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行: 第1行:
 
虎杖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莖和根。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原植物生於山谷溪邊,喜溫和濕潤氣候,耐寒、耐澇,對土壤要求不高。味苦,性寒。歸肝、膽、肺經。功效清熱利濕、活血定痛、解毒、化痰止咳。臨床用名有虎杖、陰陽蓮、大葉蛇總管。
 
虎杖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莖和根。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原植物生於山谷溪邊,喜溫和濕潤氣候,耐寒、耐澇,對土壤要求不高。味苦,性寒。歸肝、膽、肺經。功效清熱利濕、活血定痛、解毒、化痰止咳。臨床用名有虎杖、陰陽蓮、大葉蛇總管。
  
【本草匯言】
+
==實用中藥辭典==
 +
 
 +
【'''異名'''】
 +
 
 +
大蟲杖(《藥性論》),苦杖(《本草拾遺》),酸杖、斑杖(《日華子》),苦杖根、杜牛膝(《本事方》),酸桶筍(《救荒本草》),斑莊根(《滇南本草》),酸杆、斑根、黃藥子(《植物名實圖考》),土地榆(《分類草藥性》),酸通、雄黃連(《天寶本草》),酸湯稈(《貴州民間方藥集》),活血龍(《浙江藥用植物志》)。
 +
 
 +
【'''釋名'''】
 +
 
 +
本品莖約三尺,似杖,表面斑點似虎紋,故名虎杖。《綱目》雲:“杖言其莖,虎言其斑也。”虎別稱大蟲,故亦稱大蟲杖。因其味酸苦,莖如竹筍狀,故又有酸杖、苦杖、酸桶筍等稱。杜牛膝、黃藥子、土地榆、雄黃連等,因其功用相似也。
 +
 
 +
【'''基原'''】
 +
 
 +
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莖及根。
 +
 
 +
【'''植物'''】
 +
 
 +
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P. reynoutria Makino; 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甘肅等地。
 +
 
 +
【'''採集'''】
 +
 
 +
分株繁殖第2年採收,種子繁殖需3年後採收;春、秋季將根莖及根挖出,除去鬚根,洗淨,曬乾。鮮根可隨采隨用。
 +
 
 +
【'''化學成分'''】
 +
 
 +
根和根莖含游離蒽醌及蒽醌苷,主要為大黃素(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大黃酚(chrysophanol),蒽苷(anthraglycoside)A、B,迷人醇(fallacinol),6-羥基蘆薈大黃素(citreorosein),大黃素-8-甲醚(questin),6-羥基蘆薈大黃素-8-甲醚(questinol)等。還含茋類化合物:白藜蘆醇(resveratrol),虎杖苷(polydatin)。又含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右旋兒茶精(catechin),2,5-二甲基-7-羥基色酮(2,5-dimethyl-7-hydroxychromone),7-羥基-4-甲氧基-5-甲基香豆精(7-hydroxyl-4-methoxy-5-methylcoumarin),2-甲氧基-6-乙醯基-7-甲基胡桃醌(2-methoxy-6-acetyl-7-methyljuglone),決明子蒽酮-8-葡萄糖苷(torachrysone-8-O-D-glucoside),β-穀甾醇葡萄糖苷(β-sitosterol glucoside)以及葡萄糖(glucose),鼠李糖(rhamnose),多糖,氨基酸和銅、鐵、錳、鋅、鉀及鉀鹽等。
 +
 
 +
【'''藥理'''】
 +
 
 +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①對心臟的作用:虎杖水煎液對蟾蜍離體心臟的收縮有顯著的增強作用。虎杖能增加心肌營養血流量。虎杖苷可使豚鼠離體心臟收縮幅度明顯增大,累加給藥後,則呈先興奮後抑制現象。②對血脂和血液流變的影響:虎杖能明顯降低TG、TC和LDL的含量、升高HDL2-C的含量,提高HDL-C/LDL-C及HDL2-C/HDL-C比值,降低紅細胞的聚集性,提高其變形能力,使血液粘滯度恢復正常。③對血壓的作用:蒽醌注射液對麻醉兔有明顯降壓和減慢心率作用。白藜蘆醇苷在引起血壓下降時,對在位貓心的心率及收縮幅度無明顯影響。④對休克的作用:虎杖苷有使大鼠不可逆性失血性休克的血壓上升的作用。
 +
 
 +
2.對血液系統的作用  虎杖結晶4號給兔靜脈注射,能明顯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虎杖苷在體內外都可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虎杖結晶4號有調節TXA2/PGI2生成的作用,對抗凝血酶致TXA2升高的作用。虎杖苷能明顯抑制TXA2的產生。
 +
 
 +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虎杖煎劑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卡他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綠膿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虎杖有效成分大黃素、蒽苷和白藜蘆醇苷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虎杖對深紅色發癬菌等真菌有抑制作用。虎杖煎液對單純皰疹病毒、流感亞州甲型京科68-1病毒及埃可11型病毒(ECH011)均有抑制作用。
 +
 
 +
4.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虎杖有抑制HBsAg的作用。大黃素低濃度時可引起腸管平滑肌張力短時間增高,振幅增大,在高濃度時則使腸肌明顯鬆弛。
 +
 
 +
5.抗腫瘤作用  虎杖煎劑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明顯抑瘤作用。虎杖所含大黃素對小鼠肉瘤S180,小鼠肝瘤(HSC)、小鼠乳腺癌(MA),小鼠艾氏腹水癌(EAC)、小鼠淋巴肉瘤(LI)、小鼠黑色素瘤(MHP)及大鼠瓦克癌(W256)均顯抑制作用。
 +
 
 +
6.其他作用  虎杖粗品及虎杖苷、大黃素均有鎮咳作用。虎杖煎液能對抗組胺引起的豚鼠氣管收縮,有一定平喘作用。虎杖提取物有解熱鎮痛作用。白藜蘆醇苷與戊巴比妥鈉有協同作用,能明顯延長小鼠睡眠時間。虎杖煎劑對燙傷創面有收斂、防止感染和消炎作用。虎杖尚有明顯降血糖作用。
 +
 
 +
7.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虎杖苷、白藜蘆醇苷和大黃素的LD50分別為1363.9mg/kg、1000.0mg/kg和249.5mg/kg。白藜蘆醇苷對大鼠的亞急性毒性試驗表明,部分動物可發生脂肪增生和肝細胞壞死。
 +
 
 +
【'''炮製'''】
 +
 
 +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雷公炮炙論》:“采得後,細銼,卻用上虎杖葉裹一夜,出,曬乾用。”
 +
 
