕粉、象皮末、珍珠末,攪勻成膏。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丸散膏丹集成》
【別名】
【組成】木鱉子2兩,蓖麻子肉2兩,巴豆1兩,白芷2兩,乳香(制)5錢,丹皮1兩,金銀花2兩,天花粉3兩,白蠟5錢,沒藥(制)5錢,赤芍1兩,大黃1兩,象貝母2兩,鮮鳳仙花根葉3斤,輕粉3錢,鉛粉7斤半,鮮鯽魚8兩,鮮大力子根葉3斤,麻油15斤。
【功能主治】毒瘡腐爛,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攤紙上,敷貼患處。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不可入口。
【備注】
【制法】除鉛粉、輕粉、沒藥、乳香均為細末外,將餘藥浸入麻油內3-5日,隨後煎熬至藥枯,濾清俟冷,再加藥粉,用文火徐徐攪勻,至滴水成珠為度。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理瀹》
【別名】
【組成】爐甘石、豬油。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貼患處。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同搗。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瘍醫大全》卷九
【別名】
【組成】乳香1錢,沒藥(去油)1錢,鉛粉3錢,輕粉1錢5分,兒茶1錢5分。
【功能主治】癰疽。
【用法用量】攤貼。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雄豬油半斤,入鍋內熬,去滓,複入鍋內熬滾,投白蠟、黃蠟各2錢化盡,再入上數藥,攪勻。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瘍科心得集》
【別名】
【組成】鯽魚大者2條 鉛粉500克 輕粉15克 象皮(烘,研)30克 珍珠(研)9克
【功能主治】去腐收濕,生肌長肉。治濕毒瘡,臁瘡,燙傷。
【用法用量】外敷患處。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用麻油500毫升,入鯽魚,煎至枯,瀝去骨,再煎一二十沸,離火少頃;然後下鉛粉、輕粉、象皮末、珍珠末,攪勻成膏。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痘疹一貫》卷六
【別名】
【組成】土貝母1兩,大麻子肉5錢,江子仁5錢。
【功能主治】一切腫毒惡瘡,初起或破爛者。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槐、柳、桃、桑1寸長,每樣7根,先將脂麻油1斤,入鐵鍋內熬;活鯽魚1尾,重1斤,或2尾亦可,魚去腸,入油內煎枯,取出;隨入前藥與各枝,熬枯去滓,複熬,入炒過鉛粉1斤,攪勻,滴水不散,離火,加去油乳香、沒藥各5錢,研細末,入鍋內攪勻,收用。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中藥成方配本》
【別名】
【組成】巴豆12兩,蓖麻子12兩,人發2錢,蝦蟆5個,活鯽魚10尾(約32兩),麻油3斤。
【功能主治】祛腐生新。主楝瘡久潰不斂。
【用法用量】貼患處。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藥先將巴豆、蓖麻子2味打碎,入麻油內浸3宿,再入蝦蟆浸1宿,臨熬時人活鯽魚、人發共同煎枯,去滓濾清,文火煎至滴水不化,離火候至微溫,方入鉛粉2斤8兩,制乳香末5錢,陸續下鍋,徐徐攪勻成膏,約4斤10兩。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