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礬散”的版本间的差异
(CSV导入) |
(CSV导入) |
||
第118行: | 第118行: | ||
|備注= | |備注= | ||
|摘錄=方出《肘後方》卷三,名見《聖惠》卷三十六 | |摘錄=方出《肘後方》卷三,名見《聖惠》卷三十六 | ||
+ | }} | ||
+ | {{FangJi | ||
+ | |別名= | ||
+ | |組成=白礬(生用)、硫黃(生用)、乳香各等分。 | ||
+ | |制法=上為細末。 | ||
+ | |形狀= | ||
+ | |功能主治=肺風酒渣鼻。 | ||
+ | |用法用量=每用手微抓動患處,以藥擦之。 | ||
+ | |注意= | ||
+ | |規格= | ||
+ | |儲藏= | ||
+ | |各家論述= | ||
+ | |臨床應用= | ||
+ | |備注= | ||
+ | |摘錄=《奇效良方》卷五十九 | ||
}} | }} |
2020年9月23日 (三) 04:45的版本
目录
《不知醫必要》卷二
【別名】
【組成】白礬1錢。
【功能主治】霍亂欲吐不出,欲瀉不行,兼之腹痛。
【用法用量】用陰陽水調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普濟方》卷三○八
【別名】
【組成】露筋草、白礬。
【功能主治】蜘蛛並蜈蚣咬傷。
【用法用量】用白礬水調貼。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用露筋草其根洗淨,焙幹,搗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醫級》卷九
【別名】
【組成】白礬3錢,樸消3錢,小麥1合,五倍子1錢5分。
【功能主治】陰中腫痛。
【用法用量】同蔥白煎湯熏洗。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方出《聖惠》卷五十七,名見《聖濟總錄》卷一四八
【別名】
【組成】白礬灰半兩,羖羊角半兩(燒灰),射菵1分,雄黃1兩,麝香1兩,幹薑1兩。
【功能主治】解毒。主青蛙蛇螫所傷。
【用法用量】用敷瘡上。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醫學心悟》卷四
【別名】
【組成】白礬(煆枯)2錢,硇砂5分。
【功能主治】鼻痔。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點鼻。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八十九
【別名】龍黃散、白龍散
【組成】白礬灰半兩,龍骨末半兩,黃丹半兩(微炒),麝香1分。
【功能主治】小兒聤耳,汁出不止。
【用法用量】龍黃散(《醫學綱目》卷三十九引湯氏方)。白龍散(《普濟方》卷五十三引《經驗良方》)。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勿令風入。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七十三
【別名】
【組成】白礬半兩,甘草半兩(分)(生用),川大黃1分(生)。
【功能主治】婦人陰腫堅痛。
【用法用量】取棗許大,綿裹納陰中,日換3次。
【各家論述】《醫略六書》:濕傷水府,熱遏陰中,故陰腫疼痛,堅實不移焉。大黃蕩堅瀉熱,白礬卻濕解毒,生甘草以緩中和藥也。絹包納陰中,使濕熱並解,則血氣調和而堅實自消,其陰中腫痛無不除矣。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方出《肘後方》卷三,名見《聖惠》卷三十六
【別名】礬石散
【組成】礬石、桂。
【功能主治】中風,卒失聲,聲噎不出,舌強不能語。
【用法用量】礬石散(《聖濟總錄》卷一一九)。《聖惠》本方用礬石一分(燒灰),桂一分。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綿裹如棗。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奇效良方》卷五十九
【別名】
【組成】白礬(生用)、硫黃(生用)、乳香各等分。
【功能主治】肺風酒渣鼻。
【用法用量】每用手微抓動患處,以藥擦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