 +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黴,防蛀。
 +
 
 +
【'''藥性'''】
 +
 
 +
味苦、酸,性平。歸肝、膽經。入血行散。
 +
 
 +
1.《別錄》:“微溫。”
 +
 
 +
2.《藥性論》:“味甘,平,無毒。”
 +
 
 +
3.《滇南本草》:“苦、微澀,微寒。”
 +
 
 +
4.《本草述錄》:“入手足厥陰經。”
 +
 
 +
5.《青島中草藥手冊》:“性微溫,味酸。”
 +
 
 +
【'''功效主治'''】
 +
 
 +
活血散瘀,祛風利濕,解毒消腫。主治血瘀經閉,痛經,產後惡露不下,癥瘕積聚,跌撲損傷,風濕痹痛,黃疸,瀉痢,淋濁帶下,瘡瘍腫毒,毒蛇咬傷,水火燙傷。
 +
 
 +
1.《別錄》:“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結。”
 +
 
 +
2.《本草經集注》:“主暴瘕,酒漬根服之。”
 +
 
 +
3.《藥性論》:“治大熱煩躁,止渴,利小便,壓一切熱毒。”
 +
 
 +
4.《本草拾遺》:“主風在骨節間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
 +
 
 +
5.《日華子》:“治產後惡血不下,心腹脹滿;排膿,主瘡癤癰毒;婦人血暈,撲損瘀血,破風毒結氣。”
 +
 
 +
6.《滇南本草》:“攻諸腫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經絡。治五淋白濁,痔漏,瘡癰,婦人赤白帶下。”
 +
 
 +
7.《醫林纂要·藥性》:“堅腎,強陽益精,壯筋骨,增氣力。”“敷跌傷折損處,可續筋接骨。”
 +
 
 +
8.《貴州民間方藥集》:“收斂止血。治痔漏,去風濕,發表散寒,散瘀血,外用治火傷。”
 +
 
 +
9.《中醫藥實驗研究》:“治實火牙痛,濕瘡爛腿,腳趾歧濕爛。”
 +
 
 +
10.《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清熱利濕,活血散瘀,利尿,解毒。用於濕熱黃疸,熱淋,癰瘡腫毒,肺癰,痔瘡出血。”
 +
 
 +
【'''用法用量'''】
 +
 
 +
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濃汁濕敷,或熬膏塗擦。
 +
 
 +
【'''使用注意'''】
 +
 
 +
孕婦禁服。
 +
 
 +
《藥性論》:“有孕人勿服。”
 +
 
 +
【'''應用配伍'''】
 +
 
 +
'''活血散瘀'''  本品入肝經血分,能活血散瘀而通經,故常用於血瘀諸證。凡婦女血瘀經閉、痛經者,可單用煎服;或與當歸、川芎等配伍,如《聖濟總錄》虎杖湯;若產後惡露不下者,每與桃仁、紅花、川芎等同用,以增其活血化瘀之力。凡癥瘕積聚者,多與三棱、莪朮等相佐,以奏破瘀消癥之功。凡跌打損傷瘀滯腫痛者,宜與紅花、牛膝、續斷等相合,以達散瘀消腫止痛之效。
 +
 
 +
'''祛風利濕'''  本品味苦泄散,具祛風通絡、除濕利水之功,故常用於風濕痹痛及濕熱所致諸證。凡風濕痹痛,關節不利者,可與烏頭、羌活、防風等配伍,如《聖惠方》虎杖散;若上半身痛甚者,可與桂枝、桑枝等同用,以疏宣上部經絡,通利關節;若下半身痛重者,可與獨活、狗脊、桑寄生等相配,以補腎強筋,疏利下部經絡;若骨節疼痛,肢體麻木者,則可與川牛膝、沒藥、䗪蟲等並施,以活血通絡定痛。至於濕熱諸證,應與清熱利濕之品配伍。如濕熱黃疸,可與茵陳蒿、梔子、金錢草等合用,以清熱利濕退黃;濕熱痢疾,可與苦參、秦皮等相伍,以清熱燥濕止痢;濕熱淋濁帶下,或熱淋莖痛,當與黃柏、薏苡仁、萆薢等配合,以清熱利水通淋。
 +
 
 +
'''解毒消腫'''  本品既能活血散瘀,又能解毒消腫,故常用於各種瘡瘍、毒蛇咬傷及水火燙傷。凡瘡癰腫毒初起未潰者,可單用鮮品搗敷,或與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等配伍,以增其清熱解毒之功。凡毒蛇咬傷者,可與半邊蓮、半枝蓮、垂盆草等煎服,或研粉調敷。凡水火燙傷者,多單品煎汁塗擦,或研末調塗。
 +
 
 +
此外,本品尚有止咳化痰作用,常用治肺熱咳嗽,既可單用,亦可配黃芩、金銀花、枇杷葉等,以加強清肺化痰止咳之效。並有通便之功,可用於熱結便秘。
 +
 
 +
【'''附方'''】
 +
 
 +
1.治月經閉不通,結瘕,腹大如甕,短氣欲死  虎杖根百斤,土瓜根、牛膝各取汁二鬥。上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日煎取二鬥,納土瓜、牛膝汁,攪令調勻,煎令如餳。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當下,若病去,止服。(《千金方》虎杖煎)
 +
 
 +
2.治婦人月水不利,腹脅妨悶,背膊煩疼  虎杖三兩,淩霄花一兩,沒藥一兩。上為細散。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一錢。(《聖惠方》)
 +
 
 +
3.治產後瘀血血痛,及墜撲昏悶  虎杖根研末,酒服。(《綱目》)
 +
 
 +
4.治腹內積聚,虛脹雷鳴,四肢沉重,月經不通  虎杖根二斛。以水二石五鬥,煮取一大鬥半,去滓,澄濾令淨,取好淳酒五升和煎,令如餳。每服一合,消息為度,不知,則加之。(《千金方》虎杖煎)
 +
 
 +
5.治損傷後,血瘀腹中不行  虎杖三兩,赤芍藥二兩。上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候。(《聖濟總錄》虎杖散)
 +
 
 +
6.治筋骨痰火,手足麻木,戰搖,痿軟  斑莊根一兩,川牛膝五錢,川茄皮五錢,防風五錢,桂枝五錢,木瓜三錢。燒酒三斤泡服。(《滇南本草》)
 +
 
 +
7.治風濕痹痛,四肢麻木  活血龍500g,白酒1000ml,浸1~4周,分次隨量飲;或活血龍、西河柳、雞血藤各30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
 
 +
8.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虎杖30g,雞眼草60g。每日1劑。(《全國中草藥資料選編》)
 +
 
 +
9.治濕熱黃疸  虎杖、金錢草、板藍根各3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
 
 +
10.治膽囊結石  虎杖30g,水煎服;如兼黃疸,可配合連錢草等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
 
