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女科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19年8月11日 (日) 17:45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h1>萬氏女科</h1> <dl class="元資料"> <div><dt>底本</dt><dd>[https://archive.org/details/02093357.cn 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dd></div> </dl> <h1>…”)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目录

萬氏女科

裘氏原敘

《萬氏婦人科》即楚黃羅邑萬密齋先生所著之《濟陰編》也。其書於婦人一道,自調經以迄產後,條分縷析,洞悉源委。雖窮鄉僻壤,罕遇良醫,但能別其句讀,明其意義,按方劑藥,亦可立起沉疴,真壽世之金科也。昔王念齋明府,尹吾西昌日,曾授梓官衙,後解組攜板以去,故江右傳布不廣。庚午鄉校,長兒君弼出其門,竊附淵源,幸有藏本。予鄉居多暇,為校訂重刊,用廣其傳,並紀其本末如此。

康熙甲午初冬上浣西昌七十老人裘琅玉聲氏題於世德堂

郭氏新敘

《萬氏女科》一書,膾炙人口,余聞之久而未及見。歲癸卯奉命出守西川,友人駱星齋攜一編示余。略觀數幅,字體荒謬,點劃錯訛,令人不能卒讀。余慨然曰:著是書者為羅田萬密齋,刊是書者為西昌裘玉聲,二君者皆學問淹通,精深醫理。書之傳將以濟人,非以害人也。大抵藍本久失,坊間目不識丁之賤工,率意翻刻,遂致魯魚豕亥,積漸相沿。噫嘻!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流傳蜀中,不知歷年幾何?誤盡蒼生,可勝嘆哉。因屬星齋考覈更正,然後重付剞劂。庚戌秋,星齋郵寄中州,始復加校讎,以授梓人。庶幾散布海內,期無負萬裘二君救世之苦心云爾。

咸豐辛亥濰縣郭夢齡小房氏序

卷之一

立科大概

夫男女者,均稟天地之氣以生。有生之後,男則氣血俱足,女則氣有餘而血不足也。至於受病,外感內傷之證,未嘗不同,但女則別有調經、胎前、產後之治,此所以更立一科也。調經專以理氣補心脾為主;胎前專以清熱補脾為主;產後專以大補氣血兼行滯為主。此婦人科調治之大略云。

濟陰通玄賦

概論八條。

陰陽異質,男女殊科,特立專門之證治,以救在室之沉疴。因其血之虧也,故調之必使流通;因其氣之盈也,故抑之不使郁遏。體本嬌柔,性最偏頗。肥白者多痰,瘦黑者多火。胃太過者氣結,養不足者血涸。專寵愛者,治合異乎孤冷;飫膏粱者,療莫同於藜藿。月事時下兮,如潮汐之應期;血海常滿兮,似江漢之流波;謂之無病,可以勿藥。或不及期而先來兮,氣有餘而血易虧;或過期而後來兮,氣不足而血本弱。花氣淡淡兮,由血室之水虛;桃浪紫色兮,被胞戶之火灼。經未行而腹痛兮,氣滯血澀而可調;經已行而腹痛兮,和氣養血而勿錯。或一月再行兮,邪火迫而氣血不藏;或數月而一行兮,元氣虧而生化不多。皆是損真之證,貴在調理之和。滿而不泄兮,為經閉、為血枯、為癥瘕;泄而不滿兮,為崩中、為帶下、為漏濁。常滿者惡其中滿,常泄者慮其氣脫。脈惟喜於芤澀,診切忌乎洪數。或隱忍而病盛兮,愚婦自速其亡;妄攻補而病增兮,庸醫反助其虐。

經候既調,男女可合,不出三日之期,宜盡應候之媾。乾闢坤闔,陽唱陰和。滴秋露於花枝兮,玉粒可結;鼓春風於桃浪兮,金鱗自躍。陰包陽兮,則丹桂發芽;陽包陰兮,則紅蓮吐萼。天地之大義,生民之本始,勿謂芻蕘之言,漫作詼諧之謔。

震風之喜有徵,妊娠之脈必確。尺數關滑而寸盛,陽搏陰別而雀躍。精神雖倦兮,桃腮更妍;飲食粗惡兮,天癸不落。無妨惡阻之害,所慎漏胎之濁。熱常要清,脾不可弱。熱不清兮而胎動不安,脾若虛兮而胎危易墮。惟以安胎為本,其餘雜證為末。斯先哲之格言,宜後人之守約。

子懸急痛而勿疑,子癇卒倒而可愕,子滿胎肥而氣壅,子瘧脾虛而氣弱。子煩子淋兮,胎熱所為;子腫子氣兮,胎水所作。子嗽子痢兮,病轉劇而胎損;傷寒傷食兮,痰若多而成惡。常慘常笑兮,肺氣結而非祟;暴啞不語兮,心血虛而勿藥。胎若肥而瘦胎速進,脈怕微而診脈休錯。

懷胎之後禁忌不可少犯,臨產之前戒慎乃為要約。預備藥物,審擇穩婆。禁譁去疑兮,恐產母之心動;居安守靜兮,令產母之氣和。兒身未轉兮,坐草不宜太早;胞漿既破兮,使力未可太過。或逆或橫兮,在穩婆之妙手;若遲若留兮,系催生之聖藥。

醫藥之系非輕,母子之命所託,差之毫釐,甚於水火。胎衣未下兮,取之有道;惡露未盡兮,去之勿過。血迷血暈兮,死生存乎呼吸;血脹血痛兮,攻擊戒乎揮霍。但以補虛為主,莫因他病而訛。藥喜甘溫兮,切忌苦寒;脈宜和緩兮,最嫌洪數。

惡阻各歸於臟腑,諸病若似於障魔。頭旋而常見黑花兮,乙木之病:聲啞而乍見鬼神兮,丁火之疴。臍下痛而或淋或秘兮,溝瀆塞於汙淤;腹中痛而或脹或腫兮,倉廩積乎陳莝。息逆而喘嗽不寧兮,因犯素天之氣;腰疼而俯仰不利兮,乃沖元海之波。煩熱兮,責其血去而陰虛;羸怯兮,知其蓐勞而氣弱。能詳察夫證候,斯可議乎方藥。

經候不調兮,烏雞可投;天癸或阻兮,蒼莎宜托。地黃補腎兼行,參朮養脾莫卻。三補涼血兮,專治崩中之藥;補中暖宮兮,能固帶下之脫。安胎胡連兮,在妊娠為最宜;瘦胎達生兮,視形證而休錯。黑神去惡露而可取胎衣,十全補虛羸而能除陰火。臨病審證兮,請觀設問之辭;舉一該百兮,勿訝立言之約。吐露靈府之珠璣,掣開醫門之鎖鑰。

調經章

(概論五條)

謹按經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衝任滿盛,月事以時下,乃有子。故得其常候者為無病,不可妄投調經之劑。苟或不及期而經先行者,或過期而經後行者,或一月而經再行者,或數月而經一行者,或經閉不行者,或崩者,或漏下者,此皆失其常候,不可不調也。大抵調治之法,熱則清之,冷則溫之,虛則補之,滯則行之,滑則固之,下陷則舉之,對證施治,以平為期。如芩連梔柏,清經之藥也;丁桂姜附,溫經之藥也;參朮歸茯,補虛之藥也;川芎香附、青皮玄胡,行滯之藥也;牡蠣赤石脂、棕櫚炭側柏葉,固精之藥也;升麻柴胡、荊芥白芷,升舉之藥也。隨其證而用之,鮮有不效者矣。

婦人經候不調有三:一曰脾虛,二曰衝任損傷,三曰脂痰凝塞。治病之工,不可不審。

脾胃虛弱者,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女子不月。夫二陽者,陽明胃也。胃主受納五穀,長養血氣,灌溉臟腑,流行經隧,乃水穀之海,血氣之母也。惟憂愁思慮則傷心,心氣受傷,脾氣失養,鬱結不通,腐化不行,胃雖能受,而所謂長養灌溉流行者,皆失其令矣。故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氣日漸耗,血日漸少。斯有血枯、經閉及血少、色淡、過期始行、數月一行之病。

衝任損傷者,經曰:氣以吹之,血以濡之。故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也。女子之性,執拗偏急,忿怒妒忌,以傷肝氣。肝為血海,衝任之系,衝任失守,血氣妄行也。又褚氏曰:女子血未行而強合以動其血,則他日有難名之疾。故女未及二七天癸之期,而男子強與之合,或於月事適來未斷之時,而男子縱欲不已,衝任內傷,血海不固。由斯二者,為崩為漏,有一月再行、不及期而行者矣。

脂痰凝塞者,蓋婦女之身,內而腸胃開通,無所阻塞,外而經隧流利,無所礙滯,則血氣和暢,經水應期。惟彼肥碩者,膏脂充滿,玄室之戶不開,挾痰者痰涎壅滯,血海之波不流。故有過期而經始行,或數月而經一行,及為濁為帶為經閉,為無子之病。

不及期而經先行

如德性溫和,素無他疾者,責其血盛,且有熱也。用:

歸身 川芎(各七分) 赤芍 生地 知母 麥冬 地骨皮(各一錢) 甘草(五分)

水煎,空心服。

如性急躁,多怒多妒者,責其氣血俱熱,且有郁也。用:

歸身 川芎 白芍(各一錢) 生地(七分) 條芩(炒) 黃連(炒) 香附(童便浸,炒,杵,各一錢) 生甘草(五分)

水煎服。

如形瘦素無他疾者,責其血熱也。用四物加芩連湯。四物內用赤芍,芩連俱炒各一錢,甘草生五分,水煎,食前服。兼服三補丸和之。

三補丸 專治血熱。用:

黃芩 黃連 黃柏(各炒,各等分)

蜜丸,白湯下。

如形瘦素多疾且熱者,責其衝任內傷也。用:

歸身 白芍 熟地 人參 知母 麥冬(各一錢) 川芎(七分) 炙草(五分)

姜三棗二引,水煎,食前服。更宜常服地黃丸。

地黃丸 治女子衝任損傷,及腎虛血枯、血少、血閉之證。

熟地(焙,八兩) 山藥(四兩) 山茱萸(去核,焙,四兩) 白茯(去皮,三兩) 牡丹皮(去木,三兩) 澤瀉(去毛,三兩)

蜜為丸,空心白湯下。

如曾誤服辛熱暖宮之藥,責其衝任伏火也。用:

歸身(一錢) 川芎(七分) 赤芍 生地(酒洗,各一錢) 黃柏(炒) 知母 木通(去皮,各一錢) 甘草(生五分)

水煎,食前服。更服三補丸和之。

如形肥多痰多郁者,責其血虛氣熱也。

歸身 川芎 生地(薑汁炒,各七分) 陳皮(去白) 半夏(滾水泡,各五分) 白茯 甘草(生各五分) 條芩(炒) 香附(童便浸,炒) 黃連(炒,各一錢)

姜引,水煎服。

經過期後行

如德性溫和,素無疾者,責其血虛少也,八物湯主之。

川芎 白芍 人參 白朮 茯苓 歸身(酒) 甘草(生,各等分) 生地(酒洗) 姜(三片) 棗(三枚去核)

水煎,食前服。

如性急躁,多怒多妒者,責其氣逆血少,八物湯加香附湯主之。前方加香附(童便浸炒)、青皮等分,水煎服。兼常服蒼莎丸以調之。

蒼莎丸 和中開鬱。

蒼朮(米泔浸) 香附(童便浸一日夜,各三兩) 條芩(炒,一兩)

共末,湯浸蒸餅為丸,白湯下。

如形瘦素無他疾者,責其氣血俱不足也,用十全大補湯主之。此湯治氣血兩虛,脾胃不足。

人參 黃耆(蜜) 白朮 白茯 甘草(炙)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酒) 生地(酒洗,各一錢) 厚桂(五分)

薑棗引,煎服如前。

如形瘦食少,責其脾胃衰弱,氣血衰少也,用異功散加當歸川芎湯主之。此方專補脾胃,進飲食,養氣血。

人參 白朮 白茯 炙草 陳皮 歸身(酒洗) 川芎(各一錢)

薑棗引。兼服地黃丸。

如肥人及飲食過多之人,責其濕痰壅滯,軀肢迫寒也。用六君子加歸芎湯主之。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草 陳皮(去白) 半夏(湯泡七次) 歸身 川芎 香附(童便浸、炒,各一錢)

姜引。兼服蒼莎丸。

如素多疾者,責脾胃虛損,氣血失養也。用參朮大補丸、地黃丸。參朮大補丸即參苓白朮散加歸芎。

人參(五錢) 白朮 白茯 陳皮 蓮肉 歸身(各七錢半) 甘草(炙,三錢) 山藥(一兩) 砂仁 川芎 石菖蒲(各五錢)

共末,荷葉包米煮飯為丸。米飲下。

一月而經再行

如性急多怒氣者,責其傷肝以動衝任之脈,用四物加柴胡湯主之。

歸身 川芎 白芍 生地 柴胡 人參 條芩 甘草(生) 黃連

煎服。更宜常服補陰丸,以瀉衝任之火。

補陰丸

黃柏(炒) 知母(去皮,等分)

蜜丸。每服五十丸。

如曾服辛熱之藥者,用四物湯加黃柏知母湯及三補丸主之。

如曾傷衝任之脈者,用四物人參知母麥冬湯及地黃丸主之。

數月而經一行

瘦人,責其脾胃弱,氣血虛,用十全大補湯及地黃丸主之。

肥人,責其多痰兼氣血虛,用六君子加蒼莎導痰丸主之。

人參 川芎 半夏(泡,各七分) 甘草(五分) 白朮 白茯 陳皮(去白) 蒼朮(米泔水浸) 歸身 香附(童便炒) 枳殼(各一錢)

蒼莎導痰丸

蒼朮(泔水浸焙) 香附(童便浸,焙,各二兩) 陳皮(去白) 白茯(去皮,各一兩五錢) 枳殼(麩炒) 半夏(泡七次) 南星(炮、去皮) 炙草(各一兩)

