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龍丸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0年9月26日 (六) 21:02的版本 (CSV导入)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虺後方》

【別名】

【組成】大南星1個(重1兩以上者,更清水浸,剖開作2片,中間剜1小孔,內藏巴豆肉3個,合成,線紮定,外用),防風1兩,荊芥1兩,薄荷1兩。

【功能主治】小兒實證驚風。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淡薑湯磨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以清水煮南星,以南星無白點為度,取出,去豆不用,將南星搗如泥,為丸如雞頭子大,朱砂為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誠書》卷八

【別名】

【組成】遠志(去心)3錢,琥珀3錢,牙消3錢,人參5錢,紫河車(黑豆煮)5錢,甘草1錢,山藥1錢,橘紅1錢,天麻(煨)1錢,茯苓1錢,辰砂6錢,麝香1錢,冰片3分,牛黃5分。

【功能主治】四時感冒,瘟疫邪熱,煩躁不寧,痰嗽氣急,瘡疹欲出,欲搐。

【用法用量】薑湯或燈心湯,或麥門冬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金箔為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一盤珠》卷八

【別名】

【組成】明雄黃1錢半,辰砂1錢半,膽星5錢,天麻(薑汁炒)3錢,竺黃3錢,麝香5分。

【功能主治】小兒發熱痰喘。

【用法用量】口服。冬月,加麻黃、款冬花、甘草各2錢。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薄荷湯為丸。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集驗良方》卷五

【別名】

【組成】白附子(炮)1兩,膽星(薑炒)1兩,羌活1兩,僵蠶(炒,去嘴)1兩,前胡1兩,橘紅2兩,天竺黃2兩,天麻1兩(紙包煨),青皮(醋炒)1兩,全蠍(米炒)1兩,黃芩(生)1兩,花粉2兩,生黃連1兩,薄荷1兩。

【功能主治】小兒一切積熱驚癇。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煉蜜為丸,辰砂為衣,重5分。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家庭治病新書》

【別名】

【組成】琥珀7錢,枳殼1兩,生甘1兩,懷山藥1兩,膽星1兩,茯苓1兩,月石1兩,雄黃5錢,天竺黃5錢,沉香5錢,辰砂3錢,麝香5分。

【功能主治】小兒急驚,搐搦,痰嗽口噤者。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重1錢,金箔為衣,蠟護。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小兒藥證宜訣》卷下

【別名】保肝丸(《增補內經拾遺方論》卷四)。

【組成】天竺黃30克 雄黃(水飛)3克 辰砂 麝香(各別研)各15克 天南星120克(臘月釀牛膽中,陰乾百日,如無,只將生者去皮、臍,銼,炒幹用)

【功能主治】主小兒傷風瘟疫,身熱昏睡,氣粗,風熱,痰盛咳嗽,驚風抽搐,中暑;亦治室女白帶。

【用法用量】溫水化服。百日小兒,每丸分作三至四次服,五歲一至二丸;大人三至五丸。伏暑用鹽少許,嚼1~2丸,新水送下,臘月中,雪水煮甘草和藥尤佳。一法用漿水或新水浸天南星三日,候透軟,煮三五沸,取出乘軟切,去皮,只取白軟者,薄切焙幹炒黃色,取末240克,甘草75克,拍破,用水500毫升浸一宿,慢火煮至250毫升,去滓,旋旋灑入天南星末,慢研之,令甘草水盡,人餘藥。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藥為細末,煮甘草水和丸,如皂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扶壽精方》

【別名】

【組成】南星(湯泡,去皮臍,銼片,微炒,為末,入黑黃牛膽中,懸風處陰乾,春夏5錢,秋冬6錢)3錢,白茯苓(去皮)3錢,山藥3錢,天竺黃1錢5分,雄黃(水飛,另研)1錢5分,琥珀(豬膽浸1宿,火焙,研)1錢5分,麝香1分,朱砂(水飛,另研,為衣)。