 +
11.治紅白痢  酸湯稈9g,何首烏9g,紅茶花9g,天青地白6g。煎水兌紅糖吃。(《貴陽民間藥草》)
 +
 
 +
12.治五淋  ①苦杖不計多少,為末。每服二錢,用飯飲下,不拘時候。(《姚僧坦集驗方》) ②熱淋:虎杖、車前草、萹蓄草各15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
 
 +
13.治念珠菌陰道炎  虎杖60g。加水500ml,煎成300ml,待溫,沖洗陰道,後用鵝不食草乾粉裝膠囊(含0.3g)放入陰道,每日1次,7日為1療程。[《新醫學》1971,(6,7):46]
 +
 
 +
14.治時疫傷寒,毒攻手足腫,疼痛欲斷  虎杖根水煮,適寒溫以漬手足,令踝上有水尺許止。(《肘後方》)
 +
 
 +
15.治癰腫疼痛  ①酸湯稈、土大黃為末,調濃茶外敷。(《貴陽民間藥草》) ②癰瘡腫毒:虎杖15g,千里光15g,野菊花15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
 
 +
16.治湯火瘡  用苦杖為末,水調敷。(《丹溪治法心要》)
 +
 
 +
17.治燒傷  虎杖根500g(洗淨,切片)。加水2000ml,煎至500ml,毛筆蘸外塗,或作濕敷。(《中醫皮膚病學簡編》虎杖液)
 +
 
 +
18.治痔瘡出血  虎杖、銀花、槐花各9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
 
 +
19.治皮膚濕疹  虎杖、算盤子根各24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
 
 +
20.治小兒實熱盜汗  虎杖水煎服,量多少與之,不拘時候。(《小兒藥證直訣》虎杖散)
 +
 
 +
21.治放療所致的白細胞下降  虎杖、雞血藤各30g,當歸、甘草各9g。水煎服,每日2次。[《新醫藥資料》1972,(3)]
 +
 
 +
22.治胃癌  虎杖30g,製成糖漿60ml。每次服20~30ml,日服2~3次。(《實用腫瘤學》)
 +
 
 +
【'''臨床報導'''】
 +
 
 +
1.治療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①虎杖90g,加水濃煎至300ml,每日分3次服,小兒依次減量。一般連續服用2~3周,甚至數月,直至症狀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再鞏固治療數周。共治療325例,結果280例基本痊癒,占86%;45例好轉,占14%。黃疸指數降至正常:成人最快5日,最慢34日,平均15.6日;小兒最快2日,最慢12日,平均10日。穀丙轉氨酶降至正常:成人最快5日,最慢48日,平均25.2日;小兒最快5日,最慢23日,平均15日。80%的病例均在2~3周內肝功能恢復正常,其中以兒童恢復為快。對50例治癒患者進行半年以上隨訪,除2例因飲酒過量復發外,其餘末見復發[1]。②每日虎杖30g(或鮮品60g),水煎,分3次服,或用虎杖浸膏片2.4~3g(每0.2g相當於原生藥1g),日服3次,平均用藥38日。共治療251例,治癒(主要症狀消失,肝腫大基本消退,且無明顯壓痛,肝功能明顯進步,接近正常,黃疸指數10u以下)213例,治癒率84.86%,好轉31例,無效7例[2]。③苦參、虎杖各等份,共研極細末。每用0.2g,分4等份,每5天清晨飯前將鼻腔清除乾淨,然後取1份,分吹入兩鼻孔中,使藥粉達中鼻道,30分鐘1次,連用4次,1個月為1療程。治療兒科急性黃疸型肝炎106例,顯效96例,占90.56%,平均治療38.6天,有效10例,占9.44%[3]。
 +
 
 +
2.治療HBsAg陽性慢性活動性肝炎  虎杖浸膏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6片,另用生山楂30g代茶飲,維生素類藥作輔助治療,3個月為1療程。治療32例,結果顯效者(症狀基本消失或明顯好轉,肝脾腫大已縮小或不變,ALT正常或接近正常,HBsAg轉陰)18例,占56.25%;有效(症狀好轉,肝脾腫大已縮小或不變,ALT正常或下降,肝功能好轉,HBsAg轉陰或持續陽性)11例,占34.38%;無效(症狀、體征、ALT、肝功能、HBsAg等未見好轉或加重)3例,占9.37%,總有效率達90.63%。HBsAg轉陰的18例中,有2例分別於3個月和4個月後復發,重複治療2個月後1例轉陰,1例持續陽性[4]。
 +
 
 +
3.治療燒傷  ①虎杖與一點血加工成細末,過110目篩,再按5:1混勻,然後用醫用凡士林配成30%軟膏。治療燒傷創面1227例,新鮮燒傷創面先用滅菌生理鹽水清洗,剪破水泡,去除腐皮,再用滅菌棉球拭幹創面;對就診較晚,創面有感染者,或有肉芽組織水腫者,按一般外科常規清創處理後,將藥膏塗於紗布上敷於創面,然後用敷料包紮,開始4~5日,每日換藥1次,以後根據創面情況隔日換藥1次,或3日換藥1次,直至痊癒。對面、頰及會陰部燒傷,在清創處理後將藥膏加熱呈半流質狀,用棉簽或毛筆蘸藥膏塗於創面,不需紗布覆蓋包紮,每日塗藥1~3次,保持創面有藥膏。結果除1例面積3%的Ⅲ度燒傷患者,治療20餘日,效果不明顯轉院治療外,其餘皆治癒。療程:淺Ⅱ度8~14日,平均11.1日治癒;深Ⅱ度15~27日,平均22.5日;Ⅲ度效果較差,總面積2%左右的創面治癒時間為35~56日。藥膏無刺激性,止痛效果確切,愈後不留疤痕,亦無藥物不良反應。除燒傷面積在10%以上和治療較晚創面已有感染的301例用抗生素外,一般不用抗生素[5]。②虎杖100g,加水5000ml煎煮2小時,過濾去渣,濃縮至500ml,加苯甲酸、尼泊金等防腐劑備用。患者局部用0.1%苯紮溴銨溶液洗淨後外塗虎杖液,不用敷料,一般不做水泡刺破排液。治療142例,絕大部分為Ⅰ、Ⅱ度燒傷,燒傷最大面積53%,最小4.1%。輕度一般塗藥2~7次,經7~9日藥茄脫落,創面即癒合不留疤痕,感染較重的部分可剪除藥茄,用依沙吖啶(利凡諾)紗布覆蓋創面。Ⅲ度創面用藥2~3周,待痂皮與健康組織分離後再做切痂植皮手術處理。治療結果,除2例大面積燒傷休克,2例感染引起敗血症,1例呼吸道燒傷,因搶救無效死亡外,其餘137例均獲治癒。因虎杖含有縮合型鞣質,能很快使創面上血漿蛋白凝固成薄膜而結痂。痂皮的形成減少感染機會,減少創面滲出和體液丟失,並有一定抗感染作用[6]。③虎杖粉1000g浸入70%乙醇5000ml24~48小時後,噴霧燒傷創面,治療103例,均愈,並證實虎杖具有抗滲出、抗休克、抗感染、止痛、活血止血之功,無肝腎損害及不良反應[7]。④生虎杖適量,為末,過120目篩。燒傷創面鹽水沖洗乾淨,剪開水泡,清除滲出液及破壞的表皮,幹虎杖粉均撒創面,以敷蓋創面為宜,不需包紮,暴露即可。結果:治療Ⅰ至淺Ⅱ度燒傷42例,8~9天治癒;Ⅱ度合併深Ⅱ度6例,10~13天治癒[8]。
 +
 