生薑自然汁浸,蒸餅為丸,淡薑湯下。

經行或前或後

悉從虛治,加減八物湯主之。

人參 白朮 茯苓 歸身 川芎 白芍(酒炒) 炙草 陳皮 丹參 香附(童便浸) 牡丹皮(各一錢)

薑棗引。更宜常服丸藥。

烏雞丸 此丸專治婦人脾胃虛弱,衝任損傷,血氣不足,經候不調,以致無子者,服之屢驗。

白烏骨雄雞一隻,要未鐓者,先以粳米養七日,勿令食蟲蟻野物,吊死,去毛去雜細,以一斤為率。用:生地、熟地、天冬、麥冬各二兩,放雞肚中,甜美醇酒十碗,以沙罐煮爛,取出,再用桑柴火上焙。去藥,更以余酒淹盡,焙至焦枯,研羅為末。再加杜仲(鹽水炒)二兩,人參、炙草、肉蓯蓉(酒洗)、破故紙(炒)、小茴(炒)各一兩,歸身、川芎、白朮、丹參、白茯各二兩,砂仁一兩,香附(醋浸三日,焙)四兩。

共研末,和上末,酒調麵糊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或米飲下。

經期腹痛

凡經水將行,腰脹腹痛者,此氣滯血實也,桃仁四物湯主之。

歸尾 川芎 赤芍 丹皮 香附(醋浸) 玄胡索(各一錢) 生地 紅花(各五分) 桃仁(二十五粒)

水煎,入桃泥在內傾出服。

如瘦人責其有火,加黃連、黃芩(炒)各一錢。

肥人責其有痰,加枳殼、蒼朮各一錢。

凡經水過後腹中痛者,此虛中有滯也,加減八物湯主之。

人參 白朮 茯苓 歸身 川芎 白芍 生地(各一錢) 甘草(炙) 木香(各五分) 青皮(七分) 香附(醋炒,一錢)

薑棗引。

經水多少

瘦人經水來少者,責其血虛少也,四物加人參湯主之。

人參 歸身 川芎 白芍 生地 香附(童便浸,炒) 炙草(各一錢)

薑棗引。

肥人經水來少者,責其痰礙經隧也,用二陳加芎歸湯主之。

陳皮 白茯 歸身 川芎 香附(童便浸炒) 枳殼(炒,各一錢) 半夏(泡七次,八分) 甘草(五分) 滑石(二分)

姜引。

凡經水來太多者,不問肥瘦,皆屬熱也,四物加芩連湯主之。

歸身 白芍(酒洗) 知母 條芩 黃連(各一錢) 川芎 生地(各五分) 黃柏(七分)

兼服三補丸。

經水紫色淡色

色紫者熱也,四物加香附黃連湯主之。

歸尾 川芎 赤芍 生地 香附(童便浸) 黃連(炒) 生草 牡丹皮(各一錢)

煎服。

色淡者虛也,八物湯主之。

人參 白朮 白茯 歸身 川芎 白芍 熟地 黃耆 香附(童便浸,各一錢) 炙草(五分)

薑棗引。更常服地黃丸。

以上各例調經之法,並宜於經候行時,連進十餘服,則下次經候自不愆矣。若丸藥,則宜常久服之,乃效。

經閉不行

婦人女子,經閉不行,其候有三:乃脾胃傷損,飲食減少,氣耗血枯而不行者,法當補其脾胃,養其氣血,以待氣充血生,經自行矣。不可妄用通經之劑,則中氣益損,陰血益干,致成癆瘵之疾而不可救。所謂索千金於乞丐,棰楚日加,徒斃其生而已。一則憂愁思慮,惱怒怨恨,氣鬱血滯,而經不行者,法當開鬱氣、行滯血而經自行。苟用補劑,則氣得補而益結,血益凝聚,致成癥瘕脹滿之疾,所謂養虎自遺患也。一則軀肢迫寒,痰涎壅滯,而經不行者,法當行氣導痰,使經得行。斯謂之良工矣。

如因脾胃傷損,血枯不行者,用加減補中益氣湯主之。

人參 白朮(各二分) 炙耆 柴胡(各七分) 炙草(五分) 歸身 白芍(酒洗) 川芎 陳皮(各七分) 神麯(炒) 麥芽(炒,各五分)

薑棗引。更宜服前參朮大補丸、烏雞丸,以經行為度。

如因氣鬱血閉不行者,用開鬱二陳湯主之。

陳皮 白茯苓 蒼朮 香附(童便浸) 川芎(各一錢) 半夏(泡,炒) 青皮 莪朮(煨) 檳榔(各七分) 甘草 木香(各五分)

姜引。更宜服四制香附丸,以經行為度,此丸乃婦人常用之要藥也。

四制香附丸

香附(一斤,淨,杵,分四制,酒、醋、鹽水、童便各浸三日,焙研) 天台烏藥(八兩)

共末,醋糊為丸,白湯下。

如因痰者,用前蒼莎導痰丸主之。更服上開鬱二陳湯,去莪朮,加枳殼一錢,服之。

有愆期未嫁之女,偏房失寵之妾,寡居之婦,庵院之尼,欲動而不能得遂,憾憤而不能得信,多有經閉之疾。含羞強忍,不欲人知,致成癆瘵之病,終不可救者,宜用四制香附丸、參朮大補丸,攻補兼行,庶幾可瘳。此七情之變,無以法治者也。

有經閉不行,骨蒸潮熱,脈虛者,增損八物柴胡湯主之。

人參 白茯(各一錢) 炙草(五分) 歸身 白芍(酒拌炒) 生地 麥冬 知母 北柴胡

有汗加地骨皮,無汗加牡丹皮各一錢,淡竹葉十五皮,煎服。

凡婦人血虛有熱者,皆可服之。如熱太甚,服此不平者,加黑乾薑一錢,神效。

有經閉發熱,咽燥唇乾,脈實者,用四物涼膈散主之。

歸身 川芎 赤芍 生地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 山梔(酒炒) 連翹 桔梗(各一錢) 生草 薄荷葉(各五分) 淡竹葉(十皮)

凡血實形盛,脈有力者,皆可服之。

附:石瘕

石瘕者,因行經之時,寒風自陰戶而入,客於胞門,以致經血凝聚,月信不行,其腹漸大,如孕子狀。婦人壯盛者,半年之後,小水長而消矣;若虛怯者,必成腫病。溫經湯主之。

歸身梢 川芎 赤芍 莪朮(煨) 人參(各一錢) 炙草(五分) 川牛膝 破故紙(炒,杵) 小茴(炒,各一錢)

薑棗引。更宜頻服香附丸。

附:腸覃

腸覃者,因經行之時,寒風自肛門而入,客於大腸,以致經血凝澀,月信雖行而血卻少,其腹漸大如孕子狀,為胎漏狀。壯盛婦人半年以後,氣盛而除,虛怯者必成脹病。桂枝桃仁湯主之。

桂枝 檳榔(各一錢五分) 白芍(酒炒) 生地(酒洗) 枳殼(麩炒,各一錢) 桃仁(二十五粒) 炙草(五分)

薑棗引,煎熟入桃泥,去渣服。更宜常服四制香附丸。

以上二證,載《靈樞經》內,人鮮知者,女科未載焉,特表而出之。

崩漏章

婦人崩中之病,皆因中氣虛,不能收斂其血,加以積熱在裡,迫血妄行,故令經血暴下而成崩中。崩久不止,遂成下漏。叔和《脈訣》云: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時多腎水枯也。治有三法,初止血,次清熱,後補其虛,未有不痊者也。

凡婦人女子,初得崩中暴下之病者,宜用止血之劑,乃急則治其標也。四物湯調十灰散服之,以血止為度。

十灰散

藕節 蓮蓬 艾葉 棕櫚 大小薊根 側柏 乾薑 油發 乾漆

以上十味,各燒存性,為灰,等分,和勻,每服三錢。或用醋煮糯米粉為丸,每服百丸,不喜散者用之。血止即服清熱之劑,用涼血地黃湯主之。

生地 當歸(各一錢) 黃連 黃柏 知母 藁本 川芎 升麻(各五分) 柴胡 羌活 防風(各七分) 黃芩 炙草 細辛 荊芥穗 蔓荊子(各四分) 紅花(一分)

煎服。如血未盡,再吞十灰丸。

血已止,裡熱已除,宜用補中之劑,加味補中益氣湯主之。

炙耆 人參 白朮 陳皮 歸身 白芍(酒炒) 熟地(各一錢) 炙草 白茯 升麻 柴胡 知母 黃柏(炒,各五分)

薑棗引。更宜早服地黃丸,夕服參朮大補丸,以平為期。

凡崩久成漏,連年不休者,此中氣下陷,下元不固也,宜用前加味補中益氣湯,兼服鹿角霜丸主之。

鹿角霜丸

鹿角霜 柏子仁(去殼,炒) 歸身 茯神 龍骨(煅) 阿膠(蛤粉炒成珠,各一兩) 川芎(七錢) 香附(醋炒,二兩) 炙草(五錢) 川續斷(兩半)

共末。山藥五兩,研作糊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附:經血妄行

如經血妄行,或吐血、或唾血、或口內血腥,用前四物涼膈散加生韭自然汁服之。

赤白帶下

帶下之病,婦女多有之。赤者屬熱,兼虛兼火治之;白者屬濕,兼虛兼痰治之。年久不止者,以補脾胃為主,兼升提。大抵瘦人多火,肥人多痰,要知此候。

赤帶用前四物加芩連湯,再加升麻、丹皮主之,兼服三補丸。

白帶用加味六君子湯主之。

陳皮 半夏(泡) 蒼朮(米泔水浸) 人參(各一錢) 白朮(一錢五分) 白茯(一錢二分) 炙草(七分) 升麻 柴胡(各五分)

姜引。兼服蒼莎導痰丸。

帶久不止者,專以補虛為主,宜服十全大補湯去地黃,加陳皮、半夏、乾薑(炒)。更服參朮大補丸,以補脾胃之虛,及服補宮丸,以固下元之脫。

補宮丸

鹿角霜 白茯 白朮 白芍(酒炒) 白芷 牡蠣(煅,童便淬) 山藥 龍骨(煅) 赤石脂(各等分) 乾薑(炒,減半)

醋糊丸。空心米飲下。

白濁、白淫、白帶辨證

婦人常有白帶、白濁、白淫之疾,證既不同,治亦有別。白帶者,時常流出,清冷稠黏,此下元虛損證也,用上帶久不止之法治之。白濁者,隨小解而來,渾濁如泔,此胃中濁氣滲入膀胱也。加味二陳湯主之。

陳皮 半夏(泡) 白茯 白朮 蒼朮(泔水浸) 益智仁(鹽水炒,杵末,各一錢) 炙草(五分) 升麻 柴胡(七分)

姜引。

附:遺白帶方

酒煮白果三升,去心去膜,曬乾為末,每服二錢,白水下。

白淫者,常在小便之後而來,亦不多,此男精不攝,滑而自出,不須治即自愈。

溫經湯 婦人行經之時,連服三劑,易能成孕。

陳皮 半夏 生地(各一錢) 歸身尾(二錢) 川芎 白芍 紅花 秦艽 烏藥(各八分) 香附(一錢半) 木通(三分) 青皮(七分)

姜引。水煎服。

種子章

十二條。

無男女,乾坤或幾乎息矣。男女配匹,所以廣嗣,厥系匪輕,勿謂無預於人事。生育者,必陽道強健而不衰,陰癸應候而不愆。陰陽交暢,精血合凝,而胎元易成矣。不然,陽衰不能下應乎陰,陰虧不能上從乎陽,陰陽乖離,是以無子。雖雲天命之有定,抑亦人事之未盡歟!

故種子者,男則清心寡慾,以養其精;女則平心定氣,以養其血;補之以藥餌,濟之以方術,是之謂人事之常盡也。何謂男貴清心寡慾?蓋形樂者易盈,志樂者易蕩。富貴之人,不知御神,則蕩必傾;不知御形,則盈必虧。此清心寡慾,為男子第一緊要也。何謂女貴平心定氣?蓋女子以身事人,而性多躁;以色悅人,而情多忌。稍不如意,即憂思怨怒矣。憂則氣結,思則氣鬱,怨則氣阻,怒則氣上。血隨氣行,氣逆血亦逆。此平心定氣,為女子第一緊要也。藥餌惟何?男子宜服地黃丸,以補左腎之陰;加杜仲、蓯蓉、巴戟、補骨脂、沉香,以補右腎之陽。女子宜服烏雞丸,以養其氣血,調其經候,斯為得理。若彼桂、附、丹石,動氣耗陽、損血消陰之劑,一切遠之。何謂濟之以方術?如種子之歌,《素女》之論是也,宜博求之。

女人無子,多因經候不調,藥餌之輔,尤不可緩。若不調其經候而與之合,徒用力於無用之地。此調經為女人種子緊要也。

如肥盛婦人,稟受甚厚,及恣於酒食之人,經水不調,不能成胎,謂之軀脂滿溢,閉塞子宮。宜行濕燥痰,用前蒼莎導痰丸、四制香附丸。

如瘦怯性急之人,經水不調,不能成胎,謂之子宮乾澀無血,不能攝受精氣。宜涼血降火,用地黃、三補丸調之。

如素有濁漏帶下之人,經水不調,不能成胎,謂之下元虛憊,不能聚血受精。宜補虛澀脫,用前烏雞丸、補宮丸調之。

種子歌云:三十時辰兩日半,二十八九君須算。落紅滿地是佳期,經水過時空霍亂。霍亂之時枉費工,樹頭樹底覓殘紅。管教芳花能結子,何愁丹桂不成叢。此蓋言經水未行之時,血海正滿,子宮未開,不能受精以成其孕。經水既行,則子宮開,血海淨,斯能受其精矣。然亦自經水初行之時,計算三十個時辰,足恰兩日半,欲種子貴當其時。故一日、二日、三日與之交,則多生男;四日、五日、六日與之交,則多生女。七日之後,子宮復閉,不必再交矣。

婦女陰質,取象於月。若自朔至望,經水行不失其候者,結胎易,生子多壽,以月光漸生,月輪漸滿也。若自望至晦,經水行或失其期者,胎難結,生子多夭,如月光漸消,月廓漸空也。此造化之理,可與懵者道之耶?

