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府秘傳經驗女科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19年8月11日 (日) 16:43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h1>內府秘傳經驗女科</h1> <dl class="元資料"> <div><dt>作者</dt><dd>龔廷賢</dd></div> <div><dt>朝代</dt><dd>明</dd></div> <div><dt>年份</dt><dd…”)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內府秘傳經驗女科

作者
龔廷賢
朝代
年份
公元1716年

卷一

月經前期論(一)

其症血來如豬肝水,五心作熱,腰疼,小腹痛,面萎色黃,不思飲食,乃氣血皆虛。先用黃芩散,退其五心煩熱。後用調經丸,次月血勝疾除,而人清安矣。

黃芩散

川芎 川歸(酒洗、炒) 白芍 蒼朮(米泔浸) 甘草 天花粉 知母 黃芩

水一盅,煎七八分溫服,渣並。

調經丸

三稜(醋炒) 莪朮(醋炒) 川芎 川歸(酒洗) 白芍(酒洗) 小茴 生地(酒洗) 熟地 八角茴 玄胡 白茯 砂仁 烏藥 香附(各二兩,童便炒)

上為末,早米糊丸,梧桐子大,不拘時,酒下百丸

月經後期論(二)

其經來如屋漏水,頭昏目暗,小腹作痛,更兼白帶,咽中臭如魚腥,噁心吐逆。先用理經四物湯,次服內補當歸丸,下月疾愈。

理經四物湯

川芎(三) 川歸(七,酒洗) 白芍(七) 生地(八) 黃芩(七) 白朮(八) 柴胡(五) 香附(一錢) 玄胡(一錢) 三稜(七,醋炒)

水一盅,煎七分。

內補當歸丸

續斷(八) 阿膠(一,炒) 甘草(四錢) 川芎(七錢) 乾薑(五錢,炙) 白芷(六錢) 白芍(一錢二,酒炒) 熟地(五錢) 蒲黃(一錢) 厚朴(八分,薑汁炒) 吳茱萸(七錢) 附子泡 白茯苓(八錢) 肉蓯蓉(八錢,酒洗)

上或各一兩,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八十丸。

月經或前或後(三)

其症因脾土不勝,不思飲食,由此血衰,月水往後期矣。或次月飲食多進,月水又往前矣。用藥不須調血,只宜理脾,脾土勝旺,血勻氣順,自然應期,當紫金丸。

紫金丸

青皮 陳皮 良薑 蒼朮(米泔水浸) 檳榔 枳殼 砂仁(微炒) 紅豆 香附(制) 烏藥 三稜(醋炒) 莪朮(各二兩)

上為末,早米糊丸,梧桐子大,食前米湯送下百丸。

卷二

脈法

左手寸脈洪,主胸中之怒氣。關脈洪,主心中之冷氣。尺脈洪,主不孤。左三指般大,主孕有思在內。尺脈小如線發,主作脈,女人血堂病,月紅或前或後。

右手寸脈洪,主上焦熱,咳嗽有痰,身發潮熱。關脈洪,主冷氣作痛。尺脈洪,主孕。尺脈小,主子宮冷。兩手六脈一般洪緩而清利,主壽高。六脈俱小如線大,主胃弱不能飲食,腰痛頭暈敗血。六脈俱洪大浮弦,主有風氣。女人除此與產後,余與男子同。男子左手洪右手弱,主大利。女子右手洪左手弱,主大利。

辨孕男女脈法歌

左手實大是男胎,右手弦洪是女孩,兩尺偏大分男女,命門滑實主懷胎。

調經

趕前為熱,退後為虛。血滯宜破,血枯宜補。常時與經前作痛為血積,經後痛為血虛。常時發熱為血虛有積,經行發熱為血虛有熱。

【主意】

婦人坤道血為基,氣血調和體最宜。血盛氣衰應可治,血衰氣旺漸乖違。血熱先期風熱紫,寒痰黃淡濕違期。作痛行經氣血滯,行過作痛血氣虛。經血有調宗四物,濕痰枳、術二陳推。脈數黃芩荊芥穗,氣血力弱入耆參。沉遲氣滯檳榔佐,作痛滿悶入青皮。虛熱逍遙補心類,清之經血自如期。

逍遙散

白朮(炒) 川歸 柴胡 白芍 黃芩 薄荷 地骨皮 天花粉 龍膽草 石蓮子

水煎服。

經閉

夫經閉不通者,或墜胎及多產傷血,或久患潮熱消血,或久發盜汗耗血,或脾胃不和、食少而不生血,或痢疾傷風失血,或七情傷心氣停鬱結,故血閉而不行也。治宜生血、補血、調血。

【主意】

經凝氣滯不流通,故閉將來紫淡紅,病後汗多思損血,或因濕熱冷兼風。氣鬱沉微當利氣,緊寒血積又疏通,四物檳榔附莪朮,桃仁牛膝桂虻蟲,弦濡氣虛參白朮,黃耆鞭草牡丹芎,其間胃火乾枯涸,酒佐將軍大有功。

崩漏

皆由勞傷血氣,損衝任二脈,氣血俱虛,不能約制其經血,故忽暴下者,或漸成淋瀝者,蓋婦人皆由心事不定,或人事少,故貴勢脫。先富後貧,皆心火上炎,治當勸諭,而行鎮心火之藥。

【主意】

崩漏皆由血氣傷,脈來弦大細而長。東垣下陷不言熱,學者須知要忖量。丹溪每論虛濕熱,陰搏陽弱病之詳。脈弦而數當清熱,荊芥黃芩未服良。百草霜研宗四物,痛入延胡炒黑姜。脈濡氣虛參白朮,續斷黃耆功效強。久崩下陷宜升舉,養血調脾瀉二陽。