 +
4.治療上消化道出血  ①從虎杖中提取大黃素及大黃酚各20mg,烏賊骨粉1g混勻組成複方虎杖止血粉(1包),為1次量,每日3~4次,重症病例每次2包,每日3~4次,直至大便轉黃或隱血轉陰停服,除嘔血者外均不禁食,給予流質飲食,臥床休息。腹痛或噁心者給予針灸或中西醫藥對症處理。部分出血較多病人給予補益氣血調理治療,全組病例均未用西藥止血。治療上消化道出血80例(其中十二指腸球部潰瘍30例,胃潰瘍14例,胃癌4例,胃竇炎16例,出血性胃炎14例及食管靜脈曲張2例),結果77例均達止血效果,有效率96.2%,止血時間最短1日,最長為6日,平均2.3日。無效3例(2例胃癌,1例十二指腸潰瘍無效而改為手術治療)[9]。②虎杖粉內服,每次4g,每日3~4次,治療29例胃出血,全部有效,有效率為100%。止血指標為嘔血停止,大便隱血完全轉陰性。止血最短時間為1日,最長4日,平均2日。部分患者有腹部不規則隱痛,大便溏薄,但不水瀉,每日3~4次,因該藥含有蒽醌類衍生物刺激大腸所致[10]。
 +
 
 +
5.治療關節炎  用虎杖生藥500g、白酒1500g的比例浸泡,封缸,半月後啟用,並可加少量赤砂糖著色。成人每服15g,日服2次,兒童酌減,一般早晚服,亦可在進餐時服。婦女月經過多者,行經期停用。或由小量開始,漸增至原定量。對慢性肝病或其他不宜飲酒者禁用本法。治療風濕性關節炎6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9例,腰椎肥大9例,骨關節炎10例。結果顯效(疼痛或腫痛消失,功能與勞動力恢復,療效穩定),風濕性關節炎18例,類風濕性關節炎4例,腰椎肥大2例,骨關節炎3例;好轉(疼痛或腫痛減輕,功能改善,參加工作或體力活動後,病情反復不大)55例;無效者僅風濕性關節炎5例,腰椎肥大1例[11]。
 +
 
 +
6.治療銀屑病  虎杖提取虎杖苷製成片劑內服。第一組開始每日60mg,日3次,1~2周後增為每日100~120mg,日3次;第二組每日180mg,日3次,均以30日為1療程。結果第一組27例中顯效以上8例(占29.6%),有效率70.3%;第二組18例中顯效以上1例(占5.6%),有效率38.9%。平均見效日數第一組17日,第二組24日。虎杖苷片對點滴狀銀屑病效果較好,還可應用於有肝、腎損害及對乙亞胺、羥基脲、甲氨喋呤等有反應不能耐受的患者。其作用原理可能與虎杖苷片延緩細胞增殖,清除真皮上部病理性產物的淤積有關。主要副作用為部分患者大便轉溏和次數增多,個別患者尚有口幹,口苦,胃部不適及腹部隱痛,但這些反應均不影響治療[12]。
 +
 
 +
7.治療真菌性陰道炎  虎杖根100g,加水1500ml,煎取1000ml,過濾,待溫,坐浴10~15分鐘,每日1次,7日為1療程,治療30例,全部臨床治癒[13]。
 +
 
 +
8.治療小兒急性肺炎  虎柏針劑按每日2ml/kg(每ml內含虎杖、側柏葉生藥各1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內靜脈滴注,維持8~12小時。一般連續靜滴5~8天,個別病例超過10天。治療40例,有效32例,無效8例。有效率為80%[14]。
 +
 
 +
9.治療牙痛  虎杖25g,生甘草5g,用75%乙醇500ml,共合一起裝瓶內,密封,放在乾燥處,半月後,濾去藥渣。使用前先用溫水漱口,後用消毒棉簽蘸取藥液,搽於患齒的牙床上。每日3次,最多6次而愈。共治療根尖炎、齲齒等牙痛213例,治癒211例,占99.06%;無效2例,占0.94%[15]。
 +
 
 +
10.治療帶狀皰疹  虎杖30g,加入300~500ml水中加溫至80℃,濾出,待涼後再加入煆石膏粉30g,攪拌呈乳白色混懸劑,塗擦患處,每日4~6次。治療45例,治癒36例,好轉9例,治療最短4天,最長7天[16]。
 +
 
 +
【'''參考文獻'''】
 +
 
 +
[1]朱山有.湖北中醫雜誌,1983,(4):13
 +
 
 +
[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七陸軍醫院傳染科,中草藥通訊,1973,(1):43
 +
 
