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精
黃精為百合科植物滇黃精、黃精或多花黃精的乾燥根莖。主產於河南、河北、內蒙古、山東、山西、江西、福建、四川等地。原植物生於林下、灌叢或陰濕草地。喜溫暖濕潤氣候和陰濕環境。耐寒、對氣候適應性強,以半高山或平地、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濕潤的壤土最宜生長。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功效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臨床用名有蒸黃精、酒黃精。
【本草匯言】
《名醫別錄》
味甘,平,無毒。主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
《日華子本草》
補五勞七傷,助筋骨,止飢,耐寒暑,益脾胃,潤心肺。
《開寶本草》
味甘,平,無毒。主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
《本草綱目》
黃精受戊己之瀉氣,故為補黃宮之勝品。土者萬物之母,母得其養,則水火既濟,木金交合,而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
補諸虛,止寒熱,填精髓,下三濁。
《本草經疏》
黃精君,純得土之沖氣,而稟乎季春之令,故味甘氣和性無毒。其色正黃,味厚氣薄,土位乎中,脾治中焦,故補中。脾土為後天生氣之源,故益氣。中氣強,脾胃實,則風濕之邪不能幹,故除風濕。五臟之氣皆稟胃氣以生,胃氣者即後天之氣也,斯氣盛則五臟皆實,實則安,故安五臟。雖非治療之所急,而為養性之上藥。故仙經累贊其能服餌駐顏,久而彌勝矣。
《本草蒙筌》
味甘,氣平。無毒。入藥療病,生者亦宜。鉤吻略同,切勿誤用。安五臟六腑,補五勞七傷。除風濕,壯元陽,健脾胃,潤心肺。旋服年久,方獲奇功。小兒羸瘦,多啖彌佳。
《本草乘雅》
無緣自生,獨得土大之體用,故名黃精。一名戊己芝也。土位乎中,故補中而益中氣。為風所侵而土體失,濡濕泥濘而土用廢者,黃精補土之體,充土之用,即居中府藏,亦藉以咸安矣。形骸軀殼,悉土所攝,輕身延年不飢,總屬土事耳。
《藥性解》
黃精,味甘,性平,無毒,入脾、肺二經。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駐顏色。
按:黃精甘宜入脾,潤宜入肺,久服方得其益。實勝於根,花勝於實,但難辨耳。
《景岳全書》
一名救窮草。味甘微辛,性溫。能補中益氣,安五臟,療五勞七傷,助筋骨,益脾胃,潤心肺,填精髓,耐寒暑,下三蟲,久服延年不飢,發白更黑,齒落更生。
《本草備要》
平補而潤。
平甘。補中益氣,安五臟,益脾胃,潤心肺,填精髓,助筋骨,除風濕,下三蟲。以其得坤土之精粹,久服不飢。氣滿則不飢。
《本經逢原》
黃精為補黃宮之勝品,寬中益氣,使五臟調和,肌肉充盛,骨髓堅強,皆是補陰之功。但陽衰陰盛人服之,每致泄瀉痞滿,不可不知。
《本草求真》
﹝批﹞補脾陰。
黃精專入脾,兼入肺、腎。書極稱羨,謂其氣平味甘,治能補中益五臟、補脾胃、潤心肺、填精髓、助筋骨、除風濕、下三蟲,且得坤土之精粹,久服不飢,其言極是。時珍曰:黃精受戊己之淳氣,故為真黃宮之勝品。土者萬物之母,土得其養,則水火既濟,木金交合,而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但其所述逃婢一事,云其服此能飛,不無可疑。究其黃精氣味,止是入脾補陰,若使挾有痰濕,則食反更助痰,況此未經火煅,食則喉舌皆痺,何至服能成仙。若使事果屬實,則人參更得天地中和之粹,又曷云不克成仙耶。細繹是情,殊覺荒謬,因并記之。
《得配本草》
忌梅食。
甘,平。入足太陰經。補中氣,潤心肺,安五臟,填精髓,助筋骨,下三蟲。
得蔓菁,養肝血;配杞子,補精氣。
陰盛者服之,致泄瀉痞滿。氣滯者,禁用。
《本經疏證》
黃精根既黃,乾復本黃末赤,是其歸根覆命的在火土之化,以為補中益氣,確鑿無疑。或謂其獻技效能在青白之花,青以勝土而除濕,白以勝木而除風,予則以為牽強附會。謂青屬木,獨不可以助風乎?謂白屬金,獨不可以凝濕乎?安在其能除風濕也。且黃精之補中益氣,本為除風濕耳,非補中益氣除風濕兩分功效也。蓋黃精之寬緩猶夷,決非治外受風濕之物,所謂風必淫於外,而不反之陽;所謂濕必榕內,而不化之氣。惟氣榕內而不化津化血,斯陽淫於外而不反本還原,此風濕是一氣之不諧,非兩氣之互合矣。不然,烏得以補中益氣之物治之耶?且氣血陰陽,皆綱維於中焦,惟其脾輸心化,方足供一身運動,然脾輸賴肝之疏,心化藉肺之布,倘肺不布則心所化之陽淫於外而為風,肝不疏則脾所輸之精榕中而為濕。青者風氣,白者燥氣,風濕之病,得風燥之化行濕,遂不能拒風於外,風遂不能旋濕於中,風則仍為陽氣而內歸,濕則化為津血而外布,此青白之用,所以密托於本黃末赤之體。而脾之力,尤在行氣於四末,此其兩兩相對之葉,又確然像人之手與足,黃精功用在四支酸疼遲重,不為風雨而增,不因晴明而減,又復中氣虛餒者,即輕身不飢,亦一以貫之矣。
《本草分經》
甘,平。補氣血而潤,安五臟,益脾胃,潤心肺,填精髓,助筋骨,除風濕。
【現代藥理研究】
黃精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黃精能使離體兔心心率加快,有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降血壓作用,有擴張冠脈及抗心肌缺血作用,並有改善微循環作用。
黃精有比較明確的抗衰老作用。
黃精有降血糖作用。
黃精對多種病原微生物均有拮抗作用。
黃精有抗疲勞、耐缺氧等抗應激作用。
黃精在細胞水平上有調節平衡的作用,并可增強纖維蛋白溶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