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蒺藜散”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
(CSV导入) |
||
第28行: | 第28行: | ||
|備注= | |備注= | ||
|摘錄=《方症會要》卷三 | |摘錄=《方症會要》卷三 | ||
+ | }} | ||
+ | {{FangJi | ||
+ | |別名= | ||
+ | |組成=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香豉半兩(微炒,)鼠婦1分, (庶蟲) 蟲(微炙)1分,川大黃(銼,微炒)1分,桂心1分,細辛1分。 | ||
+ | |制法=上為細散。 | ||
+ | |形狀= | ||
+ | |功能主治=小兒陰(疒頹)不消。 | ||
+ | |用法用量=1-2歲兒,每服半錢,以溫酒調下,早晨、晚後各1服。 | ||
+ | |注意= | ||
+ | |規格= | ||
+ | |儲藏= | ||
+ | |各家論述= | ||
+ | |臨床應用= | ||
+ | |備注= | ||
+ | |摘錄=《聖惠》卷九十二 | ||
}} | }} |
2020年9月23日 (三) 10:30的版本
《聖惠》卷六十四
【別名】
【組成】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白鮮皮1兩,防風1兩(去蘆頭),子芩1兩,玄參1兩,赤芍藥1兩,梔子仁1兩,桔梗1兩(去蘆頭),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前胡1兩(去蘆頭),甘草1兩(炙微赤,銼)。
【功能主治】熱毒瘡瘙癢,心神壅躁。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後煎薄荷湯調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方症會要》卷三
【別名】
【組成】白蒺藜、桃條、柳條。
【功能主治】胃脘火痛、痰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酒調下。治痰痛,用玄明粉白湯送下1錢2分。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九十二
【別名】
【組成】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香豉半兩(微炒,)鼠婦1分, (庶蟲) 蟲(微炙)1分,川大黃(銼,微炒)1分,桂心1分,細辛1分。
【功能主治】小兒陰(疒頹)不消。
【用法用量】1-2歲兒,每服半錢,以溫酒調下,早晨、晚後各1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