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白茅根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乾燥根莖。均係野生。全國各地均產。原植物生於路旁向陽乾草地或山坡上。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耐旱,一般坡地或平地均可生長。味甘,性寒。入肺、胃、膀胱經。功效涼血止血、清熱利尿。臨床用名有白茅根、茅根炭。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甘,寒。主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
《名醫別錄》
無毒。主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久服利人。
《藥性論》
茅針,臣。能破血,主消渴。根,治五淋,煎汁服之。
《日華子本草》
涼。主婦人月經不勻,通血脈,淋澀。
《開寶本草》
味甘,寒,無毒。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
《本草綱目》
白茅根甘,能除伏熱,利小便,故能止諸血噦逆、喘急消渴,治黃疸水腫乃良物也。世人因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劑,致傷沖和之氣,烏足知此哉?
止吐衄諸血,傷寒噦逆,肺熱喘急,水腫黃疸,酒毒。
《本草經疏》
茅根正稟土之沖氣,而兼感乎春陽生生之氣以生,故共味甘氣寒而無毒。入手少陰、足太陰、陽明。勞傷虛羸必內熱,甘能補脾,甘則雖寒而不犯胃,甘寒能除內熱,故主勞傷虛羸。益脾所以補中,除熱所以益氣,甘能益血。血熱則瘀,瘀則閉,閉則寒熱作矣。寒涼血,甘益血,熱去則血和,和則瘀消而閉通,通則寒熱自止也。小便不利由於內熱也,熱解則便自利。淋者血分虛熱所致也,涼血益血則淋自愈,而腸胃之客熱自解,津液生而渴亦止矣。肝藏血而主筋,補血涼肝則筋堅矣。血熱則崩,涼血和血,崩自愈矣。血熱則妄行,溢出上竅為吐,為咯,為鼻衄,齒衄,涼血和血則諸證自除。益脾補中利小便,故亦治水腫、黃疸,而兼理傷寒噦逆也。
簡誤:因寒發噦,中寒嘔吐,濕痰停飲發熱,并不得服。
《本草蒙筌》
味甘,氣寒。無毒。下淋利小便,通閉逐瘀血。除客熱在腸胃,止吐衄因勞傷。解渴堅筋,補中益氣。
《本草乘雅》
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體柔而性直,故先王用之以藉。易藉用白毛,無咎,像曰柔在下也。蓋兌金在上,巽柔在下,而柔麗乎中,慎斯朮也以往,其無所失矣。誠陽中之陰,入手太陰肺,中見陽明中治法,以行營衛陰陽者也。蓋太陰肺,其始從中焦,明麗於內,慎斯於中,布氣以往,斯無所失,是以補中,氣乃益,勞乃復,傷乃續,虛乃實,羸乃充。以及除瘀血閉,寒熱便利,咸成布往之功力休徵爾。別錄廣利便,及五淋,瘀血,及崩中,勞傷虛羸,及強筋堅骨,肥肌致腠。大明廣血閉,及月水不勻,血脈淋瀝。肘後拘嚼茅根,辟穀不死,亦廣補中益氣爾。龐安常主溫病伏熱在內,令胸滿嘔噦,屬大下協熱所致。芭根建立中內,葛根起亟陰氣,更廣仲景先生葛根湯法,從中布氣,從肌解散爾。肘後療虛後水腫,為命門火衰,腎虛水泛,赤小豆主腎水之心穀,藉茅根之明麗,釜底燃薪,吸呼肺氣,營衛乃將,水道乃行也。若黃疸、穀疸、勞疸、黃汗、石水,色變於色,標見於皮者,豬為水畜,君以茅根,亦廣肘後治水方法,但前方偏於向右,此更兼於從左。若千金解中酒毒,恐爛藏府者,飲茅根汁,以滌中焦,還須佐以葛花,想更神異。若卒中五尸,致損生陽之屬,為腹痛脹急不得息,上衝心胸,旁攻兩肋,牽引涌動尸鬼為害者,利以堅金,燒以茅火,追窮瞿尋逐,令生陽以死死陰,壯百骸以轉中氣,助中氣以起百骸,餌食膚受,罔不有功,藉用白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
