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散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0年9月23日 (三) 17:59的版本 (CSV导入)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方出《千金》卷六,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別名】

【組成】白附子6銖,知母6銖,細辛6銖,芎藭12銖,高良薑12銖。

【功能主治】齲齒及蟲痛;口氣。

【用法用量】以綿裹少許著齒上,有汁吐出,1日2度含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幼幼新書》卷十四引《石壁經》

【別名】

【組成】白附子3分,朱砂3分,全蠍分半,黑附子(炮)半兩,雄黃半兩,羌活半兩,石膏7錢半,麻黃(去節)1兩,腦、麝(隨意入,別研)。

【功能主治】夾驚傷寒。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或1字,薄荷、臘茶湯調服,如熱再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百一》卷三

【別名】

【組成】白附子半兩(炮),天南星半兩(炮),黑附子(炮,去皮臍)1分。

【功能主治】止吐化涎。主大人、小兒虛風呵欠。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5片,慢火煎6分,不拘時候服。小兒1錢,水1盞,加生薑3片,慢火煎,不住手攪勻,至小半盞,分3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外臺》卷三十二引《古今錄驗》

【別名】

【組成】白附子2兩,青木香2兩,由跋2兩,麝香2分。

【功能主治】面靤癢腫。

【用法用量】以水和,塗面。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永類鈐方》卷十一

【別名】白附子湯

【組成】荊芥穗4兩,菊花3兩,防風3兩,木賊(去節)3兩,白附子3兩,白蒺藜(炒,去刺)1兩,粉草(炙)1兩,制蒼朮半兩,人參半兩,羌活半兩。

【功能主治】發散初起黑花,昏蒙內障。

【用法用量】白附子湯(《審視瑤函》卷五)。方中白附子原脫,據《準繩·類方》補。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一四五

【別名】

【組成】白附子(炮)1兩,續斷1兩,防風(去叉)1兩。

【功能主治】打撲內損及墜馬傷。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童便和熱酒1盞調下,並3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理瀹》

【別名】

【組成】白附子8兩,大黃4兩,川烏2兩,草烏8錢,羌活2兩,防風2兩,半夏2兩,南星2兩,天麻2兩,白芷2兩,細辛2兩,麻黃2兩,馬前子2兩,當歸尾2兩,白芍2兩,川芎2兩,生地2兩,蘇木2兩,紅花2兩,骨碎補2兩,靈仙2兩,續斷2兩,延胡2兩,靈脂2兩,劉寄奴2兩,五倍子2兩,降香2兩,兒茶2兩,黃丹2兩,石膏(以上皆生曬)2兩,松香(去油)2兩,乳香(去油)2兩,沒藥(去油)2兩,雄黃1兩,輕粉3錢,龍骨(杵)7錢,象皮7錢,生龜版7錢,蟬蛻身5錢,蛇蛻5錢,山甲5錢,朱砂5錢,芸香5錢,官桂(銼)5錢,發灰5錢(共末),血竭3兩(單研,在後和入),酌加冰、麝。

【功能主治】跌打各傷。

【用法用量】以少許摻散陰膏貼;如破者幹摻;腫者用蔥汁和醋調敷。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