赤白帶

赤屬血,白屬氣,濕熱為病,漏與帶俱是胃中痰積下流,滲入膀胱,稠黏者是。又有如白湯者,名曰白濁,主燥濕為先,法當升之,甚者法以提其氣,宜斷厚味。

【主意】

白帶根因濕熱當,赤榮白衛不調和。來而腰膝皆痠痛,漏下時多骨木枯。脈來弦緩傷乎風,炒姜散服絕其疴。伏龍肝散多靈驗,脈數樗根效更多。

伏龍肝散

伏龍肝 艾葉 川芎(各一錢五分) 赤石脂(煅) 麥冬(去心) 乾薑(炙) 川歸 肉桂 甘草 熟地(各三分)

加棗煎服,或為末,米飲酒下。

安胎

胎氣宜清不宜熱,宜靜不宜動,有因胎病不安者,有因母病而胎不安者,宜預安之。

【主意】

妊婦全憑氣血諧,傷情冷熱挫為災。傷血脈濡宜四物,四君脈大旋安排。挫氣縮砂為末服,術芎芩歸不傷胎。

安胎飲

熟地 白朮(炒)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 茯苓 黃芩 甘草 阿膠(炒) 地榆 艾葉(各五分) 姜(三片)

水煎服

胎氣鬱滯者,宜參蘇飲。

人參(二錢) 蘇葉(五錢)

水煎服

脾氣虛弱者,宜六君子湯。

人參 甘草(各五錢) 白朮(炒) 茯苓(各一錢) 半夏(制) 陳皮(去白七分) 加紫蘇 枳殼 姜(二片) 棗(二枚)

水煎,不拘時服

鬱結傷脾者,宜歸脾湯。

人參 黃耆 茯神 甘草 木香(忌火) 酸棗仁(炒) 白朮(炒) 圓眼肉 加柴胡 梔仁(炒黑各等分) 姜(一片)

水煎服

鬱怒肝脾者,宜四七湯。

蘇葉 厚朴(薑汁炒) 茯苓(各一錢) 半夏(薑製,一錢五分)

加川芎、川歸,怒動肝火加五味子、柴胡、薑、棗煎服。

漏胎

妊娠月水時下者,皆由衝任脈虛,不能約制經血,血漏盡則胎斃矣。有勞役喜怒不節,或飲食觸冒風寒,或母有宿疾,為風冷所乘,氣血失度而血漏下。

【主意】

漏胎血少氣偏虛,不能衛護熱乘之。脈數黃芩加白朮,安胎主藥善扶持。弱脈血虛全四物,艾膠制炒要知宜。下陷升提分濕熱,氣虛應可用參耆。

胎痛

夫胎痛者,皆妊婦禁忌不知,或由生冷或觸風寒,邪正相擊,隨氣上下,衝於心則心痛,攻於腸胎,則腸胎痛。

【主意】

胎痛分明胎氣傷,致令妊婦痛長聲。脈來細緊寒食氣,縮砂四氣最為良。脈澀血虛宜四物,紫蘇香附服安詳。尺數熱痛連炒入,診脈須分陰與陽。

四七湯

蘇葉 厚朴(姜) 白茯苓(各一錢) 半夏(一錢五分,薑製)

加薑、棗,水煎服。

惡阻

皆婦人稟受怯弱,或有風氣,或有痰飲,凡妊便是有病,其婦顏色如故,脈息和順,但覺體肢沉重,頭目昏眩,擇食,惡聞氣味,好食酸鹹,甚者作寒熱,嘔吐痰水。輕者不必服藥,重者以半夏湯,茯苓丸可也。

【主意】

血奪胃氣嘔咽乾,一云痰火自相搏,飲食下咽隨口出,致令惡阻食難吞。半夏茯苓湯要藥,二陳藿術亦為尊。脈分熱冷並虛實,順氣和脾胎自安。

半夏湯

半夏(薑製) 縮砂(各二兩) 茯苓 白朮(炒) 杏仁(去皮尖) 芍藥(各五兩) 竹葉(三十片) 大棗(五枚) 陳皮(五兩)

水煎服

半夏甘而益脾,辛而散滯。姜所以製半夏之毒也。脾喜燥而畏濕,故用白朮燥脾,茯苓滲濕。脾喜通而惡塞,故用杏仁利氣,陳皮泄氣,竹葉清氣,能去水中之火,芍藥味酸,能瀉土中之水,大棗取其甘而益脾耳。

茯苓丸

赤茯 人參 桂心 乾薑(炙) 半夏(制) 陳皮(各一兩) 白朮(炒) 乾葛 枳殼 甘草(炙)

共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一日三服

半夏茯苓湯

半夏(制) 茯苓(八分) 砂仁(炒) 陳皮 甘草(各四分)

加棗、薑、烏梅,水煎服二三劑,再服茯苓丸。此方健脾化痰滯要藥,或加白朮為好。若食滯加枳殼,氣惱加柴胡。

回春散

白茯苓(一錢) 半夏(制,一錢) 陳皮(五分) 蒼朮 厚朴(各一錢、薑汁炒) 砂仁(五分) 藿香(八分) 乾薑(二分) 烏梅(一個) 甘草(三分)

加姜三片,水煎服。

胎腫

凡孕婦有通身腫者,有腳腫者,俗乎為胎腫,又名胎水。或脾虛不能制水者,血散四肢而腫,有胎挾水,水血相搏者,有胃虛濕者,有乘風冷者,有痢瘧後而腫者,有飲食太過者,有腹脹而腫者。

