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丸
目录
《李氏醫鑒》卷五
【別名】
【組成】阿魏2錢半,青皮1兩,莪朮1兩,茴香1兩,胡椒1兩,丁香5錢,白芷5錢,砂仁5錢,肉桂5錢,川芎5錢。
【功能主治】積聚症瘕。
【用法用量】淡鹽薑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醋阿魏打糊為丸,朱砂為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普濟方》卷三二四
【別名】
【組成】血竭3錢,硇砂3錢,丁香2錢,蓬朮半兩,荊三棱半兩,沒藥半兩,芫青(炒)2錢,紅娘子2錢,虻蟲2錢,水蛭(炒)2錢,阿魏半兩,幹漆4錢(炒令煙盡),地膽半兩,斑蝥2錢(炒,去翅),海馬1對(炒),甘遂半兩,人參半兩,當歸1兩,豬脊半兩,麝香少許,穿山甲3錢(蛤粉炒)。
【功能主治】婦人幹血,氣血症塊。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醋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醋糊為丸。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醫方類聚》卷一一三引《新效方》
【別名】
【組成】阿魏1兩(醋煮),黃連6錢,山楂肉1兩半(1方加半夏以皂角同煮透,曬乾1兩、石堿3錢)。
【功能主治】肉積。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用白朮3錢,陳皮、茯苓各1錢,(口父)咀,煎湯送下。脾胃虛者,須用補脾胃藥作湯使,切不可單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醋煮神曲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別名】
【組成】阿魏(細研)1兩,當歸(切,炒)1兩,蕪荑仁(炒)1兩,雌黃(研)半兩,豬牙皂莢(去皮子,酥炙)半兩,麝香(研)3分,蓬莪朮(煨,銼)3分,柴胡(去苗)2兩,白檳榔(銼)2兩。
【功能主治】傳屍骨蒸,女人血氣,月候經年不通,痰嗽黃瘦,四肢羸弱,盜汗骨蒸,或時憎寒,飲食減少。
【用法用量】每服50丸,五更溫酒送下。仍飲令醉,以青絹被蓋之,睡覺汗出通身,必有細蟲在被間,日光內看,急須燒之,或瀉下惡物並蟲等是效。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和勻再羅,用羊肉半斤,去皮爛煮,細切,研如膏,入諸藥末,和搗三千杵,如硬,即添肉汁,為丸如綠豆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醫學綱目》卷三十八引丹溪方
【別名】
【組成】阿魏(醋浸1宿,研如泥)半兩,黃連(炒)半兩,花堿(研如粉)3錢,山楂肉1兩,連翹1兩半,半夏(皂角水浸1宿)1兩。
【功能主治】小兒食積,腹如蜘蛛狀,肚痛,小便白濁。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米飲送下。吃果子多者,加胡黃連;米食多者,加神曲、山楂;肉食多者,加阿魏。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炒神曲糊為丸,如蔔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活人方》卷四
【別名】
【組成】高良薑(東壁土炒)8兩,黑牽牛8兩,蓬朮4兩,赤豆4兩,砂仁4兩,三棱1兩,青皮1兩,陳皮1兩,幹薑1兩,草豆蔻1兩,檳榔1兩,肉桂1兩,真阿魏5錢。
【功能主治】男婦腸胃內外或食積、血積成塊、蟲積久聚,經絡肌理之間,寒痰濕氣留滯不通,久則成痞塊,症瘕。
【用法用量】每服1錢,午前、午後薑湯吞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醋調神曲糊為丸。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普濟方》卷二五○
【別名】
【組成】阿魏1兩,硇砂(用酒1大壺,與阿魏同熬成膏)1兩,苦楝子(炒微黃)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木香3分。
【功能主治】盲腸氣。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熱生薑酒送下,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入硇砂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別名】
【組成】阿魏(研)半兩,蠍梢(炒,搗)1分,麝香(研)1分,丹砂(研)半分,桃仁49枚(去皮尖雙仁,生研)。
【功能主治】通和五臟。主脾胃虛寒,宿食不消,腹脹腸鳴。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不嚼,溫酒送下,早晨、日午、臨臥各1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七十一
【別名】
【組成】阿魏3分,木香1兩,檳榔1兩,肉豆蔻半兩(去殼),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當歸1兩(銼,微炒),訶黎勒1兩(煨,用皮),桃仁3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令如膏),丁香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桂心半兩,白朮3分。
【功能主治】婦人髒氣久虛,腹脹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生薑酒送下,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用童便煎阿魏、桃仁成膏。入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丹溪心法》卷三
【別名】
【組成】山楂 南星(皂角水浸)半夏(皂角水浸)麥芽(炒)神曲(炒)黃連各30克 連翹 阿魏(醋浸)栝樓 貝母各15克 風化消 石堿 蘿蔔子(蒸)胡黃連7.5克
【功能主治】諸般積聚、症瘕、痞塊。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時用生薑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藥為末,薑汁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九十八
【別名】
【組成】阿魏1兩半(面裹煨,令面熟為度),當歸半兩(銼,微炒),桂心3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白朮半兩,木香半兩,芎?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蓬莪荗1兩,延胡3分,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幹微炒)。
【功能主治】丈夫元氣,婦人血氣,一切心腹脹滿,臍脅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醋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二十八
【別名】
【組成】阿魏半兩(細研,用白麵1兩,拌溲作餅子,爆令黃焦),木香1兩,補骨脂2兩(微炒),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幹薑2兩(炮裂,銼),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茴香子2兩(微炒),檳榔2兩,肉桂2兩(去皺皮),吳茱萸2兩(湯浸7遍,焙幹,微炒)。
【功能主治】順氣思食,兼暖脾腎。主虛勞,心腹或臍下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前以溫酒送下;生薑湯下亦得。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杏苑》卷六
【別名】
【組成】茴香1兩,青皮(去白)1兩,甘草(炙)1兩,橘紅1兩,蓬朮1兩,胡椒5錢,白芷5錢,肉桂5錢,縮砂仁5錢,丁香皮5錢,川芎1兩,生薑4兩(切片,用鹽半兩醃1宿,曬乾,焙),阿魏2錢5分(用好醋浸爛,研入糊中)。
【功能主治】心腹疼痛,痃癖,男疝,女血氣。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男氣疼,用薑鹽湯;女氣疼,用醋湯,食遠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用麵糊和阿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藥一斤,用朱砂七錢為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陳氏幼科秘訣》
【別名】
【組成】阿魏(沸湯泡)2錢半,雄黃(研末)2錢半,辰砂(研末)1錢半。
【功能主治】瘧母。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麵糊為丸,如綠豆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五
【別名】
【組成】阿魏(面裹煨,面熟為度)半兩,檳榔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半兩,胡椒半兩,丁香半兩,蓽茇半兩,白豆蔻(去皮)半兩,桂心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幹薑(炮裂,銼)半兩,蓬莪荗半兩,訶黎勒(煨,用皮)半兩,麝香1分(細研)。
【功能主治】脾臟久積虛冷氣攻心腹脹痛,胃氣不和,見食即嘔,面色萎黃,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熱酒送下,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