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蔻丸”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CSV导入)
第73行: 第73行:
 
|備注=  
 
|備注=  
 
|摘錄=《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摘錄=《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
}}
 +
{{FangJi
 +
|別名=
 +
|組成=白豆蔻仁1兩,縮砂仁1兩,幹葛1兩,橘紅1兩,甘草(炙)1兩,蜜曲律2兩(如無,以葛花代之)。
 +
|制法=上為細末,用生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
|形狀=
 +
|功能主治=飲酒過多。
 +
|用法用量=如甚醉,可用酒或白湯化1-2丸。服之立醒。
 +
|注意=
 +
|規格=
 +
|儲藏=
 +
|各家論述=
 +
|臨床應用=
 +
|備注=
 +
|摘錄=《醫方類聚》卷一六四引《居家必用》
 
}}
 
}}

2020年9月23日 (三) 17:57的版本

《聖惠》卷四十七

【別名】

【組成】白豆蔻3分(去皮),幹薑半兩(炮裂,銼),白朮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3分(去蘆頭),桂心半兩,厚樸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皮3分。

【功能主治】霍亂,及脾胃氣虛,腹脹妨悶,不思飲食,胃受風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薑、大棗湯送下,日4-5次。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別名】

【組成】白豆蔻(去皮)1兩,木香1兩,幹薑(炮)1兩,枳實(去瓤,麩炒)1兩,半夏(湯洗去滑7遍,焙)1兩半,桂(去粗皮)3分,白朮3分,細辛(去苗葉)3分,訶黎勒皮1兩1分,當歸(切,焙)半兩。

【功能主治】脾胃虛冷,胸膈痞滯,吐逆霍亂,臟腑滑利,水穀不消,脹滿腸鳴。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以米飲鹽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二十八

【別名】

【組成】白豆蔻半兩(去皮),白朮半兩,胡椒半兩,當歸半兩,白龍骨半兩,蓽茇半兩,厚樸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芎藭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肉桂1兩(去皺皮),白茯苓半兩,訶黎勒1兩半(煨,用皮),幹薑半兩(炮裂,銼)。

【功能主治】虛勞泄痢,腹脹滿痛,或時疼痛,飲食減少,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一五五

【別名】

【組成】白豆蔻(去皮)2兩,枳殼(用漿水煮令軟,去瓤,焙幹)半斤,陳橘皮2兩(醋漿水煮令軟,去白,細銼,炒令黃色),訶黎勒(去核)2兩(1兩煨,1兩生用),木香2兩,當歸(切,焙)2兩。

【功能主治】寬中勻氣,健脾和胃。主妊娠腹滿,飲食遲化。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切生薑入鹽炒焦黑色煎湯送下,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將大棗用漿水煮,去皮核,爛研和藥,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別名】

【組成】白豆蔻1兩(去皮),白朮3分,幹薑3分(炮)。

【功能主治】脾氣不和,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煎生薑、大棗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醫方類聚》卷一六四引《居家必用》

【別名】

【組成】白豆蔻仁1兩,縮砂仁1兩,幹葛1兩,橘紅1兩,甘草(炙)1兩,蜜曲律2兩(如無,以葛花代之)。

【功能主治】飲酒過多。

【用法用量】如甚醉,可用酒或白湯化1-2丸。服之立醒。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用生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