【主意】

胎腫皆因濕熱多,山梔、卜子炒宜過,研末米調稠服下,管教虛腫漸消磨。

子煩

夫妊娠而子煩者,是肺臟虛熱乘於心,則心煩。停痰積飲在心胸之間,或中於心,亦煩也。若熱煩者,但熱而已。若有痰而煩者,惡聞食,氣則煩燥。

【主意】

妊婦心驚悶子煩,病因二火君火四月,相火六月在其間。竹葉湯除虛燥病,門冬飲子似仙丹。

犀角散

生犀角(涼心,鎊) 地骨皮(退熱) 麥冬(清金,去心) 赤茯苓(導赤) 條芩(瀉火) 甘草(生用和中)

水煎服。

竹葉湯

白茯(二錢) 防風(一錢) 麥冬(一錢五分) 黃芩(一錢五分) 竹葉(五片)

水煎服

門冬飲子

麥冬(去心) 人參 知母(各一錢) 生地(八分) 茯神(七分) 五味 栝蔞仁 葛根(各五分) 甘草(三分) 竹葉(七片)

水煎服

子癇

孕婦忽然冒悶,不識人事,角弓反張,須臾則蘇,狀若中風,名曰子癇,亦謂之風症,又名子冒。四物湯養血,加連、芩降火。四物湯方在前。

【主意】

孕婦筋強語塞痰,或時發搐故名癇,脈浮弦滑羚羊散,煎服祛風漸漸寬。

羚羊散

羚羊角(鎊) 獨活 酸棗仁(炒) 五加皮(各八分) 防風 川芎 苡仁 茯神 川歸(酒洗) 杏仁(各四分去皮) 木香(忌火) 甘草(各三分) 姜(三片)

水煎服

子懸

胎氣不和,懷胎迫上,脹滿疼痛,謂之子懸。恐難產。

【主意】

胎氣湊上腹心田,滿悶脹痛曰子懸,紫蘇散子安胎氣,須教一服遂安然。

紫蘇散

紫蘇 人參 陳皮(去白) 大腹皮(洗淨) 歸尾 川芎 粉草 白芍 加姜(五片) 蔥白(七寸)

煎服。胎前諸病,俱以此加減,腹痛加香附、木香,熱加條芩,咳嗽加枳殼、桑白皮,嘔加砂仁,瀉加白朮、茯苓。

子淋

妊婦腎虛,膀胱熱也。腎虛不能利水,則小便數也。膀胱熱則小便澀而不利。妊娠之婦胞系於腎,腎間虛熱而成淋疾,甚者心煩悶亂,名曰子淋。

【主意】

子淋散在便淋中,熱結便癃氣不通,安榮散子功多效,服之寬快有奇功。

安榮散

麥冬 通草 滑石 川歸 燈心 甘草 人參 細辛(各五分)

水煎服。

胎死上喘

因母患熱病,至六七日以後臟腑極熱,熏蒸其胎,而致胎死自冷,不能自出而作喘。產母舌青者死。

【主意】

脈沉病喘死胎中,動熱傷胎氣上衝,桂射和勻酒調下,黑神散子亦能通。

黑神散

熟地 蒲黃(炒) 黑乾薑 當歸 白芍(酒炒) 桂心(各三兩) 甘草(三錢) 黑豆(炒去皮,三合半)

共為末,每服二錢,童便和酒調下。它本用赤芍。

胎衣不下

產時用力,惡血上逆,胎衣亦隨氣上,心頭迷悶,須臾不止,即亡而不救矣。

【主意】

胎衣不下為何如,疲倦皆由用力過。停風衣冷或血入,胞腫令人無奈何。急服奪命丹行血,牛膝湯煎效更多。益母童便酒調下,胞衣下利更清佳。

奇命丹

附子(泡一錢) 丹皮(一兩) 乾漆(一錢,炒、煙盡為度) 大黃(一兩)

共為末,大黃成膏,丸梧桐子大,酒下五七丸。

牛膝湯

牛膝 川芎 朴硝 蒲黃(各三兩) 川歸(一兩四錢酒洗) 桂心(五錢)

共為一劑,每服(五錢) 姜(三片) 加生地(一錢) 水煎。

又方

牛膝 瞿麥 歸尾 木通(各一錢) 滑石(二錢) 冬葵子(酒洗,一錢五分) 枳殼(一錢)

水煎熱服,治婦人生理不順,用此滑利水道,令兒易產,藥分三服,水二盅,煎八分溫服。

產後寒熱

凡發熱乃氣虛甚,非有實熱也。有內傷發熱,有外感發熱惡寒者,亦血氣虛甚,有瘀血作者。

【主意】

產後發熱又增寒,中感須知有幾般。外邪身熱脈浮緊,五積交加病自安。右寸脈大頭不痛,發熱皆由宿食存,香砂二陳加麥用,內傷莫作外傷看。小腹滿疼有瘀血、增寒壯熱掌心溫、弦緊脈宜五積散,延胡蔥白散為尊。日晡潮熱宜八物,脈虛弦大補中論。醫臨藥脈如臨陳,虛實分明仔細參。

五積交加散

厚朴(薑汁炒) 陳皮 桔梗 蒼朮(米泔水浸) 川芎 白芷 白茯 川歸 香附(制) 半夏 枳殼(炒) 乾薑(炙黑) 肉桂 甘草(炙) 麻黃 白芍(酒炒) 青皮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人參(邪勝不可用參) 水(二鍾) 姜(三片) 蔥(一根)

煎至八分,溫服。

五積散(其方見二十三內)

八物湯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甘草(減半,炙) 歸身(酒洗) 熟地 芍藥(酒炒) 川芎(各等分)