 +
[3]蔡先芝,等.北京中醫,1990,(5):25
 +
 
 +
[4]丁守生,等.山東中醫雜誌,1982,(2):84
 +
 
 +
[5]楊孚春,等.中國農村醫學,1987,(10):27
 +
 
 +
[6]林春瑞.中西醫結合雜誌,1985,5(9):549
 +
 
 +
[7]石家莊鐵路醫院外科病房.鐵道醫學,1977,(6):319
 +
 
 +
[8]王長江,等.實用中西醫結合雜誌,1994,7(2):117
 +
 
 +
[9]龔正亮,等.南京中醫學院學報,1987,(4):27
 +
 
 +
[10]金亞城.浙江中醫雜誌,1980,15(5):210
 +
 
 +
[11]竇國祥.新醫藥學雜誌,1974,(7):32
 +
 
 +
[12]上海第一醫學院華山醫院皮膚科.新醫藥學雜誌,1977,(7):48
 +
 
 +
[13]李武忠.四川中醫,1986,(11):26
 +
 
 +
[14]顧梯成.上海中醫藥雜誌,1987,(11):11
 +
 
 +
[15]胡金曼,等.遼寧中醫雜誌,1990,(1):32
 +
 
 +
[16]劉光達.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8,(4):22
 +
 
 +
==本草匯言==
  
 
《[[名醫別錄]]》
 
《[[名醫別錄]]》

2021年3月28日 (日) 21:19的最新版本

虎杖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莖和根。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原植物生於山谷溪邊,喜溫和濕潤氣候,耐寒、耐澇,對土壤要求不高。味苦,性寒。歸肝、膽、肺經。功效清熱利濕、活血定痛、解毒、化痰止咳。臨床用名有虎杖、陰陽蓮、大葉蛇總管。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大蟲杖(《藥性論》),苦杖(《本草拾遺》),酸杖、斑杖(《日華子》),苦杖根、杜牛膝(《本事方》),酸桶筍(《救荒本草》),斑莊根(《滇南本草》),酸杆、斑根、黃藥子(《植物名實圖考》),土地榆(《分類草藥性》),酸通、雄黃連(《天寶本草》),酸湯稈(《貴州民間方藥集》),活血龍(《浙江藥用植物志》)。

釋名

本品莖約三尺,似杖,表面斑點似虎紋,故名虎杖。《綱目》雲:“杖言其莖,虎言其斑也。”虎別稱大蟲,故亦稱大蟲杖。因其味酸苦,莖如竹筍狀,故又有酸杖、苦杖、酸桶筍等稱。杜牛膝、黃藥子、土地榆、雄黃連等,因其功用相似也。

基原

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莖及根。

植物

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P. reynoutria Makino; 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甘肅等地。

採集

分株繁殖第2年採收,種子繁殖需3年後採收;春、秋季將根莖及根挖出,除去鬚根,洗淨,曬乾。鮮根可隨采隨用。

化學成分

根和根莖含游離蒽醌及蒽醌苷,主要為大黃素(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大黃酚(chrysophanol),蒽苷(anthraglycoside)A、B,迷人醇(fallacinol),6-羥基蘆薈大黃素(citreorosein),大黃素-8-甲醚(questin),6-羥基蘆薈大黃素-8-甲醚(questinol)等。還含茋類化合物:白藜蘆醇(resveratrol),虎杖苷(polydatin)。又含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右旋兒茶精(catechin),2,5-二甲基-7-羥基色酮(2,5-dimethyl-7-hydroxychromone),7-羥基-4-甲氧基-5-甲基香豆精(7-hydroxyl-4-methoxy-5-methylcoumarin),2-甲氧基-6-乙醯基-7-甲基胡桃醌(2-methoxy-6-acetyl-7-methyljuglone),決明子蒽酮-8-葡萄糖苷(torachrysone-8-O-D-glucoside),β-穀甾醇葡萄糖苷(β-sitosterol glucoside)以及葡萄糖(glucose),鼠李糖(rhamnose),多糖,氨基酸和銅、鐵、錳、鋅、鉀及鉀鹽等。

藥理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①對心臟的作用:虎杖水煎液對蟾蜍離體心臟的收縮有顯著的增強作用。虎杖能增加心肌營養血流量。虎杖苷可使豚鼠離體心臟收縮幅度明顯增大,累加給藥後,則呈先興奮後抑制現象。②對血脂和血液流變的影響:虎杖能明顯降低TG、TC和LDL的含量、升高HDL2-C的含量,提高HDL-C/LDL-C及HDL2-C/HDL-C比值,降低紅細胞的聚集性,提高其變形能力,使血液粘滯度恢復正常。③對血壓的作用:蒽醌注射液對麻醉兔有明顯降壓和減慢心率作用。白藜蘆醇苷在引起血壓下降時,對在位貓心的心率及收縮幅度無明顯影響。④對休克的作用:虎杖苷有使大鼠不可逆性失血性休克的血壓上升的作用。

2.對血液系統的作用 虎杖結晶4號給兔靜脈注射,能明顯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虎杖苷在體內外都可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虎杖結晶4號有調節TXA2/PGI2生成的作用,對抗凝血酶致TXA2升高的作用。虎杖苷能明顯抑制TXA2的產生。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虎杖煎劑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卡他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綠膿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虎杖有效成分大黃素、蒽苷和白藜蘆醇苷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虎杖對深紅色發癬菌等真菌有抑制作用。虎杖煎液對單純皰疹病毒、流感亞州甲型京科68-1病毒及埃可11型病毒(ECH011)均有抑制作用。

4.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虎杖有抑制HBsAg的作用。大黃素低濃度時可引起腸管平滑肌張力短時間增高,振幅增大,在高濃度時則使腸肌明顯鬆弛。

5.抗腫瘤作用 虎杖煎劑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明顯抑瘤作用。虎杖所含大黃素對小鼠肉瘤S180,小鼠肝瘤(HSC)、小鼠乳腺癌(MA),小鼠艾氏腹水癌(EAC)、小鼠淋巴肉瘤(LI)、小鼠黑色素瘤(MHP)及大鼠瓦克癌(W256)均顯抑制作用。

6.其他作用 虎杖粗品及虎杖苷、大黃素均有鎮咳作用。虎杖煎液能對抗組胺引起的豚鼠氣管收縮,有一定平喘作用。虎杖提取物有解熱鎮痛作用。白藜蘆醇苷與戊巴比妥鈉有協同作用,能明顯延長小鼠睡眠時間。虎杖煎劑對燙傷創面有收斂、防止感染和消炎作用。虎杖尚有明顯降血糖作用。

7.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虎杖苷、白藜蘆醇苷和大黃素的LD50分別為1363.9mg/kg、1000.0mg/kg和249.5mg/kg。白藜蘆醇苷對大鼠的亞急性毒性試驗表明,部分動物可發生脂肪增生和肝細胞壞死。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雷公炮炙論》:“采得後,細銼,卻用上虎杖葉裹一夜,出,曬乾用。”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黴,防蛀。

藥性

味苦、酸,性平。歸肝、膽經。入血行散。

1.《別錄》:“微溫。”

2.《藥性論》:“味甘,平,無毒。”

3.《滇南本草》:“苦、微澀,微寒。”

4.《本草述錄》:“入手足厥陰經。”

5.《青島中草藥手冊》:“性微溫,味酸。”

功效主治

活血散瘀,祛風利濕,解毒消腫。主治血瘀經閉,痛經,產後惡露不下,癥瘕積聚,跌撲損傷,風濕痹痛,黃疸,瀉痢,淋濁帶下,瘡瘍腫毒,毒蛇咬傷,水火燙傷。

1.《別錄》:“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結。”

2.《本草經集注》:“主暴瘕,酒漬根服之。”

