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毒散”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CSV导入)
第73行: 第73行:
 
|備注=  
 
|備注=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
}}
 +
{{FangJi
 +
|別名=
 +
|組成=大黃、東牆上土。
 +
|制法=上為極細末。
 +
|形狀=
 +
|功能主治=諸惡瘡。
 +
|用法用量=用無根井花水調搽,如幹再搽。經宿即愈。
 +
|注意=
 +
|規格=
 +
|儲藏=
 +
|各家論述=
 +
|臨床應用=
 +
|備注=
 +
|摘錄=《瑞竹堂方》卷五
 
}}
 
}}

2020年9月22日 (二) 13:22的版本

《聖惠》卷六十二

【別名】

【組成】陽起石1兩,寒水石1兩,硯石1兩,白石脂1兩,石膏1兩,麥飯石1兩。

【功能主治】發背。

【用法用量】用新汲水調塗瘡上。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重研如面。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明醫指掌》卷八

【別名】

【組成】陳皮1兩,甘遂1兩,當歸尾1兩5錢,川芎1兩,紅花(酒洗)1兩,桃仁(去皮尖)100個。

【功能主治】癰疽。

【用法用量】水、酒煎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普濟方》卷二七八引《外科精要》

【別名】

【組成】石膏(生用)4兩,寒水石(生用)4兩,黃柏1兩,甘草1兩。

【功能主治】熱毒丹腫,遊走不定;亦治疔腫。

【用法用量】每用新水調掃之,油塗之,或紙花貼,幹則以涼水潤之亦妙。治疔腫,水煎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袖珍》卷三

【別名】

【組成】蒲黃1兩,白芷1兩,半夏1兩,黃丹1兩,赤小豆半兩(為末)。

【功能主治】消腫定痛。主癰疽,疔癤。

【用法用量】上將白芷、半夏為末,入蒲黃、丹、豆末,和勻。金銀藤搗自然汁調敷四圍,頻頻水潤。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別名】

【組成】鉛白霜1錢,膽礬1錢,粉霜1錢,硌砂1錢,朱砂(上藥別研)1錢,蜈蚣1條(炙)。

【功能主治】十種疔瘡,毒氣結硬如石,疼不可忍。

【用法用量】先用針挑令出血,入藥1字在內,用醋煮麵糊貼之。1日其根潰出。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瑞竹堂方》卷五

【別名】

【組成】大黃、東牆上土。

【功能主治】諸惡瘡。

【用法用量】用無根井花水調搽,如幹再搽。經宿即愈。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極細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