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0年12月8日 (二) 07:57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和甘西鼠尾草的乾燥根。野生或栽培。主產於河北、安徽、江蘇、四川等地。原植物生於山坡、路旁、林緣或林下草地。喜溫和濕潤氣候,耐寒,適應性強。味苦,性微寒。歸心、心包、肝經。功效祛瘀止痛、活血通經、養血安神。臨床用名有丹參、酒丹參。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郤蟬草(《本經》),赤參、木羊乳(《吳普本草》),逐馬(《本草經集注》),奔馬草(《四聲本草》),山參(《日華子》),紫丹參(《現代實用中藥》),紅根(《中國藥用植物志》)。

釋名

本品形似人參,而皮色紅赤如丹,故名丹參。《綱目》雲:“五參五色配五臟……丹參入心曰赤參。”《四聲本草》雲:“丹參治風軟腳,可逐奔馬,故名奔馬草。”

基原

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根。

植物

丹參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分佈於華東地區及遼寧、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寧夏等地。

此外,同屬植物在各地作丹參藥用的尚有多種,品質較好的為:①甘西鼠尾草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又名甘肅丹參(《中藥志》),分佈於甘肅西部、青海、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西藏等地;②白花丹參 S. miltiorrhiza Bge. f. alba C. Y. Wu et H. W. Li 分佈於山東;③南丹參 S. bowleyana Dunn 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④擬丹參 S. paramiltiorrhiza H. W. Li et X. L. Huang 分佈於安徽、湖北;⑤紫花擬丹參 S. paramiltiorrhiza H. W. Li et X. L. Huang f. purpureorubra H. W. Li 分佈於安徽、湖北。

採集

春栽春播者,於當年10~11月地上部分枯萎時採收;秋栽秋播者,於第2年10~11月或第3年春季萌發前採收。挖出全株,除去殘莖葉,攤曬,使根軟化,抖去泥沙(忌水洗);運回,曬至5~6成幹,將根捏攏;再曬至8~9成幹,又捏1次,把鬚根全部捏斷曬乾。

化學成分

根主含脂溶性的二萜類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成分,還含黃酮類、三萜類、甾醇等其他成分。脂溶性成分主要的有:丹參酮(tanshinone)Ⅰ、ⅡA、ⅡB、Ⅴ、Ⅵ,隱丹參酮(cryptotanshinone),異丹參酮(isotanshinone)Ⅰ、Ⅱ、ⅡB,丹參新酮(miltirone),異隱丹參酮(isocryptotanshinone),羥基丹參酮(hydroxytanshinone)ⅡA,二氫丹參酮(dihydrotanshinone)Ⅰ,去甲丹參酮(nortanshinone),丹參二醇(tanshindiol),丹參新醌(danshexinkum)A、B、C、D,丹參酚醌(miltionone)Ⅰ、Ⅱ,丹參酸甲酯(methyl tanshinonate),丹參內酯(tanshinlactone),二氫丹參內酯(dihydrotanshinlactone),丹參螺縮酮內酯(danshenspiroketallactone)等。水溶性成分主要的有:丹參酸(salvianic acid)A、B、C,丹參酚酸(salvianolic acid)A、B、C、D、E、F、G,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紫草酸單甲酯(monomethyl lithospermate),紫草酸二甲酯(dimethyl lithospermate),咖啡酸(caffeic acid),異阿魏酸(isoferulic acid)等。尚含黃芩苷(baicalin),異歐前胡內酯(isoimperatorin),熊果酸(ursolic acid),β-穀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等。

藥理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①對心臟的作用:丹參水提液對心室纖顫有一定的預防及治療作用,並能顯著地延長心室纖顫動物的存活時間。丹參、丹酚酸A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丹參在心瓣膜置換朮中對心肌也有一定保護作用,可使朮中心肌缺血性損傷降低到最低限度。丹參在小鼠同種移植手術中有延長心肌組織存活時間的作用。丹參對病毒性心肌炎有明顯的治療作用。丹參酮ⅡA磺酸鈉可使缺血犬心外膜心電圖S-T段上抬高度顯著減輕,冠脈血管在缺血區和非缺血區的動脈間有橋式側支吻合血管開放,增加缺血區的血液灌注。丹參有效成分能糾正心肌梗塞犬心電圖S-T段變化,縮小心肌梗塞範圍。②對冠狀動脈的作用:丹參注射給液麻醉犬或貓靜脈滴注,冠脈血流量明顯增加,冠脈阻力明顯下降,但心肌耗氧量有所增加。丹參可改善心臟舒張功能,從而提高心臟收縮功能。丹參素等對豬離體冠脈有明顯的擴張作用。丹參酮ⅡA磺酸鈉對心梗犬冠狀動脈側支迴圈有明顯的重建作用。③對血壓的影響:丹參給麻醉兔靜脈注射,可使肺動脈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明顯降低。丹參能明顯縮短NA誘發的肺動脈高壓的維持時間,丹參酮ⅡA磺酸鈉則可使血壓輕度升高。④對心電及離子的影響:丹參酮ⅡA磺酸鈉對心肌鈣反常損傷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抑制Ca2+ 內流,在一定範圍內具有劑量依賴關係。丹參酮ⅡA磺酸鈉對豚鼠心室肌單細胞慢反應動作電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丹參酮ⅡA磺酸鈉可抑制心肌收縮力,縮短動作電位時程,而對0相上升速率影響較小;降低慢反應電位除極速率;減慢竇房結細胞的自律性。⑤對單純缺氧性心肌病變的保護作用:丹參對缺氧引起的心肌損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丹參酮ⅡA磺酸鈉對兔心室乳頭肌在缺氧條件下的收縮有抑制作用。⑥對微循環障礙的作用:丹參及丹參素具有改善微循環障礙,從而改善細胞缺血缺氧所致代謝障礙的作用。⑦對血脂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丹參對兔實驗性AS有預防作用。丹參注射液對實驗性脂肪栓塞綜合征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丹參素對內源性Ch合成有抑制作用。丹參總酚酸能降低二硫氨酸所致的小鼠高TG血症。不同濃度的丹參酮ⅡA均能提高6-Keto-PGF1α的水準,抑制MDA的產生,高濃度的丹參酮ⅡA 還可降低TXB2的含量。丹參注射液可呈劑量依賴性地抑制動脈平滑肌細胞的增殖。

2.對血液系統的作用 ①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丹參注射液對冠心病及慢性氣管炎病血液流變學有明顯的改善作用。丹參可通過改善血液流變性、拮抗Ca2+、Na+ 聚積而發揮其對腦水腫和繼發性腦損害的治療作用。丹參對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液流變學變化也有一定改善。②對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影響:丹參注射液可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粘性降低,對抗血栓形成及凝血,也有促進纖維蛋白原溶解的作用。丹參注射液還能明顯抑制膠原加Adr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和MDA生成,抑制肺栓塞形成。丹參素可抑制血小板TXA2的合成與釋放。丹參酮ⅡA磺酸鈉對大鼠、小鼠的體外血栓形成、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抗血小板作用強於抗凝血作用。③對紅細胞膜的作用:丹參酮ⅡA磺酸鈉對低滲性紅細胞溶血有一定保護作用。丹參能降低紅細胞膜微粘度,使膜流動性增加。④對纖溶血栓形成的作用:丹參注射液有抗凝和促纖溶作用。丹參能明顯延長大鼠特異性血栓形成時間和纖維蛋白血栓形成時間,血栓幹重與濕重也均明顯減輕,但血栓長度延長。丹參通過作用於紅細胞與內皮細胞,從而使紅細胞與內皮細胞粘附的數目減少、強度減弱。⑤對骨髓細胞微核率的影響:丹參明顯地拮抗不同濃度氯化鎘誘發的小鼠骨髓細胞微核率,且呈量效反應關係。