他本有砂仁。水二盅、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產後血暈

宜用生化湯。有血多去而暈,宜大補血。有氣虛而暈,宜大補氣。有痰火泛上而暈,宜清痰降火。有瘀血不行而暈,消瘀血為主。

【主意】

血暈皆由血去多,血虛痰動耳鳴鑼,脈息沉微加冷厥,若然不治漸成瘕。

產後腹痛

若腹滿者,當去惡血,腹不滿者,虛作痛也。

【主意】

惡血不盡痛憂疑,脈來細緊與沉遲,聚寶丹磨隨飲引,童便和酒最相宜。脈弦而緊黑神散,血利玄胡桂與歸,心腹絞痛並兒枕,蒲黃宜入五靈脂。

失笑散

五靈脂 蒲黃(各一錢)

用醋水煎服

聚寶丹

沒藥(炙去油) 真琥珀(另研) 當歸(酒洗焙乾研末) 木香(各一兩) 乳香(五錢,炙,去油) 辰砂(水飛) 麝香(各一錢。另研)

上為末,或滴為小丸,或用酒糊為錠子,每用一錠,酒下或童便下尤妙。

陰戶脫

氣血虛甚所以脫下,但宜養血和氣,自收腰肚,常宜熱之。

【主意】

戶物形如帕下垂,俗名呼作產門頹。治宜補氣兼升法,清氣升時物自回。用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中亦可。

卷三

調經種子

婦人之病,多是月候衍期,或前或後,或多或少,小腹急痛,每至經脈行時,頭眩,飲食減少,氣滿,崩漏不止,腰腿疼腫,赤白帶下,並宜調理。

【主方】

川芎(七分,血藥中能使氣化流行,以養心血,取其辛溫能行血之滯也。) 當歸(一錢,大能和血補血,諸血症皆宜全之。) 白芍(八分,治血虛腹痛之劑也。主收斂腹中疼痛,酒浸煨用。) 生地(一錢,能涼心血,疏血或衄血,吐血,凝滯瘀血,崩中血不止,胎動下血,大腸結燥,大便不潤者,皆當用之。) 香附(八分,氣重味輕而辛散,婦人之聖藥也。蓋婦人心性偏執,每多鬱滯,所謂多氣少血此也。此藥能疏氣散瘀。) 益母草(一錢,取其活血養血也。) 甘草(三分,能和藥性。) 牡丹皮(七分,治腸胃積血,除結氣,破瘀血,吐血衄血之聖藥,及無汗骨蒸者,其能養真血而去敗血,固真氣而行滯氣耳。) 五靈脂(一錢,逐瘀血,腳膝痛不可忍者,炒令煙盡為末。) 白茯苓(八分,潤其肺,生津補脾,雖曰:淡滲而其味尚甘,其陰虛者,無害也。)

每劑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空心溫服。

加減法:

經水不及期先來者,血熱也。加酒炒黃連(七分)。過期紫黑有塊,亦血熱也,更加黃連。過期而行者,血寒也、加煨乾薑、肉桂(各三分)。臨期正行作痛,加玄胡(八分)、青皮(五分);經行或斷續不來,積塊刺痛,加紅花、蘇木、桃仁(各五分);經水來過多,加黃芩(炒一錢)、蒲黃(八分),經水來即病,飲食少思,加白朮(八分)、陳皮、砂仁(各五分);肥人痰多,赤白帶下,加南星(八分),蒼朮(八分);氣血虛弱,四肢痠軟,面無顏色,加人參、黃耆(各五分)

月信趕前,宜用涼藥以清熱。退後為虛,宜用溫藥以補虛。分而為二,當審而用之,但服養血益血,補養脾胃諸藥,而血自行矣。

【主方】

白芍(一錢酒炒,瀉脾經之火,伐肝木。) 當歸(一錢酒洗,能補婦人諸血不足。) 白朮(一錢,陳壁土炒,大能除濕痰,故脾胃能補而清順,氣得之而能健也。與當歸、白芍同,即清脾則濕熱能消) 半夏(七分薑湯泡,性躁而能除濕痰、故脾胃得之而能健也。) 白茯苓(八分。去皮,滲利治痰嗽,去胞中之火。) 人參(七分。入肺經,助肺氣而通經活血,此乃氣中之血藥也。) 甘草(三分。除頭熱、肌熱之聖藥。) 阿膠(一錢。蛤粉炒成珠,保肺經養肝血,補虛止嗽,血症皆用之。) 五味子(五分。酸苦而微帶辛,能引酸苦入肺腎,以收斂肺氣而滋腎水。其止嗽益氣除煩,補虛生津止渴) 柴胡(八分。去蘆,瀉肝膽之火。) 川椒(三分。補暖下焦。)

每帖水二盅 姜三片煎,食前稍熱服。

加減法

五心煩熱,日晡潮熱,加胡黃連(五分);不思飲食,加神麯 麥芽(各二分);頭痛,加川芎(七分)。

通經散

治婦人月經不通,或積瘀血,時常作腹痛,攻刺小腹堅硬有塊,及室女經不通,此藥能通利之。

劉寄奴(二兩) 當歸尾(一兩) 辰砂(三錢,另研) 赤芍(一兩) 紅花(一兩) 穿山甲(一兩,炒) 玄胡索(一兩) 莪朮(一兩,醋炒) 官桂(三錢) 烏藥(一兩) 牡丹皮(一兩,酒洗) 川牛膝(一兩,酒洗去蘆) 三稜(一兩,醋炒)

共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熱酒調下,如不用酒,薄荷湯和醋送下亦可。此方善能通經,用之於血滯者可矣。若畏而不服,養病自貽患也,然多服亦未見有誤。