《素女》論中,男有三至,女有五至。如男至而女未至,玉體才交,瓊漿先吐,雖能下應乎陰,而陰不從也;如女至而男未至,則桃浪雖翻,玉露無滴,雖能上從乎陽,而陽不應也,所以無子。此氣至者,亦有先後男女之別。如陽精先至,陰血後參,則精開裹血而成女;陰血先至,陽精後沖,則血開裹精而成男。故卜書云:陰包陽則桂廷添秀,陽包陰則桃洞得仙。此之謂也。

何謂男有三至?蓋陰痿而不舉,肝氣未至也;舉而不堅,腎氣未至也;堅而不熱,心氣未至也。肝氣未至而強合則傷肝,其精流滴而不射;腎氣未至而強合則傷腎,其精散漫而不黏聚;心氣未至而強合則傷心,其精冷而不熱;此男子之所以無子,貴乎清心寡慾,以養肝腎心之氣也。何謂女有五至?蓋交感之時,面赤而熱,心氣至也;目中涎瀝,微睨視人,肝氣至也;嬌聲低語,口鼻氣喘,肺氣至也;伸舌吮唇,以身偎人,脾氣至也;玉戶開張,瓊液流出,腎氣至也。五氣皆至而與之合,則情洽意美,陽施陰受,有子之道也。

男女無疾,交會應期,三虛四忌,不可不避。三虛者,天地晦冥,日月薄蝕,雷電風雨,晦朔弦望,天之虛也;地震土陷,山崩水溢,地之虛也;憂怒悲恐,醉飽勞倦,人之虛也。犯此三虛,則交而不孕,孕而不育,疾病且生,為身之災也。四忌者:一忌本命正沖甲子庚申,滅沒休廢之日;二忌大寒、大暑、大醉、大飽之時;三忌日月星辰、寺觀壇廟、灶廁冢墓之處;四忌觸忤惱犯、罵詈擊搏之事。犯此四忌,不惟令人無子,且致夭也。

凡種子者,當應候之時,男服補腎益精之藥,女則調其飲食,淡其滋味,避其寒暑,至於夜半生氣乘旺之時,依上三至、五至、三虛、四忌行之,自然交而必孕,孕而必成矣。

卷之二

胎前章

總論胎養

十條。

婦人受胎之後,所當戒者,曰房事,曰飲食,曰七情,曰起居,曰禁忌,曰醫藥,須預先調養,不可少犯,以致傷胎難產,且子多疾,悔之無及。

古者婦人有孕,即居側室,不與夫接,所以產育無難,生子多賢,亦少疾病。今人不知禁忌,縱情恣欲,有觸動胎氣而墮者,有胎肥碩而難產者,有敗精凝裹而礙產者,有生子多疾、痘瘡稠密者,皆不禁房事故也。

婦人受胎之後,最宜調飲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純和平之氣,以養其胎,則胎元完固,生子無疾。今為婦者,喜啖辛酸煎炒肥甘生冷之物,不知禁口,所以脾胃受傷,胎則易墮;寒熱交雜,子亦多疾。況多食酸則傷肝,多食苦則傷心,多食甘則傷脾,多食辛則傷肺,多食鹹則傷腎,隨其食物,傷其臟氣,血氣筋骨失其所養,子病自此生矣。又如食兔肉則兒缺唇,食羊肉則兒多白睛,食犬肉則兒聲喑之類,皆有明驗,所宜禁者。不然,則兒之形體相貌,且有不備不全者矣。

古有胎教,凡視聽言動莫敢不正,喜怒哀樂莫敢不慎。故其子女多賢,此非賢母不能也。蓋過喜則傷心而氣散,怒則傷肝而氣上,思則傷脾而氣鬱,憂則傷肺而氣結,恐則傷腎而氣下。母氣既傷,子氣應之,未有不傷者也。其母傷則胎易墮,其子傷則臟氣不完,病此多矣。盲聾喑啞,癡呆癲癇,皆稟受不正之故也。婦人受胎之後,常宜行動往來,使血氣通流,百脈和暢,自無難產。若好逸惡勞,好靜惡動,貪臥養嬌,則氣停血滯,臨產多難。況行立坐臥之久,為筋骨肌膚之有傷,子在腹中,氣通於母,必有傷者。又勿登高,勿臨深,勿越險,勿負重,少有觸動,其胎必墮。

婦人懷胎,欲其生男賢,則令睹書史操弓矢;欲其生女美,則令觀鸞鳳牡丹。凡忌食之物,忌用之藥,不可輕犯。逐月胎神所佔之物,不可觸犯,以致墮胎。睡臥之處,要人護從,不可獨寢,邪氣易侵。虛險之處,不可往來,恐其墮跌。

妊娠在於清熱養血。條實黃芩為安胎聖藥,清熱故也,置水中取沉者為佳。俗人不知,以為害,而不收用。又謂溫經之藥,可養胎氣,誤人多矣。

養胎全在脾胃。譬之鐘懸於梁,梁軟則鐘下墜,梁斷則鐘下墮。故白朮補脾,為安胎要藥。胎中痛者,非縮砂不止,必擇連殼者捶碎用之。妊娠七個月以後,須用枳殼、大腹皮則易產,行氣開滯故也。

孕婦有疾,只以和胎安胎為本,所感外傷內傷之證,以末治之。

孕婦有疾,必擇其專門平日無失者用之。若未試之,醫有毒之藥,不可輕用,以貽後悔。又不可輕用針灸,以致墮胎。

妊娠惡阻

惡阻者,謂有胎氣噁心,阻其飲食也。其症顏色如故,脈息平和,但覺肢體沉重,頭目昏眩,擇食,惡聞食氣,好食酸鹹,甚者或作寒熱,心中憒悶,嘔吐痰水,胸膈煩滿,恍惚不能支持。輕者不服藥無妨,乃常病也。重者須少藥調之,恐傷胎氣,專主行痰,以二陳湯為主。但半夏有動胎之性,不可輕用。

肥人專主痰治,半夏茯苓湯主之。即二陳湯加砂仁也。

陳皮 半夏(湯泡七次,炒黃,各一錢半) 茯苓(一錢) 甘草(五分) 砂仁(八分)

薑棗引,烏梅半個。水煎,食遠服。再加白朮錢半,尤妙。又傳云:二陳湯加桂枝甚效。

瘦人兼痰兼熱治之,人參橘皮湯主之。

人參 陳皮 白朮(各一錢) 麥冬(七分) 甘草(五分) 厚朴(姜炒,錢半) 茯苓(錢半)

姜引,竹茹一團。水煎,食遠服。再加黃芩尤佳。

惡阻甚,不能食者,保生湯主之。

人參 甘草 砂仁(炒、研,各一錢) 白朮 香附(童便制) 烏梅 陳皮(各一錢五分)

姜引。水煎服。

胎動不安

如脾胃素弱,不能管束其胎,氣血素衰,不能滋養其胎,不以日月多少而常墮者,安胎飲主之,更服杜仲丸、胡連丸尤佳。

安胎飲

黃芩(條實) 白朮 人參 歸身 生地 陳皮 白芍(各一錢) 炙草(五分) 砂仁(連殼炒,捶碎,五分)

薑棗引,食前服。

杜仲丸 治胎動不安,防其墮者,預宜服之。

杜仲(薑汁炒) 川續斷(酒洗,各二兩)

共末,煮,紅棗肉杵,和為丸。每服三十丸,米飲下。此方宜與胡連丸同服。

胡連丸 安胎之聖藥也。

條芩(沉水者,四兩) 白朮(無油者,二兩) 蓮肉(去心,二兩) 砂仁(微炒,一兩) 炙草(一兩)

共末,山藥五兩,作糊為丸,米飲下。

二方一日二服,前服胡連丸,空心服杜仲丸。

如因房事過度,有觸動不安者,四物去川芎加砂仁、阿膠湯主之。

歸身 熟地 阿膠(炒,各一錢) 炙草 砂仁(炒,各五分)

竹茹水煎,調男子裩襠灰一錢服。忌房事,免致再墮。

如因七情觸動,胎氣不安者,加味四物湯主之。四物為主。

歸身 白芍 生地(酒洗,各一錢) 川芎(八分)

如因怒傷肝者,主胞絡,本方加黃芩一錢五分,人參、柴胡、甘草各一錢。

如因憂悲傷肺者,本方加黃芩、阿膠、蘇葉各一錢,五味十三粒,炙草五分。

如因恐傷腎者,主胞胎,本方加川續斷、黃柏(炒)、杜仲(炒)各一錢,五味十五粒,改用熟地。

如因思慮積久不解傷脾者,本方加白朮錢半,人參、陳皮、香附各一錢,炙草五分。

如因喜樂太過傷心者,本方加條芩、黃連、白朮、麥冬各一錢,炙草五分。

如因跌撲觸動者,安胎和氣飲主之。

歸身 白芍(各一錢) 白朮 黃芩 蘇葉(各一錢五分) 炙草 砂仁(各五分)

薑棗引。水煎,食前服。

如因犯胎神所佔方位,胎動不安者,用上安胎和氣飲主之。此上二證,並用安胎和氣飲,如見血動,即加阿膠、艾葉。

妊娠漏胎

漏胎者,謂既有孕而復血下也。女子之血,在上為乳汁,在下為經水。一朝有孕,而乳汁、經水俱不行者,聚於子宮以養胎也。今復漏下則是氣虛、血虛,胞中有熱,下元不固也。法當用四君子以補其氣,四物以補其血,黃芩、黃柏以清其熱,艾葉以止其血,杜仲、續斷以補下元之虛,未有不安者矣。增損八物湯主之。

人參 白朮 歸身 白芍 熟地 艾葉 條芩 黃柏 知母 阿膠 炙草(各等分)

薑棗引。水煎,食遠服。兼用杜仲丸。見上。

妊娠傷寒

妊娠傷寒,專以清熱和胎為主,各隨六經所見表裡之證治之。務宜謹慎,不可與常病傷寒同治,以致損胎,誤其母子性命也。此予家傳之秘,宜珍重之。

凡得傷寒,勿拘日數,但見惡寒、頭痛、發熱,即病邪在表也,宜用四味紫蘇和胎飲為主。

蘇葉 條芩 白朮(各一錢半) 甘草(一錢)

如惡寒、頭痛、項強、腰脊痛,此病在太陽經。本方加羌活、藁本、川芎、草風各一錢,連須蔥三莖,姜引。水煎熱服,以厚衣被蓋之,汗出而解。

如惡寒卻不發熱,只頭痛、鼻干或項強,此病在陽明經也。本方加葛根、白芷、防風各一錢,蔥白三根,淡豆豉一撮。煎服,以汗而解。

如寒熱往來,頭眩,或嘔,或心下煩,或胸脅滿,此病在少陽經也。本方加柴胡、人參各一錢。嘔,加半夏七分;胸脅滿,加枳殼、桔梗各一錢;頭眩,加川芎一錢;薑棗引。

如發熱、惡寒、咳嗽甚者,此病在手太陰經也。本方加麻黃(去根節)、杏仁各一錢,蔥白三根,姜引。水煎,食後服,以汗而解。

如惡寒無熱,腹中疼痛,吐瀉不渴,手足逆冷者,此病在足太陰脾經也。本方加人參、乾薑(炙)、白芍(酒炒)各一錢,薑棗引。水煎,熱服。

如惡寒倦臥、發熱、手足冷者,此病在足少陰腎經也。本方加獨活、熟地、細辛各一錢,生薑、大棗引,熱服。

如惡寒、手足厥冷、唇口青,遍身痛如被杖,頭項頂痛者,此病在足厥陰經也。本方加歸身(酒洗)、吳茱萸(炒)、羌活、細辛各一錢,連須蔥白三根,姜引,熱服。

凡得傷寒,勿拘日數,但無惡寒,無頭痛,只發熱、口燥、咽乾而渴者,此病邪在裡。用黃龍湯為主,各隨所見之症加減治之。

柴胡 人參 甘草 黃芩(各一錢)

如發熱、口渴,小便不利者,此在手足太陽小腸膀胱腑病也。本方加白朮錢半,豬苓、澤瀉、赤茯、木通各一錢。

如其發熱大渴者,病在手足陽明胃與大腸也。本方加知母一錢,石膏(捶碎)二錢,淡竹葉十五皮,粳米一撮,煎服。

如大熱、大渴、躁煩,大便不通者,此病在足陽明胃腑也。本方去人參,加枳實(炒)、大黃(煨)、芒硝各一錢半,姜引。水煎,溫服,以利為度。

如發熱,口乾而渴,心煩不得眠者,或乾嘔者,此病在足少陽膽腑也。本方加麥冬、天花粉、山梔仁、酸棗仁各一錢,竹茹一大團。煎,去渣,再煎一沸服。

如發熱而渴,腹中痛,自利者,此病在足太陰脾經也。本方加白朮、白芍、阿膠(炒)、白茯各一錢,引薑棗三枚,食前服。

如發熱而渴,利下膿血,手足冷者,此病在足厥陰肝臟也。本方加歸身、白芍(酒炒)、白朮、白茯各一錢,烏梅一個,食前服。

凡傷寒瘥後,調理失宜,復發熱者,此勞復也。用黃龍湯加知母、麥冬各一錢,石膏(杵)二錢,淡竹葉十五皮,粳米一撮。煎服,以汗為度。

如因飲食失節,復發熱者,此食復也。四味紫蘇和胎飲加枳實(炒)、黃連(炒)、陳皮、神麯(炒),薑棗引。水煎,食遠服。更宜節省,免致內傷。

若天行時氣傳染者,只依上法,分六經表裡治之無失。或於初病之時,用敗毒散加和胎藥解之,亦是妙方。

人參 羌活 柴胡 前胡 白茯 甘草 川芎 桔梗 枳殼 黃芩 白朮 蘇葉 葛根 姜引 蔥白(三根)

水煎,熱服,蓋覆得汗而解。

凡病傷寒熱病不解,遍身發斑,赤如錦紋者,加味化斑湯主之。

人參 知母(各一錢) 石膏(二錢) 甘草 黃芩 梔子仁 生地(各一錢) 淡竹葉(二十皮) 豆豉(半合)

