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散”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CSV导入)
第58行: 第58行:
 
|備注=  
 
|備注=  
 
|摘錄=方出《聖惠》卷二十二,名見《聖濟總錄》卷十
 
|摘錄=方出《聖惠》卷二十二,名見《聖濟總錄》卷十
 +
}}
 +
{{FangJi
 +
|別名=
 +
|組成=阿魏2兩,安息香2兩,蘿蔔子2兩,蕪荑1合。
 +
|制法=上為散。每次半錢,暖水服;如不能散服,煉蜜為丸,名阿魏丸。
 +
|形狀=
 +
|功能主治=一切瘧,勞瘧,無問年月深遠。
 +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熟水送下。須臾吐,如吐不止,吃(艸禾禾)(艸齏)馎饦;仍以貼子盛散1錢,男左女右系臂上。
 +
|注意=
 +
|規格=
 +
|儲藏=
 +
|各家論述=
 +
|臨床應用=
 +
|備注=
 +
|摘錄=《外臺》卷五引《集驗方》
 
}}
 
}}

2020年9月23日 (三) 00:55的版本

《聖濟總錄》卷三十六

【別名】

【組成】阿魏(研末)1錢匕,半夏(為末,薑汁作餅,曬乾,再搗)半錢匕。

【功能主治】胃瘧。

【用法用量】以酒1盞調末,發時溫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三十一

【別名】

【組成】阿魏1分(麩裹煨,面熟為度),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檳榔1兩,木香1分,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功能主治】骨蒸熱,四肢煩疼,大便秘澀,無問遠近。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暖青蒿汁半合、生薑汁半合、童便3合調下。以溏利為度。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散,研麝香一錢,和桃仁更研令勻。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普濟方》卷二五四

【別名】

【組成】野狐皮(焙,炙)7枚,豹鼻(焙)7枚,狐頭骨1具(炙),雄黃1兩,膃肭臍1兩,鬼箭羽1兩,露蜂房1兩,白朮1兩,虎頭骨(炙)1兩,驢毛4分,駝毛4分,駒毛4分,牛毛4分(燒作灰,若骨蒸,氣如泥,加死人胸骨1兩炙),阿魏2兩(炙)。

【功能主治】夢與鬼交通,及狐狸精魅等。

【用法用量】每用1分,於座下熏患者。欲熏之時,蓋覆衣被,勿令藥氣輕泄,別搗雄黃為末以藉藥,燒藥節度,一如熏香法。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忌桃、李、雀肉等。

【備注】

【制法】上為散,攪使調勻。先以水煮松脂,候烊接取以和散,和散之時,勿以手攪,將虎爪攪和為丸,如彈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方出《聖惠》卷二十二,名見《聖濟總錄》卷十

【別名】

【組成】地龍半兩(微炒),阿魏半分,乳香1字。

【功能主治】白虎風,身體疼痛不可忍,轉動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好茶調下,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外臺》卷五引《集驗方》

【別名】

【組成】阿魏2兩,安息香2兩,蘿蔔子2兩,蕪荑1合。

【功能主治】一切瘧,勞瘧,無問年月深遠。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熟水送下。須臾吐,如吐不止,吃(艸禾禾)(艸齏)馎饦;仍以貼子盛散1錢,男左女右系臂上。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每次半錢,暖水服;如不能散服,煉蜜為丸,名阿魏丸。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