《藥性解》
茅根,味甘,性寒,無毒,入胃、小腸二經。逐瘀血,通血閉,止吐衄,下五淋,利小便,理勞傷,補虛羸,除腸胃客熱,治婦人崩漏。
按:茅根利水,本入小腸,而胃則其傳受,故亦入之。
《景岳全書》
味甘涼,性純美,能補中益氣,此良藥也。善理血病,凡吐血衄血,瘀血血閉,及婦人經水不調,崩中漏下。且通五淋,除客熱,止煩渴,堅筋骨,療肺熱噦逆喘急,解酒毒及黃疸水腫,久服大是益人。若治癰疽癤毒,及諸毒諸瘡諸血,或用根搗敷,或用此煮汁調敷毒藥等,或以酒煮服,無不可也。茅有數種,處處有之,惟白者為勝。春生芽,布地如針,故曰茅針,可以生啖,甚益小兒,功用亦同。
《本草備要》
瀉火,補中,止血,止噦。
甘寒。入手少陰、心。足太陰、陽明。脾、胃。補中益氣,除伏熱,消瘀血,利小便,解酒毒。治吐衄諸血,心肝火旺,逼血上行,則吐血;肺火盛,則衄血。茅根甘和血,寒涼血,引火下降,故治之。扑損瘀血搗汁服,名茅花湯,亦冶鼻衄產淋。血閉寒熱,血瘀則閉,閉則寒熱作矣。淋瀝崩中,血熱則崩。傷寒噦逆,即呃逆。《說文》曰:噦氣牾也。東垣作乾嘔之甚者,未是。肺熱喘急,內熱煩渴,黃疸水腫。清火行水。時珍曰:良藥也。世人以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劑,傷沖和之氣。烏足知此哉!
《本經逢原》
甘寒能降,除伏熱,利小便止渴,治傷寒呃逆喘噦,主吐衄便溺諸血,治黃疸水腫,胃反上氣,五淋疼熱,及痘瘡乾紫不起,但嘔逆吐衄。亦有因於寒者,即非所宜。《本經》主治勞傷虛羸者,以甘寒能滋虛熱,而無傷犯胃氣之虞也。言補中益氣,胃熱去而中氣復,是指客邪入傷中州,漸成虛羸而言,非勞傷本病所宜。昔人考本草功用,言白茅根與百脈根相類。今肅州不行歲貢,百脈根無從可得,而止渴去熱之用,白茅根裕如也。其茅花甘溫,色白輕虛,力能上升入肺,散熱止衄。屋上敗茅,研敷斑瘡濕爛,取其收濕之力也。
《本草崇原》
白茅色白味甘,上剛下柔,根多津汁,稟土金水相生之氣化。主治勞傷羸瘦者,煩勞內傷,則津液不榮於外,而身體羸瘦。茅根稟水精而多汁,故治勞傷羸瘦。補中益氣者,中土內虛,則氣不足。茅根稟土氣而味甘,故能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者,肝氣內虛,則血不榮經,而為瘀血血閉之證。茅根稟金氣而色白,故除瘀血血閉。肺金之氣外達皮毛,則寒熱自愈。皮毛之氣下輸膀胱,則小便自利。
《本草求真》
﹝批﹞清胃火,消瘀血,利水道。
茅根專入胃、肝。味甘性寒,清熱瀉火,消瘀利水。凡苦寒之藥,未有不傷氣敗胃。此藥味甘性純,專理血病,凡一切吐血衄血、血瘀血淋、血崩血閉,并噦逆喘急煩渴,黃疸水腫等症,因熱因火而成者,服之熱除而血即理,火退而氣與水即消矣。吐血由於心肝火旺,逼而上行,與衄血由於肺火所致,皆當用此水煎溫服。或為末,米泔水調服。且能解酒毒,恐爛五臟,用茅根汁飲一升。潰癰疽及癤毒諸瘡,或用根搗敷,或用此煮汁調敷毒等藥,或以酒煮亦無不可。此藥甘不泥膈,寒不傷中,為治虛羸客犯中州之劑。時珍曰:良藥也。世人以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劑,傷中和之氣,烏足知此哉。至云能以補中益氣,雖出《本經》然亦不過因其胃熱既除而中氣自復,豈真補益之謂哉。經解之說,似未可信。