水煎,食遠服。

妊娠中風

太乙者,冬至日在坎,正北;立春日在艮,東北;春分日在震,正東;立夏日在巽,東南;夏至日在離,正南;立秋日在坤,西南;秋分日在兌,正西;立冬日在乾,西北。故太乙移宮之日,即八節日,天必應之以風雨。其風自此方而來為正風,不能傷人。如自沖方而來,謂之虛風,中人即病。中其皮毛經絡者,則發寒熱,頭項身體皆痛,或肌肉頑痹;中其筋骨者,則拘攣僵直;中其臟腑者,則卒倒昏悶,口眼喎斜,手足瘈瘲,口噤不語。孕婦得此,不可用常治中風之法,只以補虛安胎為本,兼用搜風之劑,增損八物湯主之。

八物內用,歸身、甘草炙,加黃芩、黃耆炙、羌活、防風、秦艽各一錢。

薑棗引。水煎,多服,以平為期。

妊娠中暑

凡盛暑時,中其暑熱之毒者,其症發熱而渴,自汗,精神昏憒,四肢倦怠少聘,清暑和胎飲主之。

黃耆(炙) 炙草 人參 白朮 黃芩 黃連 知母 麥冬(各一錢) 五味(十二粒)

煎服。

妊娠中濕

凡孕婦或早行感霧露之氣,或冒雨,或久居下濕之地,或大汗出取冷水浴之。其症發熱、骨節煩痛,身體重著,頭痛,鼻塞,黃芩白朮湯主之。

條芩 白朮(各五錢) 蘇葉(二錢五分) 姜(五片)

水煎服。

妊娠咳嗽

如初得之,惡風寒、發熱、鼻塞聲重,或鼻流清涕者,宜發散,加減參蘇飲主之。

人參 紫蘇 陳皮 白茯 甘草 桔梗 枳殼 前胡 黃芩(各一錢)

姜引,薄荷葉少許。水煎,食後服,得微汗而解。

久嗽不已,謂之子嗽,引動其氣,恐其墮胎,人參阿膠散主之。

人參 白朮 白茯 炙草 蘇葉 阿膠(炒) 桔梗(各等分)

水煎,食後服。

妊娠瘧疾

凡孕婦病瘧,不可輕用截藥,恐致損胎,柴胡知母湯主之。

柴胡(一錢半) 人參 黃芩 知母 白朮(各一錢) 甘草(五分) 歸身(一錢)

薑棗引。水煎,多服,以平為期。

如瘧久不退轉甚者,宜與截之,七聖散主之。經云有故無殞,此之謂也。

柴胡 黃芩 炙草 知母 常山(酒炒) 草果仁(一錢半) 烏梅(去核,三個)

水酒各半煎。臨發,五更服。宜露一宿,湯溫服。忌生冷、雞魚。

妊娠霍亂

其症心腹絞痛,上吐下瀉,用前四味紫蘇和胎飲加藿香葉、陳皮各一錢,砂仁(炒)五分,薑棗引,水煎。

妊娠泄瀉

凡孕婦泄瀉,以補中安胎為主,用四君子湯加白芍一錢。更分寒熱治之,如發熱而渴者為熱,本方加條芩一錢;不渴者為寒,本方加炒乾薑五分,並用烏梅一個為引,水煎服。

如渴瀉久不止者,用四君子湯加白芍(酒炒)、訶子肉、乾薑(炒)、烏梅(去核)二個,水煎,皆食前服。

如久瀉大渴者,人參白朮散主之。

人參 白朮 白茯 炙草(各一錢) 藿香(五分) 木香 乾薑(二錢五分)

作大劑,水煎,頻頻與之,以代湯水,效。

妊娠痢疾

凡孕婦痢疾,以清熱和胎、行氣養血為主。虛坐努力者,防其損胎,當歸黃芩芍藥湯主之。

當歸 白芍 黃芩 黃連 白朮 枳殼 白茯 陳皮 生地 甘草(生,各一錢) 木香(五分) 烏梅(一個)

水煎,空心服。

痢久不止,黃連阿膠湯主之。

黃連(炒) 阿膠(炒,各一錢) 木香(七分) 乾薑(炒,五分) 人參 白朮 白茯(各一錢) 炙草(五分) 烏梅(三個)

薑棗引。水煎,食前服。

子懸

孕婦五六個月以後,胎氣不和,上湊心腹,脹滿疼痛者,謂之子懸,紫蘇飲主之。

紫蘇 陳皮 大腹皮 川芎 白芍 歸身(各一錢) 人參(五分) 炙草(五分) 姜(五片) 蔥白(七寸)

水煎,食前服。

子煩

孕婦心驚膽怯,終日煩悶不安者,謂之子煩,人參麥冬散主之。

人參 茯苓 黃芩 麥冬 知母 炙草 生地(各等分) 竹茹(一大團)

水煎,食前服。

子癇

孕婦忽然眩暈卒倒,口噤不能言,狀如中風,須臾即醒,醒而復發,此名子癇。乃氣虛挾痰挾火證也,清神湯主之。

人參 白朮 白茯 白芍 炙耆 炙草 麥冬 歸身(各等分)

薑棗引。水煎,食遠服。兼服壽星丸。

琥珀壽星丸 寧神定志,去風化痰。

天南星一斤(掘地作坑,深二尺,用炭火二十斤於坑內燒紅,去炭掃淨,用好酒五升澆之,將南星趁熱放坑內,用瓦盆急蓋定,以黃泥封固,經一宿取出,焙乾為末),入琥珀末一兩,硃砂末五錢,和勻,以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熟,再入獖豬心血三個,攪勻,和末為丸,硃砂為衣。每服五十丸,人參煎湯下,日服三次,神效。

子腫

孕婦面目、身體、四肢浮腫者,此胎水泛溢,謂之子腫,加味五皮湯主之。

大腹皮 桑白皮(炒) 生薑皮 茯苓皮 白朮 紫蘇(莖葉,各一錢)

棗去核,引。水煎,服時以木香磨濃汁三匙,入內同服。

子氣

孕婦自六七個月以來,兩足腫大,行步艱難,腳指間有黃水出,此名子氣,亦多有之。不須醫治,至生子之後,其腫自消。甚者茯苓湯主之。

白茯苓 白朮 陳皮 香附 烏藥(各一錢) 炙草(五分) 紫蘇(五分) 木瓜(三片)

姜引。水煎,空心腹。

孕婦腹大有水氣者,亦名子腫,鯉魚湯主之。

白朮(三錢) 白茯苓(一錢半) 歸身 白芍(各一錢) 陳皮(五分) 活鯉魚(一個,煮汁一盞半,去魚) 加生薑(五片)

煎七分,空心服。

子滿

孕婦至七八個月,其胎長大,腹大腹滿,逼迫子戶,坐臥不安,謂之子滿,束胎飲主之。

白朮 黃芩 蘇葉 枳殼 大腹皮(各一錢半) 砂仁(和殼者略炒,五分) 炙草(三分)

姜引。水煎,空心服。

子淋

孕婦小便少又澀痛者,謂之子淋,加味火府湯主之。又治溺血。

木通 生地 條芩 甘草梢 麥冬 人參 赤芍(各一錢) 淡竹葉(十五皮) 燈心(四十九寸)

水煎,空心服。

子鳴

氣足時,子在腹中鳴者,謂之子鳴。此由母或欠身向高處取物,子在腹中失脫口中所含臍蒂,故啼。治法或令母作男子拜狀,或以豆擲地,令母拾之,子復含著則止矣。又方,以鼠窟門土,取大塊含之。

妊娠傷食

孕婦傷食,腹滿吞酸,噁心不喜食者,加味六君子湯主之。

人參(五分) 白朮 白茯(各一錢) 炙草(三分) 陳皮(一錢) 半夏曲(五分) 枳實(炒) 神麯(炒) 砂仁(炒,各五分)

姜引。水煎,食後服。

妊娠頭痛

因外感頭痛者,此虛也,加味芎歸湯主之。

川芎 當歸(各一錢半) 黃芩(酒炒) 白朮(各一錢)

細芽茶二錢為引,食後服。

妊娠目鼻咽喉唇口諸病

孕婦專以清熱為主,有熱病者,俱用東垣涼膈散,各隨其症加減主之。

黃芩 黃連 山梔仁(各酒炒) 連翹 桔梗 生草(各等分) 薄荷葉(少許)

目赤痛者,本方加當歸、川芎、羌活、防風、菊花各一錢,竹葉引。咽喉痛者,本方加牛蒡子(炒、杵碎)一錢。口舌生瘡者,只依本方姜引。鼻衄不止者,本方加當歸、生地各一錢,茅花一大團,生薑引。

妊娠瘡毒

孕婦多有病乳癰者,托裡解毒湯主之。

川芎 當歸 黃芩 白芷 連翹 天花粉 金銀花 甘草節(各一錢) 青皮(五分) 皂刺(七個)

如背上臀上生者,此陽明經也。本方去青皮,加升麻、葛根各一錢。

如胸前兩頰生者,此少陽經也。本方去白芷,加柴胡、膽草、梔仁(炒)各一錢。

如肩膊腋下生者,太陰經也。本方去青皮,加陳皮、桔梗、桑白皮、天冬各一錢。

如在胯內陰旁生者,厥陰經也。本方去白芷,倍加青皮。

如在手足掌內生者,少陰經也。本方去白芷、青皮、天花粉,加黃連、黃柏、木通各一錢。

凡治癰毒,要知九不治處,不可醫也。《經》云:一、伏兔(腳背);二、腓腨(腳肚);三、背(中脊);四、五臟俞(挾脊兩旁);五、項(對口凶);六、胸;七、須;八、髭;九、頤。

雜證

二條。

孕婦忽然無故悲慘哭泣,狀若邪祟者,此臟躁症也,棗麥湯主之。

甘草(三兩) 小麥(一升) 大棗(十枚)

用水六升,煎三升,去渣,分三服,溫飲即效。

再服竹茹湯數服以和之。

竹茹湯: 治孕婦心虛驚恐、臟躁悲泣。

人參 麥冬 茯苓 炙草(各一錢) 小麥(一合) 青竹茹(雞子大一團) 姜(三片) 棗(五枚)

水煎,食後服。

孕婦八九個月,忽然暴喑不語者,此少陰之脈下養乎胎,不能上榮於舌,十月生子之後自能言,非病也。不可服藥,勿信庸醫圖利。

八月章

凡孕婦至八九月,形盛胎肥腹大,坐臥不安者,防其難產,宜預服瘦胎丸。

枳殼(麩炒,四兩) 白朮 當歸 甘草(各二兩) 辰砂(為衣,蜜丸)

每服五十丸,食前白湯下。多服瘦胎滑胎,自然易產。

如胎氣本怯,不可服上瘦胎丸,欲防產難,達生散主之。

大腹皮(三錢) 人參 紫蘇(莖葉) 陳皮(各五分) 白朮 當歸(各一錢) 甘草(五分) 白芍(一錢) 枳殼(七分) 砂仁(五分) 青蔥(五根)

水煎,食前服,至十數帖,甚得力。

難產

七條。

一、妊娠以血為主,以氣為輔。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也。富貴之家,保愛孕婦,惟恐運動,任其坐臥,以致氣滯而不舒暢,血滯而不流通,胎不轉動,臨產因難,甚至悶絕。且如貧賤人,勤動勞苦,生育甚易,明可徵矣。難產之症,宜服前達生散去人參、白芍,加香附、烏藥各一錢。

二、孕婦至六七個月,胎形已全,不知禁忌,恣情交合,以致敗精瘀血聚於胞中,子大母小,臨產必難。何以驗之?兒子生下,頭上有白膜一片,滯膩如膠,俗呼戴白生者是也。此證宜服瘦胎丸,蓋因子大母小故也。

三、孕婦之家,或問命卜,妄談禍福,或禱鬼神,倉惶憂戚,使其孕婦常懷驚恐,喪神喪氣;又或臨產之時,大小慌亂,鬧雜往來,交頭接耳,言三語四,孕婦恐怖,以致產難。試觀不正之女,偷生之兒,既無產厄,子母俱全,可以理推。若此證必戒命卜,止祈禱,但令一二慣熟穩婆,在房扶持,一切閒人杜絕,更令言語寬慰,勿令驚疑。

四、孕婦臨產之時,自覺兒轉動,胞漿流出,腰腹痛甚,目中如火,手足俱冷,此正產也。若兒身未轉,胞漿未破,腹中陣痛,或作或止,此名弄產。穩婆粗率,便令努貢,用力太過,母力已乏,及至產時,無力轉運,以致產難。若此證,催生湯丸視其形症用之。

五、孕婦臨產之時,胞漿既破,兒身既轉,著力一送,兒即下矣。穩婆粗率,見其漿破,即令使力,兒身未轉,或轉未順,被母努貢,逼其快下,有逆產者,有橫產者,有側產者,極為凶危。若此證,惟穩婆之良,或可調護保全,非醫藥之力也。穩婆最忌粗率。

六、少婦初產,身體纖渺,子宮緊窄。當產之時,胞漿已破,兒欲奔出,卻被其母不耐痛苦,輾轉傾側,兩足不開,兒不得出。又有中年之婦,生育多者,氣弱血少。當產之時,胞破漿下,子宮乾澀,生理不滑,淹延數日。如此證,子母得全者鮮矣。天命使然,人力莫及。

七、產育之時,氣以行之,血以濡之,然後子宮滑溜,生理順易。蓋子猶魚也,胞漿猶水也,水行魚行,水止魚止。令產婦胞漿未破之先,不當用力而用力太過,胞漿既破之後,應當用力而力已乏,加以憂恐之甚,起臥之勞,氣閉血阻,漿干水枯,所以產難,以催生湯丸救之。

催生四法

凡初生一二日間艱難者,只以加減五苓散主之。

豬苓 澤瀉 白朮 茯苓 桂 車前子 木通 枳殼 檳榔 甘草(各一錢) 滑石末(二錢) 燈心(四+九寸)

