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0年9月13日 (日) 19:46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石斛為蘭科植物環草石斛、馬鞭石斛、黃草石斛、鐵皮石斛或金釵石斛的新鮮或乾燥莖。主產於四川、貴州、廣西、廣東、雲…”)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石斛為蘭科植物環草石斛、馬鞭石斛、黃草石斛、鐵皮石斛或金釵石斛的新鮮或乾燥莖。主產於四川、貴州、廣西、廣東、雲南、湖北等地。原植物附生於樹上或林下岩石上。喜溫暖濕潤氣候和半陰半陽環境,不耐寒。味甘,性微寒。歸胃、腎經。功效益胃生津、滋陰清熱、明目強腰。臨床用名有石斛、鮮石斛。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甘,平。主治傷中,除痺。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

名醫別錄

無毒。主益精,補內絕不足,平胃氣,長肌肉,逐皮膚邪熱痱氣,腳膝疼冷痺弱,久服定志,除驚。

藥性論

君。益氣,除熱,主治男子腰腳軟弱,健陽,逐皮肌風痺,骨中久冷虛損,補腎,積精,腰痛,養腎氣,益力。

日華子本草

治虛損勞弱,壯筋骨,暖水藏,輕身,益智。平胃氣,逐虛邪。

開寶本草

味甘,平,無毒。益精,補內絕不足,平胃氣,長肌肉,逐皮膚邪熱痱氣,腳膝疼冷痺弱。

本草衍義

真石斛治胃中虛熱有功。

本草綱目

石斛氣平,味甘淡微鹹,陰中之陽,降也。乃足太陰脾、足少陰右腎之藥。深師云:囊濕精少,小便餘瀝者,宜加之。一法:每以二錢,入生薑一片,水煎,代茶飲,甚清肺補脾也。

治發熱自汗,癰疽排膿內塞。

本草經疏

石斛稟土中沖陽之氣,兼感春之和氣以生,故其味甘平而無毒。氣薄味厚,陽中陰也。入足陽明,足少陰,亦入手少陰。甘能除熱,甘能助脾,甘能益血,平能下氣,味厚則能益陰氣,故主傷中,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益精,補內絕不足,平胃氣,長肌肉,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定志除驚者,以其入胃,入腎,入心、脾,補益四經,則四經所生病皆得治療。蓋皆益脾、益胃、益腎、益心之功力也。又主除痺逐肌膚邪熱痱氣,腳膝疼冷痺弱者,兼能除脾胃二經之濕故也。

簡誤:宜入湯酒,不宜入丸。其味不苦而帶甘,其形長而細,中堅實者良。酒洗蒸曬乾用,慎毋誤用木斛,味太苦,餌之損人,亦不入上焦藥。

本草蒙筌

味甘,氣平,無毒。卻驚定志,益精強陰。壯筋骨,補虛羸,健脾膝,驅冷痺。皮外邪熱堪逐,胃中虛火能除。厚腸胃輕身,長肌肉下氣。

本草乘雅

石止而不動,斛受而量滿。黃色甘味平氣,具土德化,有杜而不出,受而不施,成而不生,及遂事之義,故有杜蘭、禁生之名。蓋五中之傷,外以形骸之痺,內以伏匿之氣,故外消肌肉,而內乏陰精,此能去內外之因,而致內外之益,則五中不傷,是為之補。

不藉水土,緣石而生。顧山之有石,若人之有骨,盤結之狀,亦若筋膜之聚絡骨節也。斛,量名,像其能入能出也。故石斛功力,宛如胃府,運化精微,散精於腎,淫氣於骨,散精於肝,淫氣於筋膜,以及從脾淫肌肉,從心淫血脈,從肺淫皮毛,何莫非水穀之源,次第敷布於神藏,次第滿溢於形藏者。設痺塞則中傷,致令胃失所司,不能下精所氣,遂成神藏之虛勞,形藏之羸瘦耳。久服則量而滿,故腸胃厚。滿而溢,故虛勞補,羸瘦充。設非強益穀精,安能逐除痺塞,以續傷中乎。

