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龍丸”的版本间的差异
(CSV导入) |
(CSV导入) |
||
第43行: | 第43行: | ||
|備注=方中鹿角膠、鹿角霜通督脈,補命門,大補精髓,最能補精生血而益元陽;菟絲子、補骨脂助腎陽;熟地黃滋補腎陰,益陰以配陽;柏子仁養心安神,茯苓健脾助運。諸藥合用,共奏溫補元陽,延年益壽之功。 | |備注=方中鹿角膠、鹿角霜通督脈,補命門,大補精髓,最能補精生血而益元陽;菟絲子、補骨脂助腎陽;熟地黃滋補腎陰,益陰以配陽;柏子仁養心安神,茯苓健脾助運。諸藥合用,共奏溫補元陽,延年益壽之功。 | ||
|摘錄=《醫學正傳》卷三 | |摘錄=《醫學正傳》卷三 | ||
+ | }} | ||
+ | {{FangJi | ||
+ | |別名= | ||
+ | |組成=天竺黃1兩,辰砂1兩,膽星(薑汁炒)1兩,枳殼1兩,茯神1兩,硼砂1兩,琥珀7錢,山藥2兩,沉香5錢,雄黃5錢,麝香3分。 | ||
+ | |制法=上為極細末,甘草1斤,煮濃汁為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陰乾,收貯瓷器內。 | ||
+ | |形狀= | ||
+ | |功能主治=小兒一切內熱潮熱,神昏不寧,咳嗽痰涎及驚風驚搐。 | ||
+ |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或燈心湯送下。 | ||
+ | |注意= | ||
+ | |規格= | ||
+ | |儲藏= | ||
+ | |各家論述= | ||
+ | |臨床應用= | ||
+ | |備注= | ||
+ | |摘錄=《文堂集驗方》卷三 | ||
}} | }} |
2020年9月27日 (日) 02:07的版本
《百一》卷四
【別名】斑龍腦珠丹、仙傳斑龍丸
【組成】鹿角膠(以酒浸膠數日,煮糊丸眾藥)10兩,鹿角霜(碾為細末)10兩,菟絲子(淨洗,酒浸兩宿,蒸,研)10兩,柏子仁(淨者,別研)10兩,熟地黃(好者,酒浸2宿,蒸焙,餘酒入在膠內)10兩。
【功能主治】平補陰陽,填精益髓,強壯筋骨,安神定志,駐顏益壽。主虛勞,消渴。虛勞。真陰虛極及老人、虛人。
【用法用量】斑龍腦珠丹(《續易簡方論後集》卷四)、仙傳斑龍丸(《萬氏家抄方》卷四)。
【各家論述】1.《醫方集解》:此手、足少陰藥也。鹿角膠霜、菟絲、熟地皆腎經血分藥也,大補精髓;柏子仁入心而養心氣,又能入腎而潤腎燥,使心腎相交。心志旺而神魂安,精髓充而筋骨壯,去病益壽,不亦宜乎?2.《醫方論》:鹿角、菟絲陰中之陽也;地黃陰中之陰也,用以補腎,不偏不倚。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先焙鹿角霜、菟絲子、地黃,幹後研為細末,方入柏子仁在眾藥內研,卻將鹿角膠酒約3-4升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醫學正傳》卷三引《青囊集方》
【別名】仙傳斑龍丸、斑鹿丸、青囊斑龍丸
【組成】鹿角膠(炒成珠子)半斤,鹿角霜半斤,菟絲子(酒浸,研細)半斤,柏子仁(取仁,洗淨)半斤,熟地黃半斤,白茯苓4兩,補骨脂4兩。
【功能主治】滋腎填精,益氣養血,升固奇經,通補督脈,育子添嗣,延年益壽。主虛勞腎虛,真陰虧損,精氣不足,遺精滑精,陽痿腰痛,盜汗耳鳴,體倦心煩。
【用法用量】仙傳斑龍丸(《醫統》卷四十八)、斑鹿丸(《何氏濟生論》卷二)、青囊斑龍丸(《飼鶴亭集方》)。本方方名,《東醫寶鑒·雜病篇》引作“斑龍丹”。
【各家論述】《古方選注》:《幹寧記》雲:鹿與遊龍相戲,必生異角,故得稱龍;鹿有文,故稱斑。用其角為方,故名斑龍。鹿臥則口朝尾閭,故為奇經督脈之方。凡入房竭精,耗散其真,形神俱去,雖溫之以氣、補之以味,不能複也。故以有情之品,專走督脈,複以少陰、太陽之藥治其合,乃能搬運精髓,填於骨空,大會於督脈之囟會而髓海充盈。鹿角霜通督脈之氣也,鹿角膠溫督脈之血也,菟絲、骨脂溫腎中之氣也,熟地、柏仁補腎中之精也,柏仁屬木性潤,骨脂屬火性燥,非但有木火相生之妙,而柏仁通心,骨脂通腎,並有水火既濟之功。使以茯苓、性上行而功下降,用以接引諸藥,歸就少陰、太陽,達於督脈,上朝髓海,而成搬運之功。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酒煮米糊為丸,或以鹿角膠入好酒烊化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醫學正傳》卷三
【別名】青囊斑龍丸(《醫學正傳》卷三)。
【組成】鹿角膠(炒成珠子)鹿角霜 菟絲子(酒浸,研細)柏子仁(取仁,洗淨)熟地黃各250克 白茯苓 補骨脂各120克
【功能主治】溫補元陽,益壽延年。主治真陽不足,腰膝疼痛,陽痿早洩,或小便增多,耳鳴,體倦心煩,或老年陽虛,時常畏寒,氣力衰微。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時用薑、鹽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方中鹿角膠、鹿角霜通督脈,補命門,大補精髓,最能補精生血而益元陽;菟絲子、補骨脂助腎陽;熟地黃滋補腎陰,益陰以配陽;柏子仁養心安神,茯苓健脾助運。諸藥合用,共奏溫補元陽,延年益壽之功。
【制法】上藥磨為細末,酒煮米糊為丸,或以鹿角膠人好酒烊化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文堂集驗方》卷三
【別名】
【組成】天竺黃1兩,辰砂1兩,膽星(薑汁炒)1兩,枳殼1兩,茯神1兩,硼砂1兩,琥珀7錢,山藥2兩,沉香5錢,雄黃5錢,麝香3分。
【功能主治】小兒一切內熱潮熱,神昏不寧,咳嗽痰涎及驚風驚搐。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或燈心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極細末,甘草1斤,煮濃汁為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陰乾,收貯瓷器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