養榮湯

瘦怯婦人不能孕育者,以子宮血少也,可用此湯以補陰血不足,能養血滋陰,血足自然易孕。

川芎(一兩) 當歸身(二兩,酒洗) 白芍(二兩,酒炒) 淮熟地(四兩,洗淨蒸) 山藥(二兩) 澤瀉(一兩五錢,去毛) 山萸肉(二兩,去核) 牡丹皮(二兩,去骨洗淨) 白茯苓(二兩,去皮) 黃柏(四兩,酒炒褐色) 知母(二兩,去毛酒炒)

共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鹽湯下,冬月溫酒下。

加味調經丸

血熱經水先期,氣旺痰火者,服此藥易孕。

香附子(五斤分作五分,一分用鹽水浸,一分童便浸,一分醋浸,一分無灰酒浸,一分米泔水浸。每分浸法:春浸三日,夏浸二日,秋浸五日,冬浸七日,仍用原汁煮,不可犯鐵器,用蔥五斤取白,切細拌香附焙乾,以蔥黃色為度。) 川芎(二兩) 當歸(四兩,酒洗) 白芍(四兩) 生地(四兩) 黃連 黃芩(各三兩) 橘紅(二兩) 青皮(一兩五錢) 柴胡(二兩) 白芷(二兩五錢) 荊芥(五兩) 活石(五兩)

水飛過,共為末,醋面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白滾湯下。

烏雞丸

治婦人羸瘦弱甚,血虛有熱,經水不調,赤白帶下等症。女科切要之藥,服之多子。醫家不審氣血冷熱,妄投膠艾、薑桂香燥之藥,令人有子。殊不知積濕成熱,服者無不被禍縱,受孕而墜者多矣。然世俗概用濟陰暖宮,聚寶丹,艾附等丸,以為得當。前藥品乃溫熱之藥,助火消陰之劑,必致誤人矣。故參出此方,懷孕時自宜斟酌。若素有墜胎之患,亦宜禁忌惱怒,及姜蒜熱物之類宜戒之。此藥性平和,滋養血氣,安胎保全月事。

白毛烏骨公雞(一隻肥重者閉死,去毛腸淨,用京酒和水與雞放在罐內,浸沒雞兩寸深,將文武火煮干去骨,將肉搗爛作餅,瓦上焙乾研為細末。) 香附子(六兩同米泔水、京酒同浸,春秋浸三日,夏浸一日,冬浸四日,取火焙之。) 熟地(三兩) 當歸(三兩,酒洗) 川芎(二兩) 白芍(二兩,酒炒) 人參 白朮 黃耆 白茯苓 川續斷 砂仁 杜仲(薑製炒去絲,一兩) 川牛膝(一兩五錢,去蘆,酒洗) 肥知母(二兩,酒炒) 鹿角膠(二兩)

上共為細末,再用山藥(八兩,為末,酒打糊為丸),將鹿角膠用酒溶化入藥同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漸加至八九十丸,早晨溫酒送下或米湯亦可,忌煎炒辛辣之物及莧菜。

求嗣經驗育胎丸

紫河車(一具,初生男胎為妙,連帶者更佳,以米泔水洗淨,新瓦上烘乾為末。) 丹雄雞腎(八副,味甘溫無毒,暖婦人血海,鬢甲未毛童雞為佳,煮熟取腎) 益母草(一斤,研細末三兩,味辛氣溫,調經水,產後胎前諸疾,活血養血。) 蓮子(去心二兩,主補五臟益元氣,安精神開心養血。) 淮熟地(六錢,主治女子傷中胞胎,補五臟血氣不足,通血脈益氣力) 白茯苓(三錢去皮,主開胸膈,調臟氣,養心血神守中。) 山茱萸(三錢去核,主溫中下氣,強益精安五臟,通九竅暖腰膝。)

共為細末擇壬子日煉蜜丸龍眼大,待經事至空心服二丸,用蠟酒送下,連服三日。又候經盡如前服之,以受孕見效為度。有孕不可服,忌煎炒、椒、薑、蔥辣之物。此藥平氣血,補暖子宮血海之功極大,故易孕也。

虛損補中湯

婦人調經,胎前,產後,崩漏虛損諸症。

川芎 當歸(酒洗) 白芍(酒拌炒各一兩) 白朮(米泔水洗,一兩五錢) 人參(去蘆) 黃耆(蜜炙去毛不用) 陳皮(各一兩) 鹿角膠(一兩五錢,頓化入藥) 砂仁(五錢,炒)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滾白湯下。

熬鹿角膠法

用鹿角劈碎,米泔水浸四五宿,用清水洗淨,以新罐盛之,罐內水滿為度,以罐入鍋內,水煮之,將罐口固扎勿令泄氣,用桑柴煮七日七夜,取起濾膠,宿將汁以文火煅成膏。煮時鍋內若干,加之熱水再煮,勿用冷水。取膠同煎藥,用之最取元氣,大補氣血。

四聖丹

諸男婦諸虛百損,並宜服之。

紫河車(一副洗淨,新瓦焙乾為末) 人乳(二兩,不拘多少,旋取於銀銚或銅銚中,漫火熬成膏,如飴糖色,淨用二兩) 秋石(二兩真者用乳缽盛之,取熬成乳,同曬乾連秋石四兩為度。) 鹿角膠(二兩用陳酒半碗,煮滾煅化) 甘枸杞(酒浸灑干取淨末,一兩五錢) 淮山藥(隔紙炒淨末一兩五錢) 白茯苓(去皮淨末,一兩四錢) 人參(淨末二兩)