藥性解

石斛,味甘,性平,無毒,入胃、腎二經。補虛羸,暖水臟,填精髓,強筋骨,平胃氣,逐皮膚邪熱,療腳膝冷痺,久服厚腸胃,定志除驚。惡寒水石、巴豆,畏殭蠶、雷丸。

按:石斛入腎,則專主下部矣;而又入胃者,蓋以其味甘耳。助腎而不傷於熱,平胃而不傷於燥故也。

景岳全書

此藥有二種,力皆微薄,圓細而肉實者,味微甘而淡,其力尤薄。《本草》云:圓細者為上。且謂其益精強陰,壯筋補虛,健腳膝,驅冷痺,卻驚悸,定心志。但此物性味最薄,焉能滋補如此?惟是扁大而松,形如釵股者,頗有苦味,用除脾胃之火,去嘈雜善飢,及營中蘊熱。其性輕清和緩,有從容分解之妙,故能退火養陰除煩,清肺下氣,亦止消渴熱汗。而諸家謂其厚腸胃,健陽道,暖水臟,豈苦涼之性味所能也?不可不辨。

本草備要

平補脾腎。

甘淡入脾而除虛熱;鹹平入腎而澀元氣,益精,強陰,暖水臟,平胃氣,補虛勞,壯筋骨。療風痺腳弱,發熱自汗,夢遺滑精,裹澀餘瀝。雷敩曰:石斛鎮髓。昂按:石斛石生之草,體瘦無汁,味淡難出,置之煎劑,猝難見功,必須熬膏,用之為良。光澤如金釵,股短而中實,生石上者良,名金釵石斛。長而虛者名水斛,不堪用。惡巴豆。畏殭蠶。細銼水浸,熬膏更良。

本經逢原

石斛足太陰,少陰脾腎之藥。甘可悅脾,故厚腸胃而治傷中;鹹能益腎,故益精而補虛羸,為治胃中虛熱之專藥。又能堅筋骨,強腰膝,骨痿痺弱,囊濕精少,小便餘瀝者宜之。

本草崇原

石斛生於石上,得水長生,是稟水石之專精而補腎。味甘色黃,不假土力,是稟中土之氣化而補脾。斛乃量名,主出主入,治傷中者,運行其中土也。除痺者,除皮、脈、肉、筋、骨、五臟外合之痺證也。夫治傷中則下氣,言中氣調和,則邪氣自下矣。除痺則補五臟虛勞羸瘦,言邪氣散除,則正氣強盛矣,脾為陰中之至陰,故曰強陰。腎主藏精,故曰益精。久服則土氣運行,水精四布,故厚腸胃。

本經》上品,多主除痺,不曰風寒濕,而但曰痺者,乃五臟外合之痺也。蓋皮者,肺之合。脈者,心之合。肉者,脾之合。筋者,肝之合。骨者,腎之合。故除痺即所以治五臟之虛勞羸瘦,是攻邪之中而有補益之妙用。治傷中即所以下氣,是補益之中而有攻邪之神理云。

本草求真

﹝批﹞入脾除虛熱,入腎澀元氣。

石斛專入脾、腎。生於石上,體瘦不肥,色黃如金,旁枝如釵。甘淡微苦鹹平,故能入脾而除虛熱,入腎而澀元氣,及能堅筋骨,強腰膝。凡骨痿痺弱,囊濕精少,小便餘瀝者最宜。以其本生於石,體堅質硬,故能補虛弱,強筋助骨也。但形瘦無汁,味淡難出,非經久熬,氣味莫泄,故止可入平劑,或熬膏用之為良。以治虛熱,補性雖有,亦惟在人諒病輕重施用可耳。

得配本草

畏殭蠶、雷丸。

甘、淡,微寒。入足太陰、少陰,兼入足陽明經。清腎中浮火,而攝元氣。除胃中虛熱,而止煩渴。清中有補,補中有清,但力薄必須合生地奏功。

配菟絲,除冷痺。精氣足也。佐生地,厚腸胃;濕熱去也。虛寒者用之,泄瀉不止。佐以川芎嗅鼻,治睫毛倒入;使以生薑煎服,治陰濕餘瀝。

鹽水拌炒,補腎兼清腎火、清胃火,酒浸亦可,熬膏更好。

長而中虛味苦者為木斛,用之損人。

本草經解

石斛性平,秉天秋降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甘平為金土之氣味,入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

