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鮮皮湯
《聖濟總錄》卷一二八
【別名】
【組成】白鮮皮1兩,桑根白皮(銼)1兩,玄參1兩,漏蘆(去蘆頭)1兩,升麻1兩,犀角屑半兩,敗醬3分。
【功能主治】癰疽日月久遠,膿水不盡,心中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1盞,入芒消半錢匕,濾去滓,空心溫服,晚再服。稍覺瘡痛止,即去芒消。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粗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六
【別名】
【組成】白鮮皮、茵陳蒿各等分。
【功能主治】癇黃如金,好眠吐涎。
【用法用量】水2鐘,煎服,日2次。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八
【別名】
【組成】白鮮皮1兩半,女萎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細辛(去苗葉)1兩半,升麻1兩半,蒼耳(炒)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五味子1兩半,菖蒲(九節者,去須節,米泔浸,切,焙)1兩半,蒺藜子(炒,去角)1兩半,黃耆(炙,銼)3兩。
【功能主治】風腰腳不隨,四肢(疒帬)痹,口噤不語,手臂腳膝痿弱顫掉。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日2次。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別名】
【組成】白鮮皮15g,粉丹皮9g,懷山藥9g,薏仁米15g,木通9g,大豆黃卷9g,龍膽草9g。
【功能主治】女陰潰瘍。
【用法用量】水煎內服。局部灼痛,分泌物多者,重用銀花、連翹;口腔潰爛不愈,重用大黃、豆卷、扁豆、金果欖;苔白而滑,加厚樸、陳皮、白朮。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一六八
【別名】
【組成】白鮮皮半兩,人參半兩,白芷半兩,防風(去叉)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知母(焙)半兩,沙參半兩,犀角(鎊)半兩,甘草(炙)1分。
【功能主治】小兒潮熱。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加薄荷3片,煎取5分,去滓,分溫2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粗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