長流水順取,煎服,連進,以子生為度。

如過二三日,人事強實,飲食能進者,此胞漿乾澀也,加味四物湯主之。

歸尾 川芎 赤芍 生地 桂 玄胡索 枳殼 香附 檳榔(各一錢)

取水煎服如上,調益元散三錢,以子生為度。

如過二三日,人事困頓,飲食少者,此中氣不足,不能運動其胎也,加味四君子湯主之。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草 歸尾 川芎 枳殼 香附 桂(各一錢)

取水煎法如上,檳榔磨木香濃汁各五七匙,入內同服。

如三四五日不產,或胎死腹中,何以驗之?觀其母之唇舌俱紅者,子母無事;唇青舌紅者,母死子活;唇紅舌青者,母活子死;唇舌俱青者,母子俱死。奪命丹主之。

蛇蛻(全者一條,新瓦上煅存性) 金銀箔(各七片) 大者母丁香(另研,五錢) 男子亂髮(燒灰,一錢) 馬嗚蛻(即蠶蛻,燒灰,一錢) 黑鉛(二錢五分) 水銀(七分)

先將鉛溶化,入水銀急炒,結成砂子,傾出別研,千里馬鼻(燒灰)七個。於靜室中修合,勿令婦人、雞犬見。各研為末,和勻,用獖豬心血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丸,長流水送下。如昏悶者,研細灌之,可以救得。

臨產須知

凡八條。

凡孕婦未產數日前,胎必墜下,小便頻數,此欲產也。慎重之家,於合用藥物、慣熟穩婆,宜預圖之,以備不虞。

其產婦合用之藥物,如催生湯丸、血暈藥物,須要預備。如干漆渣,又破漆器,產時燒之,使產母得聞其氣,無血暈之疾。又燒紅石放盆內,以好醋澆之,房中轉游數次,使產母常聞醋氣,亦無血暈。又取生韭菜一握,放有嘴瓦瓶中,以熱醋澆浸,塞其大口,以嘴向產母鼻嗅之,亦止血暈。又取無病童男小便五、六碗,淨器收貯,臨產之時,即溫一、二杯飲之,自無血暈。

產母房中,只令穩婆一、二人,謹閉門戶,勿使雜人往來,更禁人無事商問,大驚小怪。直待胞漿已動,兒身已轉,逼近子門,可以用力。當此之時,產母護痛,其身傾側,護生者不可抱束其腰,恐致損兒,但扶其肩膊,勿令困倒。

臨產時,如白蜜沸湯、薄粥美膳,常要齊具。如渴,則以白蜜半杯,溫湯化開飲之,以潤燥滑胎,令其易產。如飢,即以薄粥美膳食之,令其中氣不乏,自然易生。

如夏月盛暑之時,必用冷水灑掃房內,解其鬱蒸之氣。將四面窗牖大開,以薄紙帳遮之。使產母溫涼得宜,庶新血不妄行,以致血暈。

如冬月嚴寒之時,必於房中四處燃火,使和暖之氣如春,更要閉其戶牖,塞其穴隙,使邪氣莫入,庶免凍產及中風寒之疾。

臨產時,凡合用水火柴炭、鍋罐刀剪、麻繩線布,無一不備。臨產禁忌,如借地安床埋衣之方不用。

卷之三

產後章

產後專以補虛為主,其有他疾,以末冶之。今並催生之法,設為問答,以盡病源,以著治法。臨產之工,庶有所憑,司命之寄,亦可無負。

難產

問:難產者何也?曰:前章已備矣。多因產母倉皇,坐草太早,或胞漿雖破,兒身未轉,或轉未順,被母用力努貢,以致足先來者,謂之逆產;手先來者,謂之橫產;或漏其肩與耳與額者,謂之側產;或被臍帶纏絆,不得下者,謂之礙產。倉卒之間,二命所繫,不可無法,而隘為仁之術也。

救逆產

令其產母正身仰臥,務要定心定神,不可驚怪,卻求慣熟穩婆,剪去指甲,以香油潤手,將兒足輕輕送入,又再推上,兒身必轉直。待身轉頭正,然後服前催生之藥。渴則飲以蜜水,飢則食以薄粥。然後扶掖起身,用力一送,兒即生矣。此在穩婆之良,若粗率蠢人,不可用也。切不可使針刺足心及鹽塗之法,兒痛上奔,母命難存。

救橫產

法當如上前截云,仍將兒手輕輕送入,再推上,摸定兒肩,漸漸扶正,令頭順產門,後進催生之藥。飲食之物,一切如上。扶正兒即下矣,忌用針刺。

救側產

亦令母仰臥,法如上。穩婆用燈審視,或肩或額,偏左偏右,務得其實,以手法輕輕扶撥令正。仍服藥食如前法,起身用力,兒即下矣。

救礙產

令母仰臥,穩婆用燈審視,看臍帶絆著兒之何處,仔細以手法輕輕取脫。服藥食如前法,扶起用力一送,即下矣。

盤腸生

問盤腸生者何?曰:當產之時,母腸先出,盤露於外,子隨後生,生後而腸不即收,此謂盤腸生也,苦不忍見。蓋由平日氣虛,不能斂束,血熱易於流動,下元不固,關鍵不牢,致此苦惡。救治之法,於子下衣來之後,卻令產母仰臥,穩婆先將母腸溫水洗淨惹帶之物,然後托起,輕輕送入,推而上之,卻令產母兩足挾緊穀道,其腸自收上也。或取蓖麻子四十九粒,去殼,搗爛,敷在頂心,待腸收盡而急去之,次也。或用冷水和醋,令人噴面,一噴一收,以漸收之,又其次也。欲免其苦者,宜於此後無孕時,多服地黃丸,加五味子一兩、桂一兩,以固下元之關鍵。及有孕時,多服胡連丸,加人參一兩以補氣,又服三補丸以涼血。如滑胎瘦胎之藥,不可輕服。於八月之時,再服八物湯,加訶子、瞿麥、粟殼,連服十餘劑庶可免矣。

產子氣絕不啼

問云:云者何?曰:子欲下時,母護其疼,傴僂傾側,兩足不開,扭挾兒頭,氣不得伸,故生下悶絕不啼,謂之寤生。救法待胎衣來,切勿斷臍,急取小鍋燒水,以胎衣置湯中,頻頻用水洗臍帶,須臾氣暖入腹,兒氣即回,而啼聲發出矣。若倉卒斷其臍帶不可救矣。

子死腹中

問云:云者何?曰:兒當欲下之時,被母護疼,兩足不開,夾其頭而死者;或因產母掙挫忍耐,當直之人不善扶掖,緊抱其腰,以致傷胎而死者;或因產難,胞漿已干,生路漸塞,子不得出,氣閉而死者;或因生路不順,若逆側等證,穩婆蠢厲,用手莽撞,反傷其子而死者;或被臍帶纏頸,氣絕而死者。其候但觀其母,口青、手指青、臍下冷、口中有臭氣者,子死腹中的矣。急用加味五苓散、奪命丹,取去死胎,以保其母,穩婆善取者尤妙。如母唇面俱青,則難救矣。

胎衣不下

問云:云者何?曰:或因產母力乏,氣不轉運,或因血少乾澀,或因子宮空虛,吸貼而不下者,急服加味五苓散甚快。若倉卒無藥,可尋路上破草鞋一隻,近陰處輕系臍帶數道令下。務宜仔細緊束系定,然後斷其臍帶,洗兒收養。產母任其坐臥行立,胎衣自下。有過旬日而爛下者,屢試有驗。若不斷帶,使子氣貫入衣中,衣轉浮脹而不得出矣。天寒之時,猶不便於子也,惟慣熟穩婆善取胎衣者,甚不勞力。

產後血暈

問云:云者何?曰:新產婦昏眩卒倒,不省人事,口噤氣冷,謂之血暈。此惡候也,不可救者多。若誤作暗風,庸醫殺之耳。蓋由坐草之時,不知用前防血暈等方,所以有此。其證有二,當分治之。有如血來太多,卒然昏僕者,此血氣兩虛也,急用韭醋嗅法,以待其醒,清魂散主之。

澤蘭葉 人參(各一錢) 荊芥穗 川芎 歸身(各二錢) 炙草(八分)

酒水各一盞,煎一盞,入童便一鍾,同服。

如血去少,惡露未盡,腹中有痛而昏眩者,同上法令醒,黑神散主之。

黑豆(炒,一合) 熟地 當歸 桂(去皮) 乾薑(炮) 炙草 白芍(酒炒) 生蒲黃(各二錢)

酒水各一盞,入童便一鍾服。

產後子宮脫出

問云:云者何?曰:其人素虛,產時用力努貢太過,以致脫出,自不能收也,宜用補中益氣湯主之,外用洗法。

荊芥穗 藿香葉 臭椿木根白皮(等分)

銼碎,煎水,無時洗之,子宮即入。

產後乍見鬼神

問云:云者何?曰:心主血,血去太多,心神恍惚,睡夢不安,言語失度,如見鬼神。俗醫不知,呼為邪祟,誤人多矣。茯神散主之。

茯神 柏子仁 遠志 人參 當歸(酒洗) 生地(酒洗) 炙草(各一錢) 桂心(五分) 獖豬心(一個)

法如上煎服,調辰砂一錢,食後服。

如心下脹悶,煩躁昏亂,狂言妄語,如見鬼神者,此敗血停積,上干於心,心不受觸,便成此證,芎歸瀉心湯主之。

歸梢 川芎 玄胡索 蒲黃 牡丹皮(各一錢) 桂心(七分)

水煎,調五靈脂(另研末)一錢,食後服。

產後心痛

問云:云者何?曰:心者血之主,其人宿寒內伏,因產大虛寒,持於血,血凝不行,上衝心之絡脈,故心痛也。但以大岩蜜湯治之,寒去則血脈行而經絡通,心痛自止。若誤以為敗血,攻之則虛與寒益甚,漸傳心之正經,變為真心痛而死矣。

生地(酒洗) 歸身(酒洗) 獨活 吳茱萸(炒) 白芍(酒炒) 乾薑(炮) 炙草 桂心 小草(即遠志苗,各一錢) 細辛(五分)

水煎,熱服。

產後腹脹滿悶、嘔吐噁心

問云:云者何?曰:敗血散於脾胃,脾受則不能運化津液,而成腹脹,胃受則不能受水穀而生嘔逆。若以尋常脹嘔之劑治之,則藥不對證,反增其病,宜用抵聖湯主之。

赤芍 半夏(湯泡) 澤蘭葉 陳皮(去白) 人參(各二錢) 炙草(一錢) 生薑(焙,五分)

水煎服。

亦有傷食而腹脹嘔逆者,以脈辨之。因於血則脈弦澀,不惡食而嘔多血腥;因於食則脈弦滑,惡食而嘔多食臭。加味平胃散主之。

蒼朮(泔水浸,焙) 厚朴(姜炒) 陳皮 香附(醋炒) 人參(各二錢) 炙草 生薑(焙,各五分) 神麯(炒,一錢)

水煎,熱服。或用睍睆丸亦佳。

睍睆丸:

良薑(炒) 薑黃(炒) 蓽澄茄 陳皮(去白) 莪朮(煨) 三稜(煨) 人參(各等分)

共為末,蘿蔔漫火煮熟,研為末,和藥,將余汁打粬糊為丸,蘿蔔湯下。

加味六君子湯 治產後傷食,嘔吐腹脹滿。

人參(五分) 白朮(七分) 陳皮(一錢) 半夏(泡,七分) 白茯(二分) 炙草(三分) 枳實(麩炒,五分) 山楂(五分) 薑黃(二分)

姜三片引。水煎,食遠服。

產後口乾痞悶

問云:云者何?曰:由血氣太虛,中氣未足,食麵太早,脾胃不能消化,面毒結聚於胃,上熏胸中,是以有此症也。慎勿下之,睍睆丸主之。

若其人臟氣本虛,宿夾積冷,胸腹脹痛,嘔吐噁心,飲食減少。亦因新產血氣暴虛,風冷乘之,以致寒邪內勝,宿疾益加,吳茱萸湯主之。

吳茱萸(炒,一錢半) 桔梗 乾薑(炒) 炙草 半夏 細辛 當歸(酒) 白茯苓 桂心 陳皮

生薑引。水煎,熱服。

若因胎衣未下,惡露不來,肚腹脹大,繃急如鼓,嘔吐黃水,多帶腥臭,加喘者死。

若因產後多疾,妄投湯丸,重虛其內,肌肉消削,精神疲睏,血少氣乏,乾嘔者死。

產後咳嗽

問云:云者何?曰:產後多因惡露上攻,流入肺經,乃成咳嗽。其症胸膈脹悶,宜服二母湯主之。

知母 貝母 白茯苓 人參(各一錢) 杏仁 桃仁(各二錢)

水煎,食後溫服。

又曰:肺主氣,氣為衛,所以充皮毛,密腠理也。產後氣虛衛虛,皮毛不充,腠理不密,風寒襲之,先入於肺,亦成咳嗽。其症發熱、惡寒,鼻塞後重,或多噴嚏,鼻流清涕,旋覆花湯主之。

旋覆花 赤芍 前胡 半夏 荊芥穗 甘草 白茯苓 五味 麻黃(去根節) 杏仁(各等分)

姜五,棗三引。煎服同前。有汗者,去麻黃加桂枝。

如咳久不止,涕唾稠黏,加味甘桔湯主之。

甘草 桔梗 款冬 貝母 前胡 枳殼 白茯苓 五味 麥冬(各等分) 淡竹葉(十五皮)

煎服同前。

如產後吃鹽太早者,難治。

產後喉中氣急喘促

問云:云者何?曰:榮者血也,衛者氣也,內水流通,榮衛相隨。產後血下過多,榮血暴竭,衛氣無主,獨聚肺中,故令喘也。此名孤陽絕陰,最為難治,急取鞋底炙熱,於小腹上下熨之,次取奪命丹主之。

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牡丹皮(去木) 乾漆渣(炒煙盡,各一兩)

共末,用釅醋一升,大黃末一兩同熬成膏,和末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下。

又問,產後血入於肺,面赤發喘欲死者,參蘇飲主之。

人參(末,一兩) 蘇木(二兩) 水(三盞)