氣降味和,陰也。陰者中之守也,陰虛則傷中,甘平益陰,故治傷中。痺者,閉也,血枯而澀,則麻而痺,甘平益血,故又除痺。肺主氣,肺熱則氣上,氣平肺清,所以下氣。

五臟藏陰者也,陰虛則五臟俱虛,而不勝作勞,勞則愈傷其元氣矣。五臟之陰,脾為之厚,脾主肌肉,故五臟虛勞,肌肉消瘦也,甘平益陰,所以主虛勞而生肌肉也。

陰者,宗筋也,太陰陽明之所合也,石斛味甘益脾胃,所以強陰。精者,陰氣之精華也,甘平滋陰,所以益精。腸者手陽明大腸也,胃者足陽明胃也,手足陽明屬燥金,燥則陽明薄矣,久服甘平清潤,則陽明不燥,而腸胃厚矣。

神農本草經讀

痺者脾病也,風寒濕三氣,而脾受於先,石斛甘能補脾,故能除痺。上氣肺病也,火氣上逆,則為氣喘,石斛平能清肺,故能下氣。五臟皆屬於陰,而脾為至陰,為五臟之主,石斛補脾而蔭及五臟,則五臟之虛勞自復,而肌肉之消瘦自生矣。陰者,宗筋也,精足則陰自強;精者,陰氣之精華也,納穀多,則精自儲也。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

石斛其說不一,出廬江六安者色青,長三二寸,如釵股,世謂之金釵石斛,折之肉而實,咀之有膩涎黏齒,味甘淡,此為最佳。如市中長而黃色及枯槁無味者,皆木斛也。因近日無不誤用,故附記於此。味甘,平。主傷中,培脾土。除痺,治肉痺。下氣,使中氣不失守。補五臟虛勞,後天得養,則五臟皆補也。羸瘦,長肌肉。強陰。補脾陰。久服厚腸胃,腸胃為中臟之府。輕身延年。補益後天之效。

凡五味各有所屬,甘味屬土,然土實無味也。故《洪範》論五行之味,潤下作鹹,杪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皆即其物言之。惟於土則曰稼穡作甘,不指土而指土之所生者,可知土本無味也,無味即為淡,淡者五味之所從出,即土之正味也,故味之淡者,皆屬土。石斛味甘而實淡,得土味之全,故其功專補脾胃,而又和平不偏也。

本經疏證

凡水土媾乃生木,草木類也,未有草藉水石而生,不資纖土者,有之則石斛是。凡水石相漬,縱千百年,水不爛石,石不耗水,惟既生斛,則若石挹水以灌斛,斛因石以引水,石屬金,內應乎肺,水則內應乎腎。是石斛者,引腎陰以供肺,通調下降者也,斛以五月生,其時則陰姤後於下而勢浸長,陽拔隊而浮於土。以十月實,其時則陽復於下而力頗厚,陰連引而際於天,是其功用,究竟為助肺降而泄陽使下,引腎升而交陰於天。夫陰沉於下而不動,陽痺於中而不散,氣結於上而不降,其中之傷為何如?但使陰濟於上,相和而下交,陽歸於下,成化而上濟,斯可謂主傷中除痺下氣否耶。脾肺腎既受益,則心與肝自不能不受益,五臟皆受益,斯虛勞羸瘦,何能不復。而其歸著則盡由於強陰,蓋斛固得金水之專精,而莖生青幹黃花紅,原具五臟之全也。益精補內絕不足除腳膝冷疼痺弱,此其故皆在肺腎不連,平胃氣長肌肉逐皮膚邪熱痱氣定志除驚,此其故皆在熱氣中痺,得別錄一證,本經益明,而用者遂有可遵循,此古人用意深處,所宜細繹者也。要之石斛自是補劑,然其調處陰陽,交聯上下,有扶危定傾之概,遂不得但目為補劑,故施之於外感,凡火痺於中,氣結於上,陰伏於下者,尤見收功莫測,以意消息而用之也可。

本草新編

金釵石斛,味甘、微苦,性微寒,無毒。不可用竹斛、木斛,用之無功。石斛卻驚定志,益精強陰,尤能健腳膝之力,善起痺病,降陰虛之火,大有殊功。今世吳下之醫,頗喜用之,而天下人尚不悉知其功用也。蓋金釵石斛,生於粵閩岩洞之中,岩洞乃至陰之地,而粵閩又至陽之方也。秉陰陽之氣以生,故寒不為寒,而又能降虛浮之熱。夫虛火,相火也,相火宜補,而不宜瀉。金釵石斛妙是寒藥,而又有補性,且其性又下行,而不上行。若相火則易升,而不易降者也,得石斛則降而不升矣。夏月之間,兩足無力者,服石斛則有力,豈非下降而兼補至陰之明驗乎。故用黃柏、知母瀉相火者,何如用金釵石斛之為當乎。蓋黃柏、知母瀉中無補,而金釵石斛補中有瀉也。