3.《藥性論》:“治大熱煩躁,止渴,利小便,壓一切熱毒。”

4.《本草拾遺》:“主風在骨節間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

5.《日華子》:“治產後惡血不下,心腹脹滿;排膿,主瘡癤癰毒;婦人血暈,撲損瘀血,破風毒結氣。”

6.《滇南本草》:“攻諸腫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經絡。治五淋白濁,痔漏,瘡癰,婦人赤白帶下。”

7.《醫林纂要·藥性》:“堅腎,強陽益精,壯筋骨,增氣力。”“敷跌傷折損處,可續筋接骨。”

8.《貴州民間方藥集》:“收斂止血。治痔漏,去風濕,發表散寒,散瘀血,外用治火傷。”

9.《中醫藥實驗研究》:“治實火牙痛,濕瘡爛腿,腳趾歧濕爛。”

10.《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清熱利濕,活血散瘀,利尿,解毒。用於濕熱黃疸,熱淋,癰瘡腫毒,肺癰,痔瘡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濃汁濕敷,或熬膏塗擦。

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

《藥性論》:“有孕人勿服。”

應用配伍

活血散瘀 本品入肝經血分,能活血散瘀而通經,故常用於血瘀諸證。凡婦女血瘀經閉、痛經者,可單用煎服;或與當歸、川芎等配伍,如《聖濟總錄》虎杖湯;若產後惡露不下者,每與桃仁、紅花、川芎等同用,以增其活血化瘀之力。凡癥瘕積聚者,多與三棱、莪朮等相佐,以奏破瘀消癥之功。凡跌打損傷瘀滯腫痛者,宜與紅花、牛膝、續斷等相合,以達散瘀消腫止痛之效。

祛風利濕 本品味苦泄散,具祛風通絡、除濕利水之功,故常用於風濕痹痛及濕熱所致諸證。凡風濕痹痛,關節不利者,可與烏頭、羌活、防風等配伍,如《聖惠方》虎杖散;若上半身痛甚者,可與桂枝、桑枝等同用,以疏宣上部經絡,通利關節;若下半身痛重者,可與獨活、狗脊、桑寄生等相配,以補腎強筋,疏利下部經絡;若骨節疼痛,肢體麻木者,則可與川牛膝、沒藥、䗪蟲等並施,以活血通絡定痛。至於濕熱諸證,應與清熱利濕之品配伍。如濕熱黃疸,可與茵陳蒿、梔子、金錢草等合用,以清熱利濕退黃;濕熱痢疾,可與苦參、秦皮等相伍,以清熱燥濕止痢;濕熱淋濁帶下,或熱淋莖痛,當與黃柏、薏苡仁、萆薢等配合,以清熱利水通淋。

解毒消腫 本品既能活血散瘀,又能解毒消腫,故常用於各種瘡瘍、毒蛇咬傷及水火燙傷。凡瘡癰腫毒初起未潰者,可單用鮮品搗敷,或與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等配伍,以增其清熱解毒之功。凡毒蛇咬傷者,可與半邊蓮、半枝蓮、垂盆草等煎服,或研粉調敷。凡水火燙傷者,多單品煎汁塗擦,或研末調塗。

此外,本品尚有止咳化痰作用,常用治肺熱咳嗽,既可單用,亦可配黃芩、金銀花、枇杷葉等,以加強清肺化痰止咳之效。並有通便之功,可用於熱結便秘。

附方

1.治月經閉不通,結瘕,腹大如甕,短氣欲死 虎杖根百斤,土瓜根、牛膝各取汁二鬥。上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日煎取二鬥,納土瓜、牛膝汁,攪令調勻,煎令如餳。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當下,若病去,止服。(《千金方》虎杖煎)

2.治婦人月水不利,腹脅妨悶,背膊煩疼 虎杖三兩,淩霄花一兩,沒藥一兩。上為細散。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一錢。(《聖惠方》)

3.治產後瘀血血痛,及墜撲昏悶 虎杖根研末,酒服。(《綱目》)

4.治腹內積聚,虛脹雷鳴,四肢沉重,月經不通 虎杖根二斛。以水二石五鬥,煮取一大鬥半,去滓,澄濾令淨,取好淳酒五升和煎,令如餳。每服一合,消息為度,不知,則加之。(《千金方》虎杖煎)

5.治損傷後,血瘀腹中不行 虎杖三兩,赤芍藥二兩。上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候。(《聖濟總錄》虎杖散)

6.治筋骨痰火,手足麻木,戰搖,痿軟 斑莊根一兩,川牛膝五錢,川茄皮五錢,防風五錢,桂枝五錢,木瓜三錢。燒酒三斤泡服。(《滇南本草》)

7.治風濕痹痛,四肢麻木 活血龍500g,白酒1000ml,浸1~4周,分次隨量飲;或活血龍、西河柳、雞血藤各30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8.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虎杖30g,雞眼草60g。每日1劑。(《全國中草藥資料選編》)

9.治濕熱黃疸 虎杖、金錢草、板藍根各3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10.治膽囊結石 虎杖30g,水煎服;如兼黃疸,可配合連錢草等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11.治紅白痢 酸湯稈9g,何首烏9g,紅茶花9g,天青地白6g。煎水兌紅糖吃。(《貴陽民間藥草》)

12.治五淋 ①苦杖不計多少,為末。每服二錢,用飯飲下,不拘時候。(《姚僧坦集驗方》) ②熱淋:虎杖、車前草、萹蓄草各15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13.治念珠菌陰道炎 虎杖60g。加水500ml,煎成300ml,待溫,沖洗陰道,後用鵝不食草乾粉裝膠囊(含0.3g)放入陰道,每日1次,7日為1療程。[《新醫學》1971,(6,7):46]

14.治時疫傷寒,毒攻手足腫,疼痛欲斷 虎杖根水煮,適寒溫以漬手足,令踝上有水尺許止。(《肘後方》)

15.治癰腫疼痛 ①酸湯稈、土大黃為末,調濃茶外敷。(《貴陽民間藥草》) ②癰瘡腫毒:虎杖15g,千里光15g,野菊花15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16.治湯火瘡 用苦杖為末,水調敷。(《丹溪治法心要》)

17.治燒傷 虎杖根500g(洗淨,切片)。加水2000ml,煎至500ml,毛筆蘸外塗,或作濕敷。(《中醫皮膚病學簡編》虎杖液)

18.治痔瘡出血 虎杖、銀花、槐花各9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19.治皮膚濕疹 虎杖、算盤子根各24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20.治小兒實熱盜汗 虎杖水煎服,量多少與之,不拘時候。(《小兒藥證直訣》虎杖散)