上共合為一處,將鹿角膠化開,少加蜜拌勻,搗千捶為度、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淡鹽湯送下。忌蔥蒜、蘿蔔、辛辣熱物。

丹參散

凡經水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產前胎不安,產後惡露不止,並皆治之。冷熱勞倦,腰脊骨節煩痛。

丹參(去蘆)

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凡調經,胎前產後,湯藥中皆可加用之,極效。

金匱丸

治婦人之聖藥。

香附(一斤童便、酒、醋、鹽水各制四兩) 生地(一兩,酒浸洗,加益智仁二兩,用酒炒,去益智仁不用) 茯苓(四兩,去皮) 砂仁(二兩,炒去殼) 白芍(四兩,火煨) 當歸(四兩,童便洗) 白朮(六兩,米泔水浸,洗淨四兩) 白薇(六兩,水洗去蘆淨四兩) 黃芩(酒浸洗淨四兩) 人參(二兩) 木香(六錢忌火) 川續斷(六兩,酒洗淨,五倍炒) 阿膠(四兩,蛤粉炒成珠) 沒藥(六錢)

上為末,法制咀片極細,用山藥十二兩,搗碎,用清水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滾白湯送下五十丸,此藥大能調經,除百病如神效。此女科之聖藥也。

還少丹

治諸虛百損,調榮益衛,健脾補胃,壯陽滋陰,久服令人多子,能使白髮還黑,皮枯再潤,此王道平補之劑,功效甚大,不能盡述。

何首烏(赤白兩種各一斤,竹刀切片用。用黑豆拌蒸九曬去豆不用) 破故脂(八兩,用井花水浸三宿,再用胡桃泥拌透,去胡桃泥,將故脂研末。) 川牛膝(八兩,去蘆,用黑豆拌蒸,曬乾九次為末) 茯苓(赤白兩種各一斤,去皮筋研細末,井花水飛過,去浮者,只用沉底者,赤用牛乳,白用人乳,初煮乳滿為度,煮透以干為度,曬乾用。) 枸杞子(曬乾為末八兩) 菟絲子(八兩,酒浸三宿,加好酒浸透煮,曬乾為末。) 天門冬(去心曬乾,八兩) 麥門冬(去心,六兩) 熟地(黃酒洗淨,八兩) 生地(黃酒洗,六兩) 當歸身(酒洗,六兩) 冬青子(酒洗,八兩) 覆盆子(酒洗,八兩) 桑椹子(八兩) 旱蓮草(取頭末,八兩) 黃柏(蜜拌炒,二兩) 肥知母(蜜拌炒,二兩) 山萸肉(八兩) 龜板(二兩,醋、油炙) 虎脛骨(二兩,酥油炙)

上各味俱不犯鐵器,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或食前淡鹽湯或酒送下八九十丸,漸加至二百丸,服此藥時忌蘿蔔、牛肉、蔥、蒜、生冷、煎炒等物。

崩漏論

婦人崩漏,失血過多,由氣血俱虛損,傷子宮血海也。血氣之行外循經絡,內榮臟腑,重則為崩,輕則為漏。而衝任之氣虛,不能約制其經血,故脾不能統血,肝不能藏血,忽然血崩暴下,此等症候皆由脾胃氣血先損,能受補者可救。誤用止澀寒涼之劑,復傷脾胃生氣,使血反不歸經矣。

【主方】

人參(一錢) 炒白朮(一錢) 白茯苓(八分) 甘草(五分,炙) 小薊(一錢) 川芎(七分) 當歸頭(一錢,酒洗) 側柏葉(一錢,炒) 生地黃(一錢,酒洗) 

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

加減法

血暈,加荊芥(六分,炒)、澤蘭葉(六分);虛汗,加黃耆(一錢蜜炙) 棗仁(八分去殼炒);崩中日久,白帶不止,加龍骨、牡蠣(火煅,各一錢,研末,用絲綿裹入藥同煎);血來多不止,加墨棕刷燒灰存性,綿灰(各三分,蓋血遇黑即止也;經血得熱,崩漏不止,口苦咽乾,小便短少,大便燥結,加黃連、黃芩、山梔(各五分,俱要酒炒);血多紫黑如泥凝塊者,亦當用之。

赤白帶論

此症營衛滯氣之所成也。赤者屬榮,白者屬衛,乃病之常。然其症皆因喜怒憂思,素有濕熱傷於榮衛胞絡,使濁氣滲入膀胱,故流帶下。輕則來而不來,重則來而無度,使腰膝疼痛,飲食減常,精神短少,法當清上實下,清濁自分,理脾養氣,濕熱自解。更能薄滋味,溫補下元,則帶症自除矣。

【主方】

川芎(一錢) 當歸(一錢,酒洗) 白芍(一錢,酒洗) 生地(酒洗) 白朮(各一錢) 甘草(五分,炙) 蓮子(一錢,去心) 白扁豆花(七分,炒) 白雞冠花子(一錢,炒)

水二盅,煎一盅食遠溫服。

加減法

或加葵花五朵更妙(即一丈紅也,白者治白帶,赤者治赤帶。)瘦人多熱,加黃柏、黃連、香附(各五分);肥人多濕痰,加蒼朮、天南星、半夏(各六分)、椿樹皮(一錢);久下,加熟地黃(一錢)、山茱萸(八分);氣虛,加人參、黃耆(各七分);赤帶,加酒炒黃芩(一錢)、荊芥(六分);腹痛,加乾薑(三分)。

