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
桑椹為桑科植物桑樹的成熟果穗。主產於我國南方育蠶地區。原植物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蔭,耐旱,不耐澇,耐貧瘠,對土壤適應性強。味甘,性寒。歸心、肝、腎經。功效滋陰補血、生津潤腸。臨床用名桑椹。
【本草匯言】
《本草綱目》
腎苦燥,宜食辛以潤之。肺苦逆,宜食苦以瀉之。知母辛苦寒涼,下則潤腎燥而滋陰,上則清肺虛而瀉火,乃二經氣分藥也。黃柏乃經血分藥,故二藥必相須而行,昔人譬之蝦與水母,必相依附。
得黃柏及酒良。
安胎,止子煩,辟射工、溪毒。
搗汁飲,解中酒毒。釀酒服,利水氣消腫。
《本草經疏》
桑椹者,桑之精華所結也。其味甘,其氣寒,其色初丹後紫,味厚於氣。合而論之,甘寒益血而除熱,其為涼血補血益陰之藥無疑矣。消渴由於內熱津液不足,生津故止渴。五臟皆屬陰,益陰故利五臟。陰不足則關節之血氣不通,血生津滿,陰氣長盛,則不飢而血氣自通矣。熱退陰生則肝心無火,故魂安而神自清寧,神清則聰明內發,陰復則變白不老。甘寒除熱,故解中酒毒。性寒而下行利水,故利水氣而消腫。皆自然之道也。
簡誤:甘寒帶滑,故潤而下行,脾胃虛寒作泄者,勿服。
《本草蒙筌》
收曝乾,蜜和丸服。開關利竅,安魂鎮神。久服不飢,聰耳明目。
《本草備要》
桑椹,甘涼。色黑入腎而補水,利五臟關節,安魂鎮神,聰耳明目,生津止渴,煉膏,治服金石藥熱渴。利水消腫,解酒烏髭。
《本經逢原》
桑椹,手、足少陰、太陰血分藥。《本經》所主,皆言桑椹之功,而宗奭云:《本經》言桑甚詳,獨遺其椹。即瀕湖之博識,尚不加察,但以其功誤列根皮之下,所以世鮮採用,惟萬壽酒用之。
《本草崇原》
止消渴,利五臟,關節痛,安魂,鎮神,令人聰明,變白不老。
《本草求真》
甘涼色黑,治能除熱養陰止渴,烏須黑髮。《月令》云:四月宜飲桑椹酒,能理百種風,又椹可以汁熬燒酒,藏之經年。味力愈佳。
《得配本草》
甘,涼。入足少陰經血分。補水生津。和血脈,利五臟,通關竅,解酒毒。
入糯米釀酒,治水腫脹滿。得生熟地,治陰虛火動。
清小腸之熱,生用;通關節,酒蒸曬;補腎陰,熟地汁拌蒸曬。
胃寒,大便滑,二者禁用。
《本草新編》
桑椹,專黑髭鬚,尤能止渴潤燥,添精益腦。此三品相較,皮不如椹,而椹更不如葉也。前人未及分晰,世人不知,余得岐伯天師親講。老人男女之不能生子者,制桑葉為得子,始知桑葉之妙,為諸補真陽者之所不及。所用桑葉,必須頭次為妙,採後再生者,功力減半矣。
或疑桑椹乃桑樹之精華,其功自勝於葉,而吾子謂椹不如葉,意者桑葉四季皆可採用,而桑椹必須四月採之為艱乎?曰:椹與葉,功用實同。因椹艱於四季之採用,且制之不得法,功遜於葉多矣。我今備傳方法,使人盡知可也。四月採桑椹數鬥,飯鍋蒸熟,曬乾即可為末。桑椹不蒸熟,斷不肯乾,即乾而味已盡散無用,且尤惡鐵器。然在飲鍋內蒸熟,雖鐵鍋而不礙也,此皆岐天師傳余之秘。同熟地、山茱萸、五味子、人參同用,實益算仙丹,誠恐世人不知製法,所以單言桑葉之奇。蓋無椹用葉,功實相同耳。桑椹紫者為第一,紅者次之,青則不可用。
《本草分經》
甘、酸,溫。入腎。補水生津,利水烏須。
【現代藥理研究】
桑椹有中度促進淋巴細胞轉化的作用,可促使T淋巴細胞成熟,從而使衰老的T細胞得到恢復。
桑椹對體液免疫功能有促進作用。
桑椹能升高外周白細胞,有防止環磷酰胺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症的作用。
桑椹能降低細胞膜上Na+-K+-ATP酶活性,可能是其滋陰作用機制。
桑椹可促進血細胞的生長,并對粒分祖細胞的生長有促進作用。
桑椹在胃中能補充胃液的缺乏,可增強胃的消化力,進入腸內能刺激腸粘膜,使腸液分泌增多,腸的蠕動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