煎一盞(去木),人參末隨時加減服,效難盡述。

產後腰痛

問云:云者何?曰:女人之腎,胞脈所繫,產後下血過多則胞脈虛,脈虛則腎氣虛,腎主腰,故令腰疼,利腎地黃湯主之。其症隱隱痛。

熟地黃 歸身(酒) 杜仲(鹽水炒焦) 獨活 桂心 續斷(各一錢) 生薑(三片) 棗(二枚)

水煎,空心服。

又曰:敗血流入腎經,帶脈阻塞,有腰痛者,其症脹痛如刺,時作時止,手不可近,加味復元通氣散主之。

歸身(酒) 川芎 小茴(炒) 破故紙(炒,捶) 玄胡 牛膝 桂心(各一錢) 丹皮(一錢)

水煎,木香五分,磨水和之,更調乳香、沒藥末各五分服。

有因產時起伏蕡㕮,挫閃腎氣及帶脈者,亦或腰疼,用上散方。

產後遍身疼痛

問云:云者何?曰:產時骨節開張,血脈流散,元氣衰弱,則經絡肉分之間,血多凝滯,骨節不利,筋脈不舒,故腰背不能轉側,手足不能屈伸而痛也。勿作風寒用汗之劑,宜趁痛散主之。

當歸(酒、全用) 桂 白朮 牛膝(酒浸) 黃耆 獨活 生薑(各一錢) 炙草 薤白(各五分)

水煎服。

又有因新產氣虛,久坐多語,運動用力,遂致頭目昏眩,四肢疼痛,寒熱如瘧,自汗,名曰蓐勞。勿作傷寒,誤投汗劑,白茯苓散主之。

白茯苓 歸身 川芎 桂心 白芍(酒炒) 黃耆(炙) 人參 熟地(各一錢) 獖豬腰子(一對,去脂膜,切片)

煎湯一盞,去腎,姜三片,棗二枚引,同藥煎服。

予按蓐勞之證,或因臨產之時,生理不順,憂恐思慮,內傷其神,輾轉蕡㕮,外勞其形,內外俱傷,形神皆瘁;或因新產之後,氣血未復,飲食未充,起居無度,語言不止,調攝失宜,情欲失禁,外感風寒,內傷飲食,漸成羸疲,百病俱作。苟非良工妙劑,鮮有不成癆瘵而斃者。必宜常服十全大補湯。又早用地黃丸加歸身、牛膝、肉蓯蓉(去甲酒洗)、五味、柏子仁各二兩;日服人參白朮散,作丸服之,常煮腰子粥以助之,大效。

腰子粥煮法:取獖豬腰子一對,去脂膜薄切如柳葉大,用鹽酒拌合一時,水三盞,粳米三合,瓦罐煮粥,入蔥、花椒末,調和得宜,食之。

產後腹痛

問云:云者何?曰:女人之血,未有胎時,則為經水,經水不來則病;產時則為惡露,惡露不來則病。故產婦中氣多虛,不能行血,血斯凝滯,或閉而不來,或來而不盡,敗血入腹,故為腹痛,乍作乍止,其痛如刺,手不可近,黑神散主之。蓋敗血隨其所止之處,無不成病。

或產後血虛,外受風冷之氣,內傷寒冷之物,以致腹痛者,得人按摩略止,或熱物熨之略止者是也。當歸建中湯主之。

歸身(酒洗) 白芍(酒炒) 桂心 炙草(各二錢) 生薑(五片) 大棗(三枚)

水煎,入飴湯三匙,攪勻,熱服。

或小腹痛者,臍下胞胎所繫之處,血之所聚也,產後血去不盡,即成痛症。其症無時刺痛,痛則有形,須臾痛止,又不見形。黑神散主之。

黑神散

熟地黃 蒲黃(炒) 當歸 乾薑(煨) 桂心 白芍藥 甘草(各四兩) 黑豆(炒、去皮,半升)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好酒、童便各半盞,同煎服。

又有因產時寒氣客於子門,入於小腹,或坐臥不謹,使風冷之氣乘虛而入,此寒疝也,但不作脹,且無形影為異。金鈴子散主之。

川楝子(去核) 小茴(炒) 破骨脂 桂心 木香(汁,各一錢)

姜引,水煎,入木香汁,食前熱服。

產後兒枕痛

問云:云者何?曰:腹中有塊,上下時動,痛不可忍,此由產前聚血,產後氣虛,惡露未盡,新血與故血相搏而痛,俗謂之兒枕痛,即血瘕之類也。當歸玄胡索湯主之。

當歸(身尾酒洗) 玄胡索(各一錢半) 五靈脂 蒲黃(各一錢) 赤芍 桂心(各七分) 紅花(五分)

酒水各一盞,煎一盞,入童便一杯,同服。

又羊肉湯 通治上腹痛、小腹痛、兒枕痛之神方也,專治虛羸。

精羊肉(四兩) 當歸(酒洗) 川芎(各五錢) 生薑(一兩) 水(十盞)

煎三盞,分四服。

產後頭痛

問云:云者何?曰:人身之中,氣為陽,血為陰,陰陽和暢斯無病。蓋產後去血過多,陰氣已虧,陽氣失守。頭者諸陽之會,上湊於頭,故為頭痛。但補其陰血,則陽氣得從,而頭痛自止。芎歸湯主之。

川芎當歸(用酒洗,各五錢) 蔥白(連須,五根) 生薑(焙乾,五片)

水煎,食後服。

又有敗血停留子宮厥陰之位,其脈上貫頂巔,作頂巔痛者,黑神散主之。

產後發熱

問云:云者何?曰:產後血虛則陰虛,陰虛生內熱。其症心胸煩滿,呼吸短氣,頭痛悶亂,晡時轉甚,與大病後虛煩相似,人參當歸散主之。

人參 歸身(酒洗) 熟地 桂(去皮) 白芍(酒炒,各一錢半) 麥冬(去心,一錢) 水(二盞)

先以粳米一合,淡竹葉十片,煎至一盞,去米葉,入藥並棗三枚,煎七分,溫服。熱甚加炒姜一錢。

產後大熱,必用乾薑,何也?曰:此非有餘之熱,乃陰虛生內熱也,故以補陰藥大劑服之。且乾薑能入肺和肺氣,入肝引血藥生血。然不可獨用,必與補陰藥同用。此造化自然之妙,惟天下至神,可以語此。

產後乍寒乍熱似瘧

問云:云者何?曰:敗血未盡,陰陽不和,皆能發寒熱也。何以別之?曰:敗血為病,則小腹刺痛,此為異耳。故敗血未盡者,以去滯為主;陰陽不和者,以補虛為主,若作瘧治,誤矣。

問:敗血不盡,乍寒乍熱者何?曰:敗血留滯,則經脈皆閉,榮衛不通,閉於榮則血甚而寒,閉於衛則陽甚而熱,榮衛俱閉,則寒熱交作,榮衛氣行則即解矣。惟黑神散、卷荷散為去血之要藥也。

卷荷散

初出卷荷(焙乾) 紅花 歸尾 蒲黃 牡丹皮(各一錢) 生地(一錢) 生薑(三片) 童便(一碗)

水煎,熱服。

問:陰陽不和,乍寒乍熱者何?曰:產後氣血虧損,陰陽俱虛。陰虛則陽勝而熱,陽虛則陰勝而寒,陰陽俱虛,則乍寒乍熱。增損四物湯主之。

歸身(酒洗) 白芍(酒洗) 川芎 乾薑(炒焦黑) 人參(各一錢) 炙草(五分) 姜(三片) 棗(三枚)

水煎服。寒多熱少者,加桂一錢;熱多寒少者,加柴胡一錢,乾薑減半;煩渴者,加知母、麥冬各一錢;食少者,加陳皮、白朮各一錢;虛倦甚者,加黃耆(蜜炙)一錢。

問:似瘧真瘧,何以別之?曰:似瘧寒不凜凜,熱不蒸蒸,發作無時,亦不甚苦,此正氣虛而無邪者也。真瘧者,寒則湯火不能御,熱則冰水不能解,發作有時,煩苦困頓,此正氣虛而邪氣相搏者也。

產後瘧疾

問云:云者何?曰:氣血俱虛,榮衛不固,脾胃未復,或外感風寒,內傷飲食,皆能成瘧。又有胎前病瘧,產後未愈者。產後之瘧,最難調理,只以補虛扶正為主,正氣勝則邪氣自退,不可輕用截藥,重虛正氣,為害甚大,增損柴胡四物湯主之。

北柴胡 人參 半夏 炙草 歸身(酒洗) 川芎 乾薑 桂 姜(三片) 棗(三枚)

水煎,不拘時服。久瘧加黃耆(蜜炙)、鱉甲(醋炙)各一錢。

產後渴

問云:云者何?曰:胃者水穀之海,津液之府也。產後去血甚多,津液內耗,胃氣暴虛,頓生內熱,故口燥咽乾而渴也。加人參麥冬湯主之。

人參 麥冬 生地 瓜蔞根 炙草(各二錢)

先取淡竹葉十片,粳米一合,煎湯一盞,去米葉,加生薑三片,棗二枚,煎七分,溫服。

產後汗出不止兼變證

問云:云者何?曰:血為榮,行乎脈中;氣為衛,行乎脈外,相須為守者也。產後去血過多,榮血不足,衛氣失守,不能斂皮毛,固腠理,故汗泄而易出也。宜急止之,恐風寒乘虛而入,變生他症,宜麻黃根湯主之。

歸身(酒洗) 黃耆(蜜炙) 麻黃根 人參 炙草(一錢半) 牡蠣(煅,另研)

水二盞,以浮麥一合,煮至一盞,去麥,入藥,再煎至七分,調牡蠣粉二錢,服之。

如眩暈汗出者,此名冒汗,虛極也。急用:

黃耆(炙) 人參 炙草(各二錢) 附子(制,一錢)

水煎,斡開口灌之。大抵此危症,多不可救。

如汗不止,風邪乘之,忽然悶倒,口眼喎斜,手足攣曲,如角弓反張者,此痓病也。急用:

桂枝 葛根 白芍 炙草 炙耆 歸身(各二錢) 熟附(五分)

斡開口灌之。此亦危症,不治者多。

產後中風

問云:云者何?曰:產後正氣暴虛,百節開張,風邪易入,調理失宜,風即中之,不省人事,口自蠕動,手足攣曲,身如角弓,此風外中者也,愈風湯主之。

羌活 防風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桂 黃耆 天麻 秦艽(各二錢)

薑棗引。水煎,熱服。

又曰:諸風振掉,皆屬肝木。肝為血海,胞之主也。產後去血過多,肝氣暴虛,內則不能養神,外則不能養筋,以致神昏氣少,汗出膚冷,眩暈卒倒,手足瘈瘲,此肝虛生風,風自內生者也。用當歸建中湯加黃耆、人參各一錢,熟附五分,薑棗引,不用飴湯。

如痰迷心竅,神氣不清,恍惚昏眩者,用琥珀壽星丸,人參煎湯下。

產後傷寒

問云:云者何?曰:氣血俱虛,榮衛不守,起居失節,調養失宜,傷於風則衛受之,傷於寒則榮受之,而成傷寒也,只以補虛為主,隨證以末治之。

五物湯

人參 歸身 川芎 白芍(酒炒) 炙草(等分) 姜(三片)

蔥白三根引。水煎服。

有汗曰傷風,本方加桂枝、防風;無汗曰傷寒,本方加麻黃、蘇葉;寒熱往來,本方加柴胡;頭痛本方加藁本、細辛;遍身痛本方加羌活、蒼朮;但熱不惡寒,本方加柴胡、葛根;發熱而渴本方加知母、麥冬、淡竹葉。

產後霍亂吐瀉

問云:云者何?曰:脾胃者,氣血之本也。產後血去氣損,脾胃亦虛,風冷易乘,飲食易傷,少失調理,即有霍亂、心腹絞痛、手足逆冷、吐瀉並作。加味理中湯主之。

人參 白朮 炙草 乾薑(炮) 陳皮 藿香 厚朴(薑汁炒) 生薑(焙,五片)

水煎,溫服無時。

產後泄瀉

問云:云者何?曰:產後中氣虛損,寒邪易侵,若失調理,外傷風寒,內傷生冷,以致脾胃疼痛,泄瀉不止,理中湯主之。如泄不止者再加肉豆蔻(麵包煨),共末,蜜丸,米飲下。

產後痢疾

問云:云者何?曰:濕多成泄,暴注下迫,皆屬於熱。赤白痢者,乃濕熱所為也。故赤者屬熱,自小腸而來;白者屬濕,從大腸而來。俗云:赤為熱,白為寒,非也。無積不成痢,蓋由產母平日不肯忌口,傷於飲食,停滯於中,以及中氣虛損,不能調理,宿積發動而為痢也。亦有因子下之時,說腹中空虛,縱食雞蛋與雞之類以補虛,殊不知食飲自倍,脾胃乃傷,脾胃氣弱,難以克化,停滯而成痢也。務宜詳審斟酌,以施治法,庶不誤人矣。

如果新產之時,飲食過傷者,其症腹中脹痛,裡急窘迫,身熱口渴,六脈數實,宜下之。加味小承氣湯主之。

枳實(麩炒) 厚朴(姜炒,各二錢) 大黃(酒炒,二錢五分) 檳榔(一錢半) 炙草(一錢) 生薑(三片)

水煎,熱服。以快便為度,中病即止。後用四君子湯加陳皮和之。

如新產後未有所傷,其症其脈與上卻同者,此宿食為病也,宜消而去之,枳實湯主之。

枳實(麩炒) 木香 炙草(各一錢) 厚朴(薑製,二錢) 檳榔(一錢五分) 生薑(三片)

水煎服。快利為度,後以四君子湯加陳皮和之。

如無新舊食積,下痢赤白,腹痛窘迫,脈沉數者,此虛痢也。宜行氣和血為主,當歸芍藥湯主之。

歸身 白芍(酒) 人參 白茯(各一錢) 炙草 木香(各五分) 枳殼(炒,七分) 黑乾薑(二分) 陳皮(一錢) 烏梅(一個)