安胎論

凡婦人氣血兩虛,懷孕無所榮養,故四肢無力倦怠,飲食少思,或平昔素有墜胎之患,蓋養胎者血也,護胎者氣也。保胎安孕者宜清熱也。懷孕如懸鐘在梁,梁軟則鍾墜,故安胎者必補氣血固中氣為主,又能養性情,戒暴怒則無墜胎之患矣。

【主方】

人參(五分) 黃耆(七分) 當歸(七分) 川芎(五分) 白芍(六分) 熟地(一錢) 黃芩(七分) 白朮(一錢) 甘草(五分,炙) 阿膠(一錢,蛤粉炒) 杜仲(六分去粗皮炒去絲,止腰腹痛)

用水兩盅,煎一盅,食遠微熱服。(月月數帖,服之為妙,或加艾葉)

加減法

腹痛,加砂仁(五分),取其止痛行氣也;憂怒鬱結者,加紫蘇、香附(各五分),取其和胎氣也。

安胎飲

胎前宜服,清熱養血。

歸身(一錢) 川芎(八分) 白芍 熟地 砂仁 陳皮(各一錢) 白朮(一錢) 條芩(一錢五分) 紫蘇 艾葉(各八分) 甘草(四分)

用水煎服。

加減法

下血不止,加蒲黃(一錢)、阿膠(一錢,炒);腹痛,加香附、枳殼(各一錢);腰痛,加杜仲、續斷;如胎漏,去陳皮、甘草,加香附亦妙,蓋此症屬氣血虛也。

丹溪安胎丸

白朮(炒) 沉水黃芩(各二兩)

為末粥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虛人加人參 黃耆。郁加香附,火鬱加梔子,八九月後宜服達生散。

金匱當歸丸

孕婦宜常服。

川芎 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 黃芩(各四兩,納醋炒二兩) 白朮(麩炒) 阿膠(炒) 人參(各二兩) 砂仁(一兩)

共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用滾水或米飲湯送下。此方養血清熱藥也。瘦人血少有熱,胎動不安,素有半產者,宜預服之,以清其源,而後無患矣。婦人有孕則礙脾運化而生濕,濕而生熱,古人用白朮,黃芩為安胎之聖藥。蓋白朮補脾燥濕,黃芩清熱也。況胎孕賴血氣以養,此方加川芎、當歸、白芍、阿膠以補血,再加人參、砂仁,以安胎順氣止腹痛尤為佳也。服此方之後尤為易產。所生男女兼無胎毒,痘疹稀少,無病易育,屢服屢驗。

產後論

夫產後憂驚倦勞,血氣暴虛,諸症乘虛易襲。如有氣毋專耗散,有食毋專消導,熱不可用芩連,寒不可用桂附。寒則血塊停滯,熱則新血流崩。至若中虛外感,見三陽表症之多,似可汗也,在產後而用麻黃劑,則重竭其陽,見三陰里症之多,似宜下也,在產後而用承氣,則重亡其陰血。耳聾脅痛,乃腎虛惡露之停,休用柴胡。譫語汗出,乃元弱似邪之症,毋同胃實。厥由陽氣之衰難分寒熱,非大補不能回陽而起弱。痙因陰血之虧,非滋榮不能舒筋而活絡。又如乍寒乍熱,發作有期,症類瘧也,若將瘧治,遷延難愈。神不守舍、言語無倫,病似邪也,若以邪論,危凶可待。去血多而大便燥結,蓯蓉加於生化湯,非潤腸承氣能通。汗多而小便短澀,六君倍用參耆,生津助液之可利。加參生化,頻服救產後之厄,長生活命、屢用蘇絕谷之人。㿗疝脫肛,多是氣虛下陷,須補中益氣之方。口噤拳攣,乃因血燥類風,用加參生化湯。若產戶入風而痛甚,服用羌獨養榮之方。玉門傷冷而不閉,洗須床菟萸硫黃。怔忡驚悸,生化湯加遠志。似邪恍惚,安神丸助歸脾。因氣而滿悶虛煩、生化湯加木香為佐。因食而噯酸惡食,六君子加神麥為良。蘇木,稜,蓬大能破血,青皮、枳實最消滿脹。一應耗氣破血之劑,汗吐宜下之策,只可施於少壯,豈宜用於胎產。大抵新產之後,先問惡露何如,塊痛未除之人,可適加耆朮,腹中痛止,補中益氣無疑。至若陽亡大熱,血崩厥暈,速煎生化原方,乃急救也。王太僕云:治下補下,制以急緩,則滋道路而又力微,制急方而氣味薄,則力與微同,故治產當道丹溪先生固本,服藥法宜效太僕以加頻,凡負生死之奇術,須著意以救急,欲免俯仰之無愧,用存心於愛物。此雖未盡產症之詳,然所開一症,皆緣近鄉治驗為據,亦未必無小補云耳。

產後血塊論

凡產後血塊,孕乃成余血之所積也。夫婦人血旺氣衰,二七而天癸至,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也,行之有恆,名曰經。有孕則經不行,其餘血注於胞中,以護胎元。然一月名胎胚,二月名胎膏,三月後始成形而名胎。方受母血之陰庇,胎形尚小,食母血尚有餘,計前二月並積於胞,日久成塊,至產隨兒當下。多有產婦送兒送胞,勞倦無力,或調護欠溫暖,致塊痛,日久方散。慎勿輕用攻血峻劑,勿多飲薑、椒、艾、酒,若過傷大熱,新血未免損失多矣。治法須頻服生化湯幾帖,以助血液行外,用熱衣暖腹。凡產後諸症,時俗之偏,治血塊有用生地、紅花以行之,蘇木、牛膝以攻之。治氣有用烏藥、香附以順之,枳殼、厚朴以舒之,甚有用青皮、枳實、蘇子以下氣定喘,用芩、連,梔、柏以除熱退煩。至若血枯大便實結,反用承氣下之而愈結,汗多小便短澀,反用五苓散通之而愈閉。其用偏門罔知固本。又有視山楂能攻血塊,弱人頻服二三次者,此人必死無疑矣。

