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丸
《聖惠》卷八十
【別名】
【組成】艾葉1兩(微炒),熟幹地黃2兩,代赭石1兩半(細研),幹薑1兩(炮裂,銼),芎藭1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牛角(角思)2兩(燒),牡蠣1兩(燒為粉)。
【功能主治】產後惡露不絕,腹 (疒丂)痛,氣息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七十二
【別名】
【組成】艾葉1兩(微炒),鱉甲1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襕),當歸1兩(銼,微炒),卷柏1兩半,白龍骨2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幹薑1兩(炮裂,銼),赤芍藥3分。
【功能主治】婦人腹肚脹滿,臍下 (疒丂)痛,大便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別名】
【組成】艾葉(炒)3分,黃連(去須,炒)3分,木香(一半生,一半炒)3分,肉豆蔻(去殼)3分,地榆(銼)1兩,阿膠(炙燥)半兩,當歸(切,焙)半兩。
【功能主治】赤白痢,血多,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飲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雞峰》卷十五
【別名】
【組成】艾葉半兩,赤芍藥半兩,幹薑半兩,附子半兩,陳皮1兩,當歸1兩,川芎3分,吳茱萸1分,甘草1分。
【功能主治】血虛腹脅 (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酒或醋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雞峰》卷十
【別名】
【組成】艾葉4分,赤小豆4分,當歸4分,阿膠4分。
【功能主治】失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飲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五十九
【別名】伏龍肝丸
【組成】艾葉1兩(微炒),黃連1兩(去須,微炒),木香1兩,地榆1兩(銼),伏龍肝1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當歸1兩(銼,微炒),赤芍藥1兩,黃芩1兩。
【功能主治】赤痢,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伏龍肝丸(《聖濟總錄》卷七十五)。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