3.對呼吸系統的作用 丹參注射液給小鼠肌內注射,可明顯抑制平陽黴素所致的肺纖維化,使肺重、肺係數明顯減少,肺羥脯氨酸含量明顯減低。丹參酮有減輕大鼠肺纖維化過程中組織學變化的作用。丹參注射液對放射性肺損傷有預防作用。丹參具有保護肺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肺Ⅱ型上皮細胞作用。丹參酮對博萊黴素所致急性肺損傷有減低肺係數及肺MDA含量的保護作用。丹參對體外迴圈肺損傷有防護作用。丹參素能拮抗低氧性肺血管收縮。丹參對肺臟超微結構的改變有保護作用。丹參對低氧性腺泡內肺動脈構型重組有一定的阻抑效應。丹參對油酸性呼吸窘迫綜合症有預防作用。丹參對整體豚鼠藥物性哮喘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但對氣管平滑肌痙攣的直接解痙作用較弱。丹參能明顯抑制動物實驗性矽肺病變,肺幹重明顯減輕,肺膠原蛋白含量明顯降低,肺部纖維化程度較輕。

4.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①對肝臟的作用:丹參對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急性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丹參注射液對CCl4損傷的大鼠肝臟具有保護作用,可降低ALT,減輕肝臟的病理損傷。丹參注射液能夠促進肝臟再生時的DNA合成和細胞分裂增殖過程,而促進肝再生。丹參對實驗性肝硬變有防治作用,能明顯降低膠原蛋白含量及血清γ-球蛋白含量。丹參有促進肝纖維化重吸收的作用。丹參可治療暴發性肝衰竭。②對胃的作用:丹參水提液經十二指腸給藥對胃竇部和體部粘膜血流量有明顯的增加作用,胃液量略有增加。在胃粘膜受阿斯匹林損傷的病理情況下,丹參可延緩病變的發展。自由飲用丹參水溶液,對大鼠醋酸慢性胃潰瘍急性期有明顯地促進潰瘍癒合作用,對潰瘍的再發有防治作用。丹參對兔急性胃粘膜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保護作用。③對胰腺的作用:丹參對環孢素A所致胰島B細胞毒性有較好的防護作用。丹參能改善胰腺的微循環,對大鼠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有一定治療作用。④對小腸的作用:丹參對兔小腸腸粘膜缺血再灌注損傷具有保護作用。丹參提取物F可促進大鼠醋酸性十二指腸潰瘍癒合,增加十二指腸組織PGE2含量。

5.對腫瘤的作用 丹參有效成分對腫瘤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丹參能顯著延長艾氏腹水癌小鼠的存活時間,丹參酮ⅡA磺酸鈉可提高羥基喜樹堿抗艾氏腹水癌腹水型的作用。丹參酮ⅡA可通過影響癌基因表達及DNA多聚酶活性,抑制HL-60細胞DNA合成,從而抑制細胞增殖,誘導細胞分化。丹參酮可誘導人肝癌細胞某些表型的逆轉。丹參對大鼠Walker256癌細胞血行播散有一定促進作用,對Lewis肺癌細胞的自發轉移也有明顯促進作用,但對原發瘤生長沒有影響。丹參對C57BL小鼠Lewis肺癌血清唾液酸的升高有抑制作用。

6.促進組織修復和再生的作用 丹參煎劑可改善骨組織的血供,對骨組織有明顯的修復作用,還可通過增加成骨細胞數量而對骨折修復產生有利的影響。丹參能促進骨細胞樣細胞成熟,分泌膠原性物質和AIP,並使鈣鹽在膠原基質上沉積,形成骨小結節。丹參注射液對小鼠骨折愈處中鈣沉積有明顯的影響,可以從鄰近骨組織中調動更多的鈣,從而使骨折癒合加速。丹參注射液後可使兔骨折部位骨痂形成提前,且更為緻密。丹參對兔皮膚切口及腸吻合口癒合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7.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丹參水提液和注射液能明顯抑制小鼠自主活動。丹參能使大腦皮層自發電活動振幅減小,重複刺激引起後發放電閾值升高,單刺激大腦皮層出現的重複電反應減少,對較高頻率的組分無明顯增加,所以此電活動減小不是去同步的結果。丹參能抑制丘腦後核內臟痛放電。丹參對局限性腦皮質損傷後海馬CA-1區神經元損害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丹參能部分抑制腦缺血再灌注後腦組織c-fos基因的表達。丹參可使大鼠缺氧缺血性腦病模型的病理改變減輕。丹參注射液能降低缺氧缺血後腦Ca2+ 含量,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腦病有明顯防治作用。丹參有對抗士的寧所致驚厥作用。丹參抑制各組織的PDE的活力,尤以大腦和肺組織中PDE抑制最為敏感。丹參酮ⅡA磺酸鈉體外可逆性抑制大鼠心、腦微粒體Na+、K+-ATP酶,具有濃度依賴性,且對心微粒體Na+、K+-ATP酶的抑制作用較強。腦缺血後腦組織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基因表達顯著增多,丹參能部分下調缺血所致的NOS基因異常表達。

8.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丹參能顯著提高老齡動物紅細胞、肝中SOD活性,顯著降低血清、肝中LPO含量。丹參能抑制自由基反應,減少LPO生成作用,丹參注射液有一定的抗·OH的作用;丹參對黃嘌呤氧化酶-黃嘌呤系統產生的O2-及PMA刺激白細胞所產生的O2-均具有極為明顯的清除作用。各濃度的丹參注射液對CCl4誘導的大鼠肝臟組織MDA均有明顯抑制作用。

9.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丹參煎劑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幽門螺旋菌等有抑制作用;丹參在試管內能抑制霍亂弧菌的生長。丹參乙醇浸劑對結核菌有抑制作用。丹參酮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藥菌株有較強的抑菌作用。丹參酮可以加強金黴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保護作用。丹參水浸劑、總丹參酮對某些癬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丹參對鉤端螺旋體有抑制作用。

10.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丹參煎劑小鼠肌內注射能明顯增加吞噬雞紅細胞的Mφ數。丹參可提高大鼠血中淋巴細胞轉化,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丹參素能啟動單核Mφ產生TNFα、IL-1、IL-6及IL-8。丹參水提液對Mφ活性有雙向調節作用:低濃度時抑制,較高濃度時增強。

11.對泌尿生殖系統的作用 丹參對缺血再灌注腎功能衰竭有防治作用,能清除LPO,增加SOD活力,保護腎功能。丹參可促使培養狼瘡性腎炎成纖維細胞發生程式性死亡,且呈劑量依賴性。丹參有提高腹膜透析效能的作用,能顯著提高腹膜對血肌肝、BUN、尿酸的清除率及超濾量。丹參酮有溫和的雌激素活性。

12.其他作用 丹參煎劑可降低兔血糖。對急性失血性貧血兔,丹參可使紅細胞及Hb的恢復期明顯縮短,網織紅細胞數增多。丹酚酸A對大鼠半乳糖性白內障形成有抑制作用,使白內障形成過程減緩,晶體內MDA含量減少,蛋白巰基和總巰基增加。丹酚酸A對醛糖還原酶有一定抑制作用。丹參酮、丹參注射液對實驗性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

13.毒性 丹參水提醇溶部分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80.5g/kg。丹參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36.73.8g/kg。丹參及其製劑引起的副作用主要有過敏、頭痛、頭暈、心悸、氣短及口幹、腹脹等。有報導,丹參注射液靜脈滴注致休克1例及引起心絞痛1例,胸悶、憋氣、心率加快1例,致室性心律失常及頸部水腫1例。

炮製

1.丹參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莖,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聖惠方》:“去蘆頭,銼。”

2.酒丹參 取淨丹參片,加黃酒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炒幹,取出放涼。每丹參片100kg,用黃酒10kg。《本草通玄》:“酒潤,微焙。”《藥品辨義》:“酒炒用。”《筆花醫境》:“酒蒸。”酒制可增強活血祛瘀、調經通血脈之功。

3.炒丹參 取丹參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紫褐色,有焦斑,取出放涼。《聖濟總錄》:“銼,炒令黑黃。”

