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丸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0年9月23日 (三) 21:13的版本 (CSV导入)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衛生總微》卷十

【別名】

【組成】白附子1分(末),蠍梢1分(研),舶上硫黃半兩(研細)。

【功能主治】傷風冷吐逆,及治糞青下瀉。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米湯或乳汁送下,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先將半夏半兩(湯洗淨,生為末),生薑自然汁和劑,撚作餅子,小錢大,沸湯內煮至熟,取出研成膏,入3味藥末和之,如幹,添少湯,丸如蘿蔔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楊氏家藏方》卷二

【別名】

【組成】半夏(湯洗7遍,生薑汁制)3分,天南星(炮)3分,寒水石(煆)3分,細辛(去葉土)3分,白茯苓(去皮)3分,白僵蠶(炒,去絲嘴)3分,肉桂(去粗皮)3分,白附子(炮)3分,川芎3分,香白芷1分,麝香1分(別研)。

【功能主治】風搏陽絡,胸膈涎盛,眉痛頭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後用溫熱水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生薑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楊氏家藏方》卷十七

【別名】

【組成】白附子(微炮)半兩,天麻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朱砂(研細,水飛)半兩,白僵蠶1兩(炒,去絲嘴),全蠍21枚(去毒,微炒),膩粉1分(別研),麝香1錢(別研),金箔10片(別研)。

【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風,潮熱生涎,上氣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荊芥湯送下,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藥將白附子等5味研為細末,次入研者藥,1處拌勻,煮棗肉為丸,如黍米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十九

【別名】

【組成】白附子1兩(炮裂),白僵蠶1兩(微炒),膩粉1分,天南星3分(炮裂),白花蛇1兩(酒浸,炙微黃,去皮骨),防風1兩(去蘆頭),麻黃1兩(去根節),赤箭2兩,麝香1兩(細研),白朮半兩,羚羊角屑3分。

【功能主治】風痙口噤,身體強直,迷悶不識人。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溫酒研下,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加麝香、膩粉,研令勻,以糯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普濟方》卷四十六引《經效濟世方》

【別名】

【組成】天南星(生)、天麻、半夏(湯洗7遍)、川烏頭(生,去皮臍)、白附子(生用)各等分。

【功能主治】風虛痰盛,頭目昏眩。

【用法用量】每服5-7丸,加至10丸,食後茶清或薑湯送下,服時微以齒碎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加腦子、麝香少許,瓷盒內閉1-2宿,清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直指》卷十一

【別名】

【組成】白附子(炮)1兩,南星(炮)1兩,半夏(湯7次)1兩,旋覆花1兩,甘菊1兩,天麻1兩,川芎1兩,橘紅1兩,僵蠶(炒,去絲嘴)1兩,幹薑(生)1兩,全蠍半兩(焙)。

【功能主治】風痰上厥,眩運頭疼。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後荊芥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用生薑半斤,取汁打麵糊為小丸。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濟陰綱目》卷三

【別名】

【組成】白附子4兩,附子2兩,黃狗骨頭4兩(燒灰)。

【功能主治】婦人經年崩漏不止,諸藥不效,脈濡微。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與伏龍肝散兼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