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湯”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CSV导入)
第13行: 第13行:
 
|備注=  
 
|備注=  
 
|摘錄=《外臺》卷四引《深師方》
 
|摘錄=《外臺》卷四引《深師方》
 +
}}
 +
{{FangJi
 +
|別名=葶藶苦酒湯(《類證活人書》卷十六)。
 +
|組成=苦酒(即米醋)300毫升 葶藶(熬,杵膏)9克 生艾汁(無生艾,以熟艾,或用艾根搗取汁)100毫升
 +
|制法=
 +
|形狀=
 +
|功能主治=傷寒七八日,內熱不解,發狂煩躁,面赤嚼痛。
 +
|用法用量=上藥煎取100毫升,分三次服。
 +
|注意=
 +
|規格=
 +
|儲藏=
 +
|各家論述=
 +
|臨床應用=
 +
|備注=
 +
|摘錄=《外臺秘要》卷三引阮河南方
 
}}
 
}}

2020年9月22日 (二) 19:23的版本

《外臺》卷四引《深師方》

【別名】

【組成】生艾葉1把,麻黃2兩(去節),大黃6分,大豆1升。

【功能主治】酒疸,身目俱黃,心中懊痛。

【用法用量】清酒5升,煮取2升,分3次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切。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外臺秘要》卷三引阮河南方

【別名】葶藶苦酒湯(《類證活人書》卷十六)。

【組成】苦酒(即米醋)300毫升 葶藶(熬,杵膏)9克 生艾汁(無生艾,以熟艾,或用艾根搗取汁)100毫升

【功能主治】傷寒七八日,內熱不解,發狂煩躁,面赤嚼痛。

【用法用量】上藥煎取100毫升,分三次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