4.豬血丹參 取丹參片,用豬血、黃酒拌勻並吸盡,乾燥。每丹參10kg,用豬血2kg,黃酒1kg。《本草害利》:“豬心血拌炒。”

此外,還有鱉血制、醋制、米炒、炒炭等炮製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酒丹參、豬血丹參、鱉血丹參、醋丹參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藥性

味苦、微辛,性微寒。歸心、肝經。色赤入血,可升可降。

1.《本經》:“味苦,微寒。”

2.《綱目》:“味苦氣平而降,陰中之陽也。入手少陰、厥陰之經,心與包絡血分藥也。”

3.《本草正》:“微苦、微甘、微澀,性微涼。心、脾、肝、腎血分之藥。”

4.《藥品化義》:“能升能降。”

5.《本草正義》:“味苦而微辛,微溫。”

功效主治

活血祛瘀,養血安神,涼血消腫。主治瘀血頭、胸、脅、腹疼痛,癥瘕積聚,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關節痹痛,跌打瘀腫,溫病心煩,血虛驚悸,瘡瘍腫毒,丹疹疥癬。

1.《本經》:“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止煩滿,益氣。”

2.《吳普本草》:“治心腹痛。”

3.《別錄》:“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除風邪留熱,久服利人。”

4.《本草經集注》:“療風痹。”

5.《藥性論》:“治腳弱,疼痹;主中惡,治百邪鬼魅,腹痛氣作,聲音鳴吼。”

6.《日華子》:“養神定志,通利關脈;治冷熱勞,骨節疼痛,四肢不遂;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破宿血,補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帶下,調婦人經脈不勻,血邪心煩;惡瘡疥癬,癭贅腫毒,丹毒;頭痛,赤眼,熱溫狂悶。”

7.《滇南本草》:“補心生血,養心定志,安神寧心,健忘怔忡,驚悸不寐。”

8.《品匯精要》:“主養陰血,除邪熱。”

9.《綱目》:“活血,通心包絡,治疝痛。”

10.《全國中草藥彙編》:“祛瘀生新,活血調經,清心除煩。主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產後瘀血腹痛,神經衰弱失眠,心煩,心悸,肝脾腫大,關節疼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熬膏塗敷或煎水洗。

《重慶堂隨筆·論藥性》:“行血宜全用,入心宜去梢用。”

使用注意

月經過多而無瘀血者禁服,孕婦慎服。反藜蘆。

1.《本草經集注》:“畏堿水,反藜蘆。”

2.《本草經疏》:“妊娠無故勿服。”

3.《本經逢原》:“大便不實者忌之。”

4.《藥性切用》:“血虛無瘀者勿用。”

應用配伍

活血祛瘀 本品味苦微辛,善入血分,可升可降,功能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故常用於瘀血所致的各種疼痛,癥瘕積聚,及婦女瘀血諸證。凡血瘀氣滯,心脈瘀阻,症見胸痹心痛者,可與桃仁、紅花、赤芍、香附等配伍,以增活血祛瘀之功,如《素庵醫案》桃仁紅花湯,現多用治冠心病心絞痛。凡血瘀氣滯,症見脅肋刺痛不移者,可與當歸、延胡、郁金、桃仁同用,以增活血止痛之功,如《臨證醫案醫方》活血祛瘀湯,現多用治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凡血瘀氣滯,症見脘腹疼痛者,可與香附、郁金、木香相合,或與檀香、砂仁合用,以增疏肝理氣之效,如《時方歌括》丹參飲。凡氣血瘀滯日久而致癥瘕積聚、腹中痞塊者,可與當歸、乳香、沒藥相配,以增活血軟堅散結之力,如《衷中參西錄》活絡效靈丹;亦可加入桃仁、三棱、莪朮、鱉甲等,以增破積消癥之效,現多用於肝脾腫大、宮外孕、惡性腫瘤等病。凡婦女氣血不和,瘀阻胞宮,症見月經不調、痛經者,可與當歸、川芎、香附等並施,以活血調經止痛,如《赤水玄珠》丹參丸;若氣滯血瘀,症見月經閉止,腹痛乳脹者,可與桃仁、紅花、益母草、澤蘭等相佐,以理氣活血通經,如《臨證醫案醫方》活血湯;亦可加用赤芍、香附、乳香等品,如《陳素庵婦科補解》紅花桃仁煎。若產後惡露不絕,氣血瘀滯腹痛者,可與赤芍、澤蘭、香附、山楂炭等配用,以活血祛瘀止痛,如《中醫婦科治療學》丹參澤蘭飲。可見,丹參實為婦科常用之藥。至於本品用於關節痹痛,跌打瘀腫等證,大抵亦因其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之功。關節痹痛者,可與秦艽、獨活、牛膝等配伍,以增祛風勝濕之力,如《肘後方》丹參膏;若為寒痹腰腳冷痛者,則與桂心、幹薑、杜仲、牛膝等同服,如《千金方》丹參丸。凡跌打損傷瘀痛者,可與當歸、桃仁、紅花、沒藥等相配,以活血止痛,如《馬培之醫案》活血通經湯。

養血安神 本品味苦微寒,入血歸心,既可涼血清心,又可養血安神,故常用於溫病心煩、血虛驚悸等證。凡溫病熱入營分,營陰被耗,身熱夜甚,心煩躁擾者,可與犀角(水牛角代)、生地、連翹、金銀花等配伍,以清營涼血,如《溫病條辨》清營湯。凡陰血不足,心失所養,虛熱內擾,以致驚悸不安,失眠不寐者,可與生地、當歸、柏子仁、酸棗仁等配用,以養心安神,如《校注婦人良方》天王補心丹。

涼血消腫 本品苦寒清熱,辛寒散瘀,具有涼血消腫之功,故常用於瘡瘍腫毒,丹疹疥癬等證。凡乳癰、瘡瘍初起,紅腫疼痛者,可與金銀花、連翹、瓜蔞等配伍,以清熱解毒消腫,如《衷中參西錄》消乳湯。凡丹毒感染,皮膚色赤痛癢者,可與桑皮、菊花、莽草同用,如《幼幼新書》引張渙方丹參散。凡皮膚風瘙癮疹,抓搔成瘡者,可與苦參、防風、白花蛇等相合,如《聖惠方》丹參散。凡風熱瘙癢久成疥癬者,可與苦參、蛇床子、白礬並施,如《聖惠方》丹參湯。

1.《藥性纂要》:“與白蒺藜同用,則和肝,運脾,寬心膈。”

2.《得宜本草》:“得山楂炭、益母草,清產後瘀血發熱。”

3.《得配本草》:“配白芷、芍藥、豬脂,敷乳癰。”

附方

1.治厥心痛 丹參、川連、廣木香、川椒各等分。炒香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錢,酒送下。(《醫方簡義》丹參蠲痛丹)

2.治心痛,胃脘諸痛 丹參一兩,檀香、砂仁各一錢。水煎服。(《時方歌括》丹參飲)

3.治急、慢性肝炎,兩脅作痛 茵陳15g,郁金、丹參、板藍根各9g。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4.治腹中包塊 丹參、三棱、莪朮各9g,皂角刺3g。水煎服。(同上)

5.治氣血凝滯,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內外瘡瘍,臟腑積聚,經絡湮瘀 當歸五錢,丹參五錢,生明乳香五錢,生明沒藥五錢。水煎服。若作散,一劑分作四次服,溫酒送下。(《衷中參西錄》活絡效靈丹)

6.治婦人經脈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產前胎不安,產後惡血不下;兼治冷熱勞,腰脊痛,骨節煩疼 丹參不拘多少。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經脈不調,食前服;冷熱勞,不拘時候服。(《婦人良方》丹參散)

7.調經養血,治月經不調 ①丹參四兩(酒浸一宿,日曬幹),大川芎一兩半,川歸身(酒浸)二兩,天臺烏藥一兩,香附三兩(童便浸,炒七次,只用淨末一兩)。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送下。(《赤水玄珠》丹參丸) ②丹參一斤。為細末,用好酒泛為丸。每服三錢,清晨開水送下。(《集驗良方》調經丸)