《得配本草》
甘,寒。入手少陰、太陰,兼入足太陰、陽明經。善理血病。治吐衄諸血,瘀血血閉,經水不調,淋瀝崩中。除伏熱煩渴,胃熱噦逆,肺熱喘急。消水腫黃疸,通五淋,解酒毒。
配葛根,治溫病熱噦。汁煮豬肉,治五種黃疸;根配枇杷葉,治冷啘。因熱盛飲水,暴作冷啘。
止血,治產淋,用花亦良。癰癤未潰者,用針,酒煎服,一針潰一孔,二針二孔。消瘀血,童便浸搗汁用。
《本經疏證》
茅之為物,拔其根而相牽引,故曰茹,相牽引之貌。今觀夫茅皆生壞壤,凡欹傾處有茅,則崩潰,以其互相牽引,能使土相屬也。低窪積水之地則不生,有茅處則不積水,以其體滑能瀉水也。然生於燥土而偏多津,榮於春夏而偏色白,花茸茸然白而有光,偏開於初夏,葉枯後猶挺然殷赤,雖至得火即燎,亦不萎,是其於至陽中得濃陰,於至陰中得堅陽。惟其於至陽中得濃陰,故凡勞傷虛羸證中,能為之補中益氣也;於至陰中得堅陽,故凡瘀血血閉證中,能為之除寒熱也。夫勞傷虛羸之須補中益氣者,定係火爍夫土,而土不黏;瘀血血閉之能為寒熱者,必是陽翳夫陰而陰不服,土不黏即崩析之初階,陰不服即戰陽之著象,得生於剛土,十百比連,互相牽引,而多津之物,使陰行於中,陽散於外,斯土遂受益而成發育之功,陰得和陽而解斯爭之擾。名曰補虛,非補虛也,濟陰氣於陽中,則陽自不偏剛而不能化氣耳;名曰通血,非通血也,和陽氣於陰分,則陰自不蓄怒,而與陽相爭耳。不然,別錄是為本經點睛者也,其應勞傷虛羸補中益氣,則曰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其應瘀血血閉寒熱,則曰婦人崩中耶,利小便者,即其不受積水之能事,其苗下水者,即利小便尤有力耳。
白茅初春而芽,屆夏而花,用其根,採以六月,豈非以其始於木,暢於火,成於土乎?故味為甘,甘者專乎土也,然當火土司令時,偏不稟其燥熱,而獨全其甘寒,是能於至陽中稟清和之陰,即以清和之陰,轉達其至陽之化者也。觀本經所主,非以其裕陰和陽乎?固非謂其以通利為能,然亦不以止畜為功,蓋其能行能止者,皆陽從外而依陰,陰從中而起陽,流行抆,得應處然之節耳。即謂其甘寒能和血,血和而通塞不爽其度者,猶淺之乎視先聖之言也。其扼要只在熱散而陰和,陰和而陽愈宣。蓋在天之陽無陰則無以化,猶在地之陰無陽則亦無以化也。
《本草分經》
甘,寒。入心、脾、胃。涼血消瘀,除熱行水,引火下降。
《醫學衷中參西錄》
味甘,性涼,中空有節,最善透發臟腑鬱熱,托痘疹之毒外出;又善利小便淋澀作疼、因熱小便短少、腹脹身腫;又能入肺清熱以寧嗽定喘;為其味甘,且鮮者嚼之多液,故能入胃滋陰以生津止渴,并治肺胃有熱、咳血、吐血、衄血、小便下血,然必用鮮者其效方著。春前秋後剖用之味甘,至生苗盛茂時,味即不甘,用之亦用效驗,遠勝乾者。
茅針:即茅芽,初發猶未出土,形如巨針者,其性與茅根同,而稍有破血之力。凡瘡潰膿未破者,將茅針煮服其瘡即破,同一針破一孔,兩針破兩孔。
【現代藥理研究】
白茅根具有止血作用,可縮短出血及凝血時間。
白茅根水浸液有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
白茅根有利尿作用。
白茅根煎劑在試管內對福氏、宋內氏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
白茅根水醇縮合提取物使小鼠心肌86Rb的攝取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