水煎,食前服。

如久痢不止者,此氣虛血少,腸滑不禁也,宜四君子湯加白芍、烏梅、罌粟殼、大棗主之。

又有產後惡露不下,以致敗血滲入大腸而利鮮血者,腹中刺痛,里不急、後不重是也。用:

枳殼(麩炒,一錢半) 荊芥穗(略炒,二錢五分)

水煎服,神效。

產後大便閉澀不通

問云:云者何?曰:人身之中,腐化糟粕,運行腸胃者,氣也;滋養津液,溉溝瀆者,血也,產後氣虛而不運,故糟粕壅滯而不行,血虛而不潤,故溝瀆乾澀而不流,大便不通,乃虛秘也。不可誤用下劑,反加閉澀,宜潤燥湯主之。

人參 甘草(各五分) 歸身梢 生地 枳殼(各一錢) 火麻仁(去殼捶碎,二錢) 桃仁泥(二錢) 檳榔(磨汁,五分)

先將上六味煎,後入桃泥末二錢,入檳榔汁服。

更用蘇麻粥

真蘇子(一合) 火麻子(三合)

共擂爛,以水一盞,濾汁,又擂取汁,渣盡為度。用汁和粳米煮粥食之,甚效。老人虛秘,尤宜常用。

產後小便不通或短少

問云:云者何?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產後氣虛,不能運化流通津液,故使小便不通,雖通而亦短少也。勿作淋秘,輕用滲利之藥,其氣益虛,病亦甚,宜加味四君子湯主之。

人參 白朮 白茯 炙草 麥冬 車前子(各一錢) 桂心(五分) 姜(三片)

水煎,食前服。

又有惡露不來,敗血停滯,閉塞水瀆,小便不通,其症小腹脹滿刺痛,乍寒乍熱,煩悶不安,加味五苓散主之。

豬苓 澤瀉 白朮 茯苓 桂(各一錢) 桃仁 紅花(各二錢)

水煎服。

產後淋

問云:云者何?曰:此亦血去陰虛生內熱證也。蓋腎為至陰,主行水道,去血過多,真陰虧損,一水不足,二火更甚,故生內熱,小便成淋而澀痛也,加味導赤散主之。

生地 赤芍 木通(去皮) 甘草梢 麥冬(去心) 黃柏 知母 桂心(各一錢) 燈心(四十七寸)

水煎,調益元散二錢服。

問:前言小便不通,後言淋閟,二證何別?曰:不通者屬氣虛不通,淋屬內熱澀痛,以此別之。

產後尿血

問云:云者何?曰:小腹痛者,乃敗血流入膀胱,小腹不痛,但尿時澀痛者,乃內熱也。並用小薊湯主之。

小薊根 生地 赤芍 木通 蒲黃 甘草(梢) 淡竹葉(各一錢) 滑石(二錢) 燈心(四十九寸)

水煎。敗血加歸梢、紅花各一錢,兼內熱加黃芩、麥冬各一錢。

產後小便數及遺尿不禁

問云:云者何?曰:下焦如瀆,所以主瀦泄也。產後氣血虛脫,溝瀆決裂,瀦蓄不固,水泉不止,故數而遺也。下者舉之,脫者澀之,宜用升陽調元湯合桑螵蛸散主之。

人參 黃耆(炙) 炙草 升麻 益智子(去殼、炒,各一錢五分)

薑棗引。水煎,調桑螵蛸散服。

真桑螵蛸 白龍骨(煅) 牡蠣(左顧者,煅,各等分)

細研末,每服三錢,入湯調服。

又有產前穩婆用手誤犯胞破者,以致小便不禁,宜用參朮湯主之。

人參(二錢半) 白朮(二錢) 桃仁 陳皮 白茯苓(各一錢) 炙耆(一錢五分) 炙草(五分)

豬胞或羊胞一個,洗淨,水二盞,煮至一盞,去胞,入藥,煎七分,食前多服乃佳。

產後咳逆

問云:云者何?曰:此氣從胃中出,上衝賁門,吃忒而作聲也。有胃氣虛寒者;有中氣不足,衝任之火直犯清道而上者;有飲水過多,水停而逆者;有大小便閉,下焦不通,其氣上逆者;有胃絕者。大約產後咳逆,乃胃虛氣寒證也。加味理中湯主之。

人參 白朮 炙草 乾薑(炮) 陳皮(各一錢) 丁香(五分) 干柿蒂(二錢)

水煎服。有熱去丁香,加竹茹二錢。

如虛羸太甚,飲食減少,咳逆者,胃絕也,難治。

產後浮腫

問云:云者何?曰:新產之後,敗血不盡,乘虛流入經絡,與氣相雜,凝滯不行,腐化為水,故令四肢浮腫,乍寒乍熱。勿作水氣治之,輕用滲利之劑。但服調經湯,使氣血流行,其腫自消,調經湯主之。

歸身(酒洗) 赤芍 牡丹皮 桂心 赤茯苓 炙草 陳皮(各一錢) 細辛 乾薑(炒,各五分)

姜引,水煎服。

又有產後虛弱,腠理不密,調理失宜,外受風濕,面目虛浮,四肢腫者,加味五皮湯主之。

桑白皮 陳皮 生薑皮 茯苓皮 大腹皮 漢防己 枳殼(炒) 豬苓 炙草

姜引,水煎服。

產後惡露不止

問云:云者何?曰:產後衝任損傷,氣血虛憊,舊血未盡,新血不斂,相併而下,日久不止,漸成虛勞。當大補氣血,使舊血得行,新血得生。不可輕用固澀之劑,使敗血凝聚,變為癥瘕,反成終身之害,十全大補湯主之。如小腹刺痛者,四物湯加玄胡索、蒲黃(炒)、乾薑(炒)主之。

產後惡露不下

問云:云者何?曰:此有二證,治各不同。或因子宮素冷,停滯不行者,黑神散主之。此必小腹脹滿刺痛無時也。或因脾胃素弱,中氣本虛,敗血亦少,氣乏血阻,不能盡下。其症乍痛乍止,痛亦不甚,加減八珍湯主之。

人參 白朮 白茯 炙草 歸身 川芎 赤芍 熟地 玄胡 香附

薑棗引,水煎,食前服。

產後眼見黑花昏眩

問云:云者何?曰:惡露未盡,敗血流入肝經,肝經開竅於目,故眼見黑花。諸風振掉,皆屬肝木,故為昏眩。用前清魂散加牡丹皮一錢,煎服如前。

產後脅痛

問云:云者何?曰:此亦敗血流入肝經,厥陰之脈,循行脅肋,故為脅痛。證有虛實,宜分治之,不可誤也。如脅下脹,手不可按,是瘀血也,宜去其血,芎歸瀉肝湯主之。

歸尾 川芎 青皮 枳殼 香附(便浸) 紅花 桃仁(各二錢)

水煎,入童便一鍾,酒一鍾服。

如脅下痛,喜人按,其氣閃動肋骨,狀若奔豚者,此去血太多,肝臟虛也。當歸地黃湯主之。

歸身 白芍 熟地(俱酒洗) 人參 甘草 陳皮 桂(各錢半)

薑棗引,水煎。

產後不語

問云:云者何?曰:人心有七孔三毛。產後虛弱,敗血停積,閉於心竅,神志不能明瞭,故多昏瞶。又心氣通於舌,心氣閉則舌強不語。七珍散主之。

人參 石菖蒲 生地 川芎(各一錢) 細辛(三錢) 防風(五分) 辰砂(研,五分)

水煎,調辰砂,食後服。

又有語言不清,含糊蹇澀者,蓋心主血,血去太多,心血虛弱,舌乃心之苗,其血不能上榮於舌,萎縮卷短,語之不出也。加味參麥散主之。

人參 麥冬 歸身 生地 炙草 石菖蒲(各一錢) 五味子(十三粒) 獖豬心(一個,劈開)

水二盞,煮至一盞半,去心入藥,煎七分,食後服。又治怔忡有效。

產後暴崩

問云:云者何?曰:產後衝任已傷,氣血未復;或恣欲勞動胞脈;或食辛熱鼓動相火;或因惡露未盡,固澀太速,以致停留。一旦復行,須要詳審。先用四物湯倍加芎歸,再加人參,作大劑服之,扶其正氣,然後隨其所傷,加減調治。

因於房勞者,本方加黃耆、炙草、阿膠(炒)、艾葉同服。

因於辛熱者,本方加白朮、白茯、甘草、黃連(炒)。

因於劫澀者,本方加香附、桃仁。

崩久不止,只用本方調十灰散服之。蓋崩本非輕病,產婦得之,是謂重虛,尤不可忽也。

產後瘕塊

問云:云者何?曰:此惡露不盡之害也。蓋由新產惡露不來;或來不盡;或產婦畏藥,雖有痛苦,強忍不言;或主人與醫堅執產後虛補之說,不可輕用去血之藥;以致敗血停留,久而不散,結聚成塊,依附子宮,妨礙月水,阻絕嗣息,夭其天年。欲治此者,必用丸藥以漸磨之,非湯散旬日之力。

熟地(二兩) 香附(醋製,四兩) 山茱萸(去核,二兩) 牡丹皮(去木,一兩五錢) 桂(一兩) 歸身(二兩) 川芎(二兩) 三稜(醋煮煨,一兩) 莪朮(醋煮煨,一兩) 九肋鱉甲(去肋,醋炙枯,一兩) 桃仁(另研,一兩) 五靈脂(一兩五錢) 玄胡素(炒) 破故紙(炒,各一兩) 木香(一兩)

蜜丸。每空心服五十丸,白朮陳皮湯下。

此證惟坐馬丹方見效如神。瓦楞子破瘕聖藥也。萬氏未注此一方,或者因方駭眾,故不注耶。

產後玉戶不斂

問云:云者何?曰:女子初產,身體纖柔,胞戶窄小,子出不快,乃致拆裂,漸次潰爛,日久不斂。宜內服十全大補湯,外又用敷藥。

白芨 白龍骨 訶子肉 爛蜂殼 黃柏(炒,等分)

為細末。先用野紫蘇煎洗,拭乾,以此藥搽之,即效。又烏龜殼入干夜合草於內塞滿,燒煙燻之自合。

產後乳汁不通

問云:云者何?曰:或初產之婦,則乳方長,乳脈未行;或產多之婦,則氣血虛弱,乳汁短少。並用加味四物湯。

歸身 人參 川芎 赤芍 生地 桔梗 甘草 麥冬 白芷(各一錢)

如因乳汁不行,身體壯熱,胸膈脹悶,頭目昏眩者,加木通、滑石末,水煎,食後服。更煮豬蹄湯食之,則乳汁自行。豬蹄一對,洗淨,煮爛,入蔥調和,並汁食之。又云:要入香油,炒穿山甲,共煮,去甲食之才好。

附錄

回生丹並論

何集庵曰:回生丹,保產之仙藥也。數年前有修合施人者,臨產服一丸,坦然快便,不覺其功。但聞製藥時,必先齋戒,虔心發願普濟,然後擇一靜室,如法遵行。同學馬禹琛,又在吳門制六百餘丸,蒙以十丸見贈,余歸即隨手與人。癸丑冬日,有一難產者,子死腹中,余聞而急簡笥中,尚有一丸,送與服之,死胎立下,母命獲全,人咸驚歎。余遂發心,即日修制廣施。迄今丙辰,業已四載,其間產中艱難諸症,無不立效。但此方不知始自何人,遍簡方書,唯《萬病回春》有之。記云:長葛孫奎臺經驗,較余所傳之方尚有所缺。製法湯引亦未講明。余特為詳述之,列方於下:

回生丹

錦紋大黃(一斤,為末) 蘇木(三兩,打碎,用河水五碗煎汁,三碗聽用) 大黑豆(三升,水浸,取殼,用絹袋盛殼同豆煮熟,去豆不用,將殼曬乾,其汁留用) 紅花(三兩,炒黃色,入好酒四碗,煎三五滾,去渣存汁聽用) 米醋(九斤,陳者佳)

將大黃末一斤,入淨鍋,下米醋三斤,文火熬之,以長木箸不住手攪之成膏,再加醋三斤熬之,又加醋三斤,次第加畢。然後加黑豆汁三碗,再熬。次下蘇木汁,次下紅花汁,熬成大黃膏。取瓦盆盛之,大黃鍋粑亦剷下,入後藥同磨。

人參(二兩) 當歸(一兩,酒洗) 川芎(一兩,酒洗) 香附(一兩,醋炒) 玄胡索(一兩,醋炙) 蒼朮(一兩,米泔浸,炒) 蒲黃(一兩,隔紙炒) 茯苓(一兩) 桃仁(一兩,去皮尖、油) 川牛膝(五錢,酒洗) 甘草(五錢,炙) 地榆(五錢,酒洗) 川羌活(五錢) 廣橘紅(五錢) 白芍藥(五錢,酒炒) 木瓜(三錢) 青皮(三錢,去穰,炒) 白朮(三錢,米泔浸炒) 烏藥(二兩半,去皮) 良薑(四錢) 木香(四錢) 乳香(二錢) 沒藥(二錢) 益母草(二兩) 馬鞭草(五錢) 秋葵子(二錢) 熟地(一兩) 三稜(五錢,醋浸,逗紙裹煨) 五靈脂(五錢,醋煮化,焙乾,研細) 山茱萸肉(五錢,酒浸濕,搗爛,入藥酒)

上三十味,並煎黑豆殼,共曬乾為末,入石臼內,下大黃膏拌勻,再下煉熟蜜一斤,共搗千杵,取起為丸。每丸重二錢七八分,靜室陰乾,須二十餘日,不可日曬,不可火烘,干後只重二錢有零,溶蠟護之,所謂蠟丸也。用時去蠟殼,調服其湯。又各有所宜,開列於下:

— 臨產用參湯服一丸,則分娩全不費力,如無參,用淡淡炒鹽湯。論曰:凡胎己成,子食母血,足月血成塊,謂之兒枕。將產,兒枕先破,血裹其子,故難產。服此丹,逐去敗血,須臾自生。橫生、逆產同治。亦有因氣血虛損難治者,宜多服人參。