8.治痛經 丹參15g,郁金6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9.治經血澀少,產後瘀血腹痛,閉經腹痛 丹參、益母草、香附各9g。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10.治崩中去血,及產後餘疾 丹參、艾葉、地黃、忍冬、地榆各五斤。上銼,先洗,臼熟舂,以水漬三宿,出滓,煮取汁,以黍米一斛炊飯釀酒,酒熟,初服四合,後稍稍添之。(《千金方》丹參酒)

11.治落胎身下有血 丹參十二兩。以酒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千金方》)

12.養胎,令滑易產 丹參半斤,芎䓖、當歸各三兩,蜀椒五合(有熱者,以大麻仁五合代)。上㕮咀,以清酒浸濕,停一宿以成,煎豬脂膏四升,微火煎,膏色赤如血,膏成,新布絞去滓。每日取如棗許,納酒中服之。不可逆服,至臨月乃可服。(《千金方》丹參膏)

13.治寒疝,小腹及陰中相引痛,自汗出欲死 丹參半兩。杵為散。每服一錢匕,熱酒調下。(《肘後方》)

14.治陰疼痛或腫脹 丹參一兩,檳榔一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茴香子半兩。上為細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聖惠方》丹參散)

15.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丹參、金銀花、赤芍、土茯苓各30g,當歸、川芎各15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16.治腰痛並冷痹 丹參、杜仲、牛膝、續斷各三兩,桂心、幹薑各二兩。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日二夜一。(《千金方》丹參丸)

17.治風軟腳弱 丹參五斤,清酒五鬥。上淨洗,曬去水氣,寸切,以絹袋盛,納於酒中,浸三日,量力飲之。(《聖惠方》丹參酒)

18.治婦人卒然風狂,妄言妄動,不避親疏,不畏羞恥 丹參八兩(醋拌炒)。研極細末,每早晚各服三錢,淡鹽湯調灌,三日即愈。(《本草匯言》引楊石林方)

19.治大腸實熱,頭痛目眩,神志煩悶 丹參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去瓤),石膏二兩,白芍藥三分,大黃一兩(生)。上為散。每服二錢,水煎去滓,加沙糖一塊如棗大,再煎三五沸,溫服,不拘時候。(《醫方類聚》引《簡要濟眾方》丹參散)

20.治神經衰弱 丹參15g,五味子30g。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21.治產後虛喘 人參三兩,附子五錢(童便制),丹參五錢(鹽水炒)。水煎,徐徐進之,半日許喘即霍然而定。(《本草匯言》引仲淳方)

22.治小兒心腹熱 丹參、雷丸各二兩。上以苦酒半升,浸二藥一宿,以成煉豬肪一斤,煎三上三下,去滓,膏成,以摩心下,冬、夏可用。(《千金方》丹參赤膏)

23.治小兒大便不通,腹滿 丹參、消石、甘草(炙)各等分。上並杵為末,以水二升,加大棗三個,煮三沸,去滓,下末三方寸匕,又煮三沸去滓。五歲兒服五合,不愈再服。(《永樂大典》引《嬰孺方》丹參湯)

24.治瘡癰或乳癰初起 丹參四錢,金銀花三錢,連翹四錢,知母八錢,穿山甲二錢(炒搗),瓜蔞五錢(切絲),生明乳香四錢,生明沒藥四錢。水煎服。(《衷中參西錄》消乳湯)

25.治婦人乳腫痛 丹參、芍藥各二兩,白芷一兩。上以苦酒漬一夜,豬脂六合,微火煎三上三下,膏成敷之。(《劉涓子鬼遺方》丹參膏)

26.治熱油火灼,除痛生肌 丹參八兩。細銼,以水微調,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以敷瘡上。(《肘後方》)

27.治小兒天火丹發遍身,赤如絳,痛癢甚 丹參、桑皮各二兩,甘菊花、莽草各一兩。上為粗末。每服三匙,水三碗,煎二碗,避風浴。(《幼幼新書》引張渙方丹參散)

28.治風熱皮膚生㾦㿔,苦癢成疥 丹參四兩,苦參四兩,蛇床子三合。上藥以水一鬥五升,煎至七升,去滓,乘熱洗之。(《聖惠方》丹參湯)

29.治風癬瘙癢 丹參三兩,苦參五兩,蛇床子二兩,白礬二兩(研細)。上藥除白礬外,為散。以水三鬥,煎取二鬥,濾去滓,入白礬攪令勻。乘熱於避風處洗浴,至水冷為度,拭幹了,用黎蘆末粉之,相次用之,以愈為度。(《聖惠方》丹參湯)

臨床報導

1.治療心臟血管疾病 ①複方丹參注射液(每1ml含丹參、降香各1g)治療冠心病及心肌梗死伴心絞痛患者311例,有效率為82.5%,顯效者21.5%,改善61%,無效17.5%;心電圖改善,顯效21%,改善29.8%,無效46.8%,有2.4%患者加重[1]。②丹參注射液(每1ml含生藥1g)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靜脈點滴,每日1次,15次為1療程。共治療冠心病43例,結果:丹參液靜點治療後,心臟排血前時間明顯縮短,左心室排血時間明顯延長,排血前時間與左心室排血時間之比明顯縮小,等容收縮時間縮短。說明丹參液靜點治療冠心病,能夠明顯改善患者左心室收縮功能[2]。③複方丹參片(每片含丹參0.75g,三七0.225g,冰片0.025g)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觀察415例冠心病及心絞痛患者,其中337例心絞痛的顯效率為34.7%,總有效率為85.6%;329例的心電圖顯效率為20.1%,總有效率為58.1%;400例副作用的觀察,除個別患者有胃部不適,略有嘔吐,均未發現肝、腎功能損害[3]。④丹參舒心片(每片含丹參提取物0.2g),每次口服2片,每日3次,一日量相當丹參60g。治療冠心病323例,療程1~9個月,心絞痛的總有效率為57.3%,對高血壓和高血壓併發冠心病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降壓作用[4]。

2.治療腦血管疾病 ①丹參注射液8ml(相當於生藥16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14日為1療程,用藥期間未用其他擴血管藥。治療43例缺血性中風患者,結果:36例有效(83.7%),6例無效(13.9%),死亡1例。22例患者測定治療前後血液流變指標,治療後均顯示全血粘度下降,血漿粘度下降,紅細胞電泳時間加快,接近正常水準,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5]。②複方丹參注射液(每2ml含丹參、降香各2g)16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液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14日為1療程。治療腦血栓形成128例;對照組128例,用尿激酶4萬單位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液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10日為1療程。兩組總有效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複方丹參起效較緩慢,1~7日內見效28例(29.2%),8~14日以上68例(70.8%),療程恢復期較長。尿激酶起效時間快,1~8日內見效94例(89.5%),8~14日11例(10.5%)。複方丹參注射液的優點是:臨床應用可避免用尿激酶時需對凝血機制的監測,在鑒別診斷和凝血機制監測條件不完備時,用複方丹參製劑為佳[6]。③使用丹參注射液治療腦出血38例、腦血栓形成54例,治療前後對血小板第一、二相凝集率進行比較。結果表明:急性腦血管病患者治療前血小板聚集呈亢進狀態,用藥後均能使急性腦血管病患者血小板第一、二相聚集率降低至正常水準。證實丹參注射液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有肯定的作用[7]。