21.治放療所致的白細胞下降 虎杖、雞血藤各30g,當歸、甘草各9g。水煎服,每日2次。[《新醫藥資料》1972,(3)]

22.治胃癌 虎杖30g,製成糖漿60ml。每次服20~30ml,日服2~3次。(《實用腫瘤學》)

臨床報導

1.治療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①虎杖90g,加水濃煎至300ml,每日分3次服,小兒依次減量。一般連續服用2~3周,甚至數月,直至症狀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再鞏固治療數周。共治療325例,結果280例基本痊癒,占86%;45例好轉,占14%。黃疸指數降至正常:成人最快5日,最慢34日,平均15.6日;小兒最快2日,最慢12日,平均10日。穀丙轉氨酶降至正常:成人最快5日,最慢48日,平均25.2日;小兒最快5日,最慢23日,平均15日。80%的病例均在2~3周內肝功能恢復正常,其中以兒童恢復為快。對50例治癒患者進行半年以上隨訪,除2例因飲酒過量復發外,其餘末見復發[1]。②每日虎杖30g(或鮮品60g),水煎,分3次服,或用虎杖浸膏片2.4~3g(每0.2g相當於原生藥1g),日服3次,平均用藥38日。共治療251例,治癒(主要症狀消失,肝腫大基本消退,且無明顯壓痛,肝功能明顯進步,接近正常,黃疸指數10u以下)213例,治癒率84.86%,好轉31例,無效7例[2]。③苦參、虎杖各等份,共研極細末。每用0.2g,分4等份,每5天清晨飯前將鼻腔清除乾淨,然後取1份,分吹入兩鼻孔中,使藥粉達中鼻道,30分鐘1次,連用4次,1個月為1療程。治療兒科急性黃疸型肝炎106例,顯效96例,占90.56%,平均治療38.6天,有效10例,占9.44%[3]。

2.治療HBsAg陽性慢性活動性肝炎 虎杖浸膏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6片,另用生山楂30g代茶飲,維生素類藥作輔助治療,3個月為1療程。治療32例,結果顯效者(症狀基本消失或明顯好轉,肝脾腫大已縮小或不變,ALT正常或接近正常,HBsAg轉陰)18例,占56.25%;有效(症狀好轉,肝脾腫大已縮小或不變,ALT正常或下降,肝功能好轉,HBsAg轉陰或持續陽性)11例,占34.38%;無效(症狀、體征、ALT、肝功能、HBsAg等未見好轉或加重)3例,占9.37%,總有效率達90.63%。HBsAg轉陰的18例中,有2例分別於3個月和4個月後復發,重複治療2個月後1例轉陰,1例持續陽性[4]。

3.治療燒傷 ①虎杖與一點血加工成細末,過110目篩,再按5:1混勻,然後用醫用凡士林配成30%軟膏。治療燒傷創面1227例,新鮮燒傷創面先用滅菌生理鹽水清洗,剪破水泡,去除腐皮,再用滅菌棉球拭幹創面;對就診較晚,創面有感染者,或有肉芽組織水腫者,按一般外科常規清創處理後,將藥膏塗於紗布上敷於創面,然後用敷料包紮,開始4~5日,每日換藥1次,以後根據創面情況隔日換藥1次,或3日換藥1次,直至痊癒。對面、頰及會陰部燒傷,在清創處理後將藥膏加熱呈半流質狀,用棉簽或毛筆蘸藥膏塗於創面,不需紗布覆蓋包紮,每日塗藥1~3次,保持創面有藥膏。結果除1例面積3%的Ⅲ度燒傷患者,治療20餘日,效果不明顯轉院治療外,其餘皆治癒。療程:淺Ⅱ度8~14日,平均11.1日治癒;深Ⅱ度15~27日,平均22.5日;Ⅲ度效果較差,總面積2%左右的創面治癒時間為35~56日。藥膏無刺激性,止痛效果確切,愈後不留疤痕,亦無藥物不良反應。除燒傷面積在10%以上和治療較晚創面已有感染的301例用抗生素外,一般不用抗生素[5]。②虎杖100g,加水5000ml煎煮2小時,過濾去渣,濃縮至500ml,加苯甲酸、尼泊金等防腐劑備用。患者局部用0.1%苯紮溴銨溶液洗淨後外塗虎杖液,不用敷料,一般不做水泡刺破排液。治療142例,絕大部分為Ⅰ、Ⅱ度燒傷,燒傷最大面積53%,最小4.1%。輕度一般塗藥2~7次,經7~9日藥茄脫落,創面即癒合不留疤痕,感染較重的部分可剪除藥茄,用依沙吖啶(利凡諾)紗布覆蓋創面。Ⅲ度創面用藥2~3周,待痂皮與健康組織分離後再做切痂植皮手術處理。治療結果,除2例大面積燒傷休克,2例感染引起敗血症,1例呼吸道燒傷,因搶救無效死亡外,其餘137例均獲治癒。因虎杖含有縮合型鞣質,能很快使創面上血漿蛋白凝固成薄膜而結痂。痂皮的形成減少感染機會,減少創面滲出和體液丟失,並有一定抗感染作用[6]。③虎杖粉1000g浸入70%乙醇5000ml24~48小時後,噴霧燒傷創面,治療103例,均愈,並證實虎杖具有抗滲出、抗休克、抗感染、止痛、活血止血之功,無肝腎損害及不良反應[7]。④生虎杖適量,為末,過120目篩。燒傷創面鹽水沖洗乾淨,剪開水泡,清除滲出液及破壞的表皮,幹虎杖粉均撒創面,以敷蓋創面為宜,不需包紮,暴露即可。結果:治療Ⅰ至淺Ⅱ度燒傷42例,8~9天治癒;Ⅱ度合併深Ⅱ度6例,10~13天治癒[8]。

4.治療上消化道出血 ①從虎杖中提取大黃素及大黃酚各20mg,烏賊骨粉1g混勻組成複方虎杖止血粉(1包),為1次量,每日3~4次,重症病例每次2包,每日3~4次,直至大便轉黃或隱血轉陰停服,除嘔血者外均不禁食,給予流質飲食,臥床休息。腹痛或噁心者給予針灸或中西醫藥對症處理。部分出血較多病人給予補益氣血調理治療,全組病例均未用西藥止血。治療上消化道出血80例(其中十二指腸球部潰瘍30例,胃潰瘍14例,胃癌4例,胃竇炎16例,出血性胃炎14例及食管靜脈曲張2例),結果77例均達止血效果,有效率96.2%,止血時間最短1日,最長為6日,平均2.3日。無效3例(2例胃癌,1例十二指腸潰瘍無效而改為手術治療)[9]。②虎杖粉內服,每次4g,每日3~4次,治療29例胃出血,全部有效,有效率為100%。止血指標為嘔血停止,大便隱血完全轉陰性。止血最短時間為1日,最長4日,平均2日。部分患者有腹部不規則隱痛,大便溏薄,但不水瀉,每日3~4次,因該藥含有蒽醌類衍生物刺激大腸所致[10]。

