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風散
《千金》卷八
【別名】
【組成】麻黃1斤,白朮1斤,栝樓根10兩,甘草10兩,欒荊10兩,天雄10兩,白芷10兩,防風10兩,芍藥10兩,石膏10兩,天門冬10兩,羌活2斤,山茱萸5升,食茱萸5升,躑躅5升,茵芋14兩,黃芩1斤5兩,附子30枚,大黃半斤,細辛5兩,幹薑5兩,桂心5兩,雄黃6兩,朱砂6兩,丹參6兩。
【功能主治】八風十二痹,狠退半身不遂,曆節疼痛,肌肉枯燥,皮膚瞤動,或筋緩急痛,不在一處,卒起目眩,失心恍惚,妄言倒錯,面上皰起,或黃汗出,更相染漬,或燥或濕,顏色乍赤乍白,或青或黑,角弓反張,乍寒乍熱。
【用法用量】先食酒服方寸匕,每日1次;三十日後,1日2次。五十日知,百日愈,1年平復。長服不已,佳。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八風散主八風十二痹。方中諸藥與膽腑門中芫花散、耆婆萬病丸相類,其方下雖有半身不遂之證,殊非中風六經形證之比。詳其立方,專以麻黃附子細辛湯開發陰邪於外;大黃附子湯分泄陰邪於裏;而兼欒荊、茵芋、躑躅、雄黃皆瞑眩之藥,非大風惡疾,詎可輕試?必其人主氣素強,病氣方充,始為合宜。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藥治下篩。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別名】八風湯(《保嬰撮要》卷二十)。
【組成】藿香(去土)250克 白芷 前胡(去蘆)各500克 黃耆(去蘆)甘草(爁)人參(去蘆)各1千克 羌活(去蘆)防風(去蘆)各1.5千克
【功能主治】風氣上攻,頭目昏眩,肢體拘急煩疼,或皮膚風瘡癢痛;以及寒壅不調,鼻塞聲重。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薄荷少許,同煎至210毫升,去滓,食後溫服;或每服6克,臘茶水調下;小兒虛風,每服1.5克,乳香、臘茶水調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藥為細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局方》卷一
【別名】八風湯
【組成】藿香(去土)半斤,白芷1斤,前胡(去蘆)1斤,黃耆(去蘆)2斤,甘草(炙)2斤,人參(去蘆)2斤,羌活(去蘆)3斤,防風(去蘆)3斤。
【功能主治】風氣上攻,頭目昏眩,肢體拘急煩疼,或皮膚風瘡癢痛,及治寒壅不調,鼻塞聲重;瘡疹既發,聲音不出,形氣俱病。
【用法用量】八風湯(《保嬰撮要》卷二十)。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眩暈瘙癢:薛立齋治一人頭目暈眩,皮膚瘙癢.搔破成瘡,以八風散治之即愈。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宋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
【組成】藿香(去土)半斤,白芷、前胡(去蘆),各一斤。黃(去蘆)、甘草、人參(去蘆),各二斤。羌活(去蘆)、防風(去蘆),各三斤。
【功能主治】治風氣上攻,頭目昏眩,肢體拘急煩疼,或皮膚風瘡癢痛,及治寒壅不調,鼻塞聲重。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入薄荷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跟。 臘茶清調一大錢亦得。小兒虛風、乳香臘荼清調下半錢,更量兒大小加減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