3.治療呼吸系統疾病 ①輔助治療小兒重症肺炎:治療組用丹參注射液(每支2ml含丹參3g),少數用複方丹參注射液(每支2ml含丹參、降香各2g),每次2ml,每日1~2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內靜脈滴注,連續用藥3日以上,一般連用5~7日,少數8~12日。治療組50例;對照組34例,用常規方法治療。兩組抗感染、吸氧、強心、平喘、霧化吸入等綜合治療相同。治療組痊癒47例,對照組痊癒31例。從呼吸困難緩解、退熱、啰音消失時間、住院天數等比較,丹參注射液輔助治療重症肺炎較對照組為優(P<0.01)[8]。②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用丹參片(每片含生藥1g),每次2~3片,每日3次,連服6個月。共治療40例小兒哮喘患者,治癒2例,顯效14例,有效21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5%。酮替芬(噻呱酮)對照組20例,治癒1例,顯效6例,有效1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0%。兩組療效無明顯差異(P>0.05),丹參組未見明顯副作用,酮替芬組多數患者開始有嗜睡,數周後才能減輕或消失,個別出現記憶減退及胃腸道副作用[9]。

4.治療肝炎 ①慢性肝炎:用丹參注射液(每lml含生藥1.5~2g)15~20ml加在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30日為1療程。83例慢性肝炎患者經1~3個療程治療,近期治癒者28例(占33.7%),顯著進步39例(占47.0%),無效者16例(占19.3%)[10]。②急性病毒性肝炎:用丹參注射液(每lml含生藥1.5g)靜滴,每次15~20ml,每日1次,2周為1療程。大多數病例治療1~1.5個療程,少數治療2個療程以上;部分患者輔以中藥湯劑,食欲差者加用消化酶、B族維生素等。共治療104例,痊癒85例,好轉16例,無效3例[11]。

5.治療消化性潰瘍 丹參注射液4ml(每支2ml,相當於丹參3g),每日2次,口服,15日為1療程。治療35例,結果總有效率88.5%[12]。

6.治療慢性腎病 ①丹參注射液(每1ml含1.5g生藥)每次16~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14日為1療程。共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48例,結果:輕度腎功能損害者,顯效率為40%,有效率為40%;中度損害者,顯效率為12.5%,有效率為50%;重度損害者,顯效率為12.5%,有效率為53.1%。丹參除改善腎動能、降低氮質血症外,對消腫、增加尿量、降低血壓和改善消化道症狀等方面,均有較明顯的作用[13]。②丹參注射液(2ml內含生藥3g)10~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內靜脈滴注,每日1次,10~12次為1療程。共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73例;對照組41例,以血管活性藥物治療和必需氨基酸輔以低蛋白並足卡熱量治療。結果:兩組療效有顯著性差異。以大劑量丹參為主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方法簡便,費用低廉,近期療效可靠,且無明顯副作用[14]。

7.治療神經系統疾病 ①神經系統損害:丹參注射液16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每日靜滴1次,2~3周為1療程,間隔1周,繼續下1療程。治療多種神經系統損害(腰神經根受壓、頸神經根受壓、脊髓壓迫症、脊髓腫瘤切除術後、脊髓側索硬化症)患者82例,顯效19例,有效57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2.6%[15]。又用丹參治療重度顱腦損傷43例,並設對照組44例。丹參組除常規治療外,受傷12小時後給予丹參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靜脈緩慢滴注,每日1次,療程3周。丹參組5例發生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出血後,停止丹參注射液,出血停止3天後改用丹參注射液10ml靜滴,每日1次,使用1周後恢復到每日20ml,總療程3周。結果:丹參組昏迷時間8~74天,平均24.49天;對照組昏迷9~115天,平均33.14天,丹參組明顯優於對照組(P<0.05)。丹參組存活3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9例,存活率79.1%;對照組存活2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9例,存活率56.8%。丹參組明顯優於對照組(P<0.05)。丹參組併發應激性潰瘍5例(11.6%),對照組14例(31.8%),丹參組明顯低於對照組(P<0.05)[16]。②神經衰弱:丹參30g,水煎,每日1劑,早晚分2次服,1個月為1療程。治療神經衰弱患者100例,對失眠、頭痛、頭暈等症狀均有一定療效,而對失眠的療效最為明顯,痊癒及顯效者高達75%,但對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及耳鳴療效較差[17]。③癲狂:醒癲湯(丹參、烏藥各100g)水煎服,每日1劑,療程3~5日。治療青少年初發癲狂證14例,均獲臨床治癒[18]。

8.治療糖尿病併發慢性多發性周圍神經炎 按糖尿病病情給予降糖藥,以丹參注射液(每1ml含原生藥1.5g)10~14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靜推,每日1次,20日為1療程,間隔10日,間隔期口服複方丹參片,每日3次,每次4片。37例患者經治療2個療程後,優者7例(肢端感覺正常,麻木、蟻行、襪子式感覺全消,疼痛消除,肢體粗細活動操作正常);良者22例(肢端感覺正常,疼痛大減,夜間及寒冷時稍有疼痛,肢體活動稍有改善),以上皆感覺型;中者3例(感覺明顯好轉,肢體疼痛稍減,夜間及寒冷時疼痛較甚,難以入睡,肢體活動無變化),2例感覺型,1例運動型;差者5例(肢端感覺、疼痛及肢體活動無變化),運動型3例,共濟失調型2例[19]。

9.治療梅尼埃病 丹參注射液16ml至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治療65例,並與51例西藥組對照。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3.8%,對照組為90.2%,P>0.05。治癒顯效率治療組為83.1%,對照組為51%,P<0.01[20]。

10.治療流行性出血熱 ①丹參加平衡液組:治療34例。其中用200%丹參靜脈注射液20ml,加入平衡鹽液靜滴,治療15例;用200%丹參液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相當丹參生藥1日量80g),同時加用平衡鹽液,治療19例。平衡鹽液組(對照組)治療33例,用等滲複方醋酸鈉液或含糖複方醋酸鈉液,每日用量為:發熱期1000~2000ml,低血壓期約3000~4000ml,少尿期約1000ml。結果:丹參加平衡鹽液組退熱時間較平衡組快1.14日;尿蛋白恢復正常時間,丹參加平衡液組較平衡液組平均快2.64日;兩組各有1例死亡[21]。②複方丹參注射液10~12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內靜滴,直到多尿早期為止。此外,結合各期情況給予相應的基礎治療。共治療60例,其中發熱期38例,發熱期與低血壓休克兩期重疊者13例,低血壓休克期9例。對照組60例應用平衡液、呋塞米(速尿)、利尿合劑、消炎痛等綜合治療。丹參治療組總越期率為88.3%,對照組為18.3%,說明丹參對流行性出血熱具有一定治療效果[22]。

11.治療急性乳腺炎 丹參注射液(每1ml含丹參1g)穴位注射郤上穴,垂直刺入2cm深,強刺激使針感向上臂傳導,然後快速推完藥液。治療急性乳腺炎60例,輕者1次即愈,重者隔日再注射1次即愈[23]。

12.治療硬皮病 丹參注射液(每1ml含生藥2g),每次8~16ml,加入右旋糖酐40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10~20日為1療程,連續或間歇應用。治療16例患者,顯著好轉6例(占37.6%),好轉、無效各5例(各占31.2%),總有效率68.8%[24]。②複方丹參注射液按0.5ml/kg加10%葡萄糖注射液10ml內靜脈推入,輕型每日1次,重型每日2次。其餘治療同一般硬腫症的治療方案。治療新生兒硬腫症120例,結果治癒97例,好轉18例,死亡5例[25]。

13.治療耳聾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複方丹參液4~10ml靜滴,每日1次,15日為1療程。如效不明顯,間隔1周,開始下1療程。共治療突發性耳聾120例。結果:丹參組痊癒58例,顯著好轉20例,好轉32例,無效10例[26]。

14.治療慢性單純性鼻炎 先用1%地卡因於下鼻甲表面麻醉5~10分鐘,抽吸複方丹參注射液2ml,注於雙下鼻甲腫脹處,每側1ml,壓迫注射點5分種後取出,以防出血。每週注射2次,4周為1療程,如有效可繼續第2療程,直至痊癒。結果:治療慢性單純性鼻炎100例,總有效率達96%[27]。

文獻綜錄

1.《本草經集注》:“丹參,時人服多眼赤,故應性熱,今雲微寒,恐為謬矣。”

