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神散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0年9月22日 (二) 10:49的版本 (CSV导入)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普濟方》卷一六三

【別名】

【組成】款冬花 佛耳草各9克 鐘乳石 白礬 甘草(生用)各0.3克

【功能主治】痰涎喘嗽,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蠟少許,煎至100毫升,食後和滓溫服,每日二次。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藥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活幼心書》卷下

【別名】

【組成】人參(去蘆)5錢,白茯苓(去皮)5錢,半夏(湯煮透,濾,仍銼,焙幹)5錢,甘草(炙)5錢,陳皮(去白)5錢,枳實(去瓤,銼片,麥麩炒微黃)5錢。

【功能主治】吐瀉諸病後,心虛煩悶,觸物易驚,氣鬱生涎,涎與氣搏,睡不得寧。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2片,大棗1枚,竹茹小團,煎7分,不拘時候溫服。有微熱微渴,加麥門冬(去心)。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救偏瑣言·備用良方》

【別名】

【組成】人參、棗仁、茯神、甘草、當歸、麥冬、白芍、柏子仁、燈心、蓮肉。

【功能主治】痘後邪毒淨盡,心虛不寐。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幼科發揮》卷上

【別名】

【組成】天水散2兩3錢,加朱砂末(水飛)5錢。

【功能主治】鎮神。主小兒驚後成癇。

【用法用量】巳、午時煎燈草湯調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一七三

【別名】

【組成】黃耆(捶碎,蜜水炙,銼)半兩,甘草(炙,銼)2錢,白茯苓(去黑皮)1分,人參1分,石蓮肉(去心,炒)1分。

【功能主治】小兒疳痢煩渴,肌體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匕,水半盞,大棗1枚,煎3-5沸,溫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二

【別名】

【組成】全蠍4個(塘水浸1宿),南星(大者)1個(開1穴,入蠍在內,以南星末蓋其口,用面裹,火煨令赤色,取出放地坑一宿,去南星)。

【功能主治】小兒搐搦。

【用法用量】每服1字,磨刀水調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十四

【別名】

【組成】丹砂(研)1兩,鐵粉(研)半兩,白茯苓(去黑皮,為末)1錢。

【功能主治】驚邪。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匕,鵝梨汁調下;磨刀水亦得。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極細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一七一

【別名】

【組成】蠍梢(炒)1錢半,蜈蚣(赤腳全者)1條,輕粉1字,烏頭尖(生用)7個,天南星(用生薑同搗作餅子,焙幹稱)半錢,麝香1字,龍腦(研)1字。

【功能主治】小兒驚癇。

【用法用量】每服1字匕,金銀薄荷湯調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幼幼新書》卷七引《吉氏家傳》

【別名】

【組成】犀角半兩,雄黃半兩,人參半兩,車前子半兩,茯苓1兩。

【功能主治】夜啼。

【用法用量】每服1錢,桃仁湯調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嬰童百問》卷三

【別名】

【組成】蟬蛻49個(只用後1截,除去前1截並嘴腳)。

【功能主治】嬰孩夜啼;小兒夜喘不止,狀如鬼神。

【用法用量】用鉤藤湯調下,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極細末,作四服。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十四

【別名】

【組成】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半兩,丹砂(別研)半兩,茯神(去木)半兩,天竺黃(別研)半兩,凝水石(燒)2兩半(別研)。

【功能主治】化風痰,止驚悸,解煩熱。主心神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食後、臨臥以溫荊芥湯調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除別研者外,為散,合和令勻。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宣明論》卷九

【別名】

【組成】禦米殼(蜜炒)1兩,人參1兩,陳皮(去白)1兩,甘草(炙)1兩。

【功能主治】遠年近日喘嗽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1錢,臨臥煎烏梅湯調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丹溪治法心要》卷八

【別名】

【組成】幹漆2錢(炒令煙出),雄黃5錢,麝香1錢。

【功能主治】小兒蛔蟲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歲半錢,空心苦楝根湯調下,月初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瘡瘍經驗全書》卷六

【別名】

【組成】人參1錢,茯神1錢,黃連1錢,甘草1錢,遠志7分,石菖蒲1錢,柏子仁1錢,生地1錢,赤芍1錢,木通1錢。

【功能主治】益正氣。主黴瘡心經形症。

【用法用量】用水2鐘,加桂圓肉7枚,煎8分服,滓再煎服。兼服丙字化毒丸。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壽世保元》卷七

【別名】

【組成】白茯神(去皮木)1兩半,白茯苓(去皮)1兩,人參1兩,石菖蒲1兩,赤小豆5錢。

【功能主治】婦人臟腑虛,神不守,邪厲得為病,夢交,其狀不欲見人,如有對晤,時獨言笑,或時悲泣,脈息遲伏,或如鳥啄,或脈來綿綿,不知度數,而顏色不變。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銼。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普濟方》卷三六一

【別名】

【組成】人參1錢,白朮1錢,白茯苓1錢,甘草2錢,辰砂半錢,天麻半錢,茯神半錢,全蠍7個,荊芥穗1錢。

【功能主治】小兒驚啼。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荊芥湯調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壽世保元》卷八

【別名】

【組成】人參、茯苓(去皮)、遠志(去心)、天麻、白附子、麥門冬、全蠍、蓮肉、茯神(去皮木)、朱砂各等分。

【功能主治】安神定志。主驚風退後,恍惚虛怯。

【用法用量】燈心湯調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幼幼新書》卷八引《四十八候》

【別名】

【組成】人參1錢,茯苓1錢,朱砂1錢,真珠半錢,甘草(炙)3寸,蟬蛻7個,麝香、犀角屑各少許。

【功能主治】小兒驚虛,夜啼。

【用法用量】每服1錢,薄荷湯調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傳家秘寶》卷下

【別名】

【組成】人參(去蘆)半兩,白茯苓1兩,遠志(去心)1兩,丁香半兩,木香半兩,官桂(去粗皮)半兩,益智半兩,肉豆蔻半兩,檳榔半兩,訶子半兩,青橘(去白)半兩,川芎半兩,蓬莪茂半兩,幹薑(炮)半兩,白朮半兩,附子(炮)半兩,厚樸(去粗皮,生薑炙)1兩,黃耆1兩,半夏1兩,當歸1兩,荊三棱(炮)1兩,神曲(炒)1兩,麥糵(炒)1兩。

【功能主治】氣勞。

【用法用量】每服2錢,入鹽1撚,水1盞,同煎至7分,和滓溫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醫略六書》卷三十

【別名】

【組成】茯神2兩(去木),生地5兩,棗仁3兩(炒),遠志1兩半,當歸3兩,白芍1兩半(炒),人參1兩半,麥冬3兩,炙草1兩,辰砂1兩。

【功能主治】產後恍惚心亂,脈虛微數。

【用法用量】每服3-5錢,豬心湯送下。

【各家論述】產後心血不足,心神失養,而神明失其主宰,故語言錯亂,恍惚如有所見焉。茯苓安神以清心氣,生地壯水以滋心血,棗仁養心神,遠志交心腎,當歸養血以榮心,白芍斂陰以和血,人參扶元補心氣,麥冬潤肺清心神,辰砂鎮心寧神,炙草緩中益胃也。為散,豬心湯下,使心血內充,則心神得養而神明有主,豈有神思錯亂,妄見妄言之患乎!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壽世保元》卷八

【別名】

【組成】人參1錢半,黃連(薑汁炒)1錢半,甘草5分。

【功能主治】小兒心經有熱有虛,夜啼不止。

【用法用量】加竹葉20片,生薑1片,水煎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銼。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