— 子死腹中,因產母染病所致,用車前子一錢煎湯,調服一丸或二丸至三丸,無不下者;若因血下太早,子死,用人參、車前子各一錢,煎湯服。如無參,用陳酒少許,煎車前湯。

— 胎衣不下,用炒鹽少許泡湯,調服一丸或二三丸,即下。

— 產畢血暈,用薄荷湯,調服一丸,即醒。

以上四條,乃臨產緊要關頭,一時即有名醫,措手不及,起死回生,此丹必須預備。

— 產後三日,血氣未定,還走五臟,奔充於肝,血暈,起止不得,眼見黑花,以滾水調服此丹,即愈。

— 產後七日,氣血未定,因食物與血結聚胸中,口乾、心悶、煩渴,滾水下此丹愈。

— 產後虛羸,血入於心肺,熱入於脾胃,寒熱似瘧,實非瘧也,滾水服此丹愈。

— 產後敗血,走注五臟,轉滿四肢,停留化為浮腫,渴而四肢覺寒,乃血腫非水腫也,服此丹愈。

— 產後敗血熱極,心中煩躁,言語癲狂,非風邪也,滾水服此丹愈。

— 產後敗血,流入心孔,閉塞失音,用甘菊花三分,桔梗三分,煎湯,調服。

— 產未滿月,誤食酸寒堅硬之物,與物相搏,流入大腸,不得克化,泄痢膿血,用山楂煎湯調服。

— 生產時,百節開張,血入經絡,停留日久,虛脹痠疼,非濕證也,用蘇梗三分,煎湯,調服此丹愈。

— 產後月中,飲食不得應時,兼致怒氣,余血流入小腸,閉塞水道,小便澀結,溺血似雞肝,用木通四分煎湯,調服此丹。又或流入大腸,閉卻肛門,大便澀難,有瘀而成塊如雞肝者,用廣皮三分,煎湯調服此丹。

— 產後惡露未淨,飲食寒熱不得調和,以致崩漏,形如肝色,潮熱煩悶,背膊拘急,用白朮三分,廣皮二分,煎湯,兼用調服。

— 產後敗血入五臟六腑,並走肌膚四肢,面黃口乾,鼻中流血,遍身斑點,危症也,陳酒化服此丹,可愈。

— 產後小便澀,大便閉,乍寒乍熱,如醉如癡,滾水調服此丹。

以上十三條,皆產後敗血為害也,故此丹最有奇功。至產後一切異症,醫所不識,人所未經,但服此丹,無不立安。一丸未應,二丸、三丸必效無疑。

胎前常服此丹,壯氣養胎,滋陰順產,調和五臟,平理陰陽,更為神妙。室女經閉,月水不調眾疾,並效。

調經種玉湯

當歸身(八錢) 川芎(四錢) 熟地(一兩) 香附(六錢,炒) 白芍(六錢,酒炒) 茯苓(四錢) 陳皮(三錢) 吳茱萸(三錢) 丹皮(三錢) 玄胡索(三錢)

若過期而經水色淡者,血虛有寒也,加官桂、炮薑、熟艾各一錢;若先期三五日,色紫者,血虛有熱也,加條芩三錢,銼,四帖,生薑三片,水碗半,煎至一碗,空心溫服。渣再煎,臨臥時服。經至之日服起,一日一服,藥完經止,即當入房,必成孕矣。縱未成孕,經當對期,俟期來再服,最效。

歌曰:歸芎熟地香附芍,茱萸苓陳丹皮索。

產前治法

產前之證,俱照各門治之,惟有子懸、胎漏、胎動最難。更可畏者,是橫生倒養,不可不急講也。子懸之症,乃胎熱而子不安,身欲起立於胞中,故若懸起之象,其實非子能懸掛也。若作氣盛,下之立死矣。用:

人參(二錢) 白朮(五錢) 茯苓(二錢) 白芍(五錢) 黃芩(三錢) 杜仲(二錢) 熟地(一兩) 生地(三錢) 歸身(二錢)

此方全是利腰臍之聖藥,少加黃芩清之,則胎得寒,而子自定,況方中滋補有餘,而寒涼不足。蓋胎繫於腰臍之間,而胞又結於任沖之際,今藥皆直入於內經之中,則深根固蒂,子即欲動而不能,況又有清子之藥,有不泰然於下者乎?

漏胎乃氣血不足之故,急宜以峻補之方。用:

人參(二錢) 白朮(五錢) 杜仲(二錢) 枸杞(一錢) 山藥(二錢) 歸身(一錢) 茯苓(一錢) 熟地(五錢) 麥冬(二錢) 北五味(五分) 萸肉(二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此方不寒不熱,安胎之聖藥也,凡有胎不安者,此方安之,神效。胎之動也,由於男女之癲狂,今補其氣血,自然鎮定,又何至漏胎哉。

胎動,即漏胎之兆,亦以此方治之,無不神效。

難產,如橫生倒養,此死亡頃刻也。若無急救之法,何以成醫之聖。然而胎之不順,由於氣血之虧,氣血既虧,子亦無力,往往不能轉順頭,遂至先以手出,或先腳下矣。倘手足先出,急以針刺兒之手足,則必驚而縮入。急用:

人參(一兩) 歸身(三兩) 川芎(二兩) 紅花(三錢)

速灌之,少頃則兒頭直而到門矣。倘久而不順,再將前藥服之,不可止也。若兒頭既已到門,久而不下,此交骨不開之故。速用:

柞木枝(一兩) 歸身(二兩) 川芎(一兩) 人參(一兩)

煎湯服。

少頃,必然一聲響亮,兒即生矣。倘兒頭不下,萬萬不可用柞木枝。蓋此味專開交骨,兒未回頭,而產門先開,亦死之道。故必須兒頭到門,而後可用此方也。此產前之法,必當熟悉於胸中,而後臨產不致倉皇。

小產治法

小產雖無大產之虛,而氣血亦大傷矣,宜急補之,則日後坐胎,不致再有崩漏。方用:

人參(五錢) 茯苓(三錢) 熟地(一兩) 杜仲(二錢) 炮姜(五分) 白朮(五錢)

水煎服。

此方乃補氣補血之聖方,胞動而下,必損帶脈,補其氣血,則帶脈損處可以重生,他日受孕,不致有再損之虞也。

治胎動方

白朮(一兩) 熟地(一兩)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白朮以利腰臍,用熟地以固根本,藥品少而功用專,所以取效神也。此方可以救貧乏之人,名黑白安胎散。

治胎漏方

白朮(五錢) 熟地(一兩) 三七根(末三錢)

水煎服。

此方妙在三七根,乃止血神品,故奏效如響,名止漏絕神丹。

治產難方

難產婦人之常,但難產非兒之橫逆,實母之氣衰,以致兒身不能迴轉,於是手先出而足先墮矣。但見此等生法,口中念:「無上至聖化生佛」百遍,兒之手足即便縮入。急用:

人參(一兩) 附子(一錢) 歸身(二兩) 川芎(五錢) 黃耆(一兩)

煎湯與之,兒身即順,立刻產下。蓋參耆補氣,歸芎補血,氣血既足,兒易舒展,何必服催生之丸哉!倘不補氣血,而用催生墮胎之藥,必致轉利轉虛,不殺母即殺子矣。

又治產難方

如胞漿已破,血來許久而不生者,皆因血氣乾枯所致。急宜用:

歸身(四兩) 川芎(一兩) 益母草(二兩) 人參(一兩)

濃煎湯,頻頻與之,自無不下。如貧不能得許多參,即數錢亦可,或重用黃耆代之亦可。如用黃耆,必須三四兩,再加附子一錢。橫生逆產俱可治。

佛手散

治六七個月後,因事跌磕傷胎,或子死腹中,疼痛不已,口噤昏悶,或心腹飽滿,血上衝心者,服之,生胎即安,死胎即下。又治橫生、倒產及產後腹痛、發熱、頭痛。逐敗血,生新血,能除諸疾。

當歸(五錢) 川芎(三錢)

水七分,酒三分,同煎七分。

如橫生倒產,子死腹中者,加黑馬料豆一合,炒焦熟,乘熱淬入水中,加童便一半煎服,少刻再服。

加味芎歸湯

百試百驗,萬叫萬靈,真神方也。此方必兒頭到門,方可服。

當歸(一兩) 川芎(七錢) 龜板(手大一片,醋炙研末) 婦人頭髮(如雞蛋大,瓦上焙存性)

水二碗,煎一碗服。如人行五里即生,死胎亦下。

薛云:交骨不開者,陰氣虛也,用此方如神。又云:上舍某之妻,產門不開,兩日未生,服此方一劑,即時而產。上舍傳,此方用之者無不驗。

保產神效方

未產能安,臨產能催,偶傷胎氣,腰疼腹痛,甚至見紅不止,勢欲小產,危急之際,一服即愈,再服全安。臨產時交骨不開,橫生逆產,或子在腹中,命在垂危,服之奇效。

全當歸(酒洗,一錢五分) 真川芎(一錢五分) 紫厚朴(薑汁炒,七分) 菟絲子(酒泡,一錢半) 川貝母(去心淨,一錢,煎好,方和入) 枳殼(麩皮炒,六分) 川羌活(六分) 荊芥穗(八分) 黃耆(蜜炙,八分) 蘄艾(醋炙,五分) 甘草(炙,五分) 白芍藥(酒炒,一錢二分,冬用一錢) 生薑(三片)

水兩鍾,煎八分,渣水一鍾,煎六分,產前空心預服二劑,臨產隨時熱服。此乃仙授奇方,慎勿以庸醫加減其分兩。

產後治法

產後之病,不可枚舉,總以補氣補血為主。產後往往血暈,頭痛,身熱,腹疼,或手足逆而轉筋,或心脅滿而吐嘔,風邪入而變陰寒,或涼氣侵而直為厥逆,皆死亡定於旦夕,而危急亂於須臾也。此時若作外證治之,藥下喉即變證莫測矣,可不慎歟!方用:

人參(五錢) 白朮(五錢) 熟地(一兩) 歸身(二兩) 川芎(一兩) 荊芥末(炒黑色,二錢)

此方為主,有風感之,加柴胡八分;有寒入之,加附子一錢;肉桂一錢,其餘諸證俱不可亂加。以此方服之,無不神效,但可或減分兩而不可去取藥味。蓋產婦一身之血,盡行崩下,皮膚腠理,如紙之薄,邪原易入,然亦易出也。故於大劑補正之中,略加祛邪之藥,少黏氣味,邪則走出於軀殼之外,焉可照平常無病之人,慮其邪之難散,而重用逐邪之方也。方中妙在純是補氣補血之品,全不顧邪,盡在補正,正氣既盛,邪氣自遁。況方中原有荊芥之妙劑,不特引氣血各歸經絡,亦能引邪氣各出皮毛。此方之所以真奇妙也。惟有兒枕痛,手按之少痛者,宜加入山楂十粒,桃仁五個可也。一劑即去之,余藥萬不可輕用增入也。或問熟地三日內可用否?曰:一日何嘗不可用也。

產後聖方

人參(三錢) 歸身(一兩) 川芎(五錢) 荊芥末(一錢,炒黑) 益母草(二錢)

水煎服。

有風加柴胡五分,有寒加肉桂一錢,血不淨加山楂十粒,血暈加炮姜五分,鼻中衄血加麥冬二錢,夜熱加地骨皮一錢,有食加山楂五粒、穀芽一錢,有痰加白芥子五分,余斷斷不可侵入。此方純補氣血而不治表,所以為妙,屢治產後,無不神效。

又產後聖方

產後最宜服參,但貧者不易得,今酌定一方代之。

黃耆(八錢,蜜炙) 白朮(三錢) 歸身(三錢) 茯苓(一錢) 熟地(四錢) 炙草(一錢) 益母草(二錢) 淮牛膝(一錢) 炮姜(一錢)

如自汗、眼花、視小為大,是將脫也,宜服參附湯。

人參(一兩) 附子(一錢或二錢、三錢)

參不可得,則前方黃耆可加至二兩,更加附子一錢。

臨產宜服獨參湯,參不可得,則前方去牛膝、炮姜,加滑石末二錢,產自易。此方屆月即可服。

治乳腫硬方

產後諸證悉屬虛,惟乳腫硬發熱,則暫宜疏滯,訂方如下:

漏蘆 瓜蔞 橘葉 甘草節(各一錢) 青皮 通草(各八分) 蒲公英 金銀花(各二錢)

二劑即產,不可多服。

小兒開口良方

穿山甲(一片) 防風(二錢) 甘草(五分)

煎汁極濃,磨穿山甲二三匙,開口,余搽乳頭上。二日後小兒大便出黑屎為驗,可免終身一切驚風。屢試屢驗。小兒開口,最忌金黑黃連,切不可用。

小兒免麻痘方

俟小兒臍帶落下,以新瓦二片,上下各一片,將臍帶挾在中間,焙成炭,存性,務宜勤視,總以煙盡為度。取出用碗覆地上,去火氣,一時取起。戥稱,如臍炭重一分,外用辰砂五釐,同臍炭放乳缽內研成細末,另用當歸一錢,防風一錢,煎流水二三匙,調前末,與小兒服盡為度。三日後小兒通身發出沸瘡樣,脫去皮膚,即驗。終身可免麻痘,縱出亦必稀。

又稀痘神驗方

大麻子(去殼取肉揀肥白者,三十六粒) 硃砂(一錢,另研極細末,須選紅劈砂為妙) 真麝香(五釐)

上將硃砂、麝香二味,共為細末,然後入大麻三味,共研一處,極細成膏子。於五月五日午時,搽小兒頭頂上、前心窩、後背心、兩手心、兩足心、兩胯灣、並兩脅窩、兩腿灣,共一十三處。俱要搽到,勿使藥有餘剩,如錢大,搽後不可洗動,待其自落。本年搽過一次,出痘數粒;次年端午節午時再搽一次,出痘一、二粒;再次年端陽午時,又搽一次,痘永不出。如未過一周小兒,於七月七日、九月九日,亦依前法搽之,更妙。傳方之家,已十六代不出痘,有益無損,誠寶赤之靈丹也,宜留心預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