2.《綱目》:“按《婦人明理論》雲:四物湯治婦人病,不問產前產後,經水多少,皆可通用。唯一味丹參散,主治與之相同,蓋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帶下,調經脈。其功大類當歸、地黃、芎䓖、芍藥故也。”

3.《本草經疏》:“丹參《本經》味苦,微寒。陶雲:性熱,無毒。觀其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則似非寒藥;止煩滿,益氣,及《別錄》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除風邪留熱,久服利人,又決非熱藥。當是味苦平,微溫。入手足少陰、足厥陰經。心虛則邪氣客之,為煩滿結氣,久則成痼疾;肝虛則熱甚風生,肝家氣血凝滯,則為癥瘕,寒熱積聚;腎虛而寒濕邪客之,則腰脊強,腳痹;入三經而除所苦,則上來諸證自除。苦能泄,溫能散,故又主腸鳴幽幽如走水。久服利人益氣,養血之驗也,北方產者勝。”

4.《本草匯言》:“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順脈之藥也。主男婦吐衄、淋溺、崩漏之證,或沖任不和而胎動欠安,或產後失調而血室乖戾,或瘀血壅滯而百節攻痛,或經閉不通而小腹作痛,或肝脾鬱結而寒熱無時,或癥瘕積聚而脹悶痞塞,或疝氣攻沖而止作無常,或腳膝痹痿而痛重難履,或心腹留氣而腸鳴幽幽,或血脈外障而兩目痛赤,故《明理論》以丹參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補血生血,功過歸、地;調血斂血,力堪芍藥;逐瘀生新,性倍芎䓖。婦人諸病,不論胎前產後,皆可常用。”

5.《藥品化義》:“丹參原名赤參,色赤味苦,與心相合,專入心經。蓋心惡熱,如有邪熱,則脈濁而不寧,以此清潤之,使心神常清。心清則氣順,氣順則沖和,而血氣皆旺也。取其微苦,故能益陰。氣味輕清,故能走竅,以此通利關節,調養血脈,主治心腹邪氣、寒熱痼疾、骨節疼痛、四肢不遂、經水不調、胎氣不安、血崩胎漏、丹毒凝聚、暴赤眼痛,此皆血熱為患,用之清養其正,而邪自祛也。”

6.《本草述》:“時珍謂入手少陰、厥陰之經固然,愚謂宜兼足少陰,細參各本草主治自明,且《本經》首言治心腹邪氣,《別錄》亦雲去心腹痼疾結氣。《經》曰: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故曰必以心腎並言,而義乃完。”

7.《藥性纂要》:“東圃曰:心生血,丹參能行血中之氣,入平和調理之劑,非大攻大補之藥。但雲有四物之功,而不若熟地、當歸之汁重味厚也。”

8.《本草經解》:“丹參氣微寒,稟天初冬寒水之氣,入手太陽寒水小腸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俱降,陰也。心腹者,心與小腸之區也。邪氣者,濕熱之邪氣也。氣寒則清熱,味苦則燥濕,所以主之。腸,小腸也,小腸為寒水之府,水不下行,聚於腸中,則幽幽如水走聲響矣。苦寒清泄,能瀉小腸之水,所以主之。小腸為受盛之官,本熱標寒,所以或寒或熱之物,皆能積聚腸中也。其主之者,味苦能下泄也。積聚而至有形可徵謂之癥,假物成形謂之瘕,其能破除之者,味苦下泄之力也。心與小腸為表裏,小腸者,心火之去路也。小腸傳化失職,則心火不能下行,鬱於心而煩滿矣。其主之者,苦寒清泄之功也。肺屬金而主氣,丹參清心瀉火,火不刑金,所以益氣也。”

9.《本草經百種錄》:“此以色為治也,赤走心,心主血,故丹參能走心以治血分之病。又辛散而潤澤,故能通利而滌邪也。”

10.《醫林纂要》:“丹參,苦、微寒,入心而瀉心火之妄;去瘀生新而調經脈之緩急。苦以瀉心,瀉心者,瀉火令之過熾也。心用血者也,而主脈,心之用血太過,則血不給於用,陰虛勞熱之證作焉。且火盛則焦而血瘀,血不循於脈,而妄行則有痿痹,妄發則有瘡疥,妄聚則有癥瘕,妄下則有崩帶。丹參色赤入心,故能以苦瀉心之邪火,火不妄則用血有節,而陰不虛,炎威不灼,而血不瘀,經脈之運行有常,而諸血之證不作,瘀血去,新血自生,足以供心之用矣。又能安生胎,墜死胎,亦以調經脈去邪熱之故。又能治目赤及腸鳴、腹痛之屬於血虛火鬱者。昔人謂丹參一味,可當四物,此亦不然,丹參自是丹參之用,四物自有四物之用。”

11.《得配本草》:“丹參、茯神、犀角、川連、辰砂、赤石脂、淡竹葉、玄明粉,俱治心經之火,而用之各有攸當。心血不足以養神,神不安而虛火動者,丹參補之;心怯弱而火氣欲發者,茯神鎮之;心怯甚而虛火上炎,驚悸畢見者,辰砂降之;心血虧而心火橫發者,赤石脂斂之;心受暑熱而脈來混濁者,淡竹葉清之;熱邪熾盛而心脈勁急者,川連平之;心火鬱結而心脈沉急者,犀角發之;心火燔灼而病多煩躁者,玄明粉滌之。若不分輕重以治,非但治之無效,抑且陰受其殃。”

12.《本草求真》:“書載能入心包絡破瘀一語,已盡丹參功效矣。然有論其可以生新安胎,調經除煩,養神安志,及一切風痹、崩帶、癥癖、目赤、疝痛、瘡疥、腫痛等證。總皆由其瘀去,以見病無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養神定志也。”

13.《重慶堂隨筆》:“丹參降而行血,血熱而滯者宜之,故為調經、產後要藥。設經早或無血經停,及血少不能養胎而胎不安,與產後血已暢行者,皆不可惑於功兼四物之說,並以其有參之名而濫用之。即使功同四物,則四物湯原治血分受病之藥,並非補血之方,石頑先生已辨之矣。至補心之說,亦非如枸杞、龍眼真能補心之虛者,以心藏神而主血,心火大動則神不安,丹參清血中之火,故能安神定志,神志安則心得其益矣。凡溫熱之邪,傳入營分者則用之,亦此義也。若邪在氣分而誤用,則反引邪入營,不可不慎。”

14.張秉成《本草便讀》:“丹參,功同四物,能祛瘀以生新,善療風而散結,性平和而走血,須知兩達乎心肝,味甘苦以調經,不過專通營分。丹參雖有參名,但補血之力不足,活血之功有餘,為調理血分之首藥。其所以療風痹去結積者,亦血行風自滅,血行則積自行耳。”

15.《本草正義》:“丹參色赤,專主血分,味苦而微辛,《本經》謂之微寒,陶弘景已疑其誤,繆仲醇亦疑之,至張石頑乃改作微溫。詳審《本經》、《別錄》所載主治,石頑是也。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及心腹痼疾結氣,皆清陽不宣,虛寒氣滯之病,丹參通調血滯,溫養氣機,所以主之。寒熱積聚癥瘕,又皆氣凝血瘀之證,非溫通氣血,何能消散?止煩滿者,氣運血隨,自可除煩泄滿。況味之苦者,本以泄降為專職者乎!《別錄》主腰脊強、腳痹,亦以溫通氣血,故能宣絡蠲痹。除風邪留熱者,則風乘於表,鬱而為熱,故以溫和之氣散之。且古人治風,多用溫藥,非如今時東南之地,風熱之病宜於辛涼者可比也。”“丹參專入血分,其功在於活血行血。內之達臟腑而化瘀滯,故積聚消而癥瘕破;外之利關節而通脈絡,則腰膝健而痹著行。詳核古人主治,無一非宣通運行之效,而其所以能運行者,則必有溫和之氣,方能鼓蕩之,振動之,所謂主心腹邪氣,腸鳴痼疾,其義已隱隱可見。然走竄有餘,必非補養之品,即《本經》所謂益氣,《別錄》所謂養血,皆言其積滯既去,而正氣自伸之意,亦以通為補耳。惟苦味泄降,故所主各病,皆有下行為順之意,此則於行氣行血之中,又必含有下達性質,而世俗以為補血之用,及以之止崩中帶下,皆非古人之真旨矣。”