【功能主治】小兒驚悸,痰嗽,痘疹。

【用法用量】蔥頭、薄荷湯送下。痰嗽,薑湯送下;痘疹見形,白湯送下;驚不安,燈心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臘月取雪,新壇盛,埋土中,合藥取1碗,甘草3錢,煎汁為丸;如無雪水,新汲水亦可,和勻如芡實大,陰乾。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片玉心書》卷五

【別名】

【組成】牛膽南星5錢(臘月取牛膽1個,將南星去皮臍,研為末,放於牛膽中,陰乾備用),天竺黃1錢,辰砂1錢,琥珀3分,牛黃2分,麝香半分,珍珠3分,白檀香3分,枳實3分,枳殼3分。

【功能主治】形實壯熱,昏睡氣粗,或痰盛壅嗽,驚風抽搦。

【用法用量】潮熱,燈心湯化下;驚風,薄荷湯送下;咳嗽,白開水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山藥打糊為丸,如黃豆大,金箔為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斑疹備急》

【別名】牛黃抱龍丸

【組成】天南星(銼開,裏白者,生為末,臘月內取黃牛膽汁和為劑,卻入膽內陰乾,再為末)半斤,天竺黃2兩(別研),朱砂2錢(研,水飛),雄黃半兩(研,水飛),麝香1錢(別研),牛黃1字(別研)。

【功能主治】一切風熱,中暑驚悸,瘡疹欲出,多睡,咳嗽涎盛,面赤,手足冷,發溫壯,睡中驚,搐搦不寧,脈洪數,頭痛,嘔吐,小便赤黃。

【用法用量】牛黃抱龍丸(《明醫雜著》卷六)。《痘疹世醫心法》有“金箔”。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極細末,甘草水為丸,如雞頭子大,窨幹。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別名】小抱龍丸、加減抱龍丸、保肝丸

【組成】天竺黃1兩,雄黃(水飛)1錢,辰砂半兩,麝香(各別研)半兩,天南星4兩(臘月釀牛膽中,陰乾百日。如無,只將生者去皮臍,銼,炒幹用)。

【功能主治】傷風瘟疫,身熱昏睡氣粗,風熱痰塞壅嗽,驚風潮搐,及蠱毒、中暑;亦治室女白帶。小兒四時感冒,瘡疹欲出發搐。

【用法用量】小抱龍丸(《局方》卷十淳佑新增方)、加減抱龍丸(《普濟方》卷三八七)、保肝丸(《增補內經拾遺》卷四)。本方加琥珀,名“琥珀抱龍丸”(見《景嶽全書》卷六十二);以金箔為衣,名“金衣抱龍丸”(見《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各家論述】1.《育嬰秘訣》:抱者,養也;龍者,純陽之物,肝主風。小兒病則有熱,熱則生風,上二慮之,制此方以平肝木,防驚風,此抱龍之名義。2.《小兒藥證直快箋正》:是方膽星、竺黃不過為痰熱而設,然方下主治不少,皆為實熱痰壅言之,以小兒傷寒溫熱,每多痰熱窒塞,故可通治。方下瘟疫,即今之所謂溫病,然麝香開泄太重,此方太多,宜大減之。又謂壯實小兒可以時服,則言之太過,方後謂亦治室女白帶,則帶下每多濕痰凝滯,停積胞中所致,此能滌痰清熱,所以可治。臘雪合藥,清溫甚佳。3.《小兒藥證直決類證釋義》:此方竺黃、膽星清熱化痰;雄黃祛痰解毒治驚癇;麝香、辰砂芳香開竅而安心神;故適於小兒痰熱內壅而致的急驚實證。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煮甘草水為丸,如皂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衛生鴻寶》卷三引計元讓方