生化湯論

凡產後氣血暴虛,理當大補,但惡露未盡,用補須知無滯。血能化又能生,攻塊無損元氣,行中又帶補養,方思萬全,治無一失。世以四物湯理產,誤人多矣。因地黃性寒滯血,芍藥酸寒無補正也。一產後惡露有塊作痛,名曰兒枕,世多專先消散,然後議補,又有消補混方,殊不知舊血須當清化,新血亦當生養,若專主攻舊,而新血亦不寧矣。世以濟坤丹又名回生丹治產,用以攻血塊下胞落胎,雖見速效,其元氣未免虧損,慎毋視為良劑。濟坤丹或不得已而用以下胞下胎,只可一丸,決不可多服。今予之生化湯,因藥性功效而立名也。蓋產後血塊當消,新血宜生。若專消則心血不寧,專生則舊血亦反滯矣。考諸藥性惟芎、歸、桃仁三品,藥性善破舊血,驟生新血,佐以炙黑乾薑,甘草引三品入於肺肝,生血利氣五味共方。則行中有補,化中有生,實產後聖方,因名生化湯。凡病起於血氣之衰,脾胃之虛,而產後血氣脾胃之虛衰尤甚。是以丹溪先生論產後必當以大補血氣為先,雖有他症,以末治之。此三言者,盡醫產之大旨,若能擴充立方用藥,則治症可以無大過矣。惟醫者詳之。生化湯有孕至七八個月,照方預製二三帖,至胞衣易破,速煎一帖,候兒下地即服。不問正產半產,雖少壯產婦,平安無恙,俱宜服二帖,以消血塊,生養新血。

當歸(八錢,酒洗) 川芎(四錢) 乾薑(五分,炙黑存性) 桃仁(十五粒去皮尖) 甘草(五分,炙)

用水二盅煎七分,加酒七茶匙稍熱服。渣留與後帖渣共煎,二帖共煎三次,要在一二時辰之內,未進飲食之先,相繼煎服。因下焦惡露而服,多服而頻,則連化而驟生長新血,自免暈症。其胎前素弱及產後勞倦,又當再製二帖煎服,以防昏倦。且產婦服一帖,漸增精神幾分,不厭藥之頻也。若照常症,今日服一帖,明日服一帖,豈能扶救將絕之氣血也。若虛人見危症及熱症墜胎或勞甚,身熱頭痛,服藥四五帖稍安,未除血痛,又當再製服之。

加參生化湯

治產後諸危急症,可通用一日一夜,必須頻服之三四帖,若照常症,今日一帖,明日一帖,豈能接補將絕之氣血,救危急之症哉。

當歸(三錢) 川芎(一錢五分) 乾薑(四分,炙黑存性) 甘草(三分,炙) 桃仁(十五粒,去皮尖) 人參(二錢)

若虛脫冷厥危症汗多,加參至三四錢之數,用棗水煎服,

加減法

脈脫形色脫將絕症,必服此方,頻灌救之,加參四五錢。分娩後血暈血崩症,如兼汗多,形色脫去宜服此方。若無汗不脫者,只服生化本方,不必加參。分娩後血崩形色脫,宜服此方,又宜頻煎服,必加參三四錢。分娩後手足冷發厥,服此方加參三四錢,兼汗亦加參三四錢,麥冬一錢。左尺脈弱,宜加人參。若產後汗多,加參三、四錢。汗多渴甚,加參三、四錢,麥冬三錢。汗多氣短似喘,加參三、四錢。汗多痰嗽,加竹瀝,薑汁,杏仁二十五粒。汗多嗽喘聲聲,加杏仁十粒,桔梗五分。無汗嗽喘氣短者加半夏一錢,杏仁十粒,桔梗五分。汗多身熱氣短加參三四錢,汗不止加黃耆一錢。

產後症治活法

凡產後三日內血塊痛,人參當緩。遇危急加參可救。如服此方病勢有生意,又當減參,再服原方。

凡產後七日內,未曾服生化湯,血塊痛未除,仍可服生化湯以消塊止痛。

凡新產及三日內,服生化湯二三服,痛塊未除,仍再服幾帖,自然塊消痛止,新血長旺,精神復舊矣。

凡產後七日內,血塊未除,不可加參、耆、白朮,如用之則痛不止,而塊難除。

凡產後或一二日內,血塊雖痛未止,其產婦氣血虛脫,或暈或汗多而厥,或形色脫去,口氣漸冷,或煩渴不止,或氣喘急,則又無論塊,從權多用參耆生化湯以扶危急。

凡暑月產後,照前服生化湯以除痛。外用熱衣裳暖腹,若失蓋,雖服藥,其病塊不散。

凡產後大便或八九日,或十日以上不通,由血少腸燥故也。宜多服生化湯加麻仁以通潤之,服川芎,當歸至斤數,自然通矣。虛加人參二三錢,慎勿大黃下藥。

凡產後一二三日內,服生化湯三四帖,塊覺減,其痛可揉按而定者,虛也。宜服生化湯內加人參三四錢。

凡產後三日內,感傷寒冷物,血塊凝結痛甚,生化湯內加肉桂五六分,至半月一月以上,凝塊者,宜四消丸及大補湯或補中益氣湯。

凡產後暈厥,脈脫形脫口冷諸危急症,從權惟人參可救,肥人有痰或暴怒卒中,生化湯加竹瀝、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