參考文獻

[1]Shanghai Cooperative Group for the Study of Danshinonal LI-A. J Traditional Chinense Medicine,1984,(4):20

[2]鄧世周,等.新中醫,1993,25(10):25

[3]中草藥通訊,1977,(12):18

[4]上海丹參舒心片協作組.心血管疾病,1974,(1):5

[5]上海第一醫學院華山醫院神經科.上海醫學,1978,(2):64

[6]吳沙青,等.徐州醫學院學報,1987,(1):50

[7]徐餘和,等.中草藥,1994,25(1):30

[8]潘潔超.中西醫結合雜誌,1990,(9):566

[9]許德金,等.中醫雜誌,1991,(2):41

[10]齊承義,等.南京中醫學院學報,1985,(1):29

[11]喬富渠,等.陝西中醫,1980,(6):15

[12]歐陽曉.江西中醫藥,1997,28(4):24

[13]張鏡人,等.上海中醫藥雜誌,1981,(1):17

[14]朱起之,等.廣州醫藥,1993,24(3):7

[15]楊志良,等.上海中醫藥雜誌,1987,(2):28

[16]陳衛群,等.中醫雜誌,2000,41(8):496

[17]顧華清,等.山西醫藥雜誌,1988,(6):367

[18]龔振祥,等.浙江中醫雜誌,1990,(5):203

[19]胡同斌.新中醫,1989,(2):23

[20]許啟蒙.實用中西醫結合雜誌,1998,11(2):141

[21]朱啟貴,等.湖北中醫雜誌,1980,(1):43

[22]胡長樂.新中醫,1989,(2):27

[23]王炳炎.陝西中醫函授,1990,(2):43

[24]上海第一醫學院華山醫院.新醫藥學雜誌,1978,(8):48

[25]李秩倫,等.江西中醫藥,1993,24(6):31

[26]邊豔芬,等.山西醫藥雜誌,1992,21(5):288

[27]陳仁物.中國農村醫學,1993,21(4):46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苦,微寒。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止煩滿,益氣。

名醫別錄

無毒。主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痺,除風邪留熱。久服利人。

藥性論

臣,平。能治腳弱疼痺,主中惡,治百邪鬼魅,腹痛氣作,聲音鳴吼,能定精。

日華子本草

養神安志,通利關脈,治冷熱勞,骨節疼痛,四肢不遂,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破宿血,補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帶下。調婦人經脈不勻,血邪心煩惡瘡疥癬,癭贅腫毒,丹毒,頭痛,赤眼,熱溫狂悶。

開寶本草

味苦,微寒,無毒。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痺,除風邪留熱。

本草綱目

丹參色赤味苦,氣平而降,陰中之陽也。入手少陰、厥陰經。心與包絡血分藥也。《婦人明理論

四物湯治婦人病,不問產前、產後、經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參散,主治與之相同。蓋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帶下,調經脈,其功大類當歸、地黃、川芎、芍藥故也。活血,通心包絡,治疝痛。

本草經疏

丹參,《本經》味苦,微寒。陶云:性熱無毒。觀其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則似非寒藥。止煩滿,益氣,及《別錄》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痺,除風邪留熱,及服利人,又決非熱藥。當是味苦平微溫。入手足少陰、足厥陰經。心虛則邪氣客之為煩滿。結氣久則成痼疾。肝虛則熱甚風生。肝家氣血凝滯,則為癥瘕,寒熱積聚,腎虛而寒濕邪客之,則腰脊強,腳痺。入三經而除所苦,則上來諸證自除。苦能泄,溫能散,故又主腸鳴幽幽如走水。久服利人,益氣養血之驗也。

簡誤:妊娠無故,勿服。

本草蒙筌

味苦,氣微寒。無毒。畏寒水石也,反藜蘆。專調經脈勻,善理骨節痛。生新血去惡血,落死胎安生胎。破積聚癥堅,止血崩帶下。腳痺軟能健,眼赤腫可消。散癭贅惡瘡,排膿生肉。辟精魅鬼崇,養正驅邪。更治腸鳴幽幽,滾下如走水狀。

本草乘雅

丹固指色,入少陰心主。主夏氣病藏之邪,驅之使出,亦可指丹曰樞,使從闔之邪,從樞轉出,少陰為樞故也。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狀,此寒熱積聚,症瘕假形,雖屬病藏,實樞象耳。

藥性解

丹參,味苦,性微寒,無毒,入心經。養神定志,破結除癥,消癰散腫,排膿止痛,生肌長肉,治風邪留熱、眼赤狂悶、骨節疼痛、四肢不遂,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理婦人經脈不調、血崩帶下。

按:丹參色赤屬火,味苦而寒,故入手少陽經,以療諸般血症。

景岳全書

味微苦、微甘、微澀,性微涼,無毒。反藜蘆。能養血活血,生新血,行宿血,故能安生胎,落死胎;血崩帶下可止,經脈不勻可調。此心脾肝腎血分之藥,所以亦能養陰定志,益氣解煩,療眼疼腳痺,通利關節,及惡瘡疥癬,赤眼丹毒,排膿止痛,長肉生肌。

本草備要

補心,生血,去瘀。氣平而降,《本經》微寒。弘景曰:性應熱。味苦色赤。入心與包絡。破宿血,生新血,瘀去然後新生。安生胎,養血。墮死胎,去瘀。調經脈,風寒濕熱,襲傷營血,則經水不調。先期屬熱,後期屬寒,又有血虛、血痰、氣滯、痰陰之不同。大抵婦人之病,首重調經,經調則百病散。除煩熱,功兼四物,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為女科要藥。治冷熱勞,骨節痛,風痺不隨,手足緩散,不隨人用。經曰: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腸鳴腹痛。崩帶癥瘕,音徵加。癥者,有塊可徵,瘕者,假也,移動聚散無常,皆血病。血虛血瘀之候,又治目赤疝痛,瘡疥腫毒,排膿生肌。鄭奠一曰:丹參養神定志,通利血脈,實有神驗。畏鹹水。忌醋。反藜蘆。

本經逢原

苦,平、微溫,無毒。反藜蘆。

丹參氣平而降,心與包絡血分藥也。《本經》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瘀血內滯,而化為水之候。止煩滿益氣者,瘀積去而煩滿愈,正氣復也。按四物湯治婦人病,不問胎前產後,經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參散,主治與之相同。蓋丹參能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帶下,調經脈之神品。然其性長於行血,妊娠無故勿服,大便不實者忌之。

本草崇原

丹參、玄參,皆氣味苦寒,而得少陰之氣化,但玄參色黑,稟少陰寒水之精,而上通於天;丹參色赤,稟少陰君火之氣,而下交於地,上下相交,則中土自和。故玄參下交於上,而治腹中寒熱積聚,丹參上交於下,而治心腹邪氣,寒熱積聚。君火之氣下交,則土溫而水不泛溢,故治腸鳴幽幽如走水。破癥除瘕者,治寒熱之積聚也。止煩滿益氣者,治心腹之邪氣也,夫止煩而治心邪,止滿而治腹邪,益正氣所以治邪氣也。

本草求真

﹝批﹞破心包血瘀,安神志。

丹參專入心包絡,兼入肝。味苦色赤,性平而降。時珍曰:五參五色配五臟。故人參入脾曰黃參,沙參入肺曰白參,玄參入腎曰黑參,牡蒙入肝曰紫參,丹參入心曰赤參,其苦參則右腎命門藥也,古人舍紫參而稱苦參,未達此義。書載能入心包絡破瘀一語,已盡丹參功效矣。然有論其可以生新安胎,調經除煩,養神定志,及一切風痺,崩帶癥瘕,目赤疝痛,瘡疥腫痛等症。時珍曰:《婦人明理論》云四物湯治婦人病,不問產前產後,經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參散主治與之相同。蓋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帶下,調經脈,其功大類當歸、地黃、芎藭、芍藥故也。﹝批﹞四物湯亦有產前產後不得妄用,愿醫者勿拘死法可耳。總皆由其瘀去,以見病無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養神定志也。凡妊娠無故大便不實者,切忌。