【別名】

【組成】膽星(9套)1兩,天竺黃5錢,辰砂(水飛)2錢,雄黃(用水萊菔煮,飛)1錢,麝香1分。

【功能主治】急驚癲癇,痰涎壅盛,胎驚內釣,咳嗽喘息,搦搐驚悸。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湯化下。

【各家論述】蔣仲芳曰:鎮驚化痰,安神開竅,制抱龍之義也。然恐病輕藥重,朱、雄過於鎮墜,麝香引驚入竅。此方之妙,佐之以膏,麝香得麻黃之辛散,竅內之驚盡出;朱,雄得甘草之和緩,鎮墜之性和平,咳嗽痰喘,不治悉愈,其方則同,其效遠勝矣。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另用麻黃、款冬花、甘草各5錢,煎湯去滓,慢火熬成膏,和末藥為丸,如芡實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育嬰秘訣》卷二

【別名】

【組成】水銀2兩,鉛1兩5錢(熔化,入水銀制死)。

【功能主治】安神去痰。主如見生人、異扮人、或六畜跳躍異者。或鬼神惡狀者、或迅雷擊鼓、一切大聲使兒客忤者;或小兒病根日深成癇,但見聞原忤之例即發。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井花水化下。服後令睡,不可驚動。或作小丸服亦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以柳枝燒成珠,又入朱砂末、乳香末各1兩在內,乘熱用柳木槌擂勻,為丸如芡實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醫方一盤珠》卷八

【別名】

【組成】明雄黃4.5克 辰砂4.5克 膽星15克 明天麻(薑汁炒)9克 竺黃9克 麝香1.5克

【功能主治】主小兒發熱痰喘。

【用法用量】每服0.3~1克,溫開水送下。 冬月加麻黃、款冬花、甘草各6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藥共為末,薄荷湯為丸。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痘疹一貫》卷二

【別名】

【組成】琥珀3分,人參6分,白苓1錢,白附1錢,朱砂5分,牛黃3分,全蠍7分(去毒),僵蠶7分(炒),膽星1錢,黃連1錢,胡連1錢,甘草5分,黃芩1錢,麝香1分半,紫檀5分,天麻6分。

【功能主治】小兒驚風。

【用法用量】薄荷、金銀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痘症忌麝香。

【備注】

【制法】上為末,金箔10張為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三因》卷三

【別名】

【組成】赤小豆4兩(略炒),五靈脂1兩,白膠香1兩,破故紙(炒)1兩,狗脊(火去毛)1兩,木鱉子(去殼)1兩,海桐皮1兩,威靈仙1兩,地龍(炒)1兩,草烏(米泔浸3日,淨洗,去皮尖)1兩。

【功能主治】肝腎臟虛,風濕進襲,流注腿膝,行步艱難,漸成風濕腳氣,足心如火,上氣喘息,小腹不仁,全不進食。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鹽、酒任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幼科直言》卷三

【別名】

【組成】陳膽星4兩,鉤藤1兩,桔梗2兩,天麻2兩,升麻5錢,陳皮1兩,薄荷1兩,僵蠶5錢,川貝母1兩(去心)。

【功能主治】痧症不拘前後,痰多咳嗽,有風有熱者。

【用法用量】乳孩每服半丸,大者每服1丸,白滾水送下;若外感風邪,用防風5分煎湯調下;若內熱,用竹葉湯調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朱砂為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二

【別名】

【組成】琥珀 人參 天竺黃 檀香 白茯苓各21克 甘草(炙)30克 枳實(麩炒)15克 辰砂(水飛)75克 白山藥250克(炒)牛膽南星(炒)15克 金箔50片

【功能主治】祛風化痰,鎮心解熱。主嬰孩諸驚,四時溫疫邪熱,以致煩躁不寧,痰嗽氣急,瘡疹欲出發搐。

【用法用量】用蔥白煎湯或薄荷湯送下,痰壅嗽甚,薑湯調化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各味為細末,和勻,取新汲水為丸,如芡實大,陰乾。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