5.治療關節炎 用虎杖生藥500g、白酒1500g的比例浸泡,封缸,半月後啟用,並可加少量赤砂糖著色。成人每服15g,日服2次,兒童酌減,一般早晚服,亦可在進餐時服。婦女月經過多者,行經期停用。或由小量開始,漸增至原定量。對慢性肝病或其他不宜飲酒者禁用本法。治療風濕性關節炎6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9例,腰椎肥大9例,骨關節炎10例。結果顯效(疼痛或腫痛消失,功能與勞動力恢復,療效穩定),風濕性關節炎18例,類風濕性關節炎4例,腰椎肥大2例,骨關節炎3例;好轉(疼痛或腫痛減輕,功能改善,參加工作或體力活動後,病情反復不大)55例;無效者僅風濕性關節炎5例,腰椎肥大1例[11]。

6.治療銀屑病 虎杖提取虎杖苷製成片劑內服。第一組開始每日60mg,日3次,1~2周後增為每日100~120mg,日3次;第二組每日180mg,日3次,均以30日為1療程。結果第一組27例中顯效以上8例(占29.6%),有效率70.3%;第二組18例中顯效以上1例(占5.6%),有效率38.9%。平均見效日數第一組17日,第二組24日。虎杖苷片對點滴狀銀屑病效果較好,還可應用於有肝、腎損害及對乙亞胺、羥基脲、甲氨喋呤等有反應不能耐受的患者。其作用原理可能與虎杖苷片延緩細胞增殖,清除真皮上部病理性產物的淤積有關。主要副作用為部分患者大便轉溏和次數增多,個別患者尚有口幹,口苦,胃部不適及腹部隱痛,但這些反應均不影響治療[12]。

7.治療真菌性陰道炎 虎杖根100g,加水1500ml,煎取1000ml,過濾,待溫,坐浴10~15分鐘,每日1次,7日為1療程,治療30例,全部臨床治癒[13]。

8.治療小兒急性肺炎 虎柏針劑按每日2ml/kg(每ml內含虎杖、側柏葉生藥各1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內靜脈滴注,維持8~12小時。一般連續靜滴5~8天,個別病例超過10天。治療40例,有效32例,無效8例。有效率為80%[14]。

9.治療牙痛 虎杖25g,生甘草5g,用75%乙醇500ml,共合一起裝瓶內,密封,放在乾燥處,半月後,濾去藥渣。使用前先用溫水漱口,後用消毒棉簽蘸取藥液,搽於患齒的牙床上。每日3次,最多6次而愈。共治療根尖炎、齲齒等牙痛213例,治癒211例,占99.06%;無效2例,占0.94%[15]。

10.治療帶狀皰疹 虎杖30g,加入300~500ml水中加溫至80℃,濾出,待涼後再加入煆石膏粉30g,攪拌呈乳白色混懸劑,塗擦患處,每日4~6次。治療45例,治癒36例,好轉9例,治療最短4天,最長7天[16]。

參考文獻

[1]朱山有.湖北中醫雜誌,1983,(4):13

[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七陸軍醫院傳染科,中草藥通訊,1973,(1):43

[3]蔡先芝,等.北京中醫,1990,(5):25

[4]丁守生,等.山東中醫雜誌,1982,(2):84

[5]楊孚春,等.中國農村醫學,1987,(10):27

[6]林春瑞.中西醫結合雜誌,1985,5(9):549

[7]石家莊鐵路醫院外科病房.鐵道醫學,1977,(6):319

[8]王長江,等.實用中西醫結合雜誌,1994,7(2):117

[9]龔正亮,等.南京中醫學院學報,1987,(4):27

[10]金亞城.浙江中醫雜誌,1980,15(5):210

[11]竇國祥.新醫藥學雜誌,1974,(7):32

[12]上海第一醫學院華山醫院皮膚科.新醫藥學雜誌,1977,(7):48

[13]李武忠.四川中醫,1986,(11):26

[14]顧梯成.上海中醫藥雜誌,1987,(11):11

[15]胡金曼,等.遼寧中醫雜誌,1990,(1):32

[16]劉光達.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8,(4):22

本草匯言

名醫別錄

微溫。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結。

本草拾遺

主風在骨節間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葉搗敷蛇咬。

藥性論

使,一名大蟲杖也,味甘,平,無毒。主治大熱煩躁,止渴,利小便,壓一切熱毒。能破女子經候不通,搗以酒浸常服。有孕人勿服,破血。

日華子本草

治產後惡血不下,心腹脹滿,排膿,主瘡疥癰毒,婦人血運,扑損瘀血,破風毒結氣。

本草綱目

《千金方》:治女人月經不通,腹內積聚,虛脹雷鳴,四肢沉重。亦治丈夫積聚,有虎杖煎:取高地虎杖根,銼二斛,水二石五斗,煮取一斗半,去滓,入醇酒五升,煎如餳。每服一合,以知為度。又《本事方》:治男婦諸般淋疾,用苦杖根洗淨,銼一合,以水五合,煎一盞,去滓,入乳香,麝香少許服之。萼縣尉耿夢得,內人患沙石淋,已十三年。每溺痛楚不能忍,溺器中小便下沙石剝剝有聲。百方不多及,偶得此方服之,一夕不而愈,乃予目擊者。研末洒服,治產後瘀血血痛,及墜扑昏悶有效。

【現代藥理研究】

虎杖煎劑在體外對多種致病球菌、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虎杖粗品及白藜蘆醇苷均有鎮咳效力;虎杖煎劑還有一定的平喘、祛痰作用。

虎杖中的白藜蘆醇苷能興奮動物離體心臟,增加冠脈血流量。虎杖煎劑還可拮抗BaCl2所致大鼠心律失常。

白藜蘆醇苷對血壓有先微升、後緩降至最低點再緩升的作用。虎杖煎劑有降壓作用。

白藜蘆苷有降血酯的作用;藜蘆酚(芪三酚)對肝損傷有保護作用。

虎杖蒽醌片有對抗輻射引起的白細胞升高作用。

大劑量白藜蘆醇苷可使大白鼠白細胞總數明顯減少;其與戊巴比妥鈉有協同作用,具明顯鎮靜作用。

虎杖煎劑外用對外傷出血有顯著的止血作用。

虎杖對動物實驗性糖尿病可降其發病與死亡率。

虎杖所含黃酮類成分有利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