得配本草

畏鹽水,反藜蘆。

苦,微寒。入手少陰、厥陰經血分。養血活血,生新血,去宿血。治風邪留熱,除產後煩熱,開心腹結氣,調女人經脈。有孕能安,死胎可落。愈冷熱癆,止骨節痛。

配白芷、芍藥、豬脂,敷乳癰;配楂炭、益母草,清血瘀,酒炒。

丹參、茯神、犀角、川連、辰炒、赤石脂、淡竹葉、玄明粉,俱治心經之火,而用之各有所當。心血不足以養神,神不安而虛火動者,丹參補之;心怯弱而火氣欲發者,辰砂降之;心血虧而心火橫發者,赤石脂斂之;心受暑熱而脈來混濁者,淡竹葉清之;熱邪熾盛而心脈勁急者,川連平之;心火鬱結而心脈沉急者,犀角發之;心火燔灼而病多狂躁者,玄明粉滌之。若不分輕重以治,非但治之無效,抑且陰受其殃。

本草經解

丹參氣微寒,秉初冬寒水之氣,入手太陽寒水小腸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俱降,陰也。

心腹者,心與小腸之區也;邪氣者,濕熱之邪也,氣寒則清,味苦則燥濕,所以主之。

腸,小腸也,小腸為寒水之腑,水不下行,聚於腸中,則幽幽如水走聲響矣,苦寒清泄,能泄小腸之水,所以主之。

小腸為受盛之官,本熱標寒,所以或寒或熱之物,皆能聚積腸中也,其主之者,味苦能下泄也。

積聚至有形可徵謂之症,假物成形謂之瘕,其能破除之者,味苦下泄之力也。

心與小腸為表裡,小腸者,心火之去路也,小腸傳化失職,則心火不能下行,鬱於心而煩滿矣,其主之者,苦寒清泄之功也。

肺屬金而主氣,丹參清心瀉火,火不刑金,所以益氣也。《神農本草經讀

今人謂「一味丹參,功兼四物湯」,共認為補血行血之品,為女科之專藥,而丹參之真功用掩矣。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

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氣,亦走心,故能逐心腹之邪。腸鳴幽幽如走水,心與脾不和則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赤走血,凡血病凝結者無不治之。止煩滿,心氣不舒。益氣。益心氣。

此以色為治也,赤走心,心主血,故丹參能走心,以治血分之病。又辛散而潤澤,故能通利而滌邪也。

本經疏證

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症瘕煩滿不必盡由心腹邪氣,而冠以心腹邪氣者,見諸證若不由心腹邪氣,則不得用丹參也。心腹邪氣不僅為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症瘕煩滿,而首揭心腹邪氣者,見諸證外若更有他病,縱繫乎心腹邪氣,亦不得用丹參也。然則別錄所載諸證,若心腹痼疾結氣風邪留熱,固與本經相應而相發明矣,惟養血及腰脊強腳痺,豈亦可系於心腹邪氣耶?繫乎心腹邪氣者,尚除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症瘕煩滿外不得用丹參,況不系心腹邪氣,烏乎可用?殊不知養血主腰脊強腳痺,正所以發明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症瘕煩滿係心腹邪氣所為耳。何以言之?夫腹而冠以心,則非胸中腹中之謂,邪氣而揭以心腹,則非表邪裡邪之謂。心者主運量血脈,腹者主容受水穀,血脈者水穀精微之所由敷布,水穀者血脈運量之所以資藉,不正之氣結於兩處,所資既滯,運量遂不靈,而極滑利道遠之所,先受其殃,強者強,痺者痺矣,故惟腰脊強腳痺而不發熱不酸疼,方可以知病在血脈而繫乎心,故有煩,惟心煩而不發熱不酸疼,方有以知病在水穀之氣滯而繫乎腹,故有滿,既煩且滿,則氣之環周不休者,將盡為之痺而尋其治,遂不得不求之於能養血者矣。丹參之養血在取其色,丹參之色外丹而內紫,紫者赤黑相兼,水火并形之色也,水火并形而和,原係太和之象,惟其內雖紫而外則丹,丹不能入,紫不能出,則紫為寒熱積聚,丹為致生氣於寒熱積聚之象,惟能致生氣於寒熱積聚中,故逢春半而苗莖勃發,數根而共一苗,一苗而發多枝,一枝而標五葉,葉必相對,且皺而有文有毛,是其內引肝脾所統所藏之血,一歸心之運量數布於兩兩相對之經脈,且外及乎皮毛,尤可貴者,三月開花,九月乃已,他物之發揚底蘊無有過於此者,惟其如是,方有合乎血既盛而華遂不易衰,則其能使在內之血,方與熱為水穀之氣所搏激而為聲凝而成塊者,無不血復為流動之血,熱化為溫煦之氣,而敷布周浹,豈復有腸鳴幽幽如走水之寒熱積聚與症瘕煩滿之患哉!曰益氣者,正詡其流動溫煦之功,否則味苦氣寒,安能益氣。

本草新編

丹參,味苦,氣微寒,無毒。入心、脾二經。專調經脈,理骨筋酸痛,生新血,去惡血,落死胎,安生胎,破積聚癥堅,止血崩帶下。腳痺軟能健,眼赤腫可消。辟精魅鬼祟,養正祛邪,治腸鳴亦效。僅可佐使,非君臣之藥,用之補則補、用之攻乃攻,藥聾所不可缺也。其功效全在胎產之前後,大約產前可多加,產後宜少用,自然成功多,而取敗少也。

或問丹參世所共用,吾子又亟稱之,吾恐損胃傷脾不少也。是言何變余之深也。雖然余譽丹參,一乃曰僅可佐使,再乃曰產後多用取敗,非戒之辭乎。可用而用,非教人不可用而又用也。

本草分經

味苦氣降,入心與名絡。去瘀生新,調經補血,治血虛血瘀之症。

【現代藥理研究】

丹參有明顯的抗血栓形成、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低濃度的丹參對動物離體心臟有一定抑制作用。丹參酮IIA磺酸鈉使麻醉犬心輸出量稍有增加。複方丹參注射液對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能加速心肌缺血或損傷的修復,減輕急性心肌缺血的程度。丹參還具有明顯的擴張冠脈、增冠脈流量的作用。

丹參煎劑、丹參注射液、複方丹參注射液、白花丹參注射液、丹參葉注射液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壓作用,丹參及其注射液對不同動物的微循環障礙均有不同的改善作用,對冠心病患者甲皺微循環障礙也有改善作用。丹參酮IIA磺酸鈉對犬紅細胞形態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丹參酮IIA對犬紅細胞形態有明顯保護作用,使紅細胞的帶氧功能提高。丹參酮IIA還具有耐常壓缺氧作用。

丹參對CCl4所致急性肝損傷、肝硬化均有保護作用。丹參注射液對體外肝細胞DNA的合成有明顯促進作用。

丹參注射液對肺纖維化、肺損傷有保護作用,還可減輕呼吸窘迫綜合徵症狀。

丹參煎劑可抑制多種細菌:其中丹參乙醚提取物及總丹參酮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2%丹參酮混懸液具有消炎作用。

丹參注射液能明顯降低巨噬細胞的吞噬指數;其與環磷酰胺合用具有協同作用。

丹參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選擇性,并隨劑量增加作用增強;同時還可增強學習記憶。

丹參具有抗胃潰瘍、促進皮膚創傷和骨折愈合作用;能對腎功能衰竭起到顯著的保護作用;能提高未成年大鼠雌醇含量,使子宮重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