或問金釵石斛降陰虛之火,乃瀉陰之物也,何以能健腳膝之力,其中妙義,尚未暢發。曰:腎有補而無瀉,何以金釵石斛瀉腎,而反補腎,宜子之疑也。余上文雖已略言之,而今猶當罄言之。夫腎中有水、火之分,水之不足,火之有餘也;火之有餘,水之不足也。是水火不能兩平者,久矣。腳膝之無力者,腎水之不足也。水不足則火覺有餘,火有餘則水又不足,不能制火矣。不能制火,則火旺而熬乾骨中之髓,欲其腳膝之有力也,必不得之數矣。金釵石斛,本非益精強陰之藥,乃降腎中命門虛火之藥也,去火之有餘,自然益水之不足,瀉腎中之虛火,自然添骨中之真水矣,故曰:強陰而益精。此腳膝之所以健也。然則黃柏、知母亦瀉腎火之藥,何以不能健腳膝?不知腎中之火,大寒則瀉而不補,微寒則補而能瀉。此金釵石斛妙在微寒,以瀉為補也。

或問子惡用黃柏、知母之瀉火,何又稱金釵石斛?不知金釵石斛,非知母、黃柏可比。知母、黃柏大寒,直入於至陰,使寒入於骨髓之中。金釵石斛不過微寒,雖入於至陰,使寒出於骨髓之外,各有分別也。

或疑金釵石斛使寒出於骨髓,實發前人之未發,但無徵難信耳。曰:石斛微寒,自不傷骨,骨既不傷,則骨中之熱自解,骨中熱解,必散於外,此理之所必然,不必有徵而後信也。

本草分經

甘、淡、微鹹,微寒。清胃中虛熱,逐皮膚邪熱。虛而有火者宜之。

本草思辨錄

石斛為腎藥、為肺藥、為脾藥、為腸胃藥,諸家論說紛如,而咸未親切,兼有疏漏。茲節採諸說,補其不足。仍即《本經》、《別錄》之旨,以疏通而證明之。石斛借水石而生,若石挹水以溉斛,斛因石以吸水。石屬金,內應乎肺,氣平亦入肺,水則內應乎腎,其為引腎陰以供肺,肺得之而通調下降無惑矣。斛之生不資纖土,而味甘淡則得中土之正,色黃又主五金之貴,合乎胃為戊土而屬陽明燥金,與肺皆職司下行,故其為用,每以肺胃相連而著。惟既稟土德,何能於脾無與,肺胃與大腸皆一氣直下,又何能於大腸無與。此石斛入腎入肺入胃而兼入脾入大腸之所以然也。石斛得金水之專精,《本經》「強陰」二字,足賅全量。所謂陰者,非寒亦非溫,用於溫而溫者寒,用於寒而寒者溫。《別錄》逐皮膚邪熱痱氣,是溫者寒也。療腳膝疼冷痺弱,是寒者溫也。要不出《本經》除痺補虛而端。痺何以除?運精虛之氣,而使腎陰上濟,肺陰下輸也。虛何以補?布粘膩之汁,而使撼者遂定,豁者遂因。是故肺胃得之則下氣平氣,脾得之則長恰合夫斛者,必兩收除痺補虛之益。若專以之除痺,專以之補虛,則當棄短取長,而製劑之有道可矣。

寇宗奭曰:治胃中虛熱有功。雷敩曰:澀丈夫元氣。玩此二說,則知有實熱與當利小便者,皆不得用。粗工以內傷外感,悉可倚仗,搖筆輒至。不知施於內傷而誤,其失只在寡效;施於外感而誤,則不免於閉邪矣。

【現代藥理研究】

石斛中含有抗脂質過氧化及抑制醛糖還原酶成分,對半乳糖性白內障有延緩和治療作用。

石斛有抑制心臟、擴張血管作用。

石斛對胃腸功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石斛鹼有一定的止痛解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