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蒺藜散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0年9月23日 (三) 17:35的版本 (CSV导入)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聖惠》卷六十四

【別名】

【組成】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白鮮皮1兩,防風1兩(去蘆頭),子芩1兩,玄參1兩,赤芍藥1兩,梔子仁1兩,桔梗1兩(去蘆頭),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前胡1兩(去蘆頭),甘草1兩(炙微赤,銼)。

【功能主治】熱毒瘡瘙癢,心神壅躁。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後煎薄荷湯調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方症會要》卷三

【別名】

【組成】白蒺藜、桃條、柳條。

【功能主治】胃脘火痛、痰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酒調下。治痰痛,用玄明粉白湯送下1錢2分。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九十二

【別名】

【組成】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香豉半兩(微炒,)鼠婦1分, (庶蟲) 蟲(微炙)1分,川大黃(銼,微炒)1分,桂心1分,細辛1分。

【功能主治】小兒陰(疒頹)不消。

【用法用量】1-2歲兒,每服半錢,以溫酒調下,早晨、晚後各1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普濟方》卷一一一引《聖惠》

【別名】

【組成】白蒺藜(炒)2兩,芎藭2兩,山梔子(去皮)1兩3錢,防風(去蘆)1兩3錢,萆薢(炒)2兩,羌活(去蘆頭)2兩,白芷(炒)2兩,升麻2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半,遠志(去心)1兩1錢,菖蒲(九節者,泔浸,切,焙幹)1兩1錢,蔓荊實1兩1錢,細辛(去苗葉,微炒)1兩1錢,茵芋(去粗莖)1兩1錢,芍藥1兩1錢,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幹)1兩1錢,龍骨(刮去土)1兩1錢,人參1兩1錢,當歸(切,焙)1兩1錢,桂(去粗皮)1兩1錢,白朮(微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枚,甘草(炙,銼)1兩半,桔梗(切,焙)1兩半。

【功能主治】大風惡疾,或二年三年眉須墮落者,手足疼悶,骨節煩腫,面色黑,皮肉漸變。

【用法用量】每服2-3錢匕,用溫酒調下,空心。午時前各1服。如口幹舌澀,喉裏煙生,鼻中卒痛,是佳應也;甚,即煎少許甘草湯解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銀海精微》卷上

【別名】

【組成】白蒺藜、菊花、蔓荊子、草決明、甘草(炙)、連翹、青葙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肝風目暗疼痛,肝腎虛熱生風,目赤澀多淚。

【用法用量】水煎,食後溫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眼科全書》卷五

【別名】

【組成】白戟藜(炒)2兩,蔓荊子2兩,茺蔚子2兩,蒼朮(米泔浸)2兩,菊花2兩,草決明、升麻、石決明、甘草。

【功能主治】肝風目暗外障。

【用法用量】方中草決明、升麻、石決明、甘草用量原缺。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六

【別名】

【組成】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羌活3分,沙參3分(去蘆頭),丹參3分,麻黃3分(去根節),白朮3分,羚羊角屑3分,細辛3分,萆薢3分(銼),五加皮3分,五味子3分,生幹地黃3分,赤茯苓3分,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菖蒲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鬱李仁3分(湯浸,去皮尖,微炒),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桂心3分,木通3分(銼),檳榔3分。

【功能主治】肺臟中風,項強頭旋,中如蟲行,腹脅脹滿,語聲不出,四肢頑痹,大腸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忌生冷、毒滑、魚肉。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博濟》卷二

【別名】

【組成】地骨皮(去土)半兩,白蒺藜(去刺)半兩,旋覆花半兩,山茵陳半兩,白菊花半兩,鼠粘子1兩,石膏1兩。

【功能主治】上焦虛熱,頭目昏疼,或眼赤腫,心胸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後清茶調下,日3次。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藥生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三因》

【別名】

【組成】白蒺藜(炒,去角)1兩,防風1兩,甘草(生)1兩,僵蠶(去絲嘴)1兩(直者),南星1兩半(黑豆2合,青鹽半兩,水煮透,取出焙,不用鹽豆),甘菊花3兩(生)。

【功能主治】腎臟風毒上攻,眼目赤腫,熱淚昏澀,胬肉攀睛